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適用婚姻法新解釋首例案件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漫「話」婚姻法。網絡圖

正義網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高鑫)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自2011年8月13日施行以來,北京、南京、浙江寧波等地已先後出現適用該解釋的首例案件,其中多案涉及人們最關注的離婚後房產分割等問題。

北京:法院調解結案房子歸女方

北京市西城區法院近日首次運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成功調解了一起離婚後財產糾紛案。據悉,這是北京市法院對外報導的第一起涉及婚後財產糾紛問題的案件。

原告鍾先生和被告張女士曾系夫妻關係。二人在結婚前決定購買房屋,張女士自己出錢繳納了該套房子的首付,並登記成為該套房屋的房主。二人結婚後,雙方共同償還該屋房貸。

2008年,張女士以丈夫鍾某下落不明為由起訴離婚,法院最終判決二人離婚。二人正式離婚後,張女士於2010年將二人共同居住的房屋出售。2011年8月1日,原告鍾先生認為涉案房屋的產權系婚姻存續期間獲得,應為夫妻共同財產,故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出售房屋所得的價款進行分割。張女士則認為涉案房屋應系張某個人的財產,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西城法院認為,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對於此涉案房屋,由於原被告不能達成分割協議,人民法院應判決該房屋歸產權登記的一方即張女士所有。由於雙方婚後共同還貸,張女士需要對鍾先生就支付的款項及其對應的財產增值部分進行財產補償。

經過法院調解,原告鍾先生和被告張女士最終達成一致協議:涉案房屋歸被告張女士所有,張女士給予鍾先生相應的補償款。

寧波:涉及房產分割法院調解無果

據《寧波晚報》報導,8月17日,寧波市江北法院調解一起離婚案沒有結果。而這起離婚案中,原被告雙方對於離婚及子女撫養問題都達成一致意見,爭議的焦點在於房產怎麼分。

劉敏和丈夫張軍於1996年結婚,婚後兩人感情一直不錯。兩人育有一個女兒,現在已快成年。去年,劉敏發現丈夫變了。見夫妻關係出現裂縫難以修補,劉敏提出離婚。

今年7月,兩人就離婚事宜達成協議。協議約定,張軍和父母的老房子在2007年拆遷後得到的兩套安置房中,一套給劉敏,剩下一套張軍自住。但後來因各種原因,兩人未能到民政局辦成離婚手續。

最近,張軍對房產分割約定表示不同意了。原來,他諮詢律師後得知,根據《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釋,妻子得不到一半房產,只能得到四分之一。

劉敏見丈夫變卦,8月15日起訴至江北法院,要求法院判決兩人離婚,並提出張軍名下的兩套房子,系婚後拆遷安置所得,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應對半分割。

江北法院嘗試為雙方主持調解,但沒有結果。法院表示,本月1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對解決這類爭議已有較明確的規定,擇日將依法公開開庭審判這起案件。

南京:丈夫出軌妻子卻失一半房產

據中國江蘇網報導,8月8日星期一開庭時,妻子朱女士一方的委託律師還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條款,主張丈夫高先生婚後取得產權證的房產有妻子一半,可過了一個星期,就在一審判決下達前的周末,婚姻法新司法解釋開始施行,於是那套婚房與朱女士半點關係都沒有了。

2007年4月,朱女士和高先生通過公司內部的網絡相識。2008年9月,兩人領取結婚證後,朱女士突然收到了「小三」發來簡訊,對方稱已懷上高先生的孩子,且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希望朱女士主動和高先生離婚。

理虧的高先生當時悔過態度誠懇,加上父母的勸阻,朱女士第二次忍了下來。但她懷孕後,又在高先生的襯衫裡發現了一條女士丁字內褲,高先生再次承認自己吃了窩邊草,和另外一個同事關係曖昧。

雖然朱女士兩次原諒了丈夫對婚姻背叛的行為,但之後確認當初的小三確實生下了高先生的兒子後,朱女士徹底失去了對婚姻的信心,繼而委託律師起訴離婚。

離婚訴訟中,朱女士要求分割的主要共同財產是兩人的婚房。該套房產是高先生父親出資,在高先生婚前購買的一套二手房,而產權證在婚後才辦理完畢。

開庭時,主審法官還特意詢問出庭作證的高先生的父親,當時買房時有沒有特別指明將房產送給兒子,高先生的父親坦言沒有特別指明給兒子。庭審結束後,法官沒有當庭判決,本計劃放一周時間給原、被告夫妻再考慮一下,如果有和好或者調解的可能性那麼最好。

