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適合在冬季種植的中藥材

2020-12-18 大農圈農業大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熱的興起,中藥材種植也成了炙手可熱的發展項目。藥材的種類非常多,栽種的時間都是不同的,你是否還在為不知道什麼時間種什麼藥材而發愁?今天小編就給你介紹5種適宜冬季栽種的中藥材。

1、柴胡

柴胡是一種市場需求很高的藥材之一,藥用價值極其高,因此導致野生柴胡慢慢的枯竭,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應選擇沙壤土或腐殖質土的山坡梯田栽培,不宜選擇黏土和易積水的地段種植。

柴胡可在冬季或者春季播種,但是為了產量建議在冬季播種。這樣來年的苗種存活率相對而言會高很多。其次經歷過冬季的蟄伏,會將一些不合格的種子排除掉,春季就可以視情況補種,這樣就一定程度的保證了產量問題。春季也是適合柴胡種子生長的季節,冬季播種也可以給予柴胡更多的優質發育時間。

2、薄荷

薄荷,別名野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產南北各地。薄荷具有喜溫暖、溼潤的特性,多栽培於溫暖、溼潤、向陽、地面平坦、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和壤土上。因為它的使用價值非常的廣,是目前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藥材,由於種植的面積減少,所以價格也在慢慢的回升。

種植時間在霜降至翌年立春前後均可進行,但提早在冬季下種,可促使翌春早抽芽,提高產量,種植方法分切根和整條種兩種。

3、川烏

川烏也叫烏頭,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湖南、湖北、廣西以及雲南等地。,主要用於治療風溼疼痛、風寒等疾病。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相對粗放,近年來川烏產區明顯萎縮,面積、產量下滑,但市場價格卻不斷上場,種植效益攀升,種植前景看好。

川烏為塊根植物,對土壤選擇較為嚴格,應選擇陽坡地段地勢較高,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在海拔1800-2600米地區,中性反應的油沙土和白沙土及灰湯土栽培最為適宜。種植後生長良好,植株健壯,支根多,病害少,塊根大,產量高,質量好,但川烏切忌連作,前作最好是洋芋和玉米地塊為宜。要合理輪作,否則易產生病害,嚴重影響產量。

最好的種植時間是11月初中旬,「立冬」節為宜,最遲11月底,過早過遲都會影響產量。

4、北沙參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為常用中藥材。別名海沙參、銀條參等名稱,北沙參味甜,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等功效,屬於藥食兩用品。

北沙參種植主要是以冬季種植,原因是沙參種子是變溫種子,在恆溫下不易出苗、只有通過低溫,打破沙參休眠,然後在經過高溫有利於沙參出苗。

5、白朮

白朮,常用大宗藥材品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在在全國都大規模的在種植,由於其可觀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一種植項目中。

由於白朮耐寒,冬季種植白朮種苗具有感染病菌少,紮根早、成活率高等優點,據試驗表明;冬季種植白朮可以提高產量15%以上,像亳州產區藥農一般在春節前全部把計劃種植白朮田塊栽好,第二年開春出苗齊,好管理。

6、旱半夏

旱半夏喜蔭蔽環境,在10~12月和2~5月份種植,當年收穫。實驗表明,旱半夏一般畝產量為150~200公斤,畝效益為6000元以上,若是土質肥沃,管理得當,畝產量可達250公斤以上,效益更加可觀。旱半夏田間能套做玉米、高粱等高秸作物,也可套種於果樹林下,立體種植,效益更佳。其種苗價格上漲價高,旱半夏畝用種量較大,約35~50公斤,種植成本高讓藥農可望不可及,一般都不敢大面積發展,只是小規模種植,自己培養種苗後再擴大。

