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終有一死。對於死後肉身的安置,我們都是非常講究的。城裡人對死去的人是火葬,把骨灰安置在買的公墓裡;而農村則是土葬,下葬之前都會找道士勘測墓地,一般都是在視眼開闊的山上。在死者親屬眼裡,這樣下葬的人死後就能在這裡看盡好風光。
而在農村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的普遍做法則是安葬在自己的莊稼地裡,這裡面有啥講究?
一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大地是我們的母親,她孕育著萬物生靈。在神話故事裡,連我們人類都是由女蝸娘娘用泥土捏造出來的。而對靠土地過活的農村人來說,土地更是農民的命,農民的根。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所以安葬在自家的土地裡就是最好的歸處了。
二是方便祭奠,祈求保佑。尤其是以前農業技術落後,露天栽種,一年的耕耘收穫全靠老天成全。如果風不調雨不順的,莊稼需要雨水時乾旱;需要陽光時卻狂風暴雨,那這年怕是全家要餓肚子了。把去世的親人葬在自家莊稼地裡,其實是有希望老人在天之靈保佑土地豐收富足的寓意。
三是地形的原因,有的地方沒有丘陵山地,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如陝西關中地區,八百裡秦川,一眼望去全是莊稼地。這時候除了自家的莊稼地,還能把去世的親人安葬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