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案
2007年1月15日。夜幕降臨,一輛汽車由遠及近,在一幢公寓前停了下來。樓道裡,一個似乎已經等待了許久的男子不急不徐地從一個袋子裡拿出一把石弓,慢慢走下樓梯,用石弓指向剛剛走向電梯的男人:「樸奉洙審判長!請坦白吧,為什麼要違反法律?」被稱為樸奉洙的男人轉過身來,看到指向自己的石弓,不覺驚慌:你要幹什麼?他將隨身攜帶的公文包擋在身前……
迅即,一條消息佔據了各媒體的顯要位置:前成均館大學教授金京浩由於申請恢復教授職位上訴敗訴,便到樸奉洙審判長的住所,用石弓襲擊樸奉洙!樸奉洙受傷入院治療。由於被襲者是法官,所以司法部門強調,本次事件是對法律的嚴重挑釁,也是對司法部門的恐怖襲擊,必須要嚴懲!
教授為什麼要襲擊法官?起因已經久遠。1995年,尚在大學任教的金京浩因為證明了試卷上一道數學題出題的錯誤,又因為不同意學校因顧及面子而隱瞞真相的做法,受到了學校的不公平待遇。先遭排擠,後遭解聘。之後,金京浩攜妻兒遠赴美國。2005年,金京浩得到信息,韓國已經通過「被淘汰的教授必須經過複議」的法律,便不顧妻子的反對,一腔熱情地執意回到了韓國。原以為自己復職有望,卻不料兩次提起訴訟都被駁回,樸奉洙更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單方面採信了學校提供的虛假證詞,讓金京浩返回學校的希望再次成為了泡影。法官在法庭上貌似公允、實則將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態度讓金京浩無法忍受。於是,便有了金京浩帶著石弓出現在樸奉洙家門前的一幕。
案件的審理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金京浩在法庭上特立獨行的表現讓整個審理過程充滿了意外。一審尚未結束,辯護律師便被金京浩炒了魷魚。因為「他想讓一個沒有犯錯的人承認自己犯了錯」。金京浩耿直的脾氣和蔑視強權的表達方式讓他的處境變得極為不利,一審結束,金京浩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認為自己無罪的金京浩決定上訴!他也因為在庭上的表現,被相當一部分人奉為社會平民階層的英雄。在金京浩夫人熟識的記者張瑞恩的推薦下,原先並不被金夫人看好的樸俊律師走馬上任,正式接手此案。
誰在撒謊?
看守所,樸俊在與金京浩的會面中了解到的和外界所說的情況大相逕庭:因為訴訟被駁回,為了緩解情緒,金京浩常帶著石弓去練習場射箭。帶石弓去找樸奉洙,是為了逼他說出真相,自己並沒有向他射箭。那麼,樸奉洙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受的傷?金京浩和樸奉洙,究竟是誰在撒謊?一番交談,樸俊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二審的第一次公審伊始,樸俊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個案子在尚未審判前,司法部就組織了全國審判長會議,將案子歸為重大恐怖案件,並要求嚴懲。在審判之前作出這個決定,這不奇怪嗎?而且,原告樸奉洙的陳述,從警察廳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變化,對這種奇怪的現象不提出任何質疑,也沒有任何根據,就盲目相信原告證詞的原因讓人懷疑。所以上訴書要求二審要有充分的審理、嚴密的調查、合理的判斷。陳述清晰、要求合理,金京浩夫婦和他們的支持者都對二審的過程充滿了期待。
第二次公審,作為主要證人的原告樸奉洙並沒有出席。樸俊提出對樸奉洙進行血液檢測的申請,以證明樸奉洙提供的血衣上的血跡是否屬於他本人。這本是案件調查中最基本的程序,卻遭到了法官的駁回:「沒有血液檢測,也可以判決!」「樸奉洙陳述說,斷箭是證據,檢察官提出的證據卻是一支完整的箭,這又該怎麼解釋?」被告金京浩也開始反詰。被傳上庭的證人在樸俊的追問下回答得左支右絀,最主要的證據——斷箭也不知所終;而收集被害人衣服的檢察官更無法解釋為什麼內衣和外套上有明顯血跡,可襯衫上應該被箭刺破的地方卻既沒破洞、更沒有血跡這樣的怪異現象。這重重疑點一經指出,案件的真相就讓人有了更多的遐想。金京浩更是直接指出,不是檢察官犯了毀滅證據罪,便是樸奉洙犯了偽證罪,而審判長則必須履行告發義務。他的咄咄逼人讓控檢雙方都難免尷尬,卻得到了媒體和民眾的支持。支持金京浩的網民發起了向司法部抗議的行動,要求立刻釋放金京浩。審判長李泰宇迫於壓力辭職。原以為案子因此能有轉圜的餘地,卻不料法院的高層會議再一次重申:石弓案屬於司法部恐怖襲擊,必須要嚴查,並安排了司法界有名的無賴申在烈審判長接手本案。
鬥爭沒有結束
申在烈的無賴果然名不虛傳。他一上庭便宣布:審判過程中不得錄音或錄像;駁回檢測樸奉洙血液的申請;不採納對於樸奉洙證詞有虛假嫌疑的指證。申在烈的傲慢、無賴讓金京浩忍無可忍,他在法庭上直接以公務怠慢罪告發了審判長。前所未有的狀況讓檢察官也大驚失色,申在烈卻只是目無表情地注視著這個不時搬用法律條文,倔強而古板的書生,眼中的輕蔑和陰毒毫不掩飾。向自視為法律化身的法官挑戰,直接的結果便是金京浩結束了單人單間的生活,被押入大牢房。一個星期後,當他夫人和樸俊、張瑞恩再次見到他時,沉默、疲憊的金京浩如同變了一個人。誰都能想到他在監獄中遭遇了什麼,但卻都束手無策。樸俊憤怒卻無奈,本身坎坷的經歷,加上在這次案件中的所見所聞,他突然萌生去意: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個國家成長,我真是感覺悲哀啊!
