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已明顯過剩,老百姓沒錢買?國家老幹部給出「解決方案」

2020-12-10 騰訊網

我國住房市場發展非常迅速,有專家說,我們幾乎只用了二三十年時間,基本上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但大家也知道,一個14億人口大國,對住房的需求也非其他國家所能比擬的。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現有住房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夠不夠住?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看似非常之難,難點在於我們找不到官方的數據,不能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即便大家看到的「亮燈率」,也僅僅是局部的,抑或是暫未入駐等因素。正是這種「神秘」,也讓一些專業的機構孜孜不倦地對此展開研究:

1.早在2015年,中國房地產報與其他機構聯合發布一份住房市場報告認為,全國1-4線城市住房空置率在22-26%之間;而中財辦楊偉民則通過用電量數據算出,城市空置率在11.9-13.9%之間,當然,由於我們的住房在不停建,但人口增長已放緩,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房子只多不少;連續多年從事住房空置率調查的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中心,則給出了2011年到2017年期間的一連串空置率數據,從2011年18.4%增長到2017年的21.4%。

2.如果說前面所說的空置數據大都為民間機構研究,那麼還有一個比較權威的單位—央行,前不久給出的調查數據則比較直觀,報告認為,城鎮家庭戶均住房套數為1.5套。

從以上兩組數據可得出兩點結論:1.國際上的合理住房空置率為5-10%,而民間機構調查的數據無一例外地都超出合理上限;2.家庭戶均住房套數遠高於國際1.1套均值。總結成一句話即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總住房已經明顯過剩了。

一邊是住房過剩,另一邊是沒錢買。

需要說明的是,前面得出的住房過剩結論,僅是指總量方面的,因為我們還知道,事實上很多人「被平均了」,A居民沒有房子,B居民有3套房子,二者平均就是1.5套,當然,這還僅僅是身邊人的差距,還有不少潛在的隱形「土豪」,手上握有大量的房產,而且一些企業手中也持有不少住宅,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企業為了避免退市,甩幾套房子就足以實現扭虧,足見其「富餘」程度。

買房算過帳的人都知道,對於一個工薪族而言,大城市工資就算有7、8千,對於動輒三四百萬的房子,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便能還上月供,但上百萬的首付款也沒那麼容易湊齊。而小城市房子總價雖然要低不少,但就業機會、收入也比大城市少很多,3-4千元收入基本上也只能夠家庭的日常開銷,即便有首付款,月供壓力也相當地大。當然,更別指望農村人來接盤,因為數據顯示,近6億的月入千元收入者,大部分都在農村。

由此看來,是不是意味著低收入群體和普通工薪群體就不能擁有自己的住房呢?答案是明確的,這幾年,國家對樓市調控的基本原則就是:房住不炒,而且官媒不止一次的表態,要實現住有所居,換言之,人人有房住,這也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這一問題,曾任職住建部副部長、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的國家老幹部仇保興提出過「解決方案」。其一是徵收空置稅,在他看來,這種措施可以精準遏制投機,從經驗看,徵收空置稅的國家,其空置率在5%左右。

比如法國實行的漸進懲罰式空置稅,房屋空置第一年按房產價值徵收10%,第二年增加到12.5%,第三年則為15%,說實話,這種狀態下,誰還敢把住房長期空置呢?像我們一套300萬的房子,一年就是30-50萬稅。還比如荷蘭規定,房屋空置時間超過1年,其他無房居民可以申請入住,政策的目的就是讓房屋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也抑制了樓市泡沫,讓市場沒有炒作的空間。在仇保興看來,與空置稅一道,包括消費稅、流轉稅,建議先行,這對於「保持居民消費能力、財富存量很有好處」。

當然,對於空置稅徵收肯定有一個過程,不會說徵就徵,但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結婚、生孩子的事是人生大事,住房的事情不能等,而仇保興給出的另一個「解決方案」則非常具有現實意義,那就是把低收入家庭納入共有產權住房體系。

什麼是共有產權住房?說白了,就是對經濟能力不足的家庭實行「專項」住房供應,舉個例子,比如你所在城市買一套商品房需要150萬,你需要付3成首付即45萬,而你只有15萬,顯然,你很可能與商品房無緣了,而共有產權房則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同樣地段、面積的房子,其總價可能只有7折(原因在於是政府專供地,取得的成本低),即105萬,那麼3成首付款31.5萬,此時政府與你各分擔一半,你只需要出15.75萬,這基本與你的購買力持平了,買下共有產權房後,產權各佔一半。

