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萬達廣場,人們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個一站式滿足市民消費需求的歡樂地。對於瀋陽人來說,瀋陽太原街萬達廣場,是萬達集團在瀋陽開發的首個項目,也是東北最大的商業項目之一,它為瀋陽城市的發展,以及瀋陽人消費、生活觀念認知的變化,打開了一扇豐富多彩的窗。
太原街,如同瀋陽百年商業的大舞臺,濃縮了瀋陽歷史的許多重要章節。改革開放之後,這裡,是中國商業地產的主戰場之一。世紀之交,太原街計劃整體升級改造,知名的地產大亨紛紛落子於此。作為商業地產的領軍者,太原街萬達廣場店是率先在瀋陽引進商業地產概念的大型項目。
2002年,萬達給瀋陽的地產界帶來了一個新的概念:商業地產。在當時瀋陽的地產界,對所謂的商業地產的認知,就是住宅底下帶著一起銷售的網點,或是一個獨立的商場,還沒有商業綜合體的概念。作為當時萬達在全國開工的9個項目之一,瀋陽項目以引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為經營模式,打出「吃喝玩樂一條街」的口號,瞬間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2002年10月到次年12月,太原街萬達廣場356個店鋪幾乎銷售一空,每平方米創下了6萬元的單價,回籠資金達6.5億元,創下了瀋陽地產銷售的奇蹟。
2003年聖誕節前夜,太原街萬達廣場開門迎客,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清。後萬達總結這一次的失手,是因為規劃設計和商業定位出現了偏差。在瀋陽這樣冬季零下幾十度的冰寒之地,大晚上的,沒幾個人會有興致去外邊轉悠消費。隨後,萬達從規劃設計上開始補救,為露天的步行街搭蓋了一個透明大棚,安裝了空調機,卻仍沒能緩解業主心頭的寒意。
第二年春天,天氣回暖,商場卻依舊慘澹經營。這讓很多當時熱情搶鋪的業主,開始懷疑萬達模式是否真像說的那麼好,紛紛要求退鋪,並把萬達告上法庭。期間,萬達經歷了222場官司,雖然對簿公堂的結果均以萬達勝訴告終,但與業主之間的矛盾卻因此不斷被激化。雖然在法律層面贏了,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卻力排眾議決定退鋪。這被萬達視為一次成功的試錯,為萬達在瀋陽後續項目的成功用十多億元買足了經驗。
同時,商鋪業主和萬達來來回回的鬥爭,以及全國商業地產形式的日新月異,也讓瀋陽地產界知道了什麼是商業地產,瀋陽市民,也切實感受到了萬達商業綜合體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而萬達廣場在太原街的出現,改變了百年老街的商業格局,使得它在太原街地產發展史中,成為一座難忘的紀念碑。越來越多的商業綜合體,出現在了這條老街上,競爭異常慘烈。
2009年11月20日,第三代萬達廣場在原太原街萬達廣場商鋪的地基上重新站了起來。總建築面積達37萬平方米,由購物中心、室內精品步行街、高級公寓及寫字樓組成。其中購物中心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引入沃爾瑪超市、百盛百貨、國美電器等著名連鎖商業企業。瀋陽太原街萬達廣場引入萬達國際電影城、大歌星量販式KTV、大玩家超樂城等國內知名企業主力店及屈臣氏、重慶小天鵝、小肥羊等近百個品牌商家進駐經營,集時尚、購物、休閒、娛樂、美食於一體,一站式滿足百姓的消費需求。
儘管重塑的太原街萬達廣場可以讓人忘了從前的種種,似乎萬達廣場從一開始便是現在的模樣,那些曾經的慘澹經營,那座讓萬達從商業地產的門外走進了門內的「萬達·泰原金座」,似乎從未出現過。
太原街萬達的經歷,濃縮了中國商業地產曲折前行的艱難十年。從無到有,從認知到實踐,到花錢買經驗教訓,再到繁榮,然後又到了今天電商衝擊下的十字路後。一路走來,雖然看似中國的商業地產越過了那道艱險的關口,走上了康莊大道,然而,過度的商業地產建設,再次給瀋陽的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隨著電商的普及,非實體店的活躍,無論是太原街的商業地產和商業模式,還是整個中國的商業地產發展,乃至於萬達的商業未來,都又一次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太原街的商業模式,又會有一次新的轉型。
(來源:新浪樂居)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