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迷信「除夕不能回娘家」 女兒帶孩子住賓館

2020-11-21 中國新聞網

父母迷信「除夕不能回娘家」 女兒帶孩子住賓館

  調查

  家住山西晉中的詹女士今年春節過得很不爽,本來應該合家團圓的春節,卻因「除夕不能回娘家」的陋習,離婚的她帶著孩子在賓館過了一個除夕。記者採訪發現,一些過年老習俗不但沒能增加年味兒,卻給很多人帶來了煩惱。

  >>陋習一:除夕不能回娘家

  家住山西晉中市的詹女士去年離婚後帶著3歲的兒子回娘家與父母住在一起。「按老家的風俗,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父母雖沒把話挑明,但還是希望我能過了初一再回家。」大年三十,詹女士帶著孩子住進了賓館。

  記者發現,出嫁的女兒不準在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天津等許多地方都存在。太原網友「春天」說:「今年本來想回爸媽家過年的,但我媽知道後打電話讓我睡外頭去,真無奈。」記者了解到,山西等地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習慣,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興旺紅火。然而,當地人認為出嫁的女兒看到娘家的旺火會把「旺氣」帶走。所以,一些比較傳統的老人堅決不讓女兒在家過年。

  「以現代的眼光看,這種風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說,過年的主題是家人團圓,這種風俗割裂了父母與女兒的感情。此外,規定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後,頑固堅持這一陋習更有違法之嫌。

  >>陋習二:初五不能走親戚

  山東無棣縣人小段為走親戚忙得焦頭爛額。獨生子小段有兩個舅舅、兩個姨媽和一個姑姑,住得分散且遙遠,「一年不見,都得去拜年」。今年,他還要抽出一天時間去拜見準嶽父。「單位放了七天假,來迴路上耗兩天,大年初五又不能去。」四天的時間,小段馬不停蹄,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匆匆坐一會兒就直奔下一家。

  在中國不少農村地區,現在仍然保留著初五不走親戚的風俗。據常嗣新介紹,民間稱初五為「破五」,是避窮神的日子,如果在這天走親訪友,會破壞對方一年的財運。

  「古時除夕到破五有很多禁忌,比如不動針線,不倒垃圾,初五不走親戚等。這些民俗長久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古時婦女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勞動,需要在過年期間得到休息。」常嗣新表示,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禁忌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同時,「這種陋習也與現行的休假制度衝突,應該會慢慢消失。」他說。

