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怎麼出現的關於中秋節月餅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2021-01-20 金網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一天晚上,人們常常與家人坐著樹蔭下吃月餅賞月。小夥伴們,你們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地區,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01關於中秋的起源,有諸多說法,但出於先秦時期,則沒有太大爭議。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它是漢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而中國的傳統曆法和上古時期的月亮崇拜有關。古人將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月。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而中秋節也從古代天子祭月,逐步發展到民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期。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指出,中秋節並非出自古代的月亮崇拜,而是民間慶祝豐收的節日。「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在農業社會,每年到了秋季,就是大豐收的日子。人們為了慶賀五穀豐登,表達愉悅的心情,並期待來年的好收成,就在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舉行各種活動。這些習俗流傳下來,就成了中秋節。此外,《禮記·月令》上也記載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這不僅是「中秋」一詞的最早記載,也能看出在周代,官府都會在八月十五這天,向老人們施粥,以增強他們的體質,防止衰老的福利政策。

02到了魏晉時期,文人騷客興起了中秋賞月的活動。比如《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裡光」。而唐代詩人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說:「月可玩。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可見當時在八月十五這天,就有文人集聚在一起,欣賞皎潔的明月,吟詠詩詞歌賦,像謝靈運、鮑照、謝眺等詩人都已開始喜歡賞月,留下了許多玩月詩。不過當時尚未有中秋節之名,八月十五也並非法定節日。中秋節一詞的出現,是唐代時期。《舊唐書·太宗本紀》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而且唐代賞月風俗日益普及,中唐詩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其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一句,就將唐代賞月風俗表露出來。唐代文人賞月,開始與思念故鄉聯繫起來。比如膾炙人口的李白的《夜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等等

03到了宋太宗年間,朝廷正式將農曆八月十五定為全民性的中秋節,放假一天,全國歡慶。加上北宋經濟發達,國人開始有了夜生活,因此每年中秋汴梁城裡都格外熱鬧。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就描繪了當時中秋節的歡樂場景:「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而南宋臨安城的中秋夜,也不亞於北宋的東京,據吳自牧的《夢梁錄》的記載:「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同樣熱鬧非凡,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云:「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而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則記載了北京城裡,在中秋節裡的「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可見,中秋節從宋代開始,就成為漢民族重要的節日,人們都會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可以說,中秋節具備了類似西方狂歡節部分特點。

04到了當代社會,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中秋節則被列為法定節假日。儘管如今的中秋節,帶有迷信色彩的祭月活動已經消失,也很少有人會出來賞月。但中秋節的娛樂功能並未消失,廣大民眾仍會在三天的假期裡,外出遊玩,品嘗月餅,並舉辦各種富有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當然,中秋節最核心的價值乃在於團圓。很多地方的民俗中,全家老少都會在中秋節這天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交流感情。而在我們的風俗中,在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會歡聚一堂,舉行博餅遊戲,歡度佳節,一派美滿團圓,其樂融融的氣氛。

每到中秋節,當人舉頭望明月時,再低下頭來心中便是濃濃的思鄉之情。親愛的小夥伴們,在你們家鄉,中秋節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時間:2019-09-15 1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_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2013年中秋佳節即將到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你知道和了解多少呢?這裡就為大家整理和準備了有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中秋節的傳說等方面內容。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 「無月餅則不成中秋」,一文搞懂關於月餅的傳說以及發展歷史
    關於吃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多傳說,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時節,賞月、吃月餅,聽老人講著古老的傳說,幻想著天宮發生的故事,真是一個充實浪漫的夜晚。在中秋節,各式的月餅爭相上市,可以大飽口福。月餅的由來月餅是每年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佳品,式樣繁多,口味各異。
  • 中秋節黑板報資料:關於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團結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 關於中秋節的兒歌有哪些 民間流行的中秋節兒歌集錦
    中秋節的兒歌有哪些?中秋節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月兒圓月兒亮,月餅甜呀月餅香。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關於中秋節的兒歌精選吧。》》》推薦閱讀: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2018中秋節古詩詞大全《月姑娘》月姑娘在天上,圓又圓亮又亮,花姑娘在樹上,又美麗又清香。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時間:2019-09-13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關於中秋節有意思的童謠有哪些? 有趣的中秋節童謠大全
    關於中秋節的童謠有哪些?中秋節的歷史源遠流長,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形容中秋節的有趣童謠吧。》》》推薦閱讀: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2018中秋節古詩詞大全《爺爺為我打月餅》八月十五月兒明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 /一片月餅一片情哪爺爺是個老紅軍呀 /爺爺待我親又親呀我為爺爺唱歌謠呀 /獻給爺爺一片心哪
  • 幼兒園小朋友怎麼過中秋節?一定要告訴ta關於中秋的這3個傳統
    中秋節馬上到來,對於孩子來說,中秋節是什麼概念呢?都有哪些意義呢?一定有很多孩子會說:中秋節有好吃的月餅吃;中秋節放假不用上幼兒園;中秋節可以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我相信,一定也有很多孩子會問家長: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 廣西人、廣東人是如何過中秋的?古代中國的中秋有哪些傳說?
    而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呢?都有哪些習俗呢?在廣西,賞月、供月是常見的,在全國各地,相信也有這種情況。但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各地區的民族,過中秋節也是不同的。首先在祭祀月亮上,供品的選擇,月餅就不說了,常有的。還有一些特別的,如柚子、芋頭、花生等供品,在農村這種祭祀活動會更濃一些。古代的祭祀月亮,更多的是祈求保佑,有豐收的,也有平安的。
  • 中秋很美,傳說更美:給孩子講講中秋節的三個傳說
    中秋節作為我國法定的傳統節假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中秋節這天,人們終於能從勞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放鬆,還可以和家人團聚,在是一件多麼幸福和享受的事情,對於中秋節大家又有多少的了解呢?「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最早記錄在《周禮》之中。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也稱「仲秋」。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 中秋故事 月餅的來歷趣味多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 中秋節的傳說與現實,月餅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
    孩子們可以看到拿著燈籠和商店兜售各種可能的味道的月餅。從傳說到事實與中秋節相關的中心傳說涉及嫦娥女神。這個故事講述了很久以前地球上有10個太陽,太陽的熱量致使發生可怕的乾旱肆虐世界。在天皇的要求下,偉大的弓箭手后羿擊落了九個太陽,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
  • 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
    (原標題:中秋節的由來傳說 嫦娥故事介紹吃月餅的緣由!)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 中秋起源、中秋節傳說、中秋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晉代文獻中已有中秋賞月的記載。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2019中秋為什麼吃月餅有什麼傳說故事 八月十五吃月餅有何寓意
    2019中秋為什麼吃月餅、有什麼傳說故事?你喜歡吃什麼餡的月餅呢,你知道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紀念什麼?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會吃月餅賞月,那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嗎,中秋節吃月餅最初是為了什麼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吧。
  • 中秋節就單單吃月餅?吃月餅的故事原來出自於這裡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
  • 中秋節手抄報: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  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