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範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春秋戰國時期飲譽古今的巨賈。前半生為越國立下汗馬功勞,在消滅吳國之後被封為上將軍。
陶朱公範蠡畫像
然正處於春風得意,一呼百應的風光時期,範蠡後半生盡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選擇了棄官從商的後半生經商生涯,更沒想到的是成為了聞名天下,留名青史的商業巨賈。
那麼範蠡又憑藉什麼成就了他的商業帝國呢?
1.遊歷考察,擇地生財
商聖範蠡雕像
範蠡棄官後,並沒有急於創建自己的公司。在安頓好家人後,便開始到楚、晉、宋等大國,以及鄒、滕、衛等小國遊歷考察商業貿易。經過實地考察分析,範蠡發現了各個國家各種貨物的來源都經過陶邑這個地方轉運而來。
陶邑這個地方不僅是宋國最大的商業都市,而且屬於天下的商業中心。來自各國大小商販,都能在這裡買到自己所需要的貨物,簡直是當時最為理想的經商之地。範蠡便在陶邑建立起府宅「朱公宅」,在陶丘上下購置了幾片桑園,通過最開始的桑蠶絲開啟致富之路。自己親自精心選定的商業總部在此落腳。
《史記》也記載「陶邑,地處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
2.建立聯繫紐帶,構建商業「網絡」
陶邑等地理位置
範蠡通過前期周遊列國,實地考察的經驗積累,早已經看中了其他幾個經商環境,地理位置,交通都絕佳的地點。繼而在曲廬、商丘、兗州、單國、曹國建立起貨物分散地。通過分布在各個諸侯國的分散地為紐帶,與各地商戶取得聯繫,打通商道,構建起來穩定的「供需網絡」。
各個貨物分散點分別向不同的地區進行銷售,劃分為北部地區,東部地區,中原地區和西南地區。互不幹擾,獨立經營,又受制於陶邑。
南北方各國的商販可以通過當地的貨物分散地販運各自所需的貨物,極大的減少商販們的運輸成本和時間,越來越多的商販與範蠡的商戶進行合作。從此範蠡的事業進入了黃金時期。
3.薄利多銷
商業繁榮
範蠡的商業帝國經營著各種百貨,各種絹綢、布帛、糧食、油鹽、醬醋等生活所必需的貨物。看似這些買賣都是小買賣,而且範蠡還降價販賣,比其他商戶都賣的更加便宜,由於自己早早的就打通了自己專屬的供貨渠道,品質有保障,供貨穩定,又是人人所需,每天都要的貨物。
百姓以及一些買賣鹽糧巨賈都來找他買賣進貨,非常受歡迎。銷量便年年有增無減,看似利小,實則利大。
4.審時度勢,深圖遠慮
諸侯混戰
中原各諸侯國多年來都相安無事,和平發展。正是這安寧的幾年內,幫助範蠡積累了資本,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然範蠡認為近幾年過於安寧,大膽估計一些國家難免會有內外戰事發生,軍需物資將有非常大的需求。因此,便吩咐各地開始大量存儲銅、犀革、箭竹等軍備物資。
果然,正當這些物資購置回來之際,各國的關係已經惡化。趁宋、楚等國軍備競爭之機,將之前儲存的軍需物資投放市場,十分暢銷,一次便可獲利高達3000金。
多年下來,僅僅在陶邑的資產就有數十萬金,加上全國各地的房屋、田產、貨物和奴僕,更是數不勝數,富可敵國。就這樣,範蠡在陶邑,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聞名天下的商業巨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