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0年底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達到100%

2021-01-19 中國教育在線

  12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關於減少各類「進校園」活動的提案》的答覆。答覆中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視在中小學開展和落實環境保護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在相關課程教材中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著力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答覆全文: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060號(教育類161號)提案答覆的函

教材提案〔2020〕297號

您提出的《關於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小學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關鍵小事」。教育部高度重視在中小學開展和落實環境保護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

  一、加強政策指導

  2015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提出「勤儉節約護家園,低碳環保生活」,要求中小學生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2017年出臺《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重要的德育內容加以強調,推動實行垃圾分類。2019年,會同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關於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工作,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和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管理體系。計劃到2020年底,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達到100%。

  二、融入學科課程教材

  道德與法治教材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處理及環境保護教育,在不同學段分別安排了相關內容,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二年級下冊「我們不亂扔」一課中,告訴學生要將垃圾分類整理。三年級下冊「大家的『朋友』」一課中,介紹了常見的公共設施,其中包括分類垃圾箱。四年級上冊「變廢為寶有妙招」一課中,介紹了日常生活可見的生活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建築垃圾四類垃圾,在「知識窗」欄目介紹了垃圾分類的常用標誌,如可回收物、廢紙類、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廢紡織物、廢瓶罐,並舉例讓學生辨別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教材中還介紹了生活中其他的垃圾分類方法,如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並簡要分析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相關連結」欄目介紹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並讓學生思考,如何為社區、家庭或者班級想出垃圾分類的小妙招。六年級下冊「地球——我們的家園」一課,在「活動園」欄目以討論交流的形式,介紹垃圾分類的知識,並讓學生思考除了垃圾分類,還可以為保護地球做什麼。

  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欄目,讓學生圍繞「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進行討論,並選出十項保護環境簡單易行的做法,印成「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張貼在學校、社區等地方的布告欄裡。