沒想到的是,就在這最後一周的星期五,即8月12日,最高法院宣布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天(8月13日)實行。

高先生向其律師發簡訊稱:「請轉告朱女士,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的規定,打官司的婚房是我的個人財產,和她無關。」

據悉,此案很有可能是婚姻法新舊司法解釋規定衝突第一案。

婚姻法專家:房產之爭沒有贏家

針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施行後引發的房產歸屬爭議問題和各地出現的「首例」案件,正義網記者連線著名婚姻法專家劉偉民,劉偉民表示,從整體上看該解釋對婚姻家庭事務中所涉及的一些法律問題作出了更加細化、更加明確的規定,使法院在審理婚姻家庭案件時更具可操作性。但該解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對婦女權益的保障不足。

劉偉民認為,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一般是男方購房,女兒買一些床上用品等。婚後,女方更多地承擔照顧家庭和孩子等家務活。按照新的司法解釋,離婚後,她可能面臨著被掃地出門。

「它注重保護了有產一方,也是強勢的一方,但沒有考慮到特別是中國廣大農村婚姻家庭的實際情況,沒有兼顧到廣大農村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權益保護,對弱勢一方明顯不利。」劉偉民說。

他還認為,新的司法解釋容易造成夫妻關係緊張,阻礙配偶之間建立真正的夫妻感情,使本以感情為紐帶的婚姻關係,淪為赤裸裸的財產博弈關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女方可能會在婚前,便要求男方將房產落在雙方名下,甚至要求男方婚前以女方名義另購一套房。在這種房產之爭中沒有贏家。」劉偉民說。

北京市律協婚姻家庭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芳則認為,其實人們在爭議房子到底歸誰的時候,忽略了第十條的第二款,即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應當由房屋產權人給予配偶一定補償,而且還要考慮房產升值利益,這才是最大亮點,恰恰證明老婆和老公一樣,都可以是房東。這對於沒有購房卻又幫配偶長年還貸的女方,實現了真正的公平。

網友分兩派:一派為男人叫苦有人幫女人喊冤

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施行後,再次打開人們討論婚後男女對家庭貢獻的話匣子。網民成明顯對立的兩派,一派人為男人叫苦,認為男人婚前就需承擔買房等重任,女人婚後佔了便宜;另一派則幫女人喊冤,認為女人婚後為了家庭和孩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一位網友為新政策拍手叫好,他說,早該這樣了,誰買的房子,離婚後歸誰。那些想靠著結婚在男人身上撈一筆的,都會不高興了,想要房子自己努力去。這番評論得到了150名網友的支持。

名叫「不怕不怕」的女網友痛陳自己的遭遇。她說,自己就是為了家庭、小孩,離開了福利好的機關單位,自己在單位職位已經做得很高了,後面還有升遷的希望,可老公希望她回到家裡來照顧家和小孩,她聽他的了。但現在,小孩上大學了,丈夫覺得她沒價值了,提過離婚。

而名叫yesorno的網友更是幫女方出點子:訂婚時彩禮沒給到位,堅決不嫁。結婚後事業好好發展,千萬不能遷就家庭和小孩耽誤事業。因為隨時你連落腳的地方也沒有。孝順父母啊,還是對自己爸媽好點,說不定哪天回去爸媽還可以收留下自己。自己賺的錢要藏起來,因為自己的青春會很快貶值,到足夠多的時候,讓自己的爸媽出面給自己買房吧。

