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2016年那會兒環京地區樓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發,燕郊、大廠、香河等地區的房價開始水漲船高,基本上都翻了一倍以上,像燕郊的房價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房價最高的時候衝到了近4萬元的水平,當時還有不少中介對外表示,如果現在還不趕緊入手,燕郊房價馬上就要破五萬了,在這種緊張的漲幅趨勢之下,不少人急匆匆的在燕郊買房,特別是在北京工作收入有限的人,生怕到時候連燕郊的房子也買不起了,最後只能被迫先上車,當然那時候很多人對於環京的房子是非常看好的,畢竟背靠北京這座超級大城市,不少買不起北京房子又想長期留在北京工作的人,環京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但從2017年開始環京地區的房價就出現了明顯鬆動的情況,因為新一輪樓市調控來了,首先是燕郊地區的房價出現鬆動,從最高點的三四萬元跌至了2萬元以下,後面兩年環京其他地區的房子也開始出現下跌,現在環京地區的房價超過2萬元的寥寥無幾,有些地區房價甚至跌至了萬元以下,其跌幅平均下來有50%之多。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明顯的跌幅呢?
在筆者看來,炒房之風在其中起到了最為明顯的作用,讓房價在短短一兩年內上漲了上萬元,這完全脫離了環京地區真實的樓市環境,用筆者總結的一句話來說,環京地區樓市被投資者們過度的美化了。不少人都把環京甚至燕郊這樣的地方標榜成為所謂的北京「睡城」,但僅僅只有「睡城」支撐,還不足以讓環京地區的房價拉到兩三萬的元的高度。
看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周邊地區城市起到的作用不僅僅只是所謂的「睡城」,而是形成了產業的聯繫,看看廣州周邊的東莞、佛山,上海周邊的蘇州、崑山、無錫,這些周邊城市產業鏈是非常多元的,完全可以讓就業者完成在當地就業當地居住,且房價還沒有之前環京地區那麼高。
而環京地區基本上全是一些縣鎮,就說說我們熟悉的燕郊吧,只不過是一個鄉鎮而已,產業上完全沒有任何優勢,購房者基本上無法在燕郊完成良好的就業,只能過著北京上班燕郊休息的生活,這樣的地區經濟環境如何能夠支撐幾萬元的房價,即便是幾千元的房價可能對於溢出購房者來說都要深思熟慮,畢竟不可能一輩子都過著北京-環京兩點一線的生活吧,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早早退守二線城市,至少就業和生活可以相對平衡一點。
前一陣子還有環京網友吐槽,以前自己花16000元買的房子,現在房價降到了6000元還沒有人接盤,環京地區的房價現在不只是降價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前期本身太過於美化這裡了,其實環京地區除了能夠居住,沒有什麼顯著的優勢了,而且環京到北京每天的來回通勤時間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三四個小時,這居住成本可不低,當這輪炒作過去後,更多的人看清了環京樓市的本質,買房不再傾向於這裡的房子,在筆者看來,有價無市在環境地區接下來將會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