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價值導向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0 光明數字報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發揮各自特長,擔負起使命,從專業的角度積極應對,以文藝作品的形式,記錄抗疫一線的真實圖景,反映疫情防控過程中湧現出的英模人物的先進事跡,傳遞溫暖,提振信心。不過,也有部分作品存在嚴重誤差,偏離了文藝創作的本質屬性,引起社會上的反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這一重要論述,從「鑄造靈魂」的認識高度,提出文藝作品的價值導向問題,強調價值導向是文藝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不僅關聯著文藝的性質與創作方向,涉及文藝家的寫作立場、態度和方法,而且直接影響到文藝的社會效果,對我國當下文藝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

正確的價值導向就像是文藝作品的航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這就是說,堅持文藝的正確價值導向,就要求作家藝術家在作品中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人,用先進的思想教育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激勵人,從而提升人的道德操守與精神境界。

    如果說,優秀的文藝作品如同航行的燈塔,依靠思想的光芒,照亮人們前行的徵程,那麼,正確的價值導向則猶如航標,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引導著人們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與生活道路前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正確的價值導向關涉著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決定著文藝創作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

    堅持文藝正確價值導向是嚴肅文藝的必然要求。自古以來,嚴肅的文藝都把表現真善美作為永恆的追求,把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視為成功的標誌,特別是堅持思想性是文藝的內在生命,堅持文藝對社會、人生進行嚴肅與深刻的思考,堅持文藝對社會公平、正義與真理的追求,實現對讀者的科學引導。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指出:「詩是一種比歷史更富哲學性、更嚴肅的藝術。」海德格爾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如此闡述藝術的本質:「藝術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賀拉斯則在《詩藝》中指出:「詩人的願望應該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應該給人以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可見,文藝從來就被視為人類精神生活的聖殿或神聖的精神棲居之所,而絕不是思想的垃圾場或道德的汙穢地,也絕不是文化的沙漠或虛無主義的避難所。向受眾傳輸正確的思想觀念與高尚的道德情操,發揮文藝的教育與感染作用,是嚴肅文藝的永恆旗幟。

    正確的價值導向是優秀文藝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文學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人民大眾鍾愛的文化瑰寶,除了藝術的成功之外,主要是因為作品思想、情感對讀者的向善向上發揮出強大的引導力量。國外的古希臘神話、悲劇與喜劇、《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印度的史詩等,無不寄託著文藝家們對社會、人生與生活嚴肅而深刻的思考,表達著他們對美好人生和生活的嚮往,從而使讀者受到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淨化與審美的薰陶。像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通過講述約翰·克利斯朵夫成長為卓越音樂家的人生故事,表達了自強不息的人生哲理,因此激勵著廣大讀者在生活中努力奮鬥。狄更斯的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的經典意義就在於作品對成長中的青少年進行了人生觀的積極引導。這在貝西姨婆告誡大衛·科波菲爾的三句話中得到有力凸顯,即「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簡短的三句話,濃縮了為人處世的深刻道理,把作品主人公與讀者都引向了精神與道德的高地。我國人民群眾喜愛的詩人、作家,如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範仲淹、蘇軾、陸遊、關漢卿、曹雪芹等,都有著高潔的人生志向、豁達的生活態度與深切的憂患意識。他們的作品也無不給讀者以精神的鼓舞與道德、情感的升華。

    正確的價值導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要求與新的歷史任務的需要。我國社會主義文藝是先進與進步的文藝,其根本宗旨就是以先進的思想與價值觀念引導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目前,我們的文藝還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就是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理想主義來提升人的思想境界,鼓舞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熱情,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的決心。

價值導向上出現偏差導致文藝作品「翻車」

    堅持文藝正確價值導向,必須克服當前我國文藝創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傾向。比如說解構主義與虛無主義現象。這類創作既是國外輸入的後現代主義文化或解構主義思潮影響的結果,也是人類有史以來虛無主義思想潛移默化的產物;既表現在歷史題材的創作中,也表現在現實題材的創作中。在價值觀念上,主要表現為消解價值,嘲諷神聖,醜化英雄,瓦解理性,懷疑一切,完全用非理性的眼光來看待歷史與現實,把生活等同於荒誕的、沒有意義的遊戲,喪失對生活的信念。這類創作的癥結,在於泯滅了生活的是非觀念,放棄了人類的基本價值立場,否定人類向上向善的努力,其影響便是人文精神的嚴重失落。

    還有一些文藝作品分不清生活的主流與支流,有意迴避生活的光明面,而誇大生活的陰暗面,緊緊盯住某些消極的問題不放。現實生活固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文學也有必要「介入」與叩問生活,以促進社會進步。但揭露不應該成為目的,而是需要著眼於尋求生活的希望,不能片面地、偏頗地看待現實生活。

