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世界上最富的人群。亞洲首富李嘉誠、中國內地首富黃光裕,甚至泰國、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的華人首富,都出自這個地方。
他們餓死不打工。信奉自己做老闆,小小生意能發家。
他們種田如繡花。七山兩水一分田,逼得他們精耕細作,也薰陶出他們隨和執著,把小生意做成大品牌的耐性。
他們是潮汕人,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會有他們的那個族群,
他們是「東方的猶太人」。全世界有這個稱呼的,除了溫州人,就是潮汕人了。
■商報記者 焦素芳
餓死不打工 信奉自己做老闆
餓死不打工。這句話聽來有些偏執誇張,但對潮汕人來說,卻貼切無比。
他們從小受的薰陶就是要自己做生意。即使短暫的打工,也是為了積累資本,有一天自己做老闆。
林戈是汕頭人。1986年,從南海艦隊退役的他到深圳找朋友玩,被深圳紅紅火火的裝飾行業吸引,好奇之下就留在了這座城市。「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我後來的主業。」林戈在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外,還去大學聽一些設計方面的培訓。林戈與眾不同的舉動被公司老闆看在眼裡,兩年時間過去,他找到林戈,要提拔他為公司裝飾部經理,並承諾當時看來是「天價」的薪酬:月薪8000元。他以為這個年輕的潮汕人會感激涕零地接受,令他大感意外的是,林戈婉言謝絕了。
他要自己開公司。「兩年的時間,我已經摸清了裝飾行業的每一道脈絡,就拉了一幫兄弟出來單幹了。」當時的林戈,除了兩年積累下的經驗,實力方面根本無法與人抗衡。在研究了市場行情之後,他決定「借船出海」。他找到在深圳搞房產搞得風生水起的河南人羅林芳,幾個小時的深談之後,深圳英協地產的老闆羅林芳答應林戈掛靠到自己旗下,承包其公司的裝飾工程。
林戈就從這裡開始起步、壯大。1992年,英協地產進軍鄭州,林戈帶著自己的裝飾公司來到河南。他在鄭州接的第一個工程是豐產路的一家酒店。他帶著空壓機、射釘槍這些當時在內地還很稀罕的工具進駐工地,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幾百平方米的吊頂。「當時流行全國裝修看深圳,林戈從深圳帶回的不光是這些新奇的玩意兒,還有南方裝飾業獨特的超前理念,這些把業主震得目瞪口呆,他的裝飾公司在河南就這樣一炮打響。」潮汕商會秘書長黃楚明說。
「工夫大大是度生,生意小小能發家。」這是潮汕人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黃楚明的解釋是這樣的,「為人家打工的,做得再大也只是夠生活。自己做老闆,即使生意再小,只要用心做,也能夠做大、發家。」
種田如繡花 精耕細作把小生意做大
大凡接觸過潮汕商人的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潮汕人隨和、恭儉,特別善於精耕細作。「這跟我們生長的環境有關。我們潮汕在廣東、福建交界處,自嘲為省尾國腳。三面環山,一面向水,地少到人均不到三分。」黃楚明說。
七山兩水一分田的環境,逼得潮汕人種田如繡花。「從小生意起身,自然得對顧客溫良恭敬。不精耕細作,沒有耐性,小生意就不會一步步做大。」開心果大王林旭新說。
揭陽人林旭新是在河南有了「開心果大王」這個名號的。1996年他來鄭州闖市場,「一開始人生地不熟,只有在路邊開小店。但我要把乾果生意做大,就得進商場。」
