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股不值得 深剖大唐地產上市「資本後戲」

2020-12-13 騰訊網

【本文為多面視界(DMviews)原創】

如果說今年5月招股書的失效是大唐集團控股的一次磨練,最後的「一波三折」則出現在上市當日。

大唐集團控股(HK.02117)開盤報4.56港元,與發行價持平,最低時跌20%,收報4.59港元,微微拉升0.66%。

可以看出,綠鞋機制下保薦人工銀國際有一定護盤能力,尤其是在主動資金開盤後一瀉而出的情況下,靠機構買入拉住了,以防破發收盤。

上市首日,大唐集團控股總市值61.20億港元,靜態市盈率7.71,不及近日上市的其他幾隻小市值股,例如領地控股9.34倍、景業名邦8.66倍、匯景控股15.81倍。

這還是大唐集團控股的股價貼著招股價上沿發行,儘可能爭取了議價空間後獲取的市盈率水平。

但也由於較之預期「偏貴」,大唐集團控股在香港公開發售的認購不足(僅76%),後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認購約92.4%,最終加上15%超額配股權悉數行使共募得淨額約16.609億港元,僅僅是最初估計的最高募資金額的一半左右。

能力有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資深房地產商業投資人張昕直言,小房企能上市很不容易,這些公司也想得清楚,上市就是搭建一個融資平臺,不看二級市場表現。

「但現實是,現在美元債,新上市的地產公司依然很難申請到,大企業都只能借新還舊,何況上市後信用評級不高,依然很難打開境內境外渠道,『靠上市續命』很容易玩成一個『偽命題』。」其表示。

言下之意,沒有規模優勢、受到「三條紅線」卡喉,有些公司即便上市,也未必能獲得預想的融資機會。甚至沒有必要去預測上市後的融資成本。

【小標題】別將港股上市玩成「偽命題」

要靠資本市場降低融資成本,還是要有抓手,最終比股價、比市值。

站在這個角度,港股的一些小市值企業,真心不值得。

尤其港股是一個特殊的成熟市場,機製成熟、行情低迷。

行情低迷,從目前池塘中的仙股數就能看出。

數據寶統計顯示,港股市場股價低於1港元的上市公司約1400家,同比增加一百多家,佔公司總數的接近55%。

香港上市是註冊制,相對A股是「寬進」,那麼好公司、壞公司都能進,但發展不好會更容易沒有交易量、股價不動彈。

與此同時,港股是成熟市場,成熟市場都更傾向「價值投資」的導向。

缺乏成長想像力、市值無增長的股票,會更容易被投資人淘汰。

不僅港股,以成熟市場為方向的A股市場表現也很明顯。

2010-2019年十年間市值最小200家公司和市值最大的200家公司對比,在2016年以後,小市值股逆襲的空間驟然下降,其後成長空間越來越小,小市值股的收益增幅,更是在2016年之後「一蹶不振」,幾乎喪失了跑贏大市值的潛力。

對抱著能從便宜小市值股那裡「抄底逆襲」的人來說,無疑是用5年換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終點是0,那麼任何時候上車都是虧100%。

(小市值較大市值股收益增速對比)

【小標題】老千股還是潛力股?

回過頭來看12月11日上市的大唐控股集團。

引入廈門國貿集團作為基石投資,而且佔比達31.3%,禁售期6個月。這是大唐招股認購時的一大「殺招」。

但六個月禁售期之後,基石投資者的持股大概率會出手(全部或一部分),三成的股份拋售向市場,前期無論多少利好拉高的股價都經不住有一陣下挫。前期進場者資金被攤薄,基石變現離場。

如果其他大股東在價格拉低的時候供股,補回拋售的股票,散戶也是「兩難之局」——不參與則幫助大股東用小錢拉升持股比例,參與則自願接受股價折讓。

當然玩弄財技,比如配股、供股、合股等融資方式,很多企業都會用,但是否是故意損害小股東利益,關鍵在於大股東是否以「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來盈利。

說到底,是老千股還是潛力股,終究靠公司業績說話。

就大唐集團控股的業績而言,難言想像力。

例如,公司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流動資產淨值分別約為52.76億元、38.42億元、50.32億元、51.88億元,波動性較大,而且持續低於市值(以上市市值為基準)。

按照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菸蒂股」篩選標準,如果上市後大唐集團控股依然無法拉升市值,持續低於流動資產淨值,那它和「潛力股」無緣。

