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亮千家萬戶的南京明瓦廊 如何走上網紅小吃街區之路?

2020-11-21 華夏經緯

  味覺的記憶,總是美好而溫馨的。無論身處何方,最令人難忘的,總是舌尖上存留的美味。所謂的美味,未必就是鮑參翅肚、山珍海味,或許只是一條小小的鐵板魷魚、一塊酥脆的薄餅……家常味,世俗情!

  新街口地區環境好、上檔次的大飯店不少,可正宗的「吃貨」卻獨獨偏愛明瓦廊這條小巷子。

  著名的旅行指南《江蘇》一書中,這樣寫道:「明瓦廊是一條南京的吃貨們必去的小街,幾乎一家接一家的小吃店小飯店,散發出了各種誘惑人的香氣。」

  項記麵館、金味慄子、洪澤湖小魚鍋貼、老頭蓋澆飯、易記皮肚面、雞蛋灌餅等物美價廉的小店看似不起眼,卻經常引起吃貨們的排隊等候。

  這條曾經的南京小吃街正在整治中,我們採訪了熟悉這裡的餐飲業內人士,講述這裡的前世今生。

  這裡曾經是照亮千家萬戶的地方

  南京每條街巷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絕美韻味,這些韻味都深藏在歷史記憶中,跳躍在路邊的顯眼的路牌上。

  新街口西南的明瓦廊,一聽這名字,壓根就與美食沒什麼關係,從明初至清末這裡是生產和經營明瓦以及明瓦燈的地方。

  什麼是「明瓦燈」?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夏仁虎在《秦淮志》中詳細記載了明瓦廊的來歷:「羊角燈者,昔為金陵特產,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採色,凝而壓薄成片,謂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聯綴明瓦而成燈,透光明,無火患,且不脆裂,故清代宮中亦用之。前輩燈船賦,多稱羊燈蓋指此。」

  這「明瓦燈」有多受歡迎,清代吳敬梓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中就有這麼一段:「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並不帶燈籠。」

  《儒林外史》中的「明角燈」其實就是「明瓦燈」,它也是金陵人家當時常用之物。

  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明瓦廊小吃街

  隨著短視頻的出現,本來就很火的明瓦廊小吃街又著實火了一把,外地遊客來南京必須要來這裡溜達幾圈。

  可在幾十年前,明瓦廊還只不過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街巷,夜晚的明瓦廊冷冷清清的。可漸漸地,聚集在明瓦廊的小吃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風味小吃,數不清的小店鋪豐富了明瓦廊的白天黑夜,這裡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安樂園清真菜館總經理嚴正渝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他認為明瓦廊美食圈的形成離不開地理位置優越、單品易出爆款、目標群體清晰等多個原因。

  明瓦廊擁有極佳的地理位置,位於新街口CBD,自帶客流,新街口商場多,商場裡購物的消費者、新街口的白領都是明瓦廊的消費群體。

  從經營業態上看,明瓦廊的美食小店都是「小而精」的單品店。顧客進店以後指向性非常明確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而且經營者在採購、研發、烹飪、宣傳、營銷方面都能實現專一,很容易成為某個品類的「專家」。

  就像這裡的皮肚面最為人稱讚,每一塊都吸滿湯汁的皮肚蓬鬆綿軟,含在嘴裡滿滿吸吮著湯汁,尤為爽;簡化了的「小魚鍋貼」,只有薄餅沒有小魚,醬刷在滾燙的鍋貼上,一股子醬香味撲面而來;筋道爽滑的鐵板魷魚,配上秘制醬料,味道口感緊密融合在一起……

  夜晚是明瓦廊人最多的時候,來自各地的食客聚集在此地。嚴正渝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街口地塊還沒有完全定型,明瓦廊的房租相對較便宜,大量的個體戶聚集於此。「他們不是國有的餐飲公司,積極性非常高,晚上一直做到沒人才捨得關門。」而年輕人精力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喜歡刺激,但經濟消費能力稍差,又習慣晚睡晚起。二者一拍即合,讓夜晚的明瓦廊一度成為「深夜食堂」。

  空間發展雜亂、基礎設施落後、食客亂扔垃圾、網紅小吃無證經營……這些城中特色街區的「通病」,讓明瓦廊在旅遊發展中受到嚴重製約。今年明瓦廊開始了華麗變身,有關部門對明瓦廊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

