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為何執意要滅掉準噶爾汗國。

2020-08-28 寧靜致遠liu

實際上,清初的重點地區並不是西北,而是內地,尤其是江南地區。因為江南是國家的財賦重地,所以江南地區的穩定對於清朝來說至關重要。


再者,清朝和歷朝歷代一樣都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大國,所以關內的農業生產對於清朝來說,重要性不亞於開疆拓土。同時,清帝國治下人口最多的族群是漢族,所以這就由不得清朝不重視內地。對於西北地區,雖然算不上漠不關心,但是重視程度依然是不夠的。


但是什麼原因導致清朝必須要滅亡準噶爾?準確點說,是準噶爾的崛起威脅到了清朝自身的統治。

準噶爾是衛拉特四部之一,明末清初之際,準噶爾快速崛起,雖然也向清帝國朝貢,但是已顯露出不臣之心,甚至稱呼清朝為紅纓蒙古。只不過此時清帝國和準噶爾汗國之間隔著一個喀爾喀,而且清初清朝的重點是穩定國內的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生產而無暇他顧。直到葛爾丹開始攻伐蒙古各部之後,令清帝國感受到了準噶爾的威脅。


因為準噶爾汗國是蒙古復興最後的希望,而且打著黃教活佛的旗號徵服蒙古各部,以黃教的影響力會降低蒙古各部的抵抗情緒,方便葛爾丹的徵服活動。再者,喀爾喀三部被準噶爾打的狼奔豕突,大有統一蒙古的架勢。而以草原脆弱的生產力,準噶爾必然會繼續侵擾內地,甚至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這是為清朝不容的。

另外,當時被葛爾丹打趴下的蒙古王爺們一個個全跑到北京求康熙主持公道。當時喀爾喀尚未被清帝國納入版圖,喀爾喀三部屬於清帝國的附屬,只不過是認清朝當大哥而已。對於康熙來說,如果任由小弟被人欺負,將來還怎麼在江湖上混?還怎麼出去砍人?所以軍事對抗在所難免。


烏蘭布通之戰之戰,拉開了清帝國同準噶爾數十年戰爭的序幕,此役以清軍勝利、葛爾丹連夜撤退結束。但是康熙年間,由於清帝國尚未達到全盛,國力無法支持清帝國發動大規模遠徵,同時康熙年間國內自然災害頻發,由不得康熙去開疆拓土,此時國內的穩定對康熙來說是最重要的。

康熙作為傳統君主的佼佼者,其最大的功勞就是能夠妥善應對自然災害。因為康熙年間自然災害頻繁,僅8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三次,但是康熙處變不驚,能夠妥善安排賑災事宜,所以曾有人感嘆是自然災害成就了康熙。雖然康熙沒有征服準噶爾,但是康熙仍然借著這個機會把喀爾喀納入版圖,也是一次開疆拓土。

雍正年間,由於將領指揮失誤使得清軍在和通泊慘敗,部隊損失慘重,這一時期清朝不得不採取守勢。如果和通泊之戰清軍勝利,清軍也可能會繼續在中亞開疆拓土。歷史到了乾隆年間,得益於一系列政策的紅利,清帝國在乾隆年間達到了全盛,國庫存銀長期維持在六千萬兩的水平,所以乾隆有底氣去砍人。因為準噶爾一日不滅,清帝國的西北邊境就處於準噶爾的威脅之下,為了邊境的穩定以及國土安全,清帝國最好的選擇就是徹底滅亡準噶爾,這樣才會一勞永逸的解決西北安全問題。

