中國古代為什麼把未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大閨女」?

2020-12-06 無羨的照妖鏡

中國民間常把待字閨中未出嫁、沒有性生活的少女稱為黃花閨女,這裡的「黃花」一般是指菊花,用來比喻待潔淨的處女,把黃花比作處女的原因是菊花品質高潔,象徵著女子貞潔。

」黃花閨女」一詞最早源自於北宋年間的《太平御覽》一書,但最初的黃花並非指菊花,而是指臘梅花。

據記載,南朝劉宋時期,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嬉戲玩樂,累了躺在簷下小憩,微風拂過,一樹臘梅花落英繽紛,有幾朵落在公主額頭上,留下淡淡的黃色花痕,如同美妝,顯得公主更加嬌柔嫵媚,後來愛美的壽陽公主時常將幾片臘梅花貼在前額作為裝飾,這一妝容很快就流行起來,被稱為「梅花妝」。

但梅花是季節性的,無法四季常開,於是有人想出法子,採集黃色花粉製成粉狀用於化妝,這種化妝品被叫做「花黃」。由於使用這種妝飾和化妝品的大多是未出閣的處女,慢慢「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處女的專有稱謂了。

隨著貞操觀念的不斷強化,黃花逐漸與菊花聯繫起來,用於表達一種貞潔,而非最初那種純粹的審美觀念了。

古代把女子貞操看得極重,女子的貞潔往往與男子的氣節相提並論,用青松、翠竹比喻男人堅貞不屈的品行,用菊花形容女子守身如玉的品格。女子若是出嫁前破瓜,會被譴責為傷風敗俗,視為家門不幸,甚至連累家人;若是婚後喪夫,妻子要守節不改嫁,官方為其立貞節牌坊,謂之「一女不侍二夫」。

如今雖然仍用黃花閨女用來指代未結婚的女子,但隨著社會風氣的不斷開放,真正的黃花閨女已屬稀缺品,男士們也無需糾結了,畢竟男人才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