  比明瓦廊早十多年「消失」的王府大街美食

  嚴正渝告訴記者,十餘年前,明瓦廊、石鼓路、王府大街形成了一個較大美食集群,明瓦廊小吃街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2000年左右的時候,明瓦廊與王府大街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南京一條老牌美食街,王府大街向來是新街口地區寫字樓裏白領們解決午餐,組織朋友聚會的首選地,集聚了川菜、杭幫菜、湘菜諸多菜系。這塊曾經的『黃金寶地』如今跟美食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了。」

  早年間,有人剖析過王府大街美食沒落的原因:王府大街改成由北向南單向行駛的道路,這放跑了不少客流;金鷹大酒樓、僑鴻貴賓樓等多家飯店被拆遷,讓這裡失去了中心;區劃調整讓王府大街美食失去了「驕子」地位。

  南京人喜歡的味道,並不完全源自南京。雞鳴酒家的湯包來自蘇州,華江飯店的小龍蝦來自盱眙,回味鴨血粉絲湯來自鎮江,牛肉鍋貼、牛肉粉絲是清真菜……這些都被南京人接受了、吃火了……久而久之,變成了南京的美食名片,也是最接地氣的南京味道。

  那為什麼後來加入的門店沒有維持王府大街在南京美食界龍頭老大的地位呢?嚴正渝在這條街觀察了多年,他說:「現在的王府大街上美食門店,三個月就換一次老闆。」

  其實,南京的美食江湖裡,不管湧入多少網紅,但是讓人吃得落胃舒心的,還是那些傳統老店裡的傳統味道。這些味道是經過時間淘洗後,最契合南京人口腹之慾的美食。

  小吃街區正在向城市外圍走去

  曾經,南京有夫子廟、王府大街、獅子橋三大美食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如今夫子廟美食圈依靠蓮湖糕團店、奇芳閣等幾家老字號越做越大,不斷傳承秦淮小吃,但王府大街、獅子橋卻漸漸與美食說再見!

  不過,這也不必擔心,這是城市發展不可避免的。雖然部分城市鬧市區裡的美食特色街區漸行漸遠,但城市外圍的小吃街市卻在「突起」。嚴正渝說:「到了晚上,雲錦路人氣非常旺。」

  夜生活的活動範圍由住宿點和交通便利度位置決定,明瓦廊靠近新街口交通樞紐,食客吃了就可以走,所以夜晚格外熱鬧,而雲錦路則聚集著大量城市外來人口,相對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大量人群,小吃夜市也就形成了。

  仔細推敲起來,這些小吃街區中真正屬於南京本地的小吃並不很多。當年很多人來南京謀生選擇了飲食業,因為這個行當門檻低,成本少,只需少許本錢就可以做起來。又因為日益膨脹的城市人口形成了龐大的市場客體,互為作用地形成了風味小吃百花爭豔的格局。

  小吃豐富了城市生活,不過,隨之產生的油煙、噪聲汙染等問題,一直受到詬病。如何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如何在方便市民的同時又不擾民?這也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翟羽)

