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範蠡棄官從商,以何成就商業帝國?

2020-09-04 野歆程

陶朱公範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春秋戰國時期飲譽古今的巨賈。前半生為越國立下汗馬功勞,在消滅吳國之後被封為上將軍。

陶朱公範蠡畫像

然正處於春風得意,一呼百應的風光時期,範蠡後半生盡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選擇了棄官從商的後半生經商生涯,更沒想到的是成為了聞名天下,留名青史的商業巨賈。


那麼範蠡又憑藉什麼成就了他的商業帝國呢?


1.遊歷考察,擇地生財

商聖範蠡雕像

範蠡棄官後,並沒有急於創建自己的公司。在安頓好家人後,便開始到楚、晉、宋等大國,以及鄒、滕、衛等小國遊歷考察商業貿易。經過實地考察分析,範蠡發現了各個國家各種貨物的來源都經過陶邑這個地方轉運而來。


陶邑這個地方不僅是宋國最大的商業都市,而且屬於天下的商業中心。來自各國大小商販,都能在這裡買到自己所需要的貨物,簡直是當時最為理想的經商之地。範蠡便在陶邑建立起府宅「朱公宅」,在陶丘上下購置了幾片桑園,通過最開始的桑蠶絲開啟致富之路。自己親自精心選定的商業總部在此落腳。


《史記》也記載「陶邑,地處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


2.建立聯繫紐帶,構建商業「網絡」


陶邑等地理位置

範蠡通過前期周遊列國,實地考察的經驗積累,早已經看中了其他幾個經商環境,地理位置,交通都絕佳的地點。繼而在曲廬、商丘、兗州、單國、曹國建立起貨物分散地。通過分布在各個諸侯國的分散地為紐帶,與各地商戶取得聯繫,打通商道,構建起來穩定的「供需網絡」。


各個貨物分散點分別向不同的地區進行銷售,劃分為北部地區,東部地區,中原地區和西南地區。互不幹擾,獨立經營,又受制於陶邑。


南北方各國的商販可以通過當地的貨物分散地販運各自所需的貨物,極大的減少商販們的運輸成本和時間,越來越多的商販與範蠡的商戶進行合作。從此範蠡的事業進入了黃金時期。


3.薄利多銷


商業繁榮

範蠡的商業帝國經營著各種百貨,各種絹綢、布帛、糧食、油鹽、醬醋等生活所必需的貨物。看似這些買賣都是小買賣,而且範蠡還降價販賣,比其他商戶都賣的更加便宜,由於自己早早的就打通了自己專屬的供貨渠道,品質有保障,供貨穩定,又是人人所需,每天都要的貨物。


百姓以及一些買賣鹽糧巨賈都來找他買賣進貨,非常受歡迎。銷量便年年有增無減,看似利小,實則利大。


4.審時度勢,深圖遠慮


諸侯混戰

中原各諸侯國多年來都相安無事,和平發展。正是這安寧的幾年內,幫助範蠡積累了資本,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然範蠡認為近幾年過於安寧,大膽估計一些國家難免會有內外戰事發生,軍需物資將有非常大的需求。因此,便吩咐各地開始大量存儲銅、犀革、箭竹等軍備物資。


果然,正當這些物資購置回來之際,各國的關係已經惡化。趁宋、楚等國軍備競爭之機,將之前儲存的軍需物資投放市場,十分暢銷,一次便可獲利高達3000金。


多年下來,僅僅在陶邑的資產就有數十萬金,加上全國各地的房屋、田產、貨物和奴僕,更是數不勝數,富可敵國。就這樣,範蠡在陶邑,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聞名天下的商業巨賈。