相關焦點

  • 從古到今把未出嫁的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到了今天,人們還會像古人一樣,常常把年輕未婚的女孩子稱之為「黃花大閨女」,而且對於這種稱呼,讓人似乎在思想理念上,含有一種比較神秘而神聖的感覺。那麼,為什麼古時候把未出嫁的年輕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呢?其實在這中間,充滿了讚美和貞潔理念。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
    再如普通男子,15歲左右稱束髮,意指束髮而就大學,是學習各種技藝的好時光;20歲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 古人為何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大閨女」?真相真是耐人尋味
    古代為何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大閨女」?「黃花閨女」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了,大家都知道意思是還未出嫁的女子,但是你們知道這個詞的來源嗎?我們接下來就說說古人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在玩累的時候,壽陽公主的額頭有一片臘梅花落在額頭上,來一陣微風,汗水將梅花侵染後印在額頭上,大家看到後都覺得美若天仙,太好看了以至於當時都在效仿,一直流傳到們見這種妝容就用於描述未出閣的女子,慢慢的「黃花閨女」便用來形容未出嫁的女子。但是黃花閨女中的黃花,你們知道具體是哪種花嗎?
  • 古人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
    「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所謂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關於「黃花閨女」一詞的由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南朝某年農曆正月初七這天的下午,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裡嬉戲。
  • 沒出嫁的女孩兒被為「黃花大閨女」,為什麼不叫「紫花大閨女」?
    《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我們都在書上或是電視劇裡看到,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孩稱為黃花大閨女,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有些很多繁瑣的禮節,社會上各個階層人們之間的稱呼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稱呼,黃花大閨女就是其中的一種。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於男子,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30歲稱而立,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 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常被我們用來指還沒有結婚的女性,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詞裡面的「黃花」是什麼?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但"黃花閨女"這一稱呼,據說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宋武帝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兒,也就是壽陽公主。有天她在皇宮內獨自玩耍,身心略感疲憊,便躺在大殿的屋簷下閉目養神。
  • 「黃花大閨女」這個詞怎麼來的?為什麼形容未出嫁女生?
    對於一些沒有經歷過男女之事的女生我們經常說她是「黃花閨女」。在古代「黃花閨女」多指一些待字閨中、尚未出嫁的女子或者處女。那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生為黃花大閨女呢?關於黃花大閨女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一般這種花鈿都是黃色的,再加上畫這種妝容的都是未出閣的姑娘,後來有人就把「花黃」顛倒過來加上「閨女」組成「黃花閨女」來形容沒出嫁的女生。另一方面黃花又指菊花,通過菊花來比喻少女高潔、貞潔的品性。
  • 科普:古代未婚女子為何稱為「黃花大閨女」,而不是綠花了
    終於知道,古代未婚女子為何稱為「黃花大閨女」,而不是綠花了在我過漢語言文化中有那麼一個詞叫做「大家閨秀」在我國古代一直用來形容有錢勢的家族中的女子。未出嫁的女子可以說是「待字閨中」,或者說是「黃花大閨女」所有類似意思的詞語都帶有「閨」這個字。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為何叫「黃花大閨女」而非其他的花?黃花又是什麼花呢?而且現在的這種叫法都還是存在的,到底是因為什麼能夠傳承那麼久而從未改變的呢?
  • 古代「黃花閨女」有多重要?如果女子出嫁發現不是會怎麼樣?
    大家都習慣將沒有出嫁的姑娘稱之為「黃花大閨女」,甚至還有人調侃單身狗說:「母胎單身30年,至今還是黃花大閨女。在古代那個三從四德的時候,女子最重視貞潔,出嫁前必須是清白之身,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稱為」黃花閨女呢,如果出嫁後,發現不是黃花閨女,那又將會受到怎樣的處置呢?古代「黃花閨女」有多重要?如果女子出嫁發現不是會怎麼樣?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紅花、粉花不好聽嗎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紅花、粉花不好聽嗎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雜五行書》前言: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現代,都喜歡將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那麼其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在中國古代人們奉行五行。人們認為事物的發展會根據五種形態進行生長。
  • 未出嫁的姑娘為何叫「黃花大閨女」呢?原來是源於她
    在我國民間,一直將未出嫁的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有的地方則稱為黃花女或者黃花幼女,為什麼要在閨女前加上黃花二字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紫花或者別的什麼花呢?有一種說法比較粗暴,此黃花就是我們平常見得菊花,和我們今天常說的花語有些類似,中國古代文人也賦予了不同的花有著不同的品性,比如牡丹代表富貴,那麼菊花在古人眼裡則代表著高潔,同時它還比較耐寒,凋謝也比較晚,常被認為是有節操的象徵。陶淵明獨愛菊花,因菊懷此貞修姿,卓為霜下潔,這種特質用來形容未婚少女倒也貼切。
  • 古代少女為什麼要叫黃花閨女?梅花妝與貼黃花習俗的由來
    在古代,人們都把未出嫁的女子稱作「黃花大閨女」。為什麼要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來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或者紫花呢?「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不僅在古代,放到現代,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人人皆懂,意思主要是代指沒有出嫁的大姑娘。
  • 古代未出閣的兒女,稱為「黃花閨女」,很少有人知道「黃花」意思
    古代未出閣的兒女,稱為「黃花閨女」,很少有人知道「黃花」意思在封建時代我們常常把沒有出嫁即沒有出過閨門的少女稱作黃花閨女,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黃花」的意思,今天就來說說這「黃花」!第一種其實就是一種化妝的方法,女子在沒有出嫁的時候的化妝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黃紙剪成各種好看的圖案貼在臉上,或者塗上黃色的裝粉來打扮自己,所以她們就被人稱作是黃花閨女。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沒有出嫁的女子也就是處子,她們沒有經歷過周公之禮,而額頭上的汗毛一般是淡黃色的,所以也被人叫做黃花閨女。
  • 什麼樣的女人才能被稱為「黃花閨女」,說的真是未出嫁的女孩嗎?
    古代人通常會形容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由於,古代貞節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傳統的「黃花閨女」不同於現在的「未婚女性」,準確來說應該是「處女」。「婚姻」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叫法與現在相同,寫法卻有些差異,古代通常會把這兩個字寫作「昏因」。
  •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人有無貴賤之分?這個問題在古代不攻自破,答案是肯定的,有!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有些封建傳統思想是非常落後的,它們存在了很多年,中國古代人們的身份也的確不平等,階級區分非常明顯,有人含著金鑰匙出生,有人卻出生於茅草廬裡,人們被劃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有男尊女卑之區別,女人生來就要依靠男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有的卻守了一輩子活寡。
  • 古代「黃花大閨女」的來歷
    今天我們來學點歷史知識:為什麼古代稱未婚女子為黃花閨女呢?其實黃花大閨女是民間對年輕姑娘的統稱, 我國古代的女子,特別是一些名門貴族的女子非常注重梳妝打扮,除了塗脂搽粉以外,還非常喜歡"貼花黃"。後來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閨女都爭相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不可能常用梅花花瓣來裝飾自己。於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來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是「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 古代時期,被人們稱之為的黃花大閨女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一類人?
    在這個年齡段的女子,自然是受到許多人喜歡的。在現如今的社會當中,對於十八歲的女子來說,正是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年紀。平時喜歡觀看一些古裝影視作品的觀眾朋友們,應該不難發現一點。在一些古裝電視劇當中,經常有人將某一個女子叫成黃花大閨女。在這裡的黃花大閨女有什麼意思,指的又是哪一類的人呢?其實在古代時期的很多詞語,都是有著一定依據來的。
  • 古代知識科普:「黃花閨女」具體是指什麼樣的女人?
    事實上對於他們請教的很多問題,儘管我們平時也在說、也在用,但卻都是不知其解,比如古代女子有一個黃花閨女,很多人就答不上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事實上,在我們國家的古代社會,對於人物的稱呼,絕對不光是現代的統稱的"美女"或者"帥哥",古人創造了許多有意境的詞語,專門用來形容不同年齡段的美女和帥哥,就像我們現在發明的"小闊奈"、"小鮮肉"等等,讓人們一目了然是一個道理。在我們的通常印象中,這黃花閨女,應該指的就是待字閨中、尚未出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