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市+電商」:東興市邊境貿易蓬勃發展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互市+電商」:東興市邊境貿易蓬勃發展

  中新網東興10月24日電 (記者 周欣嬡)「國家給了我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免關稅和環節稅政策,政策有保障,我們經營也有幹勁。最近幾年,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東興市邊民王國華對記者說。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承辦的「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暨「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23日來到東興,在人流往來不息的東興口岸,記者見證了東興市邊境貿易的活力。

圖為東興市紅家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許福強。 周欣嬡 攝

  東興口岸是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地處中越邊境的最東端,東南瀕臨北部灣,通過北崙河大橋和越南芒街口岸連接,是我國通往越南和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坐落於此的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闖出了一條適合東興發展的新路子,在全國率先實施「互市+」東興模式,形成了可供中國沿邊地區複製推廣的「東興經驗」。

  具體而言,自1994年東興口岸恢復對外開放以來,東興邊民互市貿易發展主要歷經了三個階段——

  一是「開正門+堵邪門」。發展初期,東興市一面注重打擊走私,一面注重改革發展,積極引導邊民到互市做生意,促進互市貿易的合法性。

  二是「互市貿易+金融結算」。發展中期,東興市在不改變政策體系和互市貿易免稅額度的前提下,優化組織形式、監管模式、增收環節和金融服務,創新結算環節,力求做到真交易、真結算、真互市。

  三是「互市貿易+全產業鏈發展」。2017年以來,東興市探索推出「互市貿易+」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貧困戶邊民融資委託經營、互市商品銷售贏取利潤、互助組抱團發展等模式

  延長互市產業鏈,讓邊民在互市產業各個環節受益。

  據悉,目前邊民收入已由最初每年約7200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最多每年17萬元。

  如今,在進一步發展邊境貿易的路上,東興市步履不停。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推出「互市+電商」發展模式——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拓寬銷售渠道,推動電商平臺、電商團隊和邊民互助組強強聯合、抱團經營。

  數據顯示,東興市電子商務企業即由2015年1905家,增加到2017年2550多家。

  東興市紅家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許福強表示,電商的到來,讓當地農副產品由「守株待兔」轉為「主動出擊」,大大縮短了中間環節,更利於商品直接走向消費者。

  此外,東協國家產品也逐漸開始聚焦於此,透過東興電商平臺輻射更多地區。

  「可以感受到,東興電商氛圍愈發濃厚,不僅吸引了好的商品,也聚集了更多創新創業人才。」許福強稱,他有信心,東興在「互市+電商」的路上,一定能越走越好。(完)