目前,國家在北京、上海、成都、淮安等多個城市試點共有產權房,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紀念住房改革20周年會上表示,共有產權住房比例要擴大,以滿足新就業、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同時,隨著試點的深入,共有產權房的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調整,不僅可以讓你在有經濟能力後,可買下政府持有的另一半產權,還可以在取得不動產證後滿5年上市,比如廣州南沙區採取內循環和外循環兩種方式將其房屋轉讓出去。這樣做的好處即是,一方面周期較長,限制了投機炒作空間,炒房客會避而遠之,另一方面,也給了共有產權購房者要置換或者變現的機會

總結一下:這兩種「解決方案」,之所以受到剛需們歡迎,一方面,空置稅可以增加多套房群體的持有成本,把這些閒置的房源逼出來,其實這也是為避免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同時,有利於抑制樓市泡沫,真正實現房住不炒。

另一方面,共有產權房的設計,其實是相當於政府讓渡了土地出讓收益,給低收入群體提供的保障住房,可以解決經濟能力暫時不足家庭的購房需求。

總體看來,「方案」不僅解決了剛需們的住房問題,還可以減少住房市場發展過程的風險,有利於房地產的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年輕人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都是一件良性循環的幸事。當然,一項制度的設計和建立都需要通盤考慮,需要穩妥進行,對此,你如何看呢?