相關焦點

  • 南京判決適用新《婚姻法》首案 分居兩年準予離婚
    本報訊新《婚姻法》4月28日頒布施行。昨天南京下關區法院審結一起夫妻分居滿二年的離婚案件,當庭判決離婚,成為南京市適用新《婚姻法》以來的首例案件。  原告蔣某與被告陸某都是下崗工人,1986年兩人相識,4年後同居,一直沒有到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同居後,兩人感情一般,陸某1998年8月離家出走,兩人分居至今。
  • 《婚姻法》新解釋夫妻共債共籤 專家:保護個體權益
    最高法日前發布《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對婚姻存續期間夫妻債務問題的法條有了重大調整,如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最高人民法院網公布相關司法解釋。
  • 最高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徵求意見稿)
  • 最高法夫妻債務案件適用法律新解釋的良苦用心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雖是在該條規定基礎上的解釋,但同時也難免會導致不同政策考量之下的事實證明難易差異。(一)2003年的「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俗稱「婚姻法解釋二」)。
  • 婚姻法新解釋折射婚約被物化 專家批其過於算計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物化婚姻面對法律算計  一紙婚姻法新解釋,引發社會熱議,背後折射出婚姻被物化的悲哀現實  如果不是8月13日一紙新《婚姻法》司法解釋實施,南京的朱麗(化名)或許還在自信滿滿地等待法律以房產對半分割的形式
  • 婚姻法新解釋引發多種誤讀 或改變國人婚戀觀
    多地也出現了財產公證、房產加名等熱潮。詳細情況,馬上中國之聲連線值班編輯徐傑峰。盲點:婚姻法新解釋「逼人變壞」主播:介紹一下婚姻法的新解釋在網上引起了什麼反響?編輯:根據婚姻法新的司法解釋,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 農村離婚案適用新司解對女方不公
    各方觀點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施行一周,女性反應很大。網絡中最為集中的觀點主要有3個。@人×網:我跟我媽媽說了新婚姻法。我媽媽說:「罵新婚姻法不好的女人都是沒本事的女人,誇新婚姻法好的男人是準備離婚的男人。正兒八經的家庭哪用得著婚姻法。」
  • 芻議婚姻法解釋(三)有關房產分割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共同財產出現了很多新的特點,財產分割成為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具體表現為:1、金額大。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時標的物隨之增大,財產分割所帶來的影響也會更大。通常審理一般的離婚案件時都會適用簡單的程序,但當前有不少的案件因為所涉夫妻共同財產的數額巨大而適用普通程序審理。2、內容新。夫妻共同財產種類繁多,包括股票、地產、智慧財產權等等有形或無形的財產。3、財產資金來源的複雜性。
  •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補充規定:明晰夫妻共同債務界限
    實施日期:2017年3月1日  內容擷要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的新問題、新情況,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
  • 首例!興義首例適用速裁程序的職務犯罪案件當庭宣判!
    興義首例適用速裁程序的職務犯罪案件當庭宣判 12月10日,興義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並建議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原興仁市看守所輔警李某某涉嫌濫用職權罪一案在興義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
  • 最高法: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的回答
    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就《解釋》發布的背景和主要內容,記者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  問:自2001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就適用婚姻法相繼出臺了三部司法解釋,為什麼還要制定本《解釋》?
  • 【岷縣法院】岷縣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開庭
    【岷縣法院】岷縣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開庭 2021-01-06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讀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04-01-06 13:40:51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 解讀《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曾先後出臺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但是,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豐富和實踐經驗的不斷出現,涉及婚姻方面的疑難問題仍缺乏法律條文的規範,為此,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並於2011年8月13日開始起施行的《婚姻法解釋(三)》又已經啟動。
  • 聽律師詳解「婚姻法解釋三」
    而對此類問題的態度,不同「陣營」具有明顯分歧,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認為,「對女性不公平」,有23%的女性則認為「買房要寫我的名字」;而男性裡面,有超過一半人的認為「這樣買房壓力就小多了」,還有接近一半的男性認為「無法徹底解決房產糾紛」。總之女性陣營對此類規定的質疑聲音比較大,而男性陣營則相對冷靜一些。
  • 解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婚姻法》是比較原則性的,比較概括性的,很多制度比較粗糙,運用到審判活動當中,條文直接運用起來很不具體,所以法官就覺得難以操作,有些可能就覺得是一個概念,一個原則性的條款。為了更好地指導法官判案,最高法院就對《婚姻法》大的原則進行細化和具體化,把它放在具體這類案件的情境當中進行解釋,這就是司法解釋,它的作用是指導法官判案,而不是指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
  • 新城法院民一庭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今日宣判
    新城法院民一庭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今日宣判 2021-01-05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變遷|《婚姻法》新中國首部法律的前世與今生
    會議期間,劉少奇對鄧穎超等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央婦委」)的同志說:「新中國成立後,不能沒有一部婚姻法,我們這麼個五億多人口的大國,沒有一部婚姻法豈不亂套了?」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劉少奇到會作重要報告時再次強調:「現在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你們現在就要組織力量起草新婚姻法,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 ——專家學者就《婚姻法解釋(三)》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目前許多學者都認為,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排除的身份合同,僅指沒有財產內容的身份合同,對於夫妻之間關於財產問題的約定以財產關係為內容,仍然屬於合同法的調整範圍,不過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等有關法律,這些法律沒有規定時才可適用合同法和民法通則。《婚姻法解釋(三)》有關夫妻之間贈與房產的規定,也是因為婚姻法缺乏具體的規定,而依照合同法贈與一章的有關規定精神處理比較公平。
  • 庭審動態 | 岷縣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今日開庭
    庭審動態 | 岷縣法院首例適用《民法典》案件今日開庭 2021-01-0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