相關焦點

  • 陶朱公範蠡的商訓十八則
    商務指南 > 總商經之道 > 商經之道欄目     範蠡「FànLǐ」(前536-前448年)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
  • 陶朱公範蠡為什麼被尊為「商聖」?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家,歷朝歷代幾乎都採取」重農抑商」政策,商業和商人都會被認為是末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商之人而被稱「聖」自然是其人不僅有非凡的商業才能,更有令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商業道德。範蠡被稱為「商聖」正是因為他兼具商業才能和商業道德。
  • 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越王勾踐欲殺範蠡,沒想到成就了商祖陶朱公
    陶朱公範蠡,春秋時期人士,位極人臣,棄官後從商富甲天下。以前的人們若是開店經商,總會在自己店鋪裡面掛上「陶朱事業,端木生涯」的牌匾,其中前半句的「陶朱」就是指陶朱公範蠡。常言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雖然滅掉吳國成就一番霸業,但是因為範蠡和文種二人的能力太強,功高震主之下,對二人逐漸生疑。
  • 歷史上活得最成功的一個人——陶朱公範蠡成聖之路
    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做官,助越王勾踐滅吳稱霸,被尊為上將軍,卻功成弗居,棄官而去;為商,「三散三聚」,三次經商富甲天下,三次散盡家產,把這些錢財接濟他的窮朋友與困難兄弟。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富行其德」的大商人,被後人尊為一代商聖。太史公曰:「範蠡三遷皆有榮名。」世人給範蠡的評價更高,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甚至被後世經商的人供奉為財神。如此傳奇,甚至走上神壇的人物,其為人處世、經商致富中的智慧,正是當下絕大多數人欠缺的為商大道。
  • 中國商界第一聖人:財神陶朱公範蠡之商道
    範蠡,南陽五聖之商聖,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之一。春秋末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道家、經濟學家和商人,中國儒商、道商鼻祖。公元前536年生於宛地三戶邑(黃臺崗鎮三十裡屯村人),卒於公元前448年,終年88歲。
  • 範蠡與定陶
    範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越國大夫、上將軍,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棄官後,定居定陶經商,號稱「陶朱公」,為後人經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世人尊為「商祖」或「商聖」。  範蠡出身寒微。少年時,他胸懷大志,拜奇人計然為師,學得滿腹韜略。
  • 陶朱公另有其人 司馬遷筆下的範蠡可能是拼接出來的人物
    後人給他十六字評價: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就是在民間有「財神」之稱的範蠡。2範蠡也能名列武廟?廢話,滅國之功足以讓範蠡在武廟有一席之地,而且排名靠前。徒弟範蠡希望師傅辛文子可以留下來一起輔佐勾踐成就霸業,辛文子對範蠡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這也是後來範蠡原話告誡文種、自己急流勇退的原因。師傅說的話,怎麼會錯呢 ?
  • 陶朱公範蠡——千古只此一「全才」
    做官能夠出將入相、圖謀霸業,經商能夠富抵王侯、尊為財神,進退自如、取捨有度、善始善終、名垂青史而演繹完滿人生者,中華數千年史冊上或許只此一人——陶朱公範蠡
  • 陶朱公範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在範蠡生命的前半段,封侯拜相,而在後半段,他耕種和做生意。範蠡一生的故事為後人所喜愛,人們欽佩他高超的智慧。歷史軼事講述了範蠡的三聚三的故事,以及範蠡和陶朱坑的故事。範蠡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出身卑微,努力成為一名博學的王佐之才。
  • 陶朱公——範蠡:能文能武,大智大慧,商業奇才,看透世道人心
    範蠡是春秋時期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既能當官帶兵打仗,輔助越王勾踐成就霸業,又能急流勇退、避免殺身之禍,還能改行經商、成為億萬富翁,更能看透世道人心,他家人多次來拿錢賄賂楚王的大臣,因此認為楚王不是為了挽救楚國而大赦,而是因為陶朱公的緣故。
  • 從陶朱公看何為大商之道
    ​陶朱公是春秋時期一位低調的商人。他原名不是陶朱公,而是帶著美人西施泛舟西湖的範蠡。他其實不是低調,而是深明道家的智慧。範蠡是越王勾踐的復國功臣,功勞卓著,所以必須在巔峰時刻迅速告退,遠離政壇,退隱江湖。正如《道德經》裡的「功成事遂身退」,此為保身之道,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 中國歷史上活得最成功的一個人——陶朱公範蠡