學習房產知識,關注本號。

相關焦點

  • 住房已過剩,為何老百姓還買不起房?國家老幹部提出「解決辦法」
    住房已過剩,為何老百姓還買不起房?國家老幹部提出「解決辦法」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如果你想判斷房子多還是少,其實可以通過幾個指標來判斷,其中一個就是空置率。國際上,一個國家的空置率分為幾個等級,比如以5%-10%之間的空置率為合理區間;如果空置率在10%-20%之間,那就是危險區間;如果空置率達到20%以上,就是嚴重積壓。目前我國官方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數據,但是我國很多機構都對空置率有統計,比如比如騰訊和西南財經大學。根據騰訊2015年發布的調查報告,2015年中國住房空置率約為22%至26%。
  • 中國住房明顯過剩,老百姓難道沒有錢買?老幹部提出了解決辦法
    總而言之,不管從哪方面看,中國的總體住房供過於求是明顯的。一邊的房子太多了,另一邊沒有錢買。要說明的是,以前的住房過剩,僅僅是總量,實際上很多人平均,a居民沒有房子,b居民有3個,2個,平均1.5個,當然,這只是周圍人的差距,還有很多潛在的隱形的土豪,手中有很多地產。
  • 房子明顯過剩,可為何老百姓還是買不起?國家老幹部「一語點破」
    而且我們也要知道,從目前國內住宅的數量來看,已明顯超過了實際需求,住房已經嚴重過剩,這點從房屋的空置率中就能發現。相比較一二線城市來說,三四線城市因為缺乏完善的產業和就業體系,人口一直都呈現淨出狀態,所以房價很有可能會下跌。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我們國家的住宅真的有這麼多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戶均住房擁有套數已經達到了1.5套,人均住房面積也增加到了39平,而且30%家庭都擁有兩套房子,10%家庭則至少擁有三套房子。
  • 住房已經嚴重過剩,為何房價還居高不下?國家老幹部給出解決方案
    在今年的4月份,央行調差統計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差課題組在《中國金融》發表了2019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負債情況調查顯示:我國有96%的城鎮家庭都擁有至少一套房子,其中有一套房子的家庭佔比是58.4%,擁有兩套房子的家庭佔比是31%,擁有3套和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佔比是10.5%,平均下來是戶均擁有房產是1.5套。
  • 住房空置率高,為何老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國家老幹部提出解決方案
    不過隨著樓市的發展,房子越建越多,樓市的供求關係正在呈現出一些變化。根據央行的數據統計,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達到達96%,戶均擁有住房1.5套,這也就意味著城鎮家庭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真的已經不缺房子。
  • 國內商品房已經過剩,為何老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官方給出解決方案
    其實這幾年來,全國各地有很多機構都在統計國內的住房空置率,畢竟空置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讓民眾和國家可以醒目地了解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現狀。其實早在五年前,也就是2015年,已經有機構測算出我國四線以上的城市住房空置率在22%到26%之間。來自中財辦的楊偉民通過用電數據測算出,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在11%到14%之間。
  • 我國房子明顯過剩,為何老百姓還買不起?退休老幹部提出解決方案
    我國住房市場發展非常迅速,有專家說,我們幾乎只用了二三十年時間,基本上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但大家也知道,一個14億人口大國,對住房的需求也非其他國家所能比擬的。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現有住房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夠不夠住?
  • 住房嚴重過剩,老百姓買不起房,我國房產泡沫有多大?
    住房嚴重過剩,老百姓買不起房,我國房產泡沫有多嚴重?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專家一直在爭論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其中,有專家堅定地認為房地產存在泡沫,但也有專家說中國樓市很熱,老百姓買房很活躍,不存在泡沫。
  • 房產過剩,老百姓卻仍舊買不起?內行放話:2021房價還將繼續下行
    隨之也產生一個問題,最近房價一直下行,可為何老百姓仍買不起房呢?房產過剩,老百姓卻仍舊買不起?內行放話:2021房價或讓你更難過。從市場方面分析,今年樓市房價首次進入「負增長」的一年,房價更是迎來五年內最低。
  • 房產過剩,老百姓仍舊買不起?內行放話:2021房價可能繼續下行
    許多數據顯示,中國近一半的城市房價很難繼續上漲。房價會保持繼續下跌的趨勢,但為什麼人們還是買不起房子?是因為住房的供求關係嗎?在我看來,不是。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高達96%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還給出了一套數據,中國目前的住房空置率已經達到了20% ,那麼至少還有1億套房子空置。
  • 任澤平:中國住房存量測算——過剩還是短缺?
    官方已公布的中國城鎮住房數據存在統計部門和建設部門兩個來源,存在一定參考價值,但均存在明顯問題。一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數據因抽樣偏差可能存在高估。二是人口普查時公布的家庭戶住房數據,但未公布集體戶住房數據,如直接以城鎮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作為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計算城鎮住房存量存在高估。三是官方公布的部分年份城鎮住房存量數據要麼範圍偏小、要麼偏大。
  • 中國房地產泡沫會破裂嗎?1個「鐵證」,國家智囊提解決方案
    其實,了解中國樓市的人應該清楚,這兩年樓市在國家調控下已經趨於平穩,真正快速增長是在過去N年。短短十幾年時間,全國住房均價從幾百元一平米,到現在接近萬元一平米大關。房價漲幅在十幾倍、二十幾倍的城市不在少數。比如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其漲幅遠超平均數。
  • 房子夠34億人住,為何老百姓還買不起房?專家的解決方案讓人佩服
    如果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看的話,中國才14億人,但房子夠34億人住,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理應房價應該很便宜,但現實卻是相反的,房價高到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步,普通人想要買一套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都需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並且還要成為房奴。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呢?
  • 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利好老百姓!
    在深圳買一套100平米的普通房子需要660多萬,很多來深圳打拼的上班族,就算掏空「6個錢包」也不一定能買得起。 為了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政府也在想辦法解決供需矛盾。 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下稱「發布會」)上有個演講,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實體經濟壓力大,老百姓沒錢消費?行業大佬齊發話,罪魁禍首是它
    事實上,中小企業對國家和社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社會,當老百姓不再滿足每月拿著固定工資過著苦哈哈的日子後,有了創業打算,他們成立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從中小企業開始的。 對國家而言,中小企業雖然力量薄弱,但是貢獻的稅收卻很少。可以說,國家離不開大型企業,同時也離不開中小企業。因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解決了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另一方面又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刺激了經濟發展,也為國家的稅收作出了貢獻。但是最近中小企業的發展並不樂觀,可謂生存艱難。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看到這裡,你或許覺得詫異。
  • 老百姓買不起房?國家一錘定音「釋放」答案,內行:今後不買無妨
    老百姓買不起房?國家一錘定音「釋放」答案,內行:不買房也無妨。1、國家一錘定音,房住不炒。未來房價持續平穩,買房與不買房財富差距縮小。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房價數據,2019年10月,在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2018年10月分別漲速為4.7%和0.5%,上漲幅度環比分別擴大了0.1和0.4個點。
  • 案由:關於利用市場化機制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的提案
    在產能過剩及宏觀經濟放緩、鐵礦石價格仍相對高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鋼材需求總體疲弱,鋼材市場價格競爭激烈,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已逼近鋼鐵主業全行業虧損的局面。提案認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雖然有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原因,但也存在深層次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干預導致缺乏公平透明優勝劣汰標準。
  • 聚焦巨額居民儲蓄:老百姓為啥有錢不敢花?(全文)
    《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中國儲蓄率從2000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8%,並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明顯高於發展水平相近的發展中國家,更高於發達國家。而消費(尤其是國內消費)卻一路下滑,其在GDP佔比從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11年的49.1%。
  • 產能過剩已成中國經濟新特點 嚴重影響發展步伐
    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國家有關部門對某省為生產某種商品出現了上千家生產企業提出批評,認為是「一哄而起」,造成產品供大於求,形成積壓,浪費了社會寶貴的資源和設備。  當地主管經濟工作的官員卻對記者談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正是因為供大於求,才能形成競爭,才逼迫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加強管理、千方百計生產市場適銷對路的商品。正是這種競爭,最終使當地產生出全國著名企業。
  • 林雙林:新加坡解決住房問題的啟示
    新加坡1959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經過僅僅50多年的努力,已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繁榮富強的一流國家。儘管規模較小,但新加坡公共基礎設施完備,人民堪稱安居樂業,新加坡經驗對中國有何啟示呢?新加坡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開始著手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