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地農民有福了?土地「打亂重分」提議,國家已給出回應

2020-12-08 每日鄉土民情

土地對農民來說十分重要,自古就是農民養家餬口的根本,有了土地大家內心就會更踏實。儘管如今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農民外出工作,但大家對土地依舊有很多的依賴,很多人一邊打工一邊種地,從而有兩份收入。

在農村人看來,即便是在城市裡闖蕩多年一無所有,回到農村依舊有土地保障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有底氣繼續向前衝。因此,多年裡農村人對土地一直很關心,即便打工多年也不會將其遺忘。

我國執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製,1987年進行了第一輪土地分配,1997年前又籤訂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期限為30年,也就是2027年前合同到期。很多農民發現,那些已經離世很久的人,名下依舊有承包地,反而1997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卻分不到土地。

對此,不少農民認為,應該對土地進行重新打亂,從而讓無地的農民也能分配土地。對於農民的迫切心願,官方也進行了回應,表示要保證農村承包地的長期穩定不變,不會重新打亂。在第二輪承包結束後,還會繼續順延30年,確保土地承包關係的穩定。

國家之所以這麼說,必然有一定道理。大家都知道目前很多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那些種植大戶往往進行長期性的投入,比如說進行大棚種植、栽種果樹等,如果隨意打亂重分,那種植大戶前期的投入就會打水漂,也不利於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我國用7%的農用地養活20%的人口,人均耕地資源比較緊張,如果頻頻將土地打亂,農業很難長期、可持續性的發展。唯有保持承包地長期穩定,本著「地隨戶走」的原則,才能讓農業走得更遠。

土地無法重新打亂重分,那沒有土地的農民又該咋辦?早在2018年時,農業農村部韓長斌就進行闡述:「人地矛盾想要解決,光是靠有限耕地資源的細分是行不通的,沒有絕對的平等。」

其實無地農民也可以申請土地,目前有3個途徑:

①申請村集體留下來的機動地,這些機動地並不是太多,不少村集體已經收回重分;

②開墾農村的四荒地;

③不少農民已經退出農村戶口,耕地也已自願退出,這部分土地也可以分配給無地農民。

不管怎麼說,土地是農民的根,希望每個農民都能珍惜它,種上糧食或果蔬,致富的同時也能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

