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的外地人肯定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很少看見潮汕本地的人去打工,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店面,即便是沒有創業每天也會擺個地攤,收入多少都不會去打工,經常會看見他們閒著沒事的時候在一旁討論做什麼能賺錢,為什麼潮汕人寧願擺攤賺錢,也不願意去打工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習慣造成的,在古代,這片地區是很窮的,沒有足夠的田地種植,還經常遭受海盜,洪水,颱風的侵襲,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外地工作,他們發現倒賣貨物比打工能賺到的錢多,於是就開啟了商賈之路,久而久之,這裡就變成的重商輕農了。
特別是到了海運發達的時候,國內外的東西都會經過這裡的港口流通,隨之而來的就是世界各地的人來往,潮汕的人就低買高賣,你傳我,我教你。這樣下來養成了人人都想當老闆的社會風氣啦,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他們覺得打工只能溫飽,創業才會發財。
潮汕人精明能幹並且很勤勞,但是他們非常不喜歡自己辛苦的勞作卻讓別人佔了便宜,古往今來的海匪天災讓他們不願意吃一點兒虧,所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既然不打工那就得置辦工廠產業,可是實際上潮汕人也很少開工廠,那需要的投入和風險實在是太大了,潮汕人更喜歡來錢快的倒賣,擺攤等。
潮汕人很多家族都因為經商而富裕起來,按照中國的習俗,晚輩長大以後會得到家裡的幫助,如果家裡面是經商的並且做的不錯,要麼繼承,要麼也去經商並且得到家裡的幫助,潮汕人就是這樣慢慢的發展起來,並且相互幫助,漸漸的在全國範圍乃至東南亞的商界都有著一席之地。
相對於其他城市的人來說,潮汕的年輕人自學校畢業以後就不會想著要去打工,而是去拼搏去創業,年輕人不怕拼輸,輸了也能從頭再來,慢慢的有了經驗就看不上打工那點兒死工資了,所以潮汕人很少有去打工的,他們始終相信一句話,叫做愛拼才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