相關焦點

  • 中越邊境小城東興:跨境貿易、旅遊合作加速
    東興市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海陸邊境線長89公裡,是我國唯一與東協國家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近年來,依託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邊境旅遊試驗區等開放合作平臺,東興做足「邊」的文章,大力發展跨境旅遊、加工、電商、金融、物流等行業,闖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 廣西東興:春節假期「催熱」邊境貿易
    廣西東興市地處中國海岸線最西南端,與越南芒街相鄰,是中國與東協唯一海陸相連的邊境口岸城市。記者了解到,與吳國平一樣,東興市多數售賣越南商品的商店從大年初一已開始營業。很多商家認為,春節假期為紅火的邊境貿易「錦上添花」。
  • 防城港東興市:打好黨建引領「組合拳」 激發邊境黨建「新活力」
    在推動邊境黨建工作中,東興市積極開展「紅色創富」興邊行動,利用國家賦予每位邊民每天8000元的互市進口商品免稅政策,創新「1+n20+1」黨建扶貧模式,即:建立「1個黨支部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成員20人以上、每組吸納1戶貧困戶」的邊民互助扶貧模式,通過黨員帶領群眾以抱團的方式參與互市貿易,促進邊民增收致富。
  • 東興邊境貿易繁榮發展 見證中越兩國平等互利往來(組圖)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陶媛攝中越人民的積極互通互市讓東興口岸一早便熱鬧非凡。廣西新聞網記者 陶媛攝  廣西新聞網東興10月25日訊(記者胡雁)10月24日,「潮湧北部灣—2013年全國網絡媒體廣西行」新聞採訪團走進祖國的南疆大門東興市,探尋東興邊境貿易發展情況。
  • 防城港東興市:國門黨建「引路」 邊境脫貧「加速」
    近年來,防城港東興市堅持以「國門先鋒」黨建為引領,突出黨建固邊、黨建興邊、黨建強邊,狠抓基礎建設、強化產業帶動、建強幹部隊伍,實現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同頻共振、互促雙贏,為邊境地區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東興經驗和創新答案。
  • 廣西東興:探索「邊民互市貿易區商圈 黨建共同體」建設工作實踐
    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簡稱互市區)是廣西批准設立26個對越互市區(點)之一,入駐中越企業、商鋪500多家,東興邊民互助組128個,從事邊境貿易的中越邊民2.5萬人以上。 近年來,東興市大力實施「國門先鋒」黨建工程,積極探索「互市區商圈黨建共同體」建設,實現兩新組織發展到哪裡,黨員聚集到哪裡,黨的建設就推進到哪裡,促進互市商圈黨建、邊境貿易、互市區管理深度融合,助推東興邊境貿易轉型升級。
  • 廣西引港粵企「屯邊」共建中越邊境經濟帶
    通過穩定邊貿支持政策、推進邊民互市貿易改革,廣西在中越邊境因地制宜建設互市產品加工廠,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大力承接珠三角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將互市政策的「紅利」留在邊境。「東興經驗」也被國務院督導組稱為「在複雜嚴峻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影響下」發展外貿的典型。
  •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東興在發展邊境貿易領域不斷探索創新
    央廣網東興11月18日消息(記者張壘 許大為)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作為中越邊貿的橋頭堡,廣西東興市在發展邊境貿易領域不斷探索創新。2018-11-1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在廣西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邊民何餘德正在同越南客商洽談購買一批海鮮,雙方通過線上付款交易成功。何餘德說,現在做邊貿生意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全又方便。
  • 廣西東興:邊境貿易春節假期「不打烊」
    蘇麗在廣西東興市開了一家越南特產批發商鋪。蘇麗說:「今年到東興來的外地遊客特別多,生意比去年同期要好七成左右。」  廣西東興市地處中國海岸線西南端,與越南芒街相鄰,是中國與東協唯一海陸相連的邊境口岸城市。與蘇麗一樣,在緊鄰越南芒街的東興市萬眾國際批發市場,大多數商戶春節假期都沒有「打烊」。蘇麗說,春節從全國各地來的遊客,帶熱了東興的邊境貿易。
  • 中朝邊境最大城市丹東啟動邊民互市貿易區
    原標題:中朝邊境最大城市丹東啟動邊民互市貿易區  新華網瀋陽10月15日電(記者徐揚 趙洪南)在中朝邊境最大城市丹東,佔地4萬平方米的邊民互市貿易區15日正式啟動開通。   丹東國門灣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位於鴨綠江邊,與朝鮮新義州隔江相望,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海關監管的運營模式,總投資為10億元人民幣。
  • 琿春中俄互市貿易發展勢頭強勁
    (陳海英記者劉姍姍)作為我省對俄貿易的「橋頭堡」,琿春市依託中俄互市貿易區獨具特色的平臺,促進中俄經貿往來不斷提速,已經成為俄羅斯海產品向我國內地輸入的集散地和國內輕工商品對俄輸出的重要窗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互市貿易交易額9930萬美元,同比增長18%。
  • 東興互市貿易區:越南籍經營戶「遠程」復市
    本報東興訊 (記者/張冠年 通訊員/李佳鑫 陳河霖)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安全有序推進,東興互市貿易區的邊境貿易也逐步恢復,但受疫情影響,越南籍自然人經營戶暫時還不能通關進入我國正常開展經營活動。東興市相關部門在得知情況後,堅持疫情防控與穩貿易兩手抓,充分發揮本地合伙人作用,「遠程遙控」助力越南籍自然人經營戶復工復產。目前,東興互市貿易區已有60餘戶越南籍自然人經營戶恢復了日常經營活動。東興與越南山水相連,隔河相望,是我國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
  • 東興走出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
    一個半小時後,這些滿載新鮮果蔬的貨車回到了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海關查驗平臺。  東興市是我國唯一與越南等東協國家海陸相連的國家一類口岸城市。近年來,該市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做足「邊文章」,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推動邊民脫貧致富,實現產業興邊穩邊固邊。
  • 從守邊禦敵到興邊富民:中越邊境的「春天故事」
    (改革開放40年·調研行)從守邊禦敵到興邊富民:中越邊境「新特區」的「春天故事」  中新社南寧12月2日電 題:從守邊禦敵到興邊富民:中越邊境「新特區」的「春天故事」  作者 楊強 陳燕  每天早晨8時許,22歲的越南芒街女孩阿紅帶上家人為她準備好的便當,穿過北崙河友誼大橋的分界線,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踏入中國廣西東興市
  • 楊晉柏在大新縣、東興市調研口岸規劃建設、邊境貿易和跨境旅遊...
    12月20-21日,楊晉柏在大新縣、東興市調研口岸規劃建設、邊境貿易和跨境旅遊合作區相關工作時指出,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深化改革理念,推進口岸經濟和跨境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 「文史」紅(鴻)門互市——明長城腳下的邊境 貿易淺析
    原標題:「文史」紅(鴻)門互市——明長城腳下的邊境 貿易淺析 文/劉建國 趙靜波 東西方文明差異很大,但在國家治理策略上都認可一點:一味擴張而忽略防禦,終將一事無成。因此,為鞏固疆域防禦外侵,西方部分古代國家在邊境要塞多修築防禦城堡,東方以華夏文明為代表,為抵禦草原遊牧部落侵犯,不斷修建、延伸防禦網絡,最終形成人類著名景觀——長城。長城,在軍事家眼裡是防禦工事,在社會學家眼裡是民族融合的象徵,在經濟學家眼裡則是民族間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明代大同鎮隘口之一紅(鴻)門口堡,亦稱紅(鴻)門口互市,位於明長城腳下,就曾是一處重要的貿易市場。
  • 友誼關海關:穩步推進轄區互市貿易恢復
    3月4日,憑祥市金穗源農業專業合作社以「落地加工集中申報模式」申請進境的1批重29.68噸、貨值41.5萬元的芒果蜜餞從憑祥市邊境貿易貨物監管中心進境,標誌著南寧海關關區首票使用「邊民互市掌上APP」系統申報進口貨物成功落地。
  • 東興舉行邊貿中心加油站項目開工儀式暨邊境投資開發公司揭牌儀式
    4月23日,東興市舉行邊貿中心加油站項目開工儀式暨邊境投資開發公司揭牌儀式,廣西北投口岸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兆瓊,東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健出席儀式。黃兆瓊在邊貿中心加油站項目開工儀式暨邊境投資開發公司揭牌儀式上致辭。李健宣布廣西北投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東興邊貿中心加油站項目正式開工。
  • 省政協副主席黃毅到德宏專題調研時指出抓住有利時機 推動邊境貿易...
    黃毅先後到瑞麗市弄島鎮農畜產品加工園、弄島鎮丙冒出入境通道、瑞麗市利民邊民互市交易市場、畹町長合水果交易市場、畹町口岸,調研肉牛屠宰加工產業發展、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邊民參與互市、物流產業發展、口岸發展和邊關文化歷史等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