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個家庭「由盛轉衰」,會出現這3個信號,有一個也要警惕

2020-12-06 左小姐與右小姐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凡事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逃脫這個規律,而一個家庭也是如此,本來一個幸福的家庭,怎會突然變得衰敗呢?

其實,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分析和根據歷史經驗總結,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家庭的"由盛轉衰"往往都有這如下三個信號,而你的家庭哪怕只有一個,也必須要警惕,不然則會帶來無窮禍患。

第一個信號:男人開始變得沉溺歡樂

男人,一般來說都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而一個男人的不思進取,沉湎享樂,定然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無限的災難。

我們拿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例子說起,每個中國人都以被叫成唐人為傲,而歷史上最輝煌的唐朝的衰敗就是由最高統治者唐玄宗李隆基的志得意滿,走向沉淪享樂開始的。

在其統治後期,由李唐皇室內部到國家都因為他變得驕奢淫逸,最後釀成安史之亂,唐朝由此一蹶不振,中國向世界拓展的歷史就此停止。

即便是在現代,一個男人對家庭的影響還是那麼大,一個男人代表著一個家庭的風氣,一個男人如果不思進取,驕奢淫逸,自以為取得了成績就可以志得意滿,無所事事,只顧享樂喝酒,那麼這個家庭的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取決於矛盾積累的深厚程度罷了。

第二個信號:女人開始變得專橫跋扈

仍是唐的例子,唐高宗統治中後期,天后武氏的專橫跋扈,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最後在高宗去世後,她改唐為周,李唐皇室家族逐漸變得一蹶不振,子孫盡數頹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個家庭的女人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人如果過於專橫跋扈然後沒有得到制約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也離衰敗不遠了。

一個女人,最本分的工作更應該是協調家庭內部的事物,是一種溫婉的力量,去淨化家庭,如果一個家的女人變得專橫跋扈,不通情理,我行我素,爭強好鬥,那麼整個家庭的風氣將為之一變,變得十分畸形古怪,最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而我們常聽聞的母親強勢,兒子懦弱的故事就是這麼來的。

第三個信號:孩子開始變得失去孝道

一個家庭的延續,不是財產,不是成就,而是孩子。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當一個家庭的孩子有了問題,那麼這個家庭也立刻會進入衰敗的階段,而這其中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孩子的孝道在喪失。

不孝的孩子,是沒有品德修養的孩子,是沒有人格魅力的孩子,也是不具備被人信任能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很難被別人認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而他們的內心是自私畸形的,是沒有什麼真情實感的,他們自己也活得空虛勞累,最終也很難有什麼成就。

而反過來看看,家庭是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一個孩子的不孝,那麼對於家庭的其他人自然也不會有好處,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缺乏孝道,沒有親情味的家庭氛圍裡,還有誰會好受呢?

一個家庭,如果小一輩長期沒有盡到孝道,那麼這個家庭的根基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最終,家庭就很可能毀在這樣的孩子手上。