來源:金陵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南京網紅小吃街—明瓦廊
    明瓦廊是南京最火熱的美食街,也是出了名的網紅打卡地,這裡是吃貨和女性的天堂。明瓦廊是南京人「逛吃逛吃」的必去之地,也是外地人到南京旅遊打卡的必去之地。這裡店鋪常年排隊,去的人非常多,人來人往,從未停止。古老與現代,融為一體,上天眷顧南京,給明瓦廊留了如此繁盛的過去和今天。
  • 明瓦廊小吃街成網紅打卡地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李有明 嚴玲 通訊員 徐新)為了讓「吃貨們」吃得安全放心,秦淮區開展明瓦廊精品街巷建設,解決停車混亂、佔道經營、路面坑窪等問題。朝天宮街道24小時定崗巡查,檢查門前三包工作,長效保持街景容貌。明瓦廊小吃街提檔升級成效如何?24日,記者實地探訪。
  • 來南京必去的美食街——明瓦廊
    明瓦廊位於新街口,作為市中心的美食街一度爆紅網絡,一條街的小吃店一下都成了網紅。 位於巷口的阿福鐵板魷魚可以說是明瓦廊的門面,掛著南京第一家的招牌,店鋪乾淨敞亮,來明瓦廊覓食的人都要先在這來6串魷魚須。
  • 南京人最愛的小吃街——明瓦廊北街,好吃到路面都被踩爛了
    推薦語:說起美食城市, 南京好像被遺忘了一樣。在南京其實隱藏著很多美食,在小吃最多的明瓦廊北街走一趟,絕對可以吃到扶牆走的。下文轉載自作者:食知味南京人最愛的小吃街——明瓦廊北街,好吃到路面都被踩爛了而明瓦廊的北街一定是吃貨和女性的最愛了,是南京「逛吃逛吃」的必去之地,現在,小編就獻上南京的美食攻略——明瓦廊北街小吃篇。
  • 出新後的明瓦廊
    在華東第一商圈的旁邊,就有這麼一條充斥著各種市井小吃的小巷——明瓦廊。這條街道在南京吃貨的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這一代南京吃貨從少年時期一直到現在都跟明瓦廊有著不解之緣。明瓦廊本來是明代專門做瓦的集散地,而成為南京的美食一條街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在這條街上,飯館小吃鱗次櫛比,此起彼伏,各種小商小販也是八仙過海各展神通,風靡全國的小吃門類在這裡都能找到。
  • 明瓦廊的前身今世
    對於外地來旅遊的人來說,南京的美食街以前算「夫子廟」,現在就是「老門東」。其實南京人和外地旅遊者心裡都有數,那是「旅遊景點」,而不是真正的美食街。在南京人心目中,比較著名的美食街,以前湖南路一帶是其中之一。那時群眾自發,政府扶持,湖南路夜市熱鬧非凡,帶動了周邊的美食也一片欣欣向榮。那時有一首非常遊行的寧味說唱「喝餛飩」,提到的就是湖南路的馬臺街的老王餛飩攤。
  • 南京這幾條街上,小吃很多很好吃
    南京的美食五花八門全國各地的美食應有盡有在南京也有幾條比較著名的美食街裡面藏著各種街頭的好味道01明瓦廊如果去逛新街口,在中央商場的斜對面,有一條存在很久的美食街。明瓦廊形成小吃街氣候也將近20年了。每隔一段時間來,都會出現很多新的網紅店,更迭不斷。有的品種比較大路貨,屬於全國通行的產品,其中也有些店開的時間超過10年,慢慢成為南京吃貨眼中的老字號。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新街口一批街巷將變「網紅」街 成為潮流...
    此次整治,南京把塑造特色作為重要內容,通過系統規劃設計、全面改造升級,實現街巷環境舒適度、業態集聚度、地標知名度顯著提升,一批特色「網紅」街巷,將成為潮流經濟、夜間經濟、文旅經濟的新載體。新街口,如何再次以「街」聞名?
  • 美食齊聚 南京夫子廟「小吃大會」重新開張
    10日,南京夫子廟金秋美食展活動現場展示精品小吃和精湛技藝。聶珍香邵 丹攝  時隔數年,南京夫子廟的「小吃大會」重新開張。在10日舉行的夫子廟金秋美食展上,不僅本地餐飲企業匯聚一堂,更有蘭州、曲阜、崑山等地小吃名店遠道而來。比拼打擂,杯盤碟籠託起一桌桌豐盛的小吃宴。如何讓「中華名小吃」金字招牌煥發新活力?秦淮小吃悄然走起了「小清新」路線。  實力小吃要努力成「網紅」  一說到秦淮小吃,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鴨血粉絲湯和湯包。
  • 網紅景點裡隱藏的南京小吃
    商業的景區 古代的街巷 網紅的美食 傳統的小吃在夫子廟的旁邊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型街區,具有典型的南京老城南建築風格,這就是老門東了。
  • 這些城市的小吃一條街,很夠味,上海的城隍廟排不進三甲
    現在各地為吸引更多的人們來到本地,多是打造一些步行街、小吃街、美食街來吸引遊客的駐足,在我看來各地小吃街各有特色,但也有區別,以我個人的看法,給出一個排名,供大家參考。5、上海城隍廟,說起大名鼎鼎的上海城隍廟小吃,誇張點說,在這裡可以吃遍全國所以網紅小吃,每天都能碰到天南海北的各色人馬。
  • 盤點六朝金粉地南京最值得一做的50件小事
