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而且這些文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讓我們對那段塵封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那麼在殷墟的發掘過程中,最重要的文物有哪些,其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它們對於中國考古工作的推進又有著什麼意義呢?
一、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考古的開展
商代作為中國遠古時期的奴隸制王朝,關於殷商王朝的故事在我國民間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在考古學界,這個王朝在上個世紀初卻一直沒有得到世界學者的承認,其原因便是缺乏足夠的文物支持。
而此時在河南安陽,當地的住戶們還和自己的祖輩一樣以耕地為生。他們在每年翻動土地的時候偶爾會從土地裡找到一些殘破的龜甲和獸骨。而彼時的百姓都將其和普通獸骨一樣對待,將其賣給周邊的藥材鋪換取一定的收入。
直到1899年的時候,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偶然從中藥鋪中得到了這些龜甲。其發現這些龜甲上有一些人為的劃痕,他認為這是古人留下的文字,並將他的發現公諸於世。而這個發現立即在中國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無數古董商人開始追溯這種龜甲的來源。最終他們發現安陽出產的龜甲數量最多,因此開始湧向安陽。
由於這種甲骨的價值驟然升高,讓部分古董商人看到了這裡面的商機。他們在這裡用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這些珍貴的文物,然後再高價賣給對其有興趣的文人學者,這讓他們獲得了暴利,但是他們為了壟斷這一資源,刻意隱瞞了甲骨的出產地,這大大阻撓了正常的考古進程。
直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學者羅振玉派人在河南多地暗中探訪,才弄清了甲骨的出產地,而學者們才終於開始奔赴現場,進行私人化的考古工作。
而直到1917年,王國維才終於將這些甲骨上的文字整理出一個大概,並推斷出其應該是殷商王朝時期的佔卜卜辭,而且他還從中弄清了商代王朝帝王的世系。不過此時中國的考古界依然以傳統的金石學為主。學者們雖然知道安陽應該和殷商王朝有密切關係,但是始終沒有進行田野考古的打算。正如傅斯年所說:
近代的考古學更有其他重大之問題,不專注於文學、彝器之端。
不過這時西方的考古觀念開始流入中國,我國新一代歷史學者中的梁思永等人開始認識到考古史料的重要性,於是他們在經過系統學習之後,打算從安陽開始嘗試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而這在中國考古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而對中國考古學界來說,這樣的選擇也是十分幸運的。因為殷墟有著大型城市遺存和豐富的文物,這讓考古學者遇到的困難大大減少,為我國的考古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二、殷墟的早期發掘與發現
在確定將安陽作為試點之後,我國第一次由官方組織的田野考古便在這裡展開了。由於之前安陽地區的甲骨已經賣出了高價,因此有不少古董商人在這裡已經進行過挖掘,對部分遺址造成了破壞。但是在金石學盛行的背景下,人們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較大的甲骨之上,破碎的陶器和其他獸骨,則被當做廢物隨便遺棄。
因此當時擔任考古小組主任的李濟針對當時的情況,提出要在安陽地區進行較大規模的發掘,而且要格外注意,陶器,獸骨,以及青銅器的收集和整理。而他在進行發掘的時候,採取了深坑法發掘,在平地上挖出3米*1.5米的大坑,然後在其中尋找有價值的文物。
他們當時選擇在小屯村北面以及西北兩個方向進行挖掘,而其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他們不但發現了殷商時期的墓葬和灰坑,還從中找到了大量龜甲以及青銅器,陶器等文物。最重要的是,在這次最早的發掘中,人們發現了著名的"大龜四版",以及牛頭刻辭和鹿頭刻辭。
所謂大龜四版,即四塊保存十分完好的刻辭龜甲。其出土自一個灰坑之中。由於這四塊龜甲的出土位置接近,因此它們上面記述的內容相對連貫,這對於破譯甲骨文以及了解商代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在他們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歷史學家董作賓又聽說附近侯家莊村民在挖地的時候發現了甲骨,便暫停了其在小屯村的發掘工作,帶領工作人員前往侯家莊進行發掘。在之後的考古工作中,他們又在這裡得到了四十二片龜甲,其中有七塊相對完整,這邊是赫赫有名的"大龜七版"。這七塊龜甲上也遍布文字,經過後期研究,人們斷定這是廩辛、康丁時期的卜辭,這些龜甲的出土讓人們對於商代歷史的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學者們有了足夠的資料進行對比,來破譯之前發現的甲骨文字。
而且這一階段的發掘,讓考古隊的發掘範圍不再局限於小屯村,而是將周邊地區都納入了考察範圍,這為之後城市遺址的發現提供了基礎。
三、殷墟城市遺址的發現
在我們談論文物的時候,除了前面提到的甲骨以及青銅器等物品,古人生活的遺蹟也是文物的一種,而且其重要性甚至更高,因為其能夠確定古人的活動範圍,從而對進一步科研工作提供指導。
而殷墟第一階段發掘的最重要成就,便是在安陽周邊發現了殷商城市遺址。 在考古發掘了三年之後,考古隊在1931年秋天在小屯村北部第一次確認了城市遺址的存在。於是考古隊立即將城市遺址發掘作為下一階段的重點。
從1932年開始,考古隊便在小屯村北開始了大規模的發掘,而這一發掘一直持續到1937年。在五年的考古工作中,考古隊一共清理出夯土基址二十餘座,窖穴二百餘處,以及部分水溝遺蹟,這基本可以斷定是一座城市的遺存,這讓商王朝的面貌第一次為世人所見。
而除了城市遺址之外,在曾經出土大龜七版的侯家莊地區也有了令人振奮的發現。在其西北岡一帶,由梁思永先生主持的考古工作在西邊發現了七座帶有四條墓道的大墓,這便是現在為人所熟知的"亞"字形大墓。雖然這些墳墓遭受了嚴重的盜墓破壞,但是依然出土了相當可觀的文物,其中不但有大量的青銅禮器和玉石器,還有白陶,金葉等製作十分精美的工藝品。
在這些陪葬品之外,考古學者還在這些葬坑中找到了大量殉葬人畜的骸骨,其數量高達225具,這個龐大的數字也從側面說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而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進行,人們對出土青銅器上的金文進行了翻譯,基本確定這些遺址應該是商代國王的墳墓。
而這一發現對於殷墟考古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王陵的存在可以證明殷墟的重要性,其很有可能便是商代國都所在。這讓歷史學者能夠對上古時期的地理情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上古史的重建工作。
四、結語
文物作為考古研究的基礎,其不但能夠讓我們對歷史特定時期的手工業發展情況和藝術發展有直觀的了解,也能夠為歷史學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從而推動進一步的考古研究。
比如我國現代第一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就是由小小的甲骨殘片推動的。歷史學者們正是從上面的劃痕中,找到了殷商這一遠古王朝的信息,從而推動了殷墟的開發工作。而其後在這裡出土的龜甲四版,以及龜甲七版,讓歷史學家們有了完整的甲骨文文獻,這對於甲骨文的翻譯是至關重要的。這裡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讓我們對殷商的手工業發展情況有了直觀的認識。
此後在安陽地區發現的城市和王陵遺址,更是我國首個自主發掘的生活遺蹟文物。這不但讓我國考古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更確定了殷墟在殷商王朝的地位。建國之後,在這次考古發掘的基礎上,我國學者在殷墟又進行了長期科考工作,並出土了后母戊大方鼎這樣的重要文物,讓殷商王朝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立體。
參考文獻:
【1】《殷墟九十年考古人與事》
【2】《甲骨文與殷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