    同時,還需要克服低俗化現象。受金錢主義與消費主義價值觀等的影響,低俗化文藝創作以追求金錢為主要目的,放棄對受眾進行正面的思想引導,放棄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在作品中肆意渲染某些無聊的東西,停留於滿足讀者的感官刺激與低級趣味,主要特徵是媚俗。文藝的娛樂功能固然應該給予肯定,但文藝如果背離正確的價值觀並放棄社會責任,一味充當賣笑與賺錢的工具,就會消解人類精神生活的向度,最終導致人的精神萎縮。

    還有一些消極現象可謂五花八門,諸如不下硬功夫,不深入到人民群眾火熱的生活中去,不對生活進行深入消化與透徹思考,滿足於閉門造車、淺嘗輒止,喜好急於求成,粗製濫造,或停留於一己之悲歡,甚至陷入「為藝術而藝術」的泥潭,或偏執於形式包裝,用形式的花哨掩蓋內容的蒼白與思想的貧弱,等等。這些創作現象都不是真正的文藝創作,都存在精神缺「鈣」的問題,難成大器,無法真正為人民群眾提供有價值的精神食糧。

愛國主義是一條重要的主題紅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也就是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文藝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的核心內容。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如同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歷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超越民族文化認同的國家認同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在各民族群眾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武器,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強大情感力量。因此,堅持文藝的正確價值導向,愛國主義是一條重要的主題紅線。文藝家在作品中努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人們積極維護國家統一與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走向繁榮,是一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

    與時代同行,謳歌偉大時代,為時代的發展進程鼓與呼,是文藝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的重要內容。我們的文藝仍然需要塑造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孫少安那樣的有志青年,仍然需要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中喬光樸廠長那樣銳意改革、勇擔民族歷史責任的改革家,需要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中陳景潤那樣一心報國的科學家,來引領時代,凝聚精神,重鑄輝煌,創造新生活。