和妻子談話時一個偶然的話題,讓樸俊有了意外的發現。通過實驗,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斷箭會失蹤,因為箭如果射入人的腹部,根本不可能成為斷箭!這也證明,樸奉洙的「受傷」一定是另有玄機!儘管做石弓發射實驗的警官被傳喚到場做了試驗和說明,證明金京浩並沒有故意傷人的動機,但蠻橫的申在烈拒不予以採納。理由是:現場勘查已經結束,而且警方提供的材料已經很充分,擇日便可宣判。
法官蠻不講理,樸俊只能藉助媒體的力量。希望媒體能在最後的判決前有所行動。雖然之前各媒體態度明朗,但最後都迫於壓力,集體失聲。
申在烈急於結案,所以,在公審中,法庭上一有反對的聲音便遭驅逐、被告方不論提出什麼證據一律駁回。「審判長,這算是審判嗎?這是獨裁!」本已身心俱疲的金京浩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憤而斥責。他當場遞交了「審判部迴避」的申請,公然退庭。樸俊也無法忍受申在烈的唯我獨尊,但是,為了避免更不利的狀況出現,他只能在法庭上作最後的努力。
申在烈對樸俊提出的諸多事實不屑一顧,毫無理由、且偏向性明確地草草結束了所謂的證據調查。法官的態度終於激怒了所有旁聽席上的聽眾,但他仍不為所動,樸俊壓抑著憤怒,為金京浩作最後的陳述:「從目前的任何證據都能看得出來,被告人是無罪的。司法部在審判開始前,就把被告人的行為認定為對法治國家的重大挑戰,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就是司法部!申在烈審判長,你應該感到羞恥,雖然審判就這麼結束,但是這份羞恥會永遠留下來的。……現在司法部的傲慢總有一天會受到我們國民的審判!」
2008年4月14日,經歷了一年多的案件最終還是以「駁回被告所有訴訟」而告結束。獄中的金京浩仍沒有放棄上訴,而樸俊仍然是他強有力的支持者。兩個在案件中常有摩擦、小有齟齬的男人在這番經歷後,成了風雨同舟的戰友。
金京浩於2011年1月24日刑滿出獄,他與司法部的鬥爭仍沒有停止。 舒漾
相關連結
《斷箭》反映了發生在2007年韓國一名前大學教員由於對判決不滿而向法官射「石弓」報復的真實事件。此事在當時被媒體報導為「司法恐怖襲擊」。
影片中安聖基飾演的主人公金京浩曾在1991年被聘為名牌大學成均館大學的數學系助教,但在1997年被停職辭退。金某主張自己是由於在1995年入學考試中指出了試卷中一道錯題而被人記恨。在海外進行了數年的學術研究之後,他於2006年回到韓國,再次向韓國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校方恢復他的職稱但被判敗訴,接下來就發生了影片開頭的那一幕「石弓殺人」。
金京浩以殺人未遂罪名入獄。儘管有公寓的保安作為目擊證人,但金京浩堅稱自己無罪,並沒有向樸某射箭。該案件確實存在許多疑點,包括受害者衣服上沒有血跡、證人提到的「斷箭」這一重要證物不翼而飛等等。很多社會人士和輿論界開始站到金京浩一邊,並發起了「拯救金京浩」的行動,但他最終還是被判入獄服刑4年。
2009年,一本名叫《斷箭:射向韓國司法部之箭》的紀實書發表,「金京浩」也成為韓國小人物同體制抗爭的一個符號。影片通過「國民演員」安聖基十分冷靜而又飽含著憤怒的演技將他塑造成了不畏強權的鬥士。該片導演鄭智泳善於把握敏感題材並挖掘社會深度,曾同安聖基合作過經典作品《南部軍》,《斷箭》是他13年來首部導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