其實適合在冬季種植的藥材也是比較多的,因為有些藥材種子是變溫後才能有利發芽,因此現在則是部分藥材種植的最好時機,除了上述的幾種,種子類還有桔梗、防風等。

相關焦點

  • 這幾種中藥材品種適合在南方種植,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雙高
    西紅花、白朮、黃芩、金銀花、板藍根、白芷等,這幾種藥材分別以花、根莖、果實入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且具備環境適應能力強、抗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等優點,是適宜南方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以下品類市場價格參考國內幾大中藥材是市場的報價。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栽培白朮宜在氣候涼爽、半溼潤地區、排水良好的丘陵及山區種植。白朮耐寒,幼苗能經受短期霜凍,在冬季能耐受-10℃左右的低溫;夏季如遇暴雨驟晴、高溫多雨天氣,易發病死亡。白朮主產區是浙江省,其次是江蘇、江西、河北、重慶、安徽等省,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白朮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夾沙土上生長良好。酸性的黃紅壤或微鹼性的沙壤土均能栽培,過黏或過沙的土壤不宜栽培。
  • 種植中藥材 走上脫貧致富路
    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26日訊「今年,我把自家10多畝山坡地全部種上黃精、桔梗等中藥材,明年收成後,每畝至少有5000多元的收入,收入比之前種植玉米、紅薯高好幾倍。」日前,在納溪區白節鎮團結村,貧困戶李先才看著地裡長勢喜人的黃精,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 會寧縣:中藥材種植「老把式」李明山
    中藥材種植「老把式」李明山白銀日報記者 王鵬程復工復產後,會寧縣楊崖集鎮中藥材加工扶貧車間裡又傳來了機械的轟鳴聲和工人們朗朗的笑聲。自從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會寧縣楊崖集村剪岔社村民李明山幹起活來渾身都帶勁兒。
  • 農民種植中藥材白薇
    安徽省亳州市農民張大伯說,去年,他家種植5畝白薇,5畝白薇收入在15萬元以上,村民們向他投入羨慕的眼光。「去年,我種植中藥材白薇的時候,村民們都不知道白薇是一種中藥材,許多村民都嘲笑我,說我腦子出了問題。」張大伯說,到了白薇採摘收穫,給他帶來15萬元的收入。村民們紛紛向他取經學習白薇種植管理經驗。
  • 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種植有了「鐵幫手」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2日電題: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種植有了「鐵幫手」新華社記者魏婧宇6月的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隨處可見夏播板藍根的繁忙景象。一臺臺藥材播種機在田間穿梭,在翻好的土地中播下種苗。農戶們悠閒地坐在田埂上,盤算著今年種藥收入又能增加多少。「藥材的播種採挖有了這些『鐵傢伙』幫忙,省了我們不少事。」喀喇沁旗錦山鎮西溝村村民謝懷東說,以前人工種植板藍根,一天最多種半畝地,現在用上播種機,每天可種30至100畝。喀喇沁旗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之一,盛產北沙參、桔梗、黃芪等藥材,被稱為「北沙參之鄉」。
  • 河北安國:中藥材「種」出脫貧路
    新華社石家莊6月26日電(記者趙鴻宇)「我種了一輩子地,做夢都想不到現在種2畝多的中藥材能收入近2萬元,還是在我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的情況下。」郝佔輕說。2017年郝佔輕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國網河北安國市供電公司當時定點幫扶東街村,其工作隊隊長解雅君邀請河北省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的相關專家對村周圍的土壤進行了檢測,發現很適合祁菊、丹參等中藥材的種植,於是解雅君開始鼓勵郝佔輕進行嘗試。
  •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德祿:擦亮中藥材種植「金字招牌」
    「雙贏」……多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德祿以「農業轉型升級,鄉村產業興旺」為立足點和出發點,不斷探索中藥材種植,推動當地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逐步將中藥材種植打造成一個新型綠色生態的富民新產業。
  • 常用中藥材,因為種植繁鎖,一般人不想種,但種一畝可以賺9000塊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中藥材和前兩天咱們推薦的貝母類中藥差不多,外形上多有相似,但貝母要小一些。這款中藥在醫用系統中非常的有名,特別在江浙一帶非常的出名。屬江浙名藥「浙八味」中的一種——元胡。元胡傳統主產地在陝西漢中城固和浙江金華磐安,隨著近幾年種植面積的擴大,目前,在河南、江蘇、四川、貴州、湖北以及河北、湖南等地,也都有種植。元胡喜溫暖溼潤氣候,怕乾旱和強光,也怕積水。在浙江地區的氣候及溫度非常適合元胡的生長,但它非常不耐陽光直射,特別是生長後期,高溫天氣,會造成元胡減產。