經過一系列戰役,準噶爾汗國終於被清帝國滅亡,清帝國在西北方向的威脅徹底消失。在乾隆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乾隆在新政府的天山南北設置伊犁將軍府,負責天山南北的軍政事務,徹底將新疆地區納入版圖。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帝國:和大清交戰70年的準噶爾汗國有多強?
    他不但文治武功,平定三藩內亂,還三次御駕親徵,將準噶爾汗國打殘打垮。當時的準噶爾汗國非常的強大,曾打敗俄羅斯,嚴重威脅到了清帝國的統治,從康熙到乾隆,三代皇帝用了70年才將它打敗。那麼準噶爾汗國當年到底有多強?
  • 歷史上的準噶爾汗國,為何要和大清為敵呢?你知道嗎
    歷史上的準噶爾汗國,為何要和大清為敵呢?你知道嗎文/馬熊熊說歷史人都是有欲望的,並且欲望還可能不停的膨脹。理智的人都會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會讓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今天我們要來說的,就是王國與王國的那一些事兒。
  • 大清帝國對準噶爾汗國的徵服
    噶爾丹深知,僅憑準噶爾汗國一己之力,是很難與大清帝國抗衡的。且不說大清朝了,就是喀爾喀蒙古的軍事實力也決不在準噶爾汗國之下。所以,如果要實現恢復蒙古帝國的願望,就必須要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並借勢營殖。對於噶爾丹而言,最理想的對象就是沙皇俄國。目的是借俄羅斯之手,將大清帝國和喀爾喀蒙古吞併,然後再幹掉俄羅斯,恢復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帝國。 噶爾丹多次派使者出使俄國,俄羅斯也出於自己的侵略目的,為噶爾丹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
  • 清朝滅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為什麼沒有滅弱小的哈薩克汗國?
    (葛爾丹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大清朝向西擴張始於對準噶爾汗國的反擊,這個汗國屬於蒙古系,也是赫赫有名的蒙古大汗國之一,最大版圖囊括了蒙古高原、西域和青藏高原,向東與大清國對抗了70多年、向西欺壓統治中亞諸國(其中就包括哈薩克)、向北還要承受沙俄的擴張壓力,可以說準噶爾汗國是塊硬骨頭。
  • 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噶爾丹和準噶爾汗國?
    1,清朝取得對蒙古的宗主權尚在入關之前公元1635年,當清朝還是後金的時候,皇太極便擊敗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這是大蒙古國的最後一任大汗,雖然事實上只能統領漠南蒙古,但名義上仍是整個蒙古的大汗。清朝皇帝成為蒙古人大汗之後,漠北蒙古後來承認了這一事實,以1691年的多倫會盟為標誌,康熙帝將漠北蒙古納入了帝國版圖。可是,漠西蒙古,尤其是其中的準噶爾部不承認清朝的宗主國地位,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甚至有一統蒙古、重現成吉思汗輝煌的志向,這與清朝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蒙古汗國最後的驕傲—準噶爾汗國
    當時遠在西域的準噶爾部落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的建國時間為公元1640年,比滿清入關早了整整四年的時間!      清康熙皇帝北上進攻準噶爾汗國佔領蒙古高原喀爾喀地區,之後的準噶爾汗國。此為準噶爾汗國最大疆域,疆域不僅在於新疆,還擁有中亞的哈薩克汗國的大部和西藏地區一部分。
  • 最後的草原帝國準噶爾汗國是如何被清帝國消滅的?
    此時的噶爾丹非常像當年的成吉思汗,而噶爾丹的對手大清也是同女真人建立的。當年的蒙金戰爭噶爾丹肯定是知道的,而康熙也必然是了如指掌。為了避免重蹈當年金國滅亡的覆轍,康熙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徵。而面對著戰鬥力爆表的準噶爾騎兵,康熙的戰略就是使用優勢兵力,以多打少,玩群毆。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是以今伊犁河谷為統治中心,在最強盛的時候幾乎與清朝達成東西並列的對峙格局,甚至不客氣地說,在滿清遭遇的所有陸上對手中,準噶爾汗國是對其威脅最為致命的一個。此時在清帝國的西面,除準噶爾部之外還有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四者構成鬆散的聯盟關係並且以和碩特部為尊。噶爾丹在鞏固了部落內部的地位之後,隨即開始他心中的宏圖霸業,結果幾個回合之後準噶爾部擊敗了和碩特部,威服了杜爾伯特部,趕走了土爾扈特部,噶爾丹由此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袖。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是以今伊犁河谷為統治中心,在最強盛的時候幾乎與清朝達成東西並列的對峙格局,甚至不客氣地說,在滿清遭遇的所有陸上對手中,準噶爾汗國是對其威脅最為致命的一個。此時在清帝國的西面,除準噶爾部之外還有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四者構成鬆散的聯盟關係並且以和碩特部為尊。噶爾丹在鞏固了部落內部的地位之後,隨即開始他心中的宏圖霸業,結果幾個回合之後準噶爾部擊敗了和碩特部,威服了杜爾伯特部,趕走了土爾扈特部,噶爾丹由此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袖。