    儒家思想「為天地立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同人在這些領域都有出色的成就。但是如果說那個人活的最成功,那當屬春秋時代陶朱公範蠡。範蠡在政治、軍事以及商場都取得了無可比擬的成就,遵循道家「功成身退,弗居」,得以全身,不可謂不智慧過人!
  • 範蠡、子貢、呂不韋等古代商聖都是河南人,當代豫商怎麼樣呢?
    時至今日,我們提到最會賺錢的商人總會提到浙商、徽商、晉商,豫商似乎已被遺忘,但是在古代中原大地上誕生了很多商業奇才,有四個都是商業鼻祖級的存在。第一個就是陶朱公範蠡,春秋時期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範蠡在公元前496年前後入越,幫助越王勾踐復國。
  • 揭秘中國十大巨商之商聖-範蠡(上)
    陶朱公,呂不韋,胡雪巖,喬貴發等等,他們鮮活的商戰之道,鮮明的個性風採,無不使人欽服讚佩配受益良多。此篇揭秘對中國歷史上商界巨子個性智慧給予總結提煉,以求對現代及未來的中國企業家青出於藍創造新的商業奇蹟,提供借鑑和啟迪,近期隆重推出中國古代十大巨商揭秘敬請閱讀。
  • 戰國新論︱範蠡不是陶朱公,也沒娶西施
    千百年來,範蠡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形象。他洞諳時局、屢獻奇策,輔佐越王勾踐滅掉吳國、稱霸中原,而後功成身退。《史記》說範蠡隱退之後先後化名鴟(讀chī)夷子皮、陶朱公,並經商致富、家累千金,但是對比其他史料,這種說法並不可靠。至於小說、戲曲中範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就純屬虛構了。
  • 春秋戰國齊魯商界巨星陶朱公的財富人生
    據《史記》記載:春秋末越國大夫範蠡功成身退後,以陶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遂在此定居經商,號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定陶」之名緣此而得。  範蠡,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司馬遷這樣總結評價他的一生:「範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定陶是他三次遷徙的最後一站,也是他取得輝煌商業成就的地方。
  • 範蠡的商業思想對今天有什麼啟示?第二屆範蠡商業思想論壇在寧海舉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顏越虎範蠡是春秋時越國官員,位至大夫,以扶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而聞名。《史記》中記載,範蠡在功成之後身退,經商成為巨富,被稱為陶朱公。12月13日,由浙江省越國文化研究會主辦、越國文化研究會範蠡研究分會承辦的「2020中國寧海第二屆範蠡商業思想論壇」在寧波市寧海縣舉行。本次論壇以「中國傳統商業智慧與危機下的企業發展」為主題,探求企業界如何傳承範蠡商業思想,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來自北京、上海、河南、山東、浙江等各地的學者、企業家百餘人參加該論壇。
  • 千古商聖——範蠡
    中原商業文化歷史悠久、積澱深厚,誕生了中國商業史上許多的第一,也湧現出燦若群星的商賢群體。而在眾多的商業先賢中,不能不提到中國古代商人中的傳奇人物——範蠡。如果僅僅如此,他的人生還不夠傳奇,也不可能被尊稱為千古商聖
  • 【商業謀略】中國古代三大「商聖」之:範蠡的「三謀三略」!
    但被公認為「商聖」的只有三位:範蠡、白圭和胡雪巖。富甲陶朱——範蠡(公元前536-公元前448)範蠡,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大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集儒、道文化的大成者,富而好行其德,秤的發明者。陶朱公範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
  • 他為官時,官居卿相;他為商時,商致千金,範蠡的人生有多傳奇?
    範蠡——人生的事業怎樣經營有人問:誰是第一個下海者?我回答:範蠡,陶朱公。有人問:誰是第一個公關小姐?範蠡,在以謀略大國著稱的中國,是一位舉足輕重的謀略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是一位謀略家,而且在商業上也是一位謀略家,因此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人物。範蠡,春秋末越國大夫,原為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字少伯,號陶朱公,出身並不高貴,但自幼聰慧過人,後仕越為大夫,擢上將軍。在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打敗,他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埋頭備戰,終於滅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