  >>陋習三:春節假日賭博忙

  河北邯鄲小夥鄒平(化名)最近有點不高興,「這幾天輸了快三千塊錢了。」原來在小鄒的老家,春節有賭博的習慣。

  據小鄒介紹,過節期間,人們多愛聚到一塊「喝喝小酒,打打麻將」,「在家和家人玩,出門和朋友玩,和家人玩的小一點,朋友間就不一定了,一局上百元的也很普遍」。小鄒說。

  在我國,不少地方春節都有類似的習慣。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譚克儉表示,春節賭博現象近年有上升趨勢。「早些年,麻將、撲克更多作為娛樂手段,近年來百姓手裡有了餘錢,自然要加一些"彩頭",漸漸形成賭博,甚至越玩越大。」譚克儉表示,春節期間娛樂項目缺失是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尤其在農村地區,應該鼓勵組織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把人們從酒桌和牌桌上「解放」出來。(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陋習一:除夕不能回娘家  家住山西晉中市的詹女士覺得這個年過得很憋屈。詹女士去年離婚後帶著3歲的兒子回娘家與父母住在一起。
  • 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除夕和初一,為什麼就不能回?
    歸寧父母」的話語,《葛覃》表達了新婚的女兒想回娘家探望父母的心情。儒家文化圈的風俗習慣,一般都有很強的男權主義色彩,「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性出嫁之後,即脫離了自己的家庭,成為夫家的人了,不能有事沒事總往娘家跑,應該一心一意的助旺自己的丈夫,助旺夫家,就是好好經營屬於自己的家庭。當自己年輕的時候,回娘家,娘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當家,年紀再大一點呢?也許是娘家的哥哥嫂嫂當家了,這個時候回娘家就有點尷尬了。
  • 「你不能在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別讓迷信毀掉親情
    圖片來自網絡當然有些老人固執地堅持他們的封建思想,認為女兒結婚了,就不能再經常回娘家了,也不可以再過問娘家的事了。好像結婚後丈夫依然是婆婆的兒子,而自己就不再是媽媽的女兒了。圖片來自網絡春節之前,周婷單位早早放了假,周婷就幫父母在家裡忙著過年的事,除夕的前一天,周婷的弟弟帶女朋友回來了。
  • 回娘家,為什麼夫妻不能睡在一起?可真不是迷信,是有科學道理的
    原來,小王的家裡,原本就有自己的房間,這次帶老公回娘家,想著都結婚了,就自然而然地睡在了一起,沒想到還沒睡踏實,小王的娘家父母,衝進了小王的房間,劈頭蓋臉地把兩個人教訓了一頓:"回娘家怎麼還一起睡,不嫌丟人嗎?"
  • 回娘家,為什麼夫妻不能睡在一起?並非迷信,原來是有講究的!
    回娘家,為什麼夫妻不能睡在一起?並非迷信,原來是有講究的!古代有一句話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很多父母看到女兒女婿一起回家,還要睡在一起,那心情,就好比一顆大白菜,被豬拱了。所以很多父母,因為不願意傷心難過,就約定俗成,不讓女兒和女婿睡在一起。
  • 為啥夫妻「回娘家」不能睡在一起?並非迷信,這麼做確實有些道理
    小劉和丈夫剛結婚,一天倆人商量著回趟娘家,住上幾天。小劉是家中的獨女,出嫁後也特別想念父母。  其實不光是小劉的媽媽有這樣的認知。還有一種古老的說法,說女兒出嫁後和女婿回來,可能會偷走娘家的家產,所以把女兒和女婿分開房間,他們不能商量偷拿娘家人東西的事情。這樣就流傳下來,女兒出嫁後不能和丈夫在娘家同房的習俗。
  • 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嗎?都是謠言!
    古代社會把嫁出去的女兒比喻成潑出去的水。認為女子出嫁之後就是外姓人家的人了,不會像兒子那樣承接香火,為娘家創造價值。女孩雖然也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但出嫁之後,儘管表面上還保留著固有的血緣關係,但實際上卻由親密漸漸走向疏遠,像水一樣已經潑出門外了。封建禮教要求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
  •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
    嫁出去的女兒為何大年初二才能回家?除夕和初一為何就不能回?以前以為只有自己的家鄉才有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後來發現全國都是這樣的,為什麼要在這天才能回去呢?除夕和初一怎麼就不能回?這還要從古代說起。古人對女兒回娘家這個行為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歸寧。詩經第二篇講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想要回家看望父母的事情。在當時,女人出嫁就再也不能輕易回娘家,只有夫家同意或者娘家派人來請自己才能回去,如果沒有緣由經常回娘家,就會被別人指責,娘家會認為夫家在嫌棄她,而夫家則認為這個媳婦外向。大概也只有在大年初二這天,這些女兒才能名正言順的回到那個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裡。
  • 春節習俗:已婚女不能回娘家過年‖生兩個女兒最幸福?
    朋友老家有個講究,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朋友離婚前住的是丈夫全款買的房子,離婚後住在公司宿舍,公司放假,宿舍樓要關門,因為老家的講究,娘家不肯收留她,她只能選擇「流浪去遠方」,一個人過這個團圓佳節。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春節都有頗多講究。
