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2020-07-26 森林驢

廣東和廣西同屬嶺南地區,在唐朝同屬嶺南道,宋初同屬廣南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將廣南路以「廣信為界」分為東、西兩路,廣東廣西由此得名。所以,廣東和廣西本是同根而生,且唇齒相依。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在全國設置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以上為北五省)、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以上為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為南五省),但習慣上仍稱「省」,廣東、廣西分省而治。

為了加強地方管治,鞏固地方政權,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我們常常在電視、小說裡看到的「兩廣總督」的身影。

總督的前身是巡撫,即中央派出的欽差大臣,地方文武官員均受其節制。明朝巡撫的設立,實際上打破了三司分治制度,但兩廣巡撫各有側重。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邱浚云:「兩廣同為嶺南地,其地勢土俗大段不同。廣西山嶺崎嶇,林薄深阻其中,皆瑤、僮窟穴,編民錯居其間。廣東十府,惟肇、高、廉三府地方犬牙交錯,雷州府惟遂溪縣,廣州府惟連州與之相近,其餘皆濱大海,地勢平易,無有山林險阻。自洪武、永樂以來,朝廷惟命總兵官鎮守廣西,而廣東一方,惟以備海洋、倭寇為急,未聞有瑤患侵犯也。」

正統至景泰年間(1436-1457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兩廣的瑤民、僮民不堪朝廷官員的盤剝,再度舉行大規模的起義。為了鎮壓兩廣的瑤民、僮民起義,朝廷將兩廣的軍事重心移往三江(桂江、潯江、西江)水口的廣西梧州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兩廣設置總督,始於景泰三年(1452年)。當時兩廣「潯、梧瑤亂,……特遣一大臣督軍務,乃以命(王)翱。兩廣有總督自翱始。」。然這一建制在當時尚不穩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 為平「瑤亂」再派韓雍出任兩廣總督,才成定製。所以,兩廣總督的「開府」之地,並非今天的廣州,而是廣西梧州。

那麼,當初為什麼要把兩廣總督府設在梧州呢?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首先,出於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考量。兩廣地勢總體上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江自西而東奔流入海,而萌渚嶺等諸山天然地將嶺南地區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自宋代時便以這些自然地理屏障將嶺南地區劃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奠定了後世廣西和廣東的政治地理格局。梧州地處廣西、廣東分界之處,又位於西江上遊之潯江、桂江諸支流的交匯之處,扼守著兩廣的軍事要衝。

其次,梧州也是控制嶺南少數民族分布地區的要害之處。從明代嶺南地區防務的空間格局言之,大致分為兩端:一為鎮壓兩廣境內瑤、僮、黎等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反抗;二為徵剿沿海地區的倭寇和海盜。明代前中期的軍事防禦重心主要集中在肇慶以西的西江流域,而梧州正處於控制嶺南少數民族分布地區的要害之處,因此成為兩廣總督開府定駐的首選之地。

還有一點,則是為了統合當時廣東和廣西這唇齒相依的兩省「各自為政」的弊端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吳桂芳奏請朝廷,用軍令、戰報和徵調軍隊較困難為由,將總督府遷往肇慶,崇禎五年(1632年)遷移廣州。崇禎九年(1636年)回遷肇慶。

到了清朝,總督作為封疆大吏的地位已經確立,他們的基本職責是「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其轄區範圍、官品秩位以及歸屬地方編制都十分明確, 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鞏固國家統治、穩定社會的有力支柱。中央的一切施政方針政策,均需首達總督而推行於下,同時中央通過分權於總督而收到集權的實效。正如雍正上諭所說:「自古帝王疆理天下,必有嶽牧之臣,以分猷佐治,而後四方寧諡,共臻上理,此封疆大臣,以總督為最重。」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清代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其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的廣東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順治十二年,總督府又遷往梧州。康熙二年,因另置廣西總督,廣東總督移駐廉州。第二年,廣西政務重新歸廣東都督管轄,遷駐肇慶。之後又經過兩次反覆後,廣西政務隸歸廣東總督管轄,更名為兩廣總督,乾隆十一年(1746年),又因鬱南、廣寧和懷集等地瑤族暴動被鎮壓,惠州和潮州等地的海匪和倭寇被剿滅,於是總督府由肇慶遷駐廣州。