  • 清朝三代君主,為什麼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真的就那麼懷恨嗎?
    首先是皇太極,他經過多年的血戰,打敗了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蒙古帝國徹底滅亡。事實上,這場滅國之戰,多少與《康熙王朝》的熱播有關。事實上,康熙帝出兵準噶爾,只是挫敗了準噶爾東侵喀爾喀蒙古的企圖,並沒有徹底摧毀它的基本盤,也就是說,康熙帝對準噶爾的用兵,是康熙帝和噶爾丹汗時期的準噶爾汗國的對決,遠遠不像一戰滅國那樣簡單。
  • 被遺忘的帝國:和大清交戰70年的準格爾汗國有多強
    他不但文治武功,平定三藩內亂,還三次御駕親徵,將準噶爾汗國打殘打垮。當時的準噶爾汗國非常的強大,曾打敗俄羅斯,哈薩克,嚴重威脅到了清帝國的統治。為了應對和西北的戰爭,雍正更是設立軍機處,專門負責西北軍事。
  • 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屬於國戰還是內戰?打擊分裂,絕不含糊
    十全武功指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那麼平定準格爾之役為何會被乾隆帝推為&34;之首呢?大清朝與其對手準噶爾汗國的交戰到底是算內戰還是國戰?
  • 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之後,為什麼沒能進一步向西擴張?
    清朝康雍乾三世歷經70餘年消滅準噶爾汗國,自此西域重歸中華版圖,然而奇怪的是朝廷為何不能更進一步,把邊界再次向西推移呢?事實上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憑準噶爾汗國的實力,向東能夠與大清帝國抗衡半個多世紀,向北能夠抵禦沙俄持續不斷的侵略蠶食,向西能夠壓制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一眾中亞小國。那麼將其最終擊潰的清朝必然實力更勝一籌,因此大清取代準噶爾汗國的地位,繼而進軍中亞也就在情理之中。
  • 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平定準噶爾汗國,究竟有什麼歷史意義?
    那麼,歷經大清三代皇帝前僕後繼所取得的勝利,究竟意味著什麼呢?一、崛起的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實際上原本是草原漠西蒙古的一個分支,後來經過逐步發展而成為了漠西蒙古的領導者並建立準噶爾汗國。噶爾丹在繼位準噶爾汗之後,憑藉其出色的領導力開始對中亞的各國實施徵服。
  • 準噶爾汗國,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遊牧帝國,最終被乾隆所滅
    當年《康熙王朝》的熱播,使康熙三次親徵噶爾丹被世人所熟知,但事實上噶爾丹是準噶爾汗國的建立者,擊敗噶爾丹才是清朝徵服準噶爾汗國的開始。清朝為了徵服準噶爾汗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1,準噶爾汗國出自漠西~衛拉特蒙古衛拉特蒙古,即漠西蒙古,主要有四部組成。明末清初之際,土爾扈特部西遷伏爾加河流域;和碩特部南下佔據青藏高原;準噶爾部和杜爾伯特部則留在了天山地區,而準噶爾汗國便是建立在這兩部的基礎之上。
  • 原創|大清為啥盡三代之力也要搞死準噶爾?
    而且,說是平息準噶爾叛亂也缺那麼一點嚴謹性。事實上,準噶爾在當時是一個領土可以和大清帝國相媲美的汗國,稱為準噶爾汗國,扛把子就是噶爾丹。說起噶爾丹更不是一般人。那問題來了,從康熙到乾隆,大清帝國為何傾全國之力,也要把準噶爾汗國弄死呢?
  • 說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恩怨 清朝為什麼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  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明清之際,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清朝才是最後的角逐者
    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衛拉特蒙古的又一支勢力崛起了,這便是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攻滅南疆的葉爾羌汗國(察合臺後裔),一統天山南北。之後,又東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向南出兵威脅和碩特汗國。於是,康熙在親徵噶爾丹的同時,以防備噶爾丹為名將清軍開進了青海地區。
  • 準噶爾汗國是什麼?為何從康熙到乾隆,清朝和它打了上百年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
  • 明清之際,和碩特汗國、準噶爾汗國、清朝才是最後的三家角逐者
    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衛拉特蒙古的又一支勢力崛起了,這便是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攻滅南疆的葉爾羌汗國(察合臺後裔),一統天山南北。之後,又東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向南出兵威脅和碩特汗國。於是,康熙在親徵噶爾丹的同時,以防備噶爾丹為名將清軍開進了青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