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作者簡介:
筆名:補之。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平生無所長,唯喜詩與書,閒時喜歡寫寫畫畫。說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僥倖匯成河。
一次偶然的機會,也許是冥冥中自有緣分,我讀了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字字句句,克制內斂,卻飽含深情,讓從未經受過戰爭苦難的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那個時代的悲哀,而只能通過影視作品認識的年代,竟一下子鮮活了起來。誠如齊先生所言,「二十世紀,是埋藏巨大悲傷的世紀」,那時的中國,是「一個我引以為榮,真正存在過的,最有骨氣的中國!」
《巨流河》前後跨度六十餘年,以自傳體的形式講述了兩代人從東北巨流河落到臺灣啞口海的故事。那是一個並未遠去的時代……
齊先生於一九二四年出生在東北遼寧,那是一塊豐饒美麗的大草原,先生曾在自家莊園裡度過了一個相對祥和安定的童年,時隔七十多年,先生在回憶時仍飽含深情的提起兒時採的芍藥花,感激那位賜予自己生命與名字的鄉村醫生。
我難以忘懷先生在書中寫到,先生的父親在念私塾時問老師,「為什麼日本人和俄國人(日俄戰爭)在我的家鄉打仗?」二十世紀的中國內憂外患,國勢日衰,東三省廣袤無垠的土地,引來接壤千裡的俄國邊患和日本的侵略。「她土地資源的豐饒,使她成為災難之地」。
因為戰亂,先生六歲那年隨母親離開家鄉,從此終身在漂流中度過,沒有可歸的田園,只有歌聲裡的故鄉。先生自言,「我兄妹一生填寫籍貫遼寧鐵嶺,也只是紙上故鄉而已」。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先生是幸運的。戰火紛飛的年代,先生仍能夠有體系的接受完整的教育,而且是當時最優秀的教育,遇見了受益終生的良師益友。
先生中學就讀於南開,「在這裡六年,我成長為一個健康的人,心智開展,奠定了一生積極向上的性格」。張伯苓校長深受國家衰敗刺激,用一腔熱情,創辦了南開學校。張校長飽含愛國激情,鼓勵「中國不亡,有我!」,一言一行,莫不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他那時不知道,他奮鬥的心血都沒有白費,他說的話,我們散居世界各地的數萬學生都深深記得,在各自的領域傳他的薪火,永恆不滅」。
從先生的描述中,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文人志士的風骨,那是真正的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為人正直謙遜;為學嚴謹,一絲不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後人敬仰。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在他想,這些孩子都是父母託給他的,必須好好照顧」。
先生描寫的戰爭,句句克制含蓄,並未大量描寫傷亡人數,只是從少女的角度描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忍不住一陣陣心酸,讀書人尚且如此,真正經歷者情何以堪,難以想像先生是怎樣經受了這巨大的災難與命運的暴虐無常。
「我開始談文論藝是在晴天和月夜跑警報的時候」,初讀這句話,我忍不住一陣戰慄,那是怎樣的一個年代啊,朝不保夕,死亡如影隨形,「防空洞外,死亡的威脅不曾停歇……童年起耳聞、目見、身歷種種歷史上悲壯場景,許多畫面烙印心中,後半世所有的平靜及幸福歲月的經驗,都無法將它們自心中抹去;這當中,最深刻、持久的是自己十三歲到二十歲,在我全部成長的歲月裡,日本人的窮追猛炸。每天太陽朝陽升起,但陽光下,存活是多麼奢侈的事」。只有真正經歷了那樣的生死,才能以最內斂的方式處理這無比殘酷的事實,「不是過來人不能如此」。
很多人讀《巨流河》,印象最深的人是張大飛,因為他與先生深刻的默契,青春夾雜著死亡的浪漫氣息讓人震撼,但是我看來那未免過於膚淺。
張大飛在經歷家破人亡之後選擇投報空軍,「他說,生命裡,從此沒有眼淚,只有戰鬥,只有保衛國家」,那是只有二十歲的年輕如我般的青年啊,因為戰爭,不得不快速長大,擔當起保家衛國的使命,死亡自此就是他們的宿命。「當我們在地上奔跑躲避敵人的炸彈時,他們挺身而出,到天空去殲滅敵機。當我們在弦歌不輟的政策下受正規教育時,他們在骨嶽血海中,有今天不知明天」。
張大飛如兄長般地陪伴了先生幾年時光,他的去世令先生悲痛到不能自已,先生一直難以釋懷,為什麼那麼虔誠的信徒,受盡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之苦,不能得到善終,還要由地面升到天上流浪?
身為讀者的我也是一陣陣悲痛襲來,都是因為戰爭啊,戰爭讓多少青年失去生命,他們還沒有好好看過這個世界,還沒來得及嘗嘗人生的滋味,就如曇花般墜落。
讀到多年後先生由臺灣回到大陸探親的場景,我的感情再也無法抑制,淚流滿面。昔日的同窗大多已先後去世,至交好友也已到彌留之際,風燭殘年的他們再相見,仍如少年分離那般唱起了級歌,穿過歲月的長河,那群少年少女似乎又都回來了,他們在戰火中背誦著優美的古詩詞,朗誦著濟慈與雪萊的愛情詩,大呼「中國不亡,有我!」……
「祖居莊園早已被摧毀,祖墳也犁平為地……我曾漫山遍野奔跑、拔棒槌草的小西山,半壁已削成採石場……我父祖鐵石芍藥的故鄉,已無我立足之地了」。而那亦兄亦友掛著溫熙笑容的二十六歲的青年,只濃縮到石碑裡的一行字了……
戰爭與政治因素,造成了二十世紀那兩代人的生死離別,這些苦痛,是我從沒經歷過的後輩難以想像的,敬畏與尊重應該是對那些生命與歷史最好的紀念,先生的一生,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
「瞎姆雷特看書」公眾號是一個致力於讓讀書變得更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平臺,只要您喜歡讀書,都可以將您的讀後感投稿給我們,平臺將會給予豐厚的稿酬作為您的獎勵。如果你對看過的某本書很有感覺,大膽寫出來。每一個思想都有它的色彩,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要求:有自己的思想,行文通順就行。不限字數,不限題材。報酬:10-500元/篇,數據優秀者另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