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出生之後的1~3個月是成長變化非常大的時期,那麼寶寶在出生之後身體哪個部位,發育的最快呢?相信80%的父母都會認為是大腦,但這是錯誤的答案,其實在胎兒時期,寶寶大腦雖然在迅速的發育,但是會有一個高峰期,然後慢慢進入低谷期,其他身體的部位也會迅速的發育,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吧。
大腦發育在出生後會變成什麼樣?
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是胎兒時期,媽媽補充的營養會讓寶寶的腦細胞迅速增加,然後在第2階段,就是寶寶出生之後的嬰幼兒時期,是人腦成長最快的第二個時期,在三個月內寶寶大腦的尺寸就能達到成人的一半,寶寶在出生之後,每天以1%的速度增長,而到了90天之後,就開始慢慢的降了下來,降至每天以0.4%的速度增長,其中大腦也包括小腦,它們是同時增長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增長速度基本上達到了翻倍,但是大腦並不是發育最快的,而最快的是哪個部位呢?
脊椎骨的發育
寶寶在出生之後,脊椎骨發育非常的快,因為寶寶行走坐立的一些姿勢,像最開始寶寶的抬頭,翻身都需要脊椎骨的配合的,在這個時間段,媽媽們不僅要加強營養,還要對寶寶骨骼健康的發育做出正確的教導,比如吃飯,坐立的姿勢,如果不對就很可能影響骨骼發育。
四肢的發育,增長速度讓人吃驚
相對於寶寶大腦發育來說,四肢的發育在寶寶出生之後就基本上開始了逆襲,新生兒身高在50釐米左右,這是在剛出生的時候,在之後的1~6個月的時間裡,平均每月增長2到3釐米,就已經達到了5%,那麼也就是大腦發育速度的5倍,而在半年之後,每月平均增長降至1.5釐米左右,在寶寶一歲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出生時的1.5倍,也就是75釐米左右,寶寶在四肢發育中,身高是最快的,就是寶寶的長骨,也就是大腿的發育,所以寶寶在出生之後,骨骼發育是最快的,遠遠超越了大腦,而排在第2位的就是神經和大腦的發育。
在骨骼發育期,這幾種食物要合理搭配
排在首位的就是媽媽的母乳了,這是寶寶成長發育的必備條件,也是最方便經濟的來源,但媽媽的飲食習慣會直接影響母乳的質量,同時間接的影響了寶寶的發育健康,換一個說法,寶寶的健康就是由媽媽的飲食決定的。
而媽媽在斷奶之後,我們該吃什麼來保證寶寶骨骼發育的基礎呢,首先是維生素d,可以帶寶寶多曬曬太陽,但是如果覺得會曬黑曬傷和不方便直接曬太陽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d的滴劑,另外在很多食物中也含有維生素D,比如動物肝臟,蘑菇和蛋黃等等,由於骨骼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所以給寶寶補充一些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核桃,魚皮,豬蹄兒等等,但要要適量不可以吃太多的大補。最後大家對寶寶的發育有沒有初步的認識呢?或有什麼見解,也可以在評論處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