深究一下,大唐的流動資產淨值波動,主要由於合約負債增加,及為向物業項目提供資金而導致借款增加。

此時看看大唐的整體負債會發現,其很難扭轉這個不太好的循環。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大唐的淨負債比率分別約為1087.9%、408.8%、119.2%、128.5%,雖然下降但仍然遠超警戒線水平,踩中「兩條紅線」,壓力很大。

況且大唐集團控股在規模上,沒有想像力。

上述期內,營業收入40.19億元、54.96億元、81.08億元、25.26億元、17.85億元,對應同比增速36.7%、47.5%、-29.3%,在今年上半年更縮水30%以上。

「所以不能以房企是否上市,來衡量企業是否優秀。」

張昕直言,資本市場上,殼資源的價值將逐漸歸零。

市場的賺錢機會在下降,低市值低股價的公司,空間越來越小。

相關焦點

  • 大唐地產:「閩系黑馬」上市戲法
    當日下午,大唐地產舉行了上市後的首場媒體交流會,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郝勝春、執行董事兼聯席公司秘書唐國鍾、副總裁林瑞焰、財務總監兼資金總監劉偉平、總裁助理米園園出席,並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採訪。「成功上市的大唐地產將利用國際資本市場,開拓更優化的融資渠道。」劉偉平告訴記者。
  • 大唐地產港交所敲鐘:旗下土儲規模快速擴張 上市後計劃保持產品...
    近日,大唐集團控股(以下簡稱「大唐地產」)在廈門舉行敲鐘儀式,股票代碼為02117.HK。上市首日,大唐地產報收4.59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0.66%,總市值為61.2億港元。  據大唐地產披露的上市發售價及配髮結果,此次發售價釐定為每股股份4.56港元,將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14.36億港元。
  • 大唐地產上市,實控人廈門女首富 「缺席」|透視新股?
    在上市慶祝儀式上,吳迪首先向香港交易所、投資者、合作夥伴等表達了一番感激之情,然後激動的表示:「今天,大唐地產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是公司發展35年的裡程碑,也是公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新起點、新動力和新徵程。」
  • 大唐地產IPO,廈門女首富 「隱退」 |深讀
    11月25日晚,大唐地產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27日公布全球發售計劃,預計於12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2117.HK。 此次IPO,大唐地產全球擬發售3.33億股,每股定價3.6港元-4.6港元,市值介於48億港元與61.34億港元之間。
  • 大唐地產IPO,廈門女首富 「隱退」|深讀
    來源:焦點財經作者 | 王澤紅出品 | 焦點財經這趟IPO之旅,大唐地產走得很漫長。本已擬定於2009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工作也在籌備中,但創始人餘英儀2008年的辭世,再疊加當時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讓這一計劃擱淺長達十多年。
  • 上市首日破發 大唐地產踩「2道紅線」現金難以覆蓋短債
    對於大唐集團控股上市即破發的情況,業內人士直言,大唐地產本身實力有所欠缺、債務壓力較大,作為中小型房企承受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在行業調控持續和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集中度快速上升的大環境下,讓資本市場對其未來預期信心不足。突擊降負債仍踩「2道紅線」12月11日上午9:30,大唐地產於港交所正式掛牌。
  • 從甬中元到榮安地產 "寧波第一股"變遷背後的資本風雲
    (王斐攝)  「寧波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88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73家,併購重組活躍,總市值超過7000億元,均位列全國各城市前十位。」這是最新統計的寧波資本市場的家底。  而這一切發端於1993年8月6日。當天,寧波第一股「甬中元」首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寧波資本市場正式掀開了歷史性的一頁。
  • 大唐地產二戰港股IPO失利:重倉廣西,淨負債率一度超過10倍
    早在2008年,大唐地產就曾計劃赴港上市,卻因金融危機之下資金鍊斷裂,疊加創始人餘英儀辭世,上市進程就此擱淺。 十餘年後的今天,大唐地產的體量得到較大提升,但外圍環境卻發生劇烈變化。內外因素相互絞合,大唐地產再次止步港交所。 交表前加速補倉 要論成立時長,大唐地產領先於絕大多數同行。
  • 認購不足、開盤破發,大唐地產IPO「闖關」成功後前路仍艱難
    三闖港交所的大唐地產終於叩開了港股的大門,可惜市場對這位「後進生」的熱情並不高。12月11日,大唐地產與「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同時登陸港股,但市場對二者的態度則迥然不同:前者開盤價報4.56港元,與發售價持平,很快轉跌破發,盤中跌幅一度逼近20%;後者則高開100.26%,市值一度衝破1000億港元。資本市場並不高漲的熱情在發售階段已有所體現。