    (作者:吳道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研究員、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第二屆身邊正能量手機攝影大賽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5年7月,光明日報社舉辦了首屆身邊正能量手機攝影大賽,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徵集評選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傳播正能量的手機攝影作品,用「微作品」講「大道理」、用「小行動」傳播「大價值」,贏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讚譽。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展現人民群眾生活中的精神之美,營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氛圍,7月17日起,光明日報社將舉辦「喜迎黨的十九大」第二屆身邊正能量手機攝影大賽。
  • 堅持正確創作導向 大力推動藝術創新-光明日報-光明網
    蔡武部長在講話中回顧了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七大以來舞臺藝術創作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充分肯定了這次展演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生產更好更多的優秀藝術作品。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認真領會,將蔡部長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藝術實踐中去。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簡介
    在以後的日子裡,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同志對光明日報的宣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有著重要指導意義的意見。毛澤東同志特別喜歡看光明日報文藝和理論專版,他還具體關注過本報版面的調整。周恩來同志也不斷關照光明日報的工作人員要做好團結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人士的工作,並對光明日報的出版給予多方關懷和具體指導。
  • 文藝創作呼喚英雄主義的回歸-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期,主流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在這些作品中,無數的人物形象構築了一幅幅美麗的中國夢畫卷。作為構成民族信仰和價值底座的精神坐標,時代英雄歷來是主流作品的重點表現對象。如果將之解構甚至矮化,那麼英雄的精神巨人形象將受到損害,文藝作品的價值引領作用也將大打折扣。當前,由於拿捏不好創作尺度,文藝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出現了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分拔高英雄的意志和能力,把英雄塑造成身懷絕技、飛簷走壁的「超人」,使之模式化、武俠化;另一種是貶低和消解英雄的價值和尊嚴,使之另類化和粗鄙化,從而導致英雄形象缺乏崇高感。
  • 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成立
    光明日報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韓業庭)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7日在京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魁立,文化與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孫旭光,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謝力,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等被聘為專家委員會專家。
  • 《光明日報》:努力建成「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這裡是引導、幫助知識分子確立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前進方向的理想、價值陣地,幫助知識分子解決在實現上述理想、價值追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困難,推動他們實現自己的上述理想和價值追求的「家園」。 其次,應該是先進文化、正確思想、新鮮知識的匯聚地和傳播地。在這裡,能給知識分子不斷提供國內外新知識、新思想、新文化、學術新動態。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3年3月,光明網主辦「2012網友最喜愛的十大文化名酒評選頒獎典禮」。2013年2月,光明網選送作品包攬「公益福彩杯」全國攝影大賽前三名。2013年2月,外交部國際司司長陳旭做客光明網。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到光明日報社、光明網調研。
  • 光明日報參評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作品《「感動•畢業...
    附頁1  採編過程(作品簡介):  「感動•畢業季」微視頻徵集活動由光明日報全媒體總編室  光明日報兩微一端每天擇優進行作品展播,共製作了40期微信視頻圖文,反響強烈,吸引了眾多高校的參與和互動,為學校、學生提供了更多服務型支撐,增強了新媒體傳播的凝聚力和用戶粘度。  光明日報各部門通力合作。由全媒體總編室牽頭,教育部、記者部、文藝部、科技部等部門參與推進宣傳,吸引各高校參與投稿。
  • 凝聚「抗戰民氣」的《文藝》副刊-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這段時間,楊振聲和沈從文動員西南聯大師生寫稿,既解決《文藝》的稿源問題,又使師生的作品得以面世,從而構成了西南聯大與香港大公報的文學合作,並形成了《大公報·文藝》的抗戰特色。    蕭乾被派往歐洲後,繼任的《文藝》編輯楊剛延續同西南聯大的合作與抗戰方向。1941年11月香港《大公報》撤回桂林出版,其合作與方向仍未改變。
  • --在光明日報創刊55周年座談會上的致詞
    作為中共中央舉辦的全國性綜合性黨報,光明日報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時期,及時、準確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及時、準確地宣傳各條戰線特別是教科文理各個領域的新成就、新舉措、新經驗,及時、準確地宣傳廣大知識分子的新風貌、新作為
  • 為正能量而呼 為群眾而書——記光明日報湖南記者站站長唐湘嶽
    為正能量而呼 為群眾而書——記光明日報湖南記者站站長唐湘嶽 來源:紅網 作者:郭志強 編輯:何冰 2014-06-19 00:40:20
  • 數萬網友淚祭小亭-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7月27日電(光明網記者張振勝)數萬朵鮮花,數萬支香燭,數萬次祈福,來自新華網、光明網、新浪網、荊楚網、武漢大學網等網站的數萬名網友用這種方式痛別武漢大學學生趙小亭。
  • 光明網改版全新亮相
    此外,光明網的信息容量也大為擴充,與改版前相比,增加了兩倍多。    在內容上,光明網的思想理論文化特色更加鮮明。光明日報及子報子刊的思想理論文化特色在改版後的光明網得到了更加突出地呈現,「國學」、「百城賦」、「中華民族大家庭巡禮」、「母校禮讚」等特色版面的好文章,第一時間在光明網首頁顯著位置發布。
  • 新聞、文化界共同關注媒體融合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在座談會上提出了對「融媒體」的理解,以及《光明日報》在這方面的實踐。他認為,媒體融合發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其國際背景是新技術的興起。媒體融合發展有兩種描述:一種可稱為「新媒體」,但它解決的只是媒體新舊的問題,而且容易把傳統媒體排除在外;另一種叫「全媒體」,它解決了媒體品種多樣採用的問題,但這只是物理融合。
  • 《大秦帝國》之《縱橫》傳播正確歷史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李蕾)由光明日報和陝西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專家研討會10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歷史題材電視劇應如何處理好收視率和藝術品質、市場元素和文化操守、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之間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光明網簡介
    光明網(http://www.gmw.cn/)思想理論文化領域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媒體融合與創新的引領者。二十年來,光明網繼承了光明日報在教科文衛理等領域的優秀傳統,在依託光明日報社豐富資源和影響力優勢的基礎上,在新媒體領域開拓創新,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影響力。
  • 網友呼籲:提升養老服務從業者職業尊嚴及待遇水平-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光明網輿情中心統計,近一周,網上相關話題討論量達4.5萬條,網友圍繞養老服務業人才建設展開積極討論。    多數網友建議完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網友「就叫芒果舒芙蕾好了」稱:「培養專業的養老人才非常有必要,從中職、高職到本科,建立專業、完善的養老人才培訓體系勢在必行。」
  • 光明日報成立「融媒體中心」,推出《融媒體》版
    光明日報最先開始媒體融合實驗   回顧發展歷程,光明日報很早就開始了媒體融合的實驗。   1998年1月,光明日報創辦光明網。1999年1月,我們將有關電腦網路的版面都交給光明網負責。
  • 重新定義光明評論
    光明日報以思想見長、以觀點立報,從真理標準大討論以來,長期被看作公共討論的引導者、社會價值的灌溉者。這是歷史榮光,也是沉甸甸的壓力。因此,在公共空間的網絡化過程中,光明日報很早就提出了觀點立網、觀點立端理念,光明評論是報社內最早適應網際網路傳播的內容生產模塊,近十年來形成了報網端微一體化的策劃及採編機制,以報紙評論版、光明網時評頻道、光明日報客戶端時評頻道、光明日報和光明網微博微信為輸出載體,形成了貫通多個平臺的評論矩陣,在社交媒體和分眾傳播的時代努力賡續光明評論的觀點影響力,也多次獲得包括中國新聞獎在內的各類獎項。
  • 光明日報簡介
    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主管主辦、中央宣傳部代管的中央黨報,1949年6月16日創刊於北平,至今走過了60年曆程。   60年來,光明日報始終得到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深切關懷。光明日報創刊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