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瓦廊
在探尋美食的過程當中,我會發現,往往最核心的區域,並不是地道美食生存的土壤。但是,你往旁邊稍微走兩三條街巷,就能發現一片新的世界。
在華東第一商圈的旁邊,就有這麼一條充斥著各種市井小吃的小巷——明瓦廊。這條街道在南京吃貨的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這一代南京吃貨從少年時期一直到現在都跟明瓦廊有著不解之緣。明瓦廊本來是明代專門做瓦的集散地,而成為南京的美食一條街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在這條街上,飯館小吃鱗次櫛比,此起彼伏,各種小商小販也是八仙過海各展神通,風靡全國的小吃門類在這裡都能找到。
不管你口味如何,在這條街上都能找到中意的美食。其實就在去年,因為油煙、汙水、佔道、噪音等原因這條街上的部分小吃經過一段時間停業,現在也都經過升級改造重新開業。今天我就來到明瓦廊帶大家看看有哪些好吃不貴的特色小吃。
一、摑足臭豆腐
這家店開的年頭很久,最早應該在2000年左右。
名稱的由來是對於中國足球恨鐵不成鋼的憤慨。
品質達標。
能吃到外酥裡嫩的口感。
和傳統南京炸臭幹不同的地方在於。
蘸料用的是偏川渝風格的酸辣口味。
回味稍稍帶甜。
同時還配了一小份泡菜作為清口。
二、陶記辣滷牛蛙
20元/份
牛蛙一直是南京人的心頭好,最近牛蛙火鍋風頭正勁。
其實很早以前牛蛙就已經出現在了小吃的菜單當中。
這家老闆聽口音就是川渝人士,店門口兩個大鍋熬著滷料。
牛蛙滷的很爛基本脫骨。
記得以前牛蛙還是一整隻。
現在也變成了一份一份的零件。
牛蛙滷的時間很長味道全部滲入。
口味狠辣狠麻。
唯一的缺點就是稍微偏鹹。
三、九道灣魷魚
15元
魷魚和裡脊這種門檻不高的品類在這條街上競爭最為激烈的品類。
最紅火的時候印象裡大概有5家以上做這一品類的店家。
而這一家九道灣可能是做的最久的之一了。
裡脊肉很大一串。
兩串只要5元。
小時候吃的時候並未發覺。
其實裡脊肉從來都不是裡脊肉。
這裡跟小時候一樣的口感一樣的味道。
只是現在一口就能嘗出分明是雞胸肉。
鐵板魷魚在烤之前先用水煮過。
再上鐵板。
這樣速度上會快不少。
同時保證裡面成熟的程度。
然後調味道也比較香。
但是感覺魷魚的腥味稍重那麼一點。
四、無名小店蚵仔煎
人均26元
蚵仔煎,閩南地區傳統特色小吃,又稱蠔烙。
《舌尖上的中國》也有收錄。
蚵仔指的其實就是小的生蠔。
配料主要就是雞蛋木薯粉生蠔放在鐵板上烙制而成。
配上酸甜口的醬汁在悶熱潮溼的閩南地區非常開胃。
這家做的口味基本上和我在廈門旅行時吃到的味道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配菜加入了青菜。
能夠稍微解一點油膩。
五、小魚鍋貼
小魚鍋貼裡面沒有小魚。
就像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多年。
在明瓦廊上有一家專做小魚鍋貼的店曾經非常火爆。
其實小魚鍋貼是洪澤當地一種很特色的做法。
一般是鍋裡面做一鍋雜魚亂燉。
在鍋邊放上一圈麵糊,就著魚湯吃。
後來發展成了單獨的小吃。
單單一份非常酥脆的薄餅。
刷上用魚湯熬製的醬料。
撒上一大把香菜。
酥脆的口感和醬料的鮮香在口中爆開。
但是一定要趁熱吃。
之前這家店排隊非常火爆。
後來從明瓦廊搬到了旁邊的陸家巷。
已經不用排隊了。
其實明瓦廊這條路歷史在我印象當中是非常悠久的
前段時間出新改造之後
這條路上的環境已經跟以前大不一樣
乾淨整潔了很多
各種門頭也都舊貌換新顏
希望外地來南京的朋友
或者我們南京本地人
到新街口來的時候
很多藏在這種鬧市區旁邊的小巷子裡面的美食也是很值得吃的
關鍵是只吃對的不吃貴的
今天總共花費大概
也就是80多元的樣子
總共吃了5樣東西
Keep real我是小劉
我在南京
今天在明瓦廊帶你看南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