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萬眾創業」的年代裡,人人都有創業的機會,有的人寧願打工,也不願意自己創業,但有一些地區的人卻寧願餓死,也不願意打工,天生一副創業的性格,這些人大多都是溫州人。
溫州人——事業做得非常成功的一個群體,生意遍布世界各地。在溫州那個地方,山多地少,資源並不多,然而,靠海,就這一點給了溫州人一個前所未有的先機,十一屆三中全會過後,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開放一些沿海城市,於是從80年代開始,溫州人就開始陸陸續續做起了生意。改革開放30多年來,溫州成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城市之一。

於大多數溫州人來說,更習慣自己當老闆,寧願起早貪黑,每天累成狗,也不會給別人打工,哪怕只有一間破房子,也要騰出來自己做生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浙江溫州,那的人就是在自家門口放上幾張凳子,上面擺上幾雙皮鞋,就開始有做起了生意。對於溫州人來說,即使這樣賺的錢很少,也是自己說了算,賺多賺少都是自己的,然後,慢慢朝著大老闆的方向走去。
一輩子打工,很難有大成功,香港富豪莊永競曾說過:「即使當個小老闆,資本再少也總是為自己幹,總會有發財的希望」。可見,給別人打工,總是沒有自己做老闆顯得更有發展,而溫州人的想法正是如此。

溫州人常常也被叫做「東方猶太人」,聰明,擅長做生意賺錢,即使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裡面,溫州人也能靠著自己的艱苦奮鬥,敢於創新,尋找到出路,這也是溫州人不平凡的地方,從小的思維模式不同,對待事物的眼光也就不同了。就像溫州人創業做生意,做的往往是別人不屑於做的小生意,就算有了一些小成就,也不會現在就開始享樂,他們對待未來有著一個很好的定位,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現在的奮鬥也是給將來的事業打下基礎。

對於不少溫州人來說,打工就是一種局限,自由和眼光都會受限,一旦選擇打工,就沒有時間再去學習和了解現在的市場,一些人就算開始有當老闆的想法,打工之後也就會因為工作而慢慢的模糊掉這個目標,最後,只能給別人打工,難以再出現創新創業的機會和可能。
於不少溫州人來說,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即創業,立即自己給自己打工,給別人打工是不可能的,寧願餓死。
一個人貧窮,主要是腦袋貧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個缺乏創業欲望的人,是很難掙大錢的。想過富有的生活,要先有富有的思想。腦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擁有富有的思想,就能遠離貧窮。——《溫州人和你想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