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打開門做生意,要笑臉迎人」,也說「伸手不打笑臉人」。
「笑」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尤其做生意,「笑」格外重要。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幕,主角到某家客棧吃飯或住店,店小二往往是人未到笑聲先到地打招呼:「客官您吃飯還是住店?」
古代行業千千萬,但凡打開門做生意,無不笑臉相迎,凡事有另外,典當業卻是冷言冷語,黑口黑臉。
同是打開門做生意,為什麼古代典當行業這麼另類,從不笑臉迎人?
典當行業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清代最為興盛,當時從北京到地方,典當鋪比比皆是,據統計,單北京城就有六七百個當鋪。新中國成立後,典當業被取締,1978年典當恢復經營,但和舊時典當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
典當,則以財產作抵押借錢,可以是房產、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甚至身穿的衣服。比如魏巍在 《壯行集·春天漫筆》寫到:「生活窮得可憐,常常典當自己的衣服去做革命工作。」
《紅樓夢》:「薛寶釵見即將成為她家兒媳婦的邢岫煙在天還很冷的時候卻身只穿著袷衣,一問,岫煙說『前兒我悄悄把棉衣服叫人當了幾吊錢盤纏。』」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可是三堂兄那時正失業,家裡靠典當度日。」
……
典當行業的客戶群體或窮苦之人,或急需現錢解燃眉之急之人,正因為佔據主導地位,所以促使了典當從業者高高在上,神氣十足,從不笑臉迎人。
我們講同是打開門做生意,古代典當行業卻是另類,從上到老闆下至夥計苦臉相迎,其次,典當鋪的裝飾也是「標奇立異」。
舊時的典當鋪,大門前豎一束油布扎箍的幌子,營業廳周圍由鐵柵欄圍起,櫃檯上方安紅色的木柵,僅留有一小口,老闆坐在高高的櫃檯上,某人探著腦袋,拿著「財產」進行典當,典當鋪的裝飾誠然與監獄無異,實際上典當業則源自監獄。
相傳,某人罪犯坐牢多年,成了牢頭,在獄中勒索囚犯錢財,買賣商品,又令囚犯賭博,輸者以物抵款,積資越來越多。後來遇赦出獄,開了一家「小押當」,模仿監獄裝飾,物值十而押三,到期不贖則變賣折本。
因為典當行業獲利豐厚,他人爭先仿學,於是典當鋪裝飾形如監獄的格局就一直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