廣東廣西講東西:兩廣總督,到底是什麼來頭


清代共任命89任兩廣總督,末任總督為張鳴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將廣東廣西稱為「兩廣」,兩廣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則簡稱廣西,所以廣東、廣西之稱始於宋朝,「兩廣」之稱謂也始於宋朝。 不論是官方也好,是民間也罷,談及廣東廣西的時候也一直以兩廣相稱。 元朝時期雖然短暫地將兩廣納入了「湖廣」系統,但是明朝以後,又將兩廣單獨分了出來,分設廣東、廣西兩省,兩廣發展到了明朝,雖然還是不如中原以及東南沿海一帶的省份,但也至少不再那麼落後,所以仍然還是選擇分開才能更好地管理。
  • 兩廣總督之老廣東
    其實只要你是廣西人或者廣東人,都知道清朝時候,廣西和廣東,並稱為兩廣,只有一個最高辦公室,就是兩廣總督府,這裡清朝最後一個兩廣最高將領相當於現在一個省委書記吧。他在任署兩廣總督兼署廣州將軍期間曾鎮壓黃花崗起義,後因贊助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伯爵,袁世凱垮臺後張鳴岐逃往天津,並與下臺的軍閥政客白堅武相勾結,與日本特務接上關係。1945年9月15日,張鳴岐病死天津。為什麼又提到老廣東呢?
  • 清朝兩廣總督官位到底有多高?真的凌駕於廣東巡撫之上?
    清朝時,兩廣總督執掌廣東、廣西軍政大權,廣東巡撫掌管廣東軍務、糧餉,一樣有軍政大權。從官階而言,兩廣總督屬正二品官階,兼任兵部尚書銜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職位後,升為從一品官階。 廣東巡撫屬從二品官階,兼任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職位後,升為正二品官階。
  • 兩廣總督岑春煊
    其實還有一位兩廣總督,也為廣東、廣西做了不少事,後人談論不多,事跡也鮮為人知,他就是岑春煊。  岑春煊(1861年-1933年),原名春澤,字雲階,廣西西林縣人,是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晚清朝廷重臣之一,嘗與袁世凱抗衡,人有「南岑北袁」之稱。
  • 慈禧為什麼要撤銷廣東巡撫,而保留兩廣總督?
    在清朝時期,巡撫和總督,都是封疆大吏。其中,廣東巡撫全稱巡撫廣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廣東巡撫為文官從二品,加侍郎銜正二品。當然,在廣東巡撫之上,還有兩廣總督這一官職。清朝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總管廣東、廣西等地的大小事務。
  • 「廣州將軍」是什麼級別?比「兩廣總督」高嗎?
    兩廣地區,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清朝時,這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從經濟考慮,兩廣商貿發達,在海禁政策執行時,兩廣地區是對外貿易的核心區。從地理位置來講,兩廣地區跟京城遠隔千裡。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要控制管轄這片地區,仍是難度極高。
  • 「兩廣總督」是什麼級別?比「九門提督」高嗎?
    兩廣總督在清朝歷史中,處於一個極有標誌性的位置上。它是清朝第一個設立的總督。順治三年,清軍佔領廣州,就在這裡設立兩廣總督,以及總兵官的職位。廣州是當時富庶之地,反抗也極為激烈。清朝需要快速消化戰利品。設立兩廣總督,就是為了幫助朝廷鎮守此地。
  • 兩廣總督府:由桂至粵曾頻繁遷址
    (圖片來源:廣東省民政廳網站)文:卜松竹凡涉及中國近代史的文章、書籍或者影視作品,往往都會出現「兩廣總督」的身影。但這個著名的「封疆大吏」到底是什麼來頭?不妨沿他「成長」的路線走一走。廣州府址最早在石室大教堂來到廣州越華路118號,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省民政廳所在地,曾是原兩廣總督署的所在地。1911年的廣州起義,這裡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 兩廣總督(總督府歷史地理位置變遷)
    兩廣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其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由於當時的廣西是平瑤、平僮的前線,兩廣總督赴任一般要經過廣東肇慶,有些兩廣總督乾脆坐鎮肇慶指揮,待到局勢稍為穩定後,才到廣西梧州坐鎮。
  • 福康安、李鴻章、張之洞都做過的「兩廣總督」,到底是多大的官?
    所以,總督的品秩一般為從一品,乃係清朝「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中僅次於正一品的高級官職,基本相當於現今的副國級幹部。也就是說,總督職權於只掌管一省政務的巡撫之上,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與經濟。而且,巡撫經過過加銜以後,品秩一般為正二品,也低於總督的從一品。
  • 兩廣總督調任兩江總督,是重用嗎?