  • 大唐地產成功上市,首日股價坐上「過山車」
    記者| 陶婷年末踩點上市,大唐地產等這一聲鐘響等了十二年。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大唐地產首次計劃赴港上市,時逢危機又疊加創始人餘英儀辭世,上市進程無奈擱淺。時隔十一年,大唐地產在去年11月二赴港交所,卻因負債高企、穩定性不足等原因被拒之門外。今年5月底招股書失效的三天後,大唐地產無縫銜接三戰港交所,終於等來了上市鐘響。12月11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117.HK)(文中簡稱「大唐地產」)正式登陸港交所。
  • 大唐地產上市首日開盤價4.56港元 總市值61.2億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曉蘭)12月11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大唐地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買賣,開盤價報4.56港元,與發售價持平。截至下午收盤,大唐地產報4.59港元,總市值為61.2億港元。
  • 大唐地產赴港上市:「藍臉的竇爾墩」背後是負債高企
    原標題:大唐地產赴港上市:「藍臉的竇爾墩」背後是負債高企 來源:新京報25年前,以藍臉的竇爾墩為品牌形象的大唐地產在廈門一戰成名。25年後,大唐地產終於重啟其來之不易的二次上市歷程。2019年11月29日,大唐地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這家由福信集團控股的房企揭開神秘面紗。
  • 背靠「兄弟」終上市,大唐地產的財務戲法
    多年後,它重啟IPO計劃,只是2019年12月遞交的上市申請,於今年5月28日失效。2天過後,大唐地產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心情之迫切溢於言表。 結合當前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再看大唐地產自身的經營情況,雖然通過「金融手段」暫時「掩蓋」了一些財務情況,但它依舊面臨高風險難題。
  • 背靠「兄弟」終上市 大唐地產的財務戲法
    原本擬定2009年在香港掛牌,彼時的上市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張羅著。何曾想,大唐地產創始人餘英儀2008年的辭世,以及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使得這一計劃擱淺。多年後,它重啟IPO計劃,只是2019年12月遞交的上市申請,於今年5月28日失效。2天過後,大唐地產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心情之迫切溢於言表。
  • IPO新股報告|大唐地產的財務數據觀察
    據觀點指數統計,大唐地產是今年第7家上市的房企,前面6家分別是匯景控股、港龍中國地產、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以及領地控股。在準備上市的前幾年,大唐地產進行了快速的規模擴張以及降負債等一系列動作。
  • 靠民生銀行輸血踩兩條紅線上市,大唐地產何時能圓廈門女首富的千億...
    閩系房企以激進著稱,上市前,大唐地產淨負債率曾超1000%,如此高的淨負債率在房企中很少見。上市後,大唐地產表現平平,市值在60億港元上下浮動,成交量極少。與大唐地產幾乎沒有波動的股價相比,其背後兩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實控人黃晞所掌控的福信系資本卻十分吸引人。
  • 大唐地產今日登陸港交所 揭開跨越發展新篇章
    大唐地產上市慶祝儀式·吳迪董事長致辭吳迪表示,35年來,大唐地產不忘初心,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與時代共進步」,致力於做「新時代國韻地產」的領導者;切實將「建築恆久品質,結構美好人生」的企業使命融入到產品服務當中,持續優化產品組合以及服務體系,為客戶締造高品質的人居體驗。
  • 廈門前首富名下大唐地產赴港上市:淨負債率曾高達1085.3%
    報告期內,大唐地產淨負債比率連續三年超過400%,分別為1085.3%、1087.9%、408.8%。要知道,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2016~2018年176家房企加權平均淨負債率均不超過90%。這也意味著,大唐地產的負債率要高出房企平均線的四倍。
  • 大唐地產腳踩兩道紅線今日上市 實控人廈門女首富未出席
    原標題:大唐地產腳踩兩道紅線今日上市,實控人廈門女首富未出席   歷經十餘年,三戰港股終於得勝的大唐地產(股票名: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今天敲鐘上市。
  • 大唐地產再戰IPO揭秘你不認識的「藍臉竇爾敦」
    房價直追北上深、最新居民資金槓桿率高達161%位列全國第一。這座以「小清新」聞名全國的城市,同樣以房地產「小盤妖股」的身份為全國人民所熟知。弔詭的是,至今沒有一家總部在廈門的開發商,躋身全國標杆房企行列。部分總部早早搬離廈門的房企,倒是向上躍升態勢迅猛。不知是否是這座城市安逸的性格,讓這裡的房企穩重有餘,進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