    盤點六朝金粉地南京最值得一做的50件小事,收藏起來一件一件慢慢做吧~1.白天逛一逛南京夫子廟2.晚上乘船夜遊秦淮河,看一看紅塵中一等一的風流地25.到《致青春》取景地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找同款湧泉池26.到「東方最美校園」南京師範大學感受校園的活力27.到南京大學拍一組民國風藝術照28.到先鋒書店買一張南京的明信片29.乘坐南京S9寧高線石臼湖段網紅地鐵看
  • 錯過南京夫子廟,也別錯過「明瓦廊美食街」—小街巷裡的吃貨天堂
    你從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走上華麗的商業街。無處不在的商場滿足了新世紀消費主義的需求,明瓦廊熱氣騰騰的爐灶滿足了平凡白領們味蕾的追求。在新街口上班的很多人下班後最愛去的就是附近的明瓦廊。這名新街口邊上的小巷子在南京吃貨界頗有分量,如果不熟悉明瓦廊那在南京就不敢自稱是吃貨。
  • 舌尖上的小吃誘惑: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南京美食攻略!
    舌尖上的小吃誘惑: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南京美食攻略!南京的小吃遠遠不止鹽水鴨和雞汁湯包,有的是你遠遠想不到的大街小巷口那市井深處的小吃,滿足了你的味覺,滿足了你的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京蘇幫」的南京菜,南京小吃。
  • 大連新增一條網紅小吃街
    激情四射的演藝近百款的網紅小吃一個月十餘場的熱播電影……有百年歷史的大連水泥廠舊址一改往日寂靜景象至此,集早市、常態經營、夜市經濟三種業態為一體的綜合商業體火紅上線,匯集長江以北所有名小吃的網紅街來了!
  • 小吃的聚集地,南京小吃攻略,要去南京這些不能錯過
    而南京最為出名的自然就是小吃了,畢竟南京的小吃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其中南京小吃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地方:夫子廟,甘家大院等等。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獅子橋那邊的美食街,裡面有很多獨具風味的美食小吃。美食巷:明瓦廊。這是一條藏在鬧事的小巷子,曾幾何時也是繁華的商業重地,但現在,他因許多獨具一格的美食而聞名,巷子裡最為有名的是烤肉館,烤魷魚,小魚鍋貼。
  • 南京新街口背後的秘密!
    往明瓦廊拐個彎,就能轉角遇到好多好多的美食。粉嫩的陸家巷裡,不止有南京人熱愛的麵館、鴨子店,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串串、拉麵,還有幾個文藝小清新的甜品店,花店,尤其適合情侶打卡。不過,今年項記麵館搬到了明瓦廊,陸家巷的C位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決賽了。項記麵館的新地址,明瓦廊也是相當的不簡單。被稱為流水的網紅,鐵打的明瓦廊曾經盛極一時,是外地遊客和小情侶,打卡美食的必去之路。
  • 這些南京小吃街,你去過幾個?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它獨特的飲食文化,總有那麼幾條街會承載著城市的特色小吃,那麼南京的特色小吃又隱藏在哪些街道呢?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了幾個南京特色小吃街,看看你都去過哪幾個吧!獅子橋★最多元南京獅子橋美食街的規模不大,但是這裡的美食也是多元化,有中式的、韓式的、意式的,東北燉、川味辣爽的、南京特色的等。十餘家充滿特色的美味餐廳匯聚於此,不愧是南京第一美食一條街。
  • 南京被忽略的網紅打卡點:東西會創意市集,就在1912街區
    到南京旅遊,除了要去著名的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景區外,「1912」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景點,南京1912又稱為「南京1912街區」、「南京長江路文化街」,這是一條瀰漫著民國風情的時尚商業休閒街區,可以在這裡感受到繁華、時尚、懷舊的夜生活。
  • 海澱有了貨櫃「小吃市集」 47家網紅小吃等你|組圖
    整個街區由貨櫃錯落疊加改造而成。新京報訊 6月2日,海澱華熙LIVE·五棵松「調(tiáo)調(diào)街」上,年輕人邊逛邊吃,享受獨特的貨櫃「小吃市集」。調調街本月正式亮相,整個街區由貨櫃錯落疊加改造而成。街區主打創意、網紅小吃及傳統小吃,雲集了47家網紅餐飲小店。阿甘鍋盔、小蹄大作、阿芮烤雞爪、四環冷麵王、奶奶的美食、華記小食、豆腐客、新加坡媽媽烤包等,在這條街都能「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