    兩廣總督調任兩江總督,是重用嗎?清朝統治時期,主要有8個總督,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管轄廣東和廣西兩地,在清朝年間,兩廣雖然土地貧瘠,但是已經是清朝對外通商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清朝一口通商的時代,廣州就是對外貿易的唯一出口,通過對外貿易,廣州商人成為全世界最有實力的商人。
  • 兩廣總督與廣西巡撫都有誰?是誰逼迫馮子材辭職回家的
    廣東人。父母雙亡後流落江湖,31歲時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清軍。馮子材先是歸屬廣西提督向榮(1851年),之後跟隨太平軍降將張國梁。1860年張國梁死後,歸屬曾國藩管轄。1865年前往廣東,兩個月後任廣西提督。之後的10年,馮子材都是在廣西、越南打仗。1875年,馮子材前往貴州任提督,1881年回到廣西,1882年辭職回家。
  • 清朝的「兩廣總督」官職到底有多大?與「九門提督」相比誰的權力更...
    兩廣總督是清朝的九大總督之一,也是封疆大吏之一,而九門提督是當時駐守北京城的重要人物,在滿清的歷史中也確實非常的重要,不過真正從官位的重要性上講,他還是沒法同兩廣總督相比的。
  • 「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是什麼級別?兩者有啥差別
    「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是什麼級別?兩者有啥差別相信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處於封建時期,君主的權力至上,雖然有著明面上的法律規矩,但其實很多事情還是皇帝說了算,不過皇帝要管這麼多事情也管不過來,因此會任命一些官員幫助皇帝來協助工作。
  • 清代末任兩廣總督無棣張鳴岐
    岑春煊(1861—1933),字雲階,廣西西林人。舉人出身,其父岑毓英曾任雲貴總督。父歿,以恤典予五品京堂,後擢升太僕寺少卿。庚子事變時,岑春煊任甘肅布政使,響應朝廷的呼籲,帶兵二千「勤王」。在河北懷來縣會合逃難中的慈禧太后,有了這番際遇,春煊成了太后眼中的板蕩誠臣,從此扶搖直上,歷任陝西、山西巡撫,四川、兩廣總督。
  • 廣西、廣東兩廣的「廣」字指的是哪裡?
    以前廣西廣東合併作為一個行政區域,漢朝時叫廣信府,後來宋朝改叫廣南府,廣東廣西大名字叫廣南,政府駐地在現在的廣西梧州市,而在東邊的廣東被叫廣南東路,在西邊的地區被叫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和廣西,這個最早的叫法,一直沿用到現在,廣東廣西人也稱為廣府人,而廣字,據考察,乃是皇帝所賜,意思就是,
  • 周馥、岑春煊:兩位「兩面三刀」的兩廣總督
    由於有李鴻章為其後盾,周馥表面上看來是高官厚祿,歷任永定河道、津海關道、直隸按察使、前敵營務處、四川布政使、直隸布政使、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高大臣、山東巡撫,官至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然而,仔細看看他的官差,派到他身上的幾乎都是一些「苦差事」。替人做事不容易,周馥能一聲不吭地接下來,委實不簡單,也足見其深厚修為和豁達品性。
  • 「兩廣總督」是什麼級別?有「九門提督」高嗎?
    「兩廣總督」是什麼級別?有「九門提督」高嗎?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清朝兩種官職,看看這這兩個官職誰大誰小,分別在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級別。「兩廣總督」是什麼級別?有「九門提督」高嗎?再說這兩廣總督,這個可是不得了,他可以負責幾個地區的事物。在當時的歷史中起著穩定大局的作用。它地位也是相當的高,是封疆大使中最重要的一位。兩廣總督一般管理的是廣州和廣西兩個地方的軍事、官吏等。當時的廣州是可富可敵國的地方,一旦發生暴亂會影響全國的政治形勢,所以在此處當官的人都是皇室特別看重和特別重用的人。
  • 在清朝時期的廣東,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沿襲明代制度,在各省設巡撫,巡撫以上設總督。對於大部分省份而言,常由總督兼任駐地巡撫的職務。如閩浙總督駐地福州,會兼任福建巡撫的職務。但是廣東卻不同。順治年間,朝廷原是讓兩廣總督兼任廣東巡撫的職務,但後來考慮到當地情況特殊,便重新設立廣東巡撫職務,駐地廣州。
  • 清朝九大總督之最,湖廣總督一手遮天,兩廣總督最沒有話語權?
    但是,一樣都是九大總督之一,其實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就比如說直隸總督在這裡邊權力就是最大的,那個時候,兩江總督在其中算是最為富有的,剩下的兩廣總督與湖廣總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兩廣總督,也就是代表著廣東與廣西這兩個身份,其實兩廣總督應該算是設立最早的,當初是因為管理不善,很多人不服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