他把自己的貨賒銷給經銷商,鼓勵他們進超市。潮汕人的細心、耐心、恭儉,就在林旭新身上顯露得淋漓盡致。「當時北方人習慣吃瓜子、花生米,對開心果還很陌生。」林旭新就在超市裡組織免費品嘗,針對北方人喜歡鹹食的特點,調整了開心果的甜鹹度,「當時我們引進的有伊朗和美國的開心果,但根據顧客反饋的意見,我們最後選擇了美國的開心果。」
2005年,林旭新的光新園開心果已經佔據了河南市場60%的份額,他在這一年開始進駐新疆市場。幾年過去,光新園的乾果不光把新疆的巴達木、葡萄乾等優質乾果引進了中原,佔領了新疆大部分市場,還把市場觸角伸到俄羅斯、外蒙等地,成為擁有集蜜餞、乾果等50多個系列,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企業,成了名副其實的「開心果大王」。
「我1997年在河南成立公司,當時並不是實力最強的,可我堅持精耕細作8年,最後市場終於紅起來了。」精耕細作,再小的生意也會做大,這是林旭新總結自己能走到今天的關鍵。
最抗打壓 男人出來闖天下
黃楚明是做針織生意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鄭州商戰最熱的時候,黃楚明就帶著自己的針織產品來到了鄭州。「一開始是為幾個大商場做供應商,生意還不錯。到了1999年,幾個大商場相繼破產,我好不容易積累的那幾十萬元就此打了水漂。」
但潮汕人抗打擊的能力是最強的。「在我們老家,經常有颱風,你種的田眼看就豐收了,一場颱風來了就沒了。沒了就沒了,總不能去自殺吧?從頭再來。」黃楚明在1999年又回到了老家,找品牌,賒銷人家的產品。他在銀基商貿城租了個小攤位。牛奶絲內衣、棉加萊卡、大豆纖維、竹纖維內衣……這些新產品帶來的一閃而過的商機,幾乎每一個都被黃楚明捕捉到了,「就這樣從低谷中一點一點又走出來了。」
2007年,黃楚明成立了自己的優優服飾有限公司。現在他的旗下,已經有「新一系」、「北極秀」等四大產品,代理商在河南發展到160多家。「潮汕的針織在全國都赫赫有名。特別是文胸、內衣等,幾乎佔絕對主導地位。可以說10個中國女性,有7個戴的文胸,都是我們潮汕生產的。」黃楚明說。
對潮汕人的抗打壓能力,黃楚明覺得並不值得大書特書,「做生意誰能不碰上個溝溝坎坎?很普通嘛。」不糾結在困難裡自我折磨,把失敗看淡,從頭再來,他覺得這是潮汕男人的天性,「在我們那兒,男人天生就是要出來闖天下的,女人只要在家裡看好家就可以了。」
淵源深厚
我們的族譜在中原
對潮汕商會的會長林戈來說,河南是成就他一生事業的地方,也是他祖先的所在地。「我們林姓家族的族譜就在新鄉的比幹廟裡,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去年我受邀參加了世界林姓認宗大會,才知道除了林姓外,比幹還是柴、李、邢、陸姓的共同太始祖。」
不光是林姓,在河南的很多潮汕人,比如黃姓,還有鄭姓等,都在河南找到了自己的先祖族譜,「所以說潮汕人跟河南是淵源很深的。」
據商會不完全統計,現在在河南的潮汕人有4萬多人,遍布房地產、針織服飾、化妝品、餐飲、文具等幾十個行業。其中河南六建金地建設有限公司、雙鳳實業、祥記燕翅鮑等,很多已經成為河南行業裡的知名企業。
在鄭州做了15年生意的黃楚明已經把家全部搬到了鄭州。除了一個在深圳做生意的兒子外,其他三個現在都在鄭州上班、經商。「我們家的第三代——我最寶貝的小孫女,也是在鄭州出生的,現在已經10個月大了。」
商會名片
鄭州市潮汕商會,成立於2001年12月6日,由在鄭州經商、工作、生活的潮汕同鄉組成。商會秉承「敦睦鄉誼,團結互助,與時俱進,共謀發展」的宗旨,成為連接鄭州、潮汕兩地政府與商會會員的橋梁,和促進兩地經濟發展的紐帶。
商會現有會員企業500多家,主要包括建築裝飾、道路交通、針織、服飾、化妝品、文具、餐飲、食品等幾十個行業,為鄭州、潮汕兩地的經濟繁榮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