結束語

一個家庭的由盛轉衰,往往是可以被預先推斷的,只是看我們的警惕性夠不夠而已。

寧可錯一切也不可放過一個,這三個信號只要有一絲絲端倪,我們就應該多加警惕,盡力去將這樣的信號扼殺在搖籃裡。

孩子不孝,女人跋扈,男人享樂,這都是很危險的家庭危機信號,我們不要以為我們就可以置身其中,人和再大,人丁再興旺,再有名望的家庭,都逃不出這樣的怪圈,一旦不加注意這三個信號,後悔的就只有是自己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由盛轉衰」的3個信號,發現一個,就要警惕了
    每個家庭的發展軌跡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盛極一時,衰敗得也很快;有的家庭起來得很慢,卻能長久;有的家庭不但發達得快,也能始終保持。今天,我們來提個問題,就是:那些「由盛而衰」的家庭通常會出現什麼信號呢?安哥認為,一個家庭「由盛轉衰」通常有如下三個信號,發現一個,就要警惕了!
  • 家庭氣運轉衰的三個前兆,有一個,也要有所防範
    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舵手,只有同心協力才能讓家庭這艘小船,在社會的洗禮和考驗中走得更遠。家庭之所以能幸福,大致原因基本相同,如親人和睦,夫妻同心,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但不幸的家庭卻各自有各自的原因。其實每個家庭的氣運並不是恆定不變的,可以由盛轉衰,也可以從衰轉盛。
  • 羅馬帝國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誰殺死了羅馬?(二)
    ,但是為父有兩句好言要吩咐於你啊,第一條,你要善待你的兄弟,兄弟和睦;第二條,你要善待你的士兵和百姓。兒啊,你聽明白木有啊?」然後就死了。 這個卡拉卡拉上臺之後,就開始執行他父親這兩條遺言。第一條一定要對兄弟好,於是把兄弟叫進房間趁老娘不在,「老爹讓我對你好,我宰了你吧」,把兄弟給殺了!就這麼個貨。然後第二條就是要對士兵和百姓好,卡拉卡拉想了半天,想了大概足足一年。公元212年,他終於想出了一好主意,頒發了安東尼努斯憲令,他真名就叫安東尼努斯。
  • 開元盛世後大唐迅速由盛轉衰 難道就僅僅因為一個楊貴妃?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唐王朝歷經前期發展,到其在位前期國力達到巔峰,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轉衰。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轉衰,自然不會是楊貴妃一個女人導致的,而是與李隆基本人息息相關,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 大唐由盛轉衰誰之過?
    唐朝是我們華夏兒女引以為豪的一個朝代。當時,萬國來朝、四海臣服,在世界歷史上達到的一個頂峰。可物極必反,一場安史之亂終止了大唐盛世,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我們不禁要問,唐朝由盛轉衰誰之過?老衲認為這與唐玄宗、安祿山和楊國忠等三人脫不了干係。
  • 都說造化弄人,義渠由盛轉衰,秦國由衰轉盛,這一切都是命運嗎?
    義渠由盛轉衰,秦國由衰轉盛,這一切都是命運嗎?與秦國打仗有五百年的義渠國,你曉得嗎?這秦惠王就想,以前秦國不厲害就對你不管不問了,現在這個時候,必須給你一個教訓了。其實秦惠文王這個時候一直想攻打魏國,但是這義渠一直找事,秦國大臣公孫衍就對秦惠文王說,咱們一定要攻打義渠,要不然咱們的後背總是有人搞事情,秦惠文王就答應了。
  • 扳倒巨貪和珅,清朝卻由盛轉衰,嘉慶皇帝做錯了嗎?
    清朝由盛轉衰有了解清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康熙和乾隆乃「康乾盛世」,到了嘉慶這一代清朝就開始「由盛轉衰」,並且一代不如一代。其原因全部歸咎於皇帝的掌權能力不足,我認為是片面的,雖然嘉慶資質平庸,但畢竟嘉慶皇帝勤政好學,並打擊貪汙腐敗之人,管理皇宮有序,所以導致皇權削弱的另有原因。難道與貪官和珅有關?嘉慶扳倒和珅成為清朝代代衰弱的導火線?嘉慶皇帝意識到自己扳倒和珅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但嘉慶在思考,老爸(乾隆皇帝)為何明知和珅是貪官而不為所動,反而重用。
  • 這一個轉折人物,讓太平天國由盛到衰,事後被五馬分屍
    這一個轉折人物,讓太平天國由盛到衰,事後被五馬分屍要是說起太平天國,定是有很多人知道的,這是在清朝後期爆發的一場農民起義,當時幾乎是全國範圍的人都是受到了這件事的影響。而後來也是發生了一場"天京之變",自此,這太平天國也算是由盛轉衰了。
  • 這成為大清由盛轉衰的關鍵
    事實上正好相反,反而這樣的行為,卻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根據史書記載,康熙繼位後把大權獨攬,大事小事都要管,手下大臣都是聽指揮辦事。如果他剛好生病一兩天,朝政就會出現大量的問題,更不用說數月微服出訪;不過康熙的確有出巡,但不是只帶2名隨從,而是帶了近千人出門。
  •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國力由盛轉衰,而這一切源自一個明朝太監的私慾
    而明英宗朱祁鎮卻在土木堡被瓦剌軍給俘虜了,這真應了那句「天子守疆門,君王死社稷」的話。土木堡之變讓明朝國力由盛轉衰,可是誰能想到這一切都是源自一個明朝太監的私慾。太監王振,是一個上過學的落地秀才。他善於察言觀色,不僅受明宣宗朱瞻基的喜愛,更是被明英宗朱祁鎮成為「先生」。老話說得好,壞蛋不可怕,就怕壞蛋有文化。這句話稍作修改,正適用於王振——太監不可怕,就怕太監有文化。
  • 杜甫:大唐由盛轉衰的記錄者
    杜甫:大唐由盛轉衰的記錄者後來,三個彼此互贈的詩篇和杜甫蒙難時高適對他的幫助,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感人至深的美好傳奇。此時杜甫也已年過三十。只要不是一個真正的紈絝子弟,作為一個受儒家思想教育很深的人,就始終會懷有入仕之心,以實現自己濟世理想的遠大抱負。用他自己詩中的話就是: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三個詩人同遊結束,杜甫再次返回長安,尋求入仕的機會。
  • 土木之變——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大明開國後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約70年的繁榮後,迎來了土木之變,開啟了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歷程。結果因乏糧勞頓,前線各路潰敗,王振懼戰令回,不料回師至土木堡,被瓦剌軍追上,士兵死傷慘重,隨從大臣有五十餘人陣亡。英宗突圍不成被俘, 王振為將軍樊忠所怒殺,史稱土木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後又發生了奪門之變及曹石之亂。明英宗被俘後,其弟弟朱祁鈺即位,即明代宗,年號景泰。