  • 大年初三可以回娘家嗎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大年初三可以回娘家嗎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回娘家時間:2019-02-06 22: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三可以回娘家嗎 大年初三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春節的傳統就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來道一聲春節快樂!
  • 「弟弟結婚後,離異的我無家可歸」: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
    文|微微笑了01-不能回娘家過年?快過年了,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到底到誰家過年,應該怎麼過,引發熱議。你看,肖麗的媽媽對此也接受了、默許了,還差別對待他們的孩子。如果她的父母堅持了,不把她弟弟放在第一位,不要重男輕女,離婚了女人也不至於如此悲慘。辭舊迎新,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吃著年夜飯,一起開啟倒數,迎來幸福的新年,這本來就是春節的核心意義,不是嗎?
  • 帶8歲女兒住賓館,隔壁傳來「嗯嗯」聲,媽媽的解釋堪稱教科書
    不久前,一位寶媽就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而她的做法也被很多網友點讚,甚至被稱作「教科書式的回答」賓館隔壁傳來「嗯嗯」聲,8歲女兒滿臉疑惑,媽媽的解釋堪稱教科書在女兒8歲生日到來之際,這位寶媽買了兩張飛機票,準備帶閨女去海島度假,體驗一次不一樣的生日。
  • 離婚後想回娘家過年,重男輕女的父母以習俗不允許為由拒我之千裡
    能回家的人自然是幸福的,而有些人則是有家不能回。除了春節假期要上班的人外,想必有家不能回的就是離了婚的女人了。離了婚的女人,自然是不會去前夫家過年了,即便孩子是前夫撫養。那就只能回娘家了吧,但很多地方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要等到初二以後才能回去。據說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習俗,回去的話會壞了娘家的風水之類的。
  • 「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十年後,弟弟的一句話道出真相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不同意女兒回家過年,說是「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讓小夫妻沒機會為這件事吵架。當年遠嫁時,劉玲玲的母親就是這麼對女兒說的,「你婆家離我們幾千裡遠,回一趟不容易,你就安心跟老公過日子,別惦記我們,特別是過年,別想著回娘家,更不要為這事跟老公吵架,咱們這地方,嫁出去的女兒不讓回家過年的。」
  • 為什麼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一直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民間還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以及「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類的說法,意思都是指出嫁的女人已經成了「外人」,不得無故回娘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如果女兒想在新年時回家給自己父母過年,必須要等到初六以後。
  • 農村習俗: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不能回娘家過年,夫妻不能同房
    這個習俗現如今在一些農村還興盛,比如我老家,回娘家依舊是不能睡一起的。但一些地方逐漸根除,個人覺得這個習俗沒有任何依據和道理,不讓在娘家同房,尤其是家裡有未結婚的兄弟姐妹時,擔心聲音太大吵到家人,或者把弟弟妹妹們帶偏等等。
  • 農村女兒出嫁後,必須得初三以後才能回娘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過了大年初三外嫁的女兒才能回家,這只是一些老規矩老講究罷了,現在農村有些獨生子子女家裡,或者一些女兒遠嫁的家裡,並不太在意嫁出去的女兒什麼時候回家。在我們村,雖然嫁出去的女兒一般都在大年初四和丈夫一起回娘家,但也不是刻意的要在初三之後回娘家,只是為了合理安排時間而已。
  • 兩名育嬰師到賓館帶嬰兒 孩子父母相繼失聯
    大寶是女孩,小寶是男孩,兒女雙全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一對可愛的孩子,卻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見到自己的父母了。  26日晚,他們被迫離開了住了許久的「家」,接下來的日子,還不知道要如何過下去……  兩位育嬰師到賓館帶孩子  大寶和小寶這對姐弟,現由張女士和孫女士帶著。
  • 為什麼是女兒大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
    其實不止是已婚婦女,丈夫和孩子也要在當天跟隨前往姥爺家中,正式的稱呼叫做「歸寧」。今天在春節中,大家現在都比較重視大年三十這一天,在這一天的晚飯是最為隆重的,俗稱「年夜飯」。不過其實在古代,大年初一才是最熱鬧的,因為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這才是真正的年,大年三十還沒過年的。
  • 初二不能回娘家,好像出家當尼姑?
    大家紛紛出主意:「真自私的婆家」、「婆婆的女兒是女兒,媳婦是傭人」、「那就初三回娘家住到初五」、「媽寶老公不要也罷」、「都什麼年代了?」聽完後,我忍不住插嘴,所以你不能初二回娘家?話一出口,我就自責:真是嘴快,怎麼哪壺不開提那壺呢? 沒想到,同事淡然地說:可能吧!接著她又黯然地娓娓道來說道,其實去年也這樣,只是去年在婆家吃,小姑們都帶著老公孩子一起回娘家,一來就是一整天,要陪客聊天不說,還要幫忙洗一大群人的碗筷,婆婆嘴裡說著不用幫忙,卻根本不好意思真的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