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農村的不斷發展,農村的房屋建設也越來越規範。原先農民可以隨意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建造自己想要的房屋。可由此也帶來了不少的紛爭,例如誰家的房屋蓋的位置不對了,超標加蓋房屋等等。為了避免這樣的矛盾產生,國家也出臺了《土地管理法》和《城鄉規劃法》來約束農民建房、蓋房。
一般來說,農民如果想要自建房需要走以下流程:申請→審核→報備→勘察→劃線→出圖→填表→審批→通知→建房。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農民因為法律意識淡薄,或其他原因建造了違建的房屋。這時,相關部門便著手把違建的拆除了。那麼這些已經拆除的違建房屋還能得到補償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希望廣大農民朋友了解之後,早作準備。
什麼房屋會被判成違建?
違建不是你說違建就違建。這句話雖然看起來繞口,卻意義深刻。在以前,有一些村委大隊,就利用農民不懂法,不知法,打著「違建」的名頭,強拆農民的住宅。這個行為本身就不合乎法律,傷害了農民的利益。
無證房屋就是違建麼?在筆者看來並不一定,2000年以前的房屋,由於歷史原因,的確有一些是沒有相關證件的,這些都不應算成違建。那什麼房屋會被判成違建呢?簡單來說就是違反《城鄉規劃法》的建築,在應取得建設規劃許可證的情況下,而不辦理就蓋的房子。或是直接在農用地、耕地、永久農田上就建造的房屋,都屬於違建的建築物;
村大隊有權拆除違建建築麼?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的整治,拆除違規建築的現象有很多。但誰來拆,怎麼拆仍需要合乎法律。一般來說,拆除違建建築是由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操辦此事,在拆除違建建築之前,要對當事人進行通報,並給予其改正的時間。如果到期當事人還不配合,才能強行拆除違規建築。而村大隊、街道辦等是不具備拆除違建建築的權利的。如果有村委強行拆房,農民可以舉報。
違建被拆能得到補償麼?
相信很多農民都比較關心違建被拆能能不能得到補償。筆者整理了一些有關農村違建拆除後的條例規定得知:在違建建築中,其所使用的建築材料、附屬物等合法財物,因相關部門強拆而受損甚至毀壞的,可以申請得到賠償。
隨著農村宅地基條文的完善,農民自建房規定的細化。農民自建房也變得越來越規範。當然,這也方便後續農民土地的確權工作。因為在確權的過程中,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的合法文件都是需要出具的。
那麼,你如何看待在農村宅基地上,違建被拆能得到補償這件事呢?把你想說的想聊的寫在文末下方吧?喜歡筆者就趕緊分享、轉發和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