  • 天寶三載和萬曆十五年,《長安》中唐朝由盛轉衰的細節
    」讀過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的人會對這句話感到非常熟悉,其實這是作者受到黃仁宇「大歷史觀」的影響,直接致敬《萬曆十五年》的部分。在原著和劇中有很多的細節,看似平常,卻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暗示。但是正是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一些看上去很平淡的事情,通過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帝國的運作面貌,黃仁宇先生從中卻發現了大明王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黃仁宇先生以六個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來解釋這一觀點,那就是中國是一個依靠道德而不是技術在運轉的社會,這種社會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潰。《長安十二時辰》故事發生的天寶三載其實也是如此!
  • 乾隆王朝為什麼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起點?
    然而,事實上,它同時也是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起點。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乾隆皇帝的基本簡況。他全名叫愛新覺羅●弘曆,系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但是,由於他自小聰慧,所以,自他十二歲起,就被其祖父康熙皇帝養育於自己的宮中。以至於雍正皇帝剛剛登基就將弘曆定位於皇儲,並將他的名字置於「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
  • 「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看最後一個奴隸制王朝的由盛轉衰
    「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看最後一個奴隸制王朝的由盛轉衰公元前1046年,繼任西伯侯的,號召天下諸侯起兵討伐紂王,掀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不僅如此,宗法制還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弊端,宗法制的核心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就導致了接替君王位置的不是最有才能的,而是最早出生的,就算嫡長子是個傻子,只要還沒有死,就必須立其為帝。
  • 明朝是中國由盛轉衰的開始
    疆域和影響力都達到了又一個高度!然而,明朝卻還是中國進入落後民族的開端和起點!首先推翻了殺害中國人最多的元朝蒙古後,明朝首任皇帝朱元璋對經營這漢人來之不易的江山沒有戰略和全局部署!令明朝此後的15個皇帝一個不如一個,明朝江山能堅持到二三百年,完全因為漢人此時早已經毫無尚武精神和反抗能力等,所以最後還是讓日本和滿清等少數民族蠻夷又聯手消滅,成為了宋朝的續集!
  • 一個家庭走向衰敗的三個特徵,若發現一個,也要警惕了
    這是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家族子弟的告誡之言。曾國藩一生「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所以深受世人的崇敬。他給家人留下的家訓,都是他學貫古今,縱覽歷朝歷代興衰成敗、人世更替所總結的智慧箴言。子孫怠惰家難興,家風驕奢財難聚,家人失和家道衰。這就是一個家庭走向衰敗的三個特徵,若發現一個,也要警惕了。
  • 清朝由盛轉衰的開始竟是乾隆王朝,你敢信嗎!
    但事實上,這也是清代由盛轉衰的一個起點。乾隆皇帝全名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的第四個兒子。他年輕聰明,12歲就被祖父康熙皇帝養在宮殿裡。雍正皇帝一登基,就把弘曆定位為太子,並把名字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雍正十年,直接封為清太子。雍正十三年五月,下令讓他治理苗族地區。
  • 西漢由盛轉衰時期的漢元帝,算不算得上是一個昏君?
    漢元帝,就被認為是西漢由盛轉衰的根源。因為他在位期間,極度信任宦官,導致皇權旁落、朝政混亂,原本存在已久的各種問題此時一一爆發出來。在經過他的兒子漢成帝的一番折騰,西漢終於抵擋不住,逐步走向了滅亡。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沒什麼問題的,雖然原因有很多,但在中央集權制度下,皇帝不行,就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走勢,漢元帝對於西漢由盛轉衰,必然負有最大的責任。但是,能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漢元帝是昏君呢?對於這個問題,就可以一起來聊一聊。漢元帝能夠當上皇帝,其實有著運氣的成分。
  • 近三十年,巴西國家隊的鋒線,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人物是誰?
    近三十年,巴西國家隊的鋒線,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人物是誰?但是,巴西近幾年的情況非常糟糕,不但世界盃成績直線下滑,而且很久沒有出現頂級巨星了,尤其是前鋒線。近些年,除了 內馬爾以外,巴西很難再找到一個球員,能成為巨星。可以說,巴西從30年前進入黃金時代後,近些年退步非常明顯。從鋒線上來說,人才逐漸凋零,以至於很長時間沒有頂級球員可用。其中有一名前鋒,堪稱巴西國家隊射手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人物,他前面的射手,星光燦爛;而他後面的射手,大都扶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