  • 胡芳弟教授:當好中藥材種植戶的「高參」
    2010年,胡芳弟在下鄉取樣的過程中發現藥農在中藥材的認識、種植、加工、農藥選擇方面有很多困惑,不知道什麼樣的藥材好,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農藥。於是,基於自己的專業知識,主動提出幫藥農免費做藥材功效成分含量、農藥殘留等檢驗,這一做就是十年。有一年,胡芳弟走到了甘肅省渭源縣中藥材種植戶孫有良家的地頭。
  • 中藥材種植爆發式增長或威脅糧食安全
    經濟要發展,生活要改善,佔用一些土地來建房、蓋廠、修路我都能理解,國家也設定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但這18億畝耕地用來種什麼卻是大有講究。中藥材種植面積爆發式增長,擠佔的是種植什麼作物的土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一翻中國統計年鑑。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重點是中藥材種植既是毫無必要,更有莫大危害。
  • 扶貧印記丨涪陵大順鄉新興村:打造中藥材種植基地「仙草苑」
    8月14日上午,「扶貧印記」採訪團來到涪陵大順鄉新興村中藥材種植基地「仙草苑」,只見地上鋪滿有著成年人手掌大小的靈芝,「仙草苑」負責人夏一中告訴記者,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不僅收益好,還能讓村裡的脫貧戶來此務工,鞏固他們的脫貧成果。
  • 最適合冬季泡澡的6種精油
    最適合冬季泡澡的6種精油   液體黃金:玫瑰>   女性必備精油,它是疲憊、衰老肌的愈療系精油,調理女性荷爾蒙分泌,有效增加皮膚組織活力,保持皮膚彈性,尤其適合乾燥、敏感及老化肌膚使用。   最適合冬季泡澡的6種精油   深層淨化:沒藥
  • 安徽農民種植中藥材,發展5年終見成效,用農家特產回饋專家
    後來,從藥材種植區來了一位農技專家,過來幫忙診斷小麥病蟲害,當他得知常保鋒的糾結後,果斷建議他種植中藥材,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一是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二是緊靠中藥材市場,種植出來的中藥材不愁銷路;三是他有現成的種植經驗,這些都可以免費指導;四是中藥材種苗供應充足,至少不會上當受騙;五是可以經常去中藥材種植區感受種植氛圍,
  • 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助農增收
    「我連續種了4年丹參,每年種4畝,年收入1萬多元。」安明文興奮地說,在藥材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今年種植的4畝丹參又喜獲豐收。在梓潼,丹參俗稱「紅根子」,能適應各種土壤,易種易管易採收。近年來,馬迎鄉共規劃丹參、當歸、芍藥種植面積3000畝,8個行政村與公司籤訂了中藥材推廣發展合同。年中藥材產量可達6000噸,預計產值達2000萬元,全鄉人均預計增收3400元以上。
  • 冬季市民進補「補」火中藥材
    核心提示: 時值三九天,也是市民冬季進補的高峰期,不少滋補類中藥材也因需求量大,價格水漲船高,身價暴漲。專家提醒人們進補不能見別人吃了有效,自己也跟著進補,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勝吃補藥,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改,吃什麼都不管用。
  • 靠種植中藥材,黃平野洞河鎮團坡村八年造就20多個百萬富翁
    黃平縣野洞河鎮團坡村,曾是一個人多地少荒坡多的窮山旮,村民李華種植中藥材使荒坡坡種出「錢草草」,成為當地首個百萬富翁,在他的帶動下,團坡村8年造就20多個百萬富翁。多品種中藥材。多年種植太子參摸索出經驗的李華搖身一變成了當地的「紅人」,村民們都想跟著種植太子參。中藥材靈芝。面對家鄉父老的渴求,李華自然願意拉一把。  村民王天軍等人放棄了他們之前的行業,扛著鋤頭開始種起了太子參。
  • 這種中藥材,一年種植可保20年收益,種一畝至少可以賺10000塊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偏門的中藥材品種,它大部分只生長在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一小部分的地區,除此地以外很少有發現種植或野生品種。它就是砂仁。聽到砂仁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很陌生,就連它的產地的當地人也會有些陌生。
  • 龍藥,要種對藥種好藥——來自中藥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報導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世潤介紹,我省有野生中藥材1120種,其中378種有一定蘊藏量,載入《藥典》的藥用植物130種左右,刺五加、五味子、赤芍、紅柴胡等道地野生藥材品質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全省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近千家,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以上。
  • 鹿鳴鄉 中藥材種植忙
    連日來,在鹿鳴鄉紅巖村,百合種植大戶蒲興化正帶領當地村民在山頭地塊裡忙活了起來,起壟、挖坑、撒種、培土,基地裡忙得不亦樂乎。蒲興化告訴記者,今年準備種植百合75畝,虎杖120畝,基地的中藥材種植從10月開始栽種,現在基本快結束栽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