相關焦點

  • 「無地農民」想土地打亂重分,為什麼難以實現?
    農村的無地農民主要是新增人口、農村的回遷戶等等一類人,這些人相對於有地農民來說,回村沒有土地,地裡沒糧,難免會有點慌張,生活壓力總會大一些,於是很多無地農民希望將現有的土地打亂重分,可是這可行嗎?
  • 農村土地為什麼不能打亂重分?無地農民怎麼辦?國家這樣說!
    「如果有一天,其他國家不賣糧食,那就麻煩了。這是對他的老人們的一種體諒。然而,對於他的老人的這句話,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很多人覺得他的老人有點「危言聳聽」,想得太多了。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我們的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農民和公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手裡有錢,還擔心買糧食嗎?
  • 農村承包地會打亂重分嗎?無地農民有機會分到土地嗎?解讀來了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國家心裡也有數,只是現在的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不想種地、不會種地的情況很突出。如果把土地分配給無地的年輕人,那麼他們是否會留在農村種地呢?會不會閒置農村的耕地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年輕人心裡也有答案。
  • 農村承包地,為啥不宜打亂重分?原來如此!
    在農村,並不是所有農民都擁有土地,還有一些人是沒有承包地的,這些人就是「無地農民」。 無地農民主要是新增人口、農村的回遷戶等等。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農民都還是希望可以擁有承包地。於是,很多無地農民希望將現有的土地打亂重分,但是這可行嗎?
  • 農村承包地會打亂重分嗎?農民翹首以盼:生者無田種,逝者卻有地
    文:子建由於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國家出臺了很多針對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比如,城鎮老年人的養老金逐年提高,而很多農民一輩子只在和土地打交道,可以獲得國家發放的糧食補貼或農資補貼,以及「農村取暖補貼」等。
  • 土地承包關係再延長30年不變,無地農民咋辦?2種辦法,記得申請
    毫無疑問,土地分配不均是歷史遺留問題,有的地方人均佔地3~5畝,而有的地方人均佔地只有0.5~1畝。在農民的意識裡,土地越多,種地收入越多,其價值也就越高。據悉,土地承包周期國家已經明確再次延長30年,在此期間,新增人口無法分配土地,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農業農村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不得打亂重分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今日(11月28日)表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應堅持延包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長期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既有利於增強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給他們吃下「定心丸」,又有利於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還有利於保障農村的長治久安。
  • 第二輪土地承包早已開始,無地農民該怎麼做?這2種辦法能自救
    看到這個話題,為了避免回答不準確,我趕緊從箱子裡翻出了我家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書,又重新溫故了一遍相關知識。因為我是承包方,對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做了重點了解,從這份合同來看,無地農民恐怕只能繼續維持無地的狀態了,因為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方權利清清楚楚寫明: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這也正好和人們常說的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30年不變相吻合。
  • 南非土改計劃出爐:地主一半土地將無償分給農民
    南非土改計劃出爐:地主一半土地將無償分給農民 2014-06-23 04:55:186月22日,南非農村發展與土地改革部長古吉萊·恩昆蒂的土改計劃曝光:商用土地的地主必須將手中50%的土地所有權無償分配給農民。  恩昆蒂表示,南非的土地改革勢在必行。南非新土地改革的出發點是在農村經濟中去種族化,民主分配和使用土地,確保國家的食品安全和糧食主權,基本改革原則就是土地的「共同責任和共同所有」。
  • 土地如何延包?進城後承包地怎麼處置?官方回應農民關切
    韓長賦表示,《意見》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既管當前又管長遠;土地承包到期後延包是一個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要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一穩定」是保持農戶承包地穩定,農民家庭是土地承包經營的法定主體,發包方及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不得違法調整其承包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應堅持延包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如何延包?
  • 土地承包期限30年不變!無地農民該怎麼辦?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是農業生產重要資源之一,可以說是農民的「命根子」。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土地,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土地被徵用。於是,人們發現農村土地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均衡的現象。
  • 土地承包再次30年不變,有啥好處?
    十九大提出:農村土地承包再次延長三十不變,且不得打亂重分。農村土地承包歷經三輪,1983~1997年為第一個輪,1998~2027年為第二輪,第三輪承包為2028~2057年,現在以法定的形式,確定了下來!
  • 在農村,有哪些人現在是沒有土地的?以後還分地嗎?答案出來了
    而這些家裡有地的村民不種糧食也是無奈之舉,但對於那些沒有分到土地的村民來說,他們現在卻希望自己能夠分點土地進行耕種。而筆者深入了解之後,發現農村有許多村民至今還沒有分到土地,以下三類人佔多數。而這些人把耕地賣出後自家的承包地也沒有了,子女長大後也因此變成了無地農民。
  • 2021年合村並鎮繼續推進,土地改革迎來3大好事,農民有福了
    事實上,有些人對這個問題並不太了解,最近也是經常有類似的問題出現,各地褒貶不一,但對於合村並鎮,我們國家是會繼續推進的,畢竟涉及到民生問題,所以政策還是會繼續執行下去,所以說合村並鎮不僅不會取消,而且會加快改革的步伐,當然,關於合村並鎮,從2021年開始,也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完善。
  • 種地不賺錢,無地農民想著法申請承包地,為啥?附土地承包新政策
    眾所周知,農村土地使用一直遵循「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原則,無論是新生兒降生,還是老人去世,每家每戶原始承包的耕地面積總數依然是保持不變的。而且,在土地確權完成之後,國家又宣布二輪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以穩定土地承包關係。
  • 2021年新通知:重新打亂,分配土地?我們來看看政策怎麼說?
    早在80年代就籤了一輪合同,90年代又籤了30年的土地合同。目前還在第二輪承包,土地沒變。對於那些新生兒和已婚婦女來說,他們沒有土地。當新生兒沒有分享第二輪承包時,已婚婦女到了丈夫家就沒有土地了。面對日益加劇的人地矛盾,許多人認為應該打亂土地再分配,從而合理利用耕地。
  • 除了進城農民土地如何處置,土地延包30年還有哪些「重大問題」?
    從其主要職責也可以看出其承擔的任務之重:組織指導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工作;組織開展重大問題調查研究,協調解決延包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肖金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土地延包試點面臨的重大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在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背景下,如何通過土地確權頒證落實承包權、用活經營權;二是在「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指導下,各地推進過程中還有一些矛盾。
  • 秦暉北大演講精華:關於中國農民問題
    中國應該有新重農主義,不是老的重農主義。   老重農主義其實是重農抑商,表面上是重農,實際上是重國家財政,抑商是趨民歸農,靠國家強力,包含很濃的國家統治的味道。實際是商鞅所說的「強國弱民」,重官抑民。歷代王朝越重農,農民的日子越不好過,農民起義也往往發生在重農的時候。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都往往與實際意義相反,重商往往是加強了國家控制,反而抑制了商業的發展。
  • 鄧子恢的農民土地主張
    在列舉了鵝錢鄉土地改革的成就之後,鄧子恢在這篇文章中還說:「只要抓住土地改革這一個中心環節,只要真正解決了農民土地問題,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真正使無地、少地的僱貧農得到好處,那末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切工作都可以做好。許多地方,看工作任務一大堆,便嚇倒了;有些地方,因為戰爭動員要緊,便把土地改革工作停頓下來,以為把戰爭動員做好以後,再來解決土地問題。
  • 市民可「一戶多宅」,為何農民不行?國家回應,不同情況不同結果
    而考慮到農民的自身利益,農民有必要弄明白,市民和農民在「一戶多宅」問題上,面臨兩種結果的原因,以及國家對此問題的回應。 而開發商競拍土地之後,之所以能夠建房並以商品的方式出售,是因為其繳納土地出讓金後,獲得了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 這也是為什麼,市民只能購買、轉讓、出售樓房,卻無法自建樓房的原因。因為城市建設用地屬於國家,樓房只是可供流通的商品,無論是市民,還是農民,均可掏錢購買。而反觀農村的宅基地,其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屬於集體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