  三、發揮校園文化作用

  為增強和改進中小學垃圾分類教育的實效性,要求各地各校不斷開闢和拓展教育空間,開展以愛護環境、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各地各校採取講故事、知識競賽、辯論會等形式,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等契機,利用掛圖、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網站、圖書閱覽室等陣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垃圾分類教育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四、開設實踐活動課程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推薦主題」在1—2年級「生活自理我能行」中要求學生「垃圾分類入箱」,在3—6年級「生活垃圾的研究」中讓學生「收集資料,了解國內外垃圾分類和處理的有關內容,調查、了解身邊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分析針對現狀問題可採取的措施,設計家庭(學校、社區)垃圾箱和垃圾有效分類回收的方案,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在相關課程教材中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著力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國家語委: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據光明日報4月3日報導,教育部、國家語委日前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 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北京勞職院端午假期開啟「雲研學」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近兩個月。到今年年底,北京各學校的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要達到100%。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明天(6月27日)上午,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通培養基礎教學部將開啟「雲研學」課程,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小組項目研究」的方式,讓校外專家與校內老師同堂授課,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知識普及課。
  • 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納入社會實踐內容
    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納入社會實踐內容哈市中小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5%以上記者從17日召開的2020年哈爾濱市中小學校、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目前,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普及率已達
  • 北京垃圾分類倒計時 家裡以後要備四個垃圾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等相關部門了解到,北京市正從政策準備、硬體準備、宣傳動員、專項執法等多方面對條例實施予以保障。
  • 濟南生活垃圾分類就要來了 市民如何get分類知識和相關信息?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12月1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將於2021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進行介紹和解讀。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 【張家界市】出臺《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近日,張家界市制定出臺《2020年張家界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級各類公共機構堅持黨建引領、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全面發動、全民互動的「一領四動」工作推進機制,年底前在市中心城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團組織等公共機構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現黨政機關幹部職工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垃圾分類臺帳普及率
  • 16所學校開設「垃圾分類」課程
    這是該校承辦的「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現場教學觀摩活動的場景。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泰州醫藥高新區科教局等單位領導,以及來自高新區各學校的分管校長、課程教師等出席了當天的活動。「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項目由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於2018年底開始啟動,目前,市區已有16所學校相繼開設了「垃圾分類知識」課程。
  • 秦皇島:《秦皇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2019年底前,我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區分別建成5個以上不同性質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試點(選擇本區域管轄範圍內公共機構、居民小區、街道鄉鎮、農貿市場、賓館、餐飲娛樂場所等)。   2020年底前,我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相關企業和居民社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30%以上。
  • 蕪湖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邵潔發布: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新聞發布會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系統謀劃,分步推進工作我市自2018年啟動工作,2019年全面鋪開,2020年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設施體系和工作體系,計劃到2022年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 掃除垃圾分類「死角」
    從2015年8月份實行垃圾分類至今,全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6%、市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4%,累計有337個小區26萬多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晚飯時間,浙江寧波鄞州區白鶴新村455號淳美樓一樓,65歲的居民毛阿姨和老伴兒熟練地把擇下的廢菜葉放進廚餘垃圾桶裡,又把一個紙殼箱摺疊好,放進袋子裡收起來,準備賣掉。搬到鄞州區兩年多了,他們已經能夠熟練地將垃圾分類。
  • 蘇仙區城管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
    蘇仙區城管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通訊員:龍學)為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培養廣大幹部職工的環保意識,練就垃圾分類工作的過硬本領,更好地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落實。12月26日,蘇仙區城管局圍繞 「生活垃圾分類」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緊張激烈又趣味十足的垃圾分類知識競賽。蘇仙區城管局機關、市城管執法支隊蘇仙大隊、蘇仙區環衛服務中心、蘇仙區市政服務中心、蘇仙區園林服務中心、蘇仙區城管綜合調度中心6支隊伍同臺競技,角逐「垃圾分類最強大腦」。
  • 生活垃圾分類帶來哪些變化
    記者了解到,目前,鋼球小區由原來每天1.8噸混裝垃圾減少到1.3噸,其中易腐垃圾0.4噸,其他垃圾0.8噸,可回收物0.1噸。居民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98%,投放準確率83%。  保護環境還能兌換商品  何樂而不為  位於經緯大道1099號的半山七號小區,於2010年建成投用,目前,實際入住居民達1201戶。
  • 南京發文:單位生活垃圾要強制分類 還要考核評比
    至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辦法》還規定,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於今年底前出臺辦法,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要求。今天,南京市政府網站公布《南京市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南京將採取分階段實施的方式,至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 駐馬店版垃圾分類方案發布:標準和上海不一樣
    廢舊紡織品、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系統初步建成。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培訓系統,市中心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培訓覆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於95%。
  • 廬陽區發布全省首個生活垃圾分類讀本,將垃圾分類納入學校每周課程
    迫不及待的想去一探究竟了~let's go~9月9日下午,廬陽區的中小學生們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學期禮物」——《廬陽區生活垃圾分類青少年知識讀本》(以下簡稱「讀本」)。陽陽從廬陽區城管局了解到,該讀本是全省首個生活垃圾分類青少年知識讀本,由該區城管局聯合區教體局共同編寫,有效填補省內垃圾分類中小學生規範性讀本的空白。
  • 精耕細作 聚力同行 寧波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新標杆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全市城鎮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100%,資源化利用率88.6%,無害化處置率100%,城鄉生活垃圾總量增長率為-2.82%,持續實現負增長。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也與日俱增:至2020年底,全大市近2500個小區的150餘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垃圾分類覆蓋率均達到100%。
  • 濟南版垃圾分類方案公布,已有小區試水,「垃圾銀行」促動分類投放
    2日,《濟南市2019-2020年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公布,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危險廢物、裝飾裝修垃圾、建築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大件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及其他垃圾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實施垃圾分類,是否有更智慧、更創新的手段?在政府、相關企業和居民之間,如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成為擺在每個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 市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工作簡報
    市直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培訓等工作深入開展10月30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分兩批組織全市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學習培訓。市直各有關部門以及轄區內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負責人、專員、管理員等100餘人參加培訓。
  • 垃圾分類來了!成都將確定22個垃圾分類建制街道
    今年內,成都市22個區(市)縣將各確定1個建制街道片區整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三分法」「二分法」不同場所不同分類標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場所分類標準及管理責任人各不相同。黨政機關、學校、醫院、軍隊單位等的辦公和生產場所實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類,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單位,實行餐廚垃圾單獨分類。本單位為管理責任人。
  • 雲南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2020年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編制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新增分類投放收集設施400(套),分類收運車5(輛),啟動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及建築垃圾消納場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到2020年底,楚雄市主城區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40%以上,資源回收利用率達20%;到2022年底,實現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5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