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的發展軌跡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盛極一時,衰敗得也很快;有的家庭起來得很慢,卻能長久;有的家庭不但發達得快,也能始終保持。今天,我們來提個問題,就是:那些「由盛而衰」的家庭通常會出現什麼信號呢?安哥認為,一個家庭「由盛轉衰」通常有如下三個信號,發現一個,就要警惕了!
一個家庭「由盛而衰」的第一個信號:失勢
好風憑藉力,平步上青雲。一個家庭有好的發展,一定是某方面的勢頭不錯。可能是因為有貴人一直幫助,也可能是因為家人所在領域有足夠的人脈,或者是家中有一個關鍵的勞動力。找到之後,一定要隨時留意這個「勢」的動態。這個讓家庭興旺的「勢」一旦不在就會很麻煩,可能導致家族衰敗。
就拿清朝大家族和珅來說吧!和珅是家庭的核心,乾隆皇帝是和珅最大的後臺。只要乾隆皇帝在,就有和珅的勢力在,就有和珅家族的榮華富貴。然而,隨著乾隆皇帝的駕崩,和珅家的日子也就「由盛而衰」了!
靠做生意起家的家庭,要看看所在行業是否依然是勢頭很好,要隨時了解國家動態。若增長乏力,要及時調整方向,否則就會盛極而衰。比如:一些家庭做實體店面的,以前可能賺了些錢,可自從有了網際網路,實體店的「勢頭」就沒那麼好了。這個時候就要考慮線上線下雙輪驅動了。
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要看看自己在單位的價值是否依然那麼好,支持你的領導是否還在崗。一朝天子一朝臣,換個領導換個發展方向,你的前途可能就會不一樣。如果你是頂梁柱,你在單位「失勢」,也就意味著你的家庭也要「失勢」。
《勢勝學》言:「帝王以馭勢得天下,將相以借勢得長久,商賈以度勢得富貴,常人以附勢得平安」。若想家庭長盛不衰,就要懂得借勢借力。一旦「失勢」,這個家庭也就很容易「由盛轉衰」了,一定要警惕。
一個家庭「由盛而衰」的第二個信號:失志
王勃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家庭不管目前處於什麼狀況,只要不失志向,就有希望。
陳勝吳廣不過就是普通農民。一日,大夥一起勞作,他們卻豪言壯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旁邊的人聽得一頭霧水,暗自取笑,可陳勝吳廣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大志。
諸葛亮也說:「志當存高遠。」諸葛亮未出山時,也一直「躬耕於南陽」,並未發光發熱,但他一直不忘自己的志向。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終於得以一展雄姿!
相反,一個家庭如果現在很顯貴,但毫無志向,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一個帝王之家,如果獲取政權之後,就開始盡情享樂,不思進取,必然會轉入衰敗。很多人都看過《封神榜》,知道了商紂王。商紂王並非天生殘暴,他也曾經是一位明君,不然也無法得到政權。然而,得到政權之後就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了,於是開始享受酒池肉林、美女環繞的糜爛生活。他不滅亡誰滅亡?
一個商賈之家,如果創了一番事業,就開始停滯不前。創業者躺在功勞簿上陶醉,子弟不學無術以為家底厚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大家可以看看,每一年的富豪榜的榜單都在變化,以前在榜上的,現在可能找都找不到。所以,不管家業再大,志向永遠都不能丟。
一個普通的平民之家,你的志向更是不能丟!因為,你窮得只剩下「志向」了。如果這個都丟了,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一個家庭,如果發現丟了「志向」,也就很容易「由盛而衰」了,一定要注意!
一個家庭「由盛轉衰」的第三個信號:失德
《周易》云:「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認為,不行善事的家庭,必會給後代留下災難。先不說是否行善事,一個家庭首先不能去做缺德之事。
一個家庭,不管現在什麼情況,如果經常幹缺德事,家庭必然越來越衰敗。
曾經看過有個家庭,經常和鄉裡鄉親的吵架。他的小孩喜歡去人家地裡偷東西。別人向他反饋,他就護著孩子,甚至還反過來罵別人。若干年過去,孩子長大了,由小偷小摸,到攔路打劫,最後被抓進監獄。一家人盡幹缺德事,家庭衰敗幾乎是必然的。
有人要說了,你說得太極端了,很多人做缺德事,也沒見家庭變壞,還越來越好了。比如:有些無良商家,還在賺錢呢。關於這一點,我只能告訴你:「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一個領導者失德,下屬在看著,下屬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一個生意人失德,同行在看著,同行會用同樣的方式對付他;一個長輩失德,子孫在看著,子孫會用同樣方式對待他;一個家庭失德,他人在看著,社會會用同樣方式對待他!如此一來,你還說失德不會得到報應嗎?
一個失德的家庭,不被鄰裡待見,不被子孫喜歡,不被社會接納,如何能過得好?它的「由盛而衰」也就是必然的啦!
結束語:
家,是一個人的港灣,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用心呵護的城堡。我們若想世代昌隆、生生不息,一定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家庭會不會「失勢」、「失志」、「失德」,若發現任何一個信號,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