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相思賦美食,追溯到遙遠的從前,我們就聽說過「民以食為天」。再到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家喻戶曉。你們去徵服世界,我只想徵服一個人的胃和心我們寄托在美食上的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有時候更多的反而是味道帶來的記憶。而美食本身,也攜帶著最質樸最強大的治癒效果。
之前做的嫩豆腐有粉絲留言想要老豆腐的教程,今天就安排,只要你們想要的都會有的。先準備15克鹽滷加上70克清水,這個巖爐是豆腐製作的傳統凝固劑,徹底攪拌融化,不要有一丁點的固體,如果不放心可以過濾一下,滷水調好了備用,準備600克黃豆提前浸泡一晚上,氣溫高的地方記得放冰箱,清洗乾淨,瀝乾水分,一次打不完,分次加入破壁機裡,4800毫升清水也分自家,只要把黃豆和清水全用完就行了。
打上兩分鐘左右,打得細膩一點,出漿率更高。在碗裡鋪張紗布,倒進去,把紗布捏緊提起來,幾處裡面的豆漿擠幹後剩下的豆渣你看著處理,你吃也行,配齊也行,別打起來就行。到達鍋裡,數學好的同學來活了,算算一共打了幾次,平均一次用多少黃豆和水?對,沒錯,是我偷懶不想去算了,中火把豆漿燒開,邊煮邊攪拌防止糊鍋,如果還是糊了也沒事,換一鍋就行了。把上面主不削的浮沫撈出來,煮開後轉小火,保持沸騰的情況下,煮上3~5分鐘,這裡可能會出現假沸騰,一定要把豆漿徹底煮熟,時間到離火,把豆漿晾上三分鐘,大概90度左右的時候,我們來點豆腐,像這樣一點一點的到剛開始到的時候不會有太大變化,不要著急,倒入一些就攪拌2~3分鐘,慢慢的就會有一點點渣渣出現了。
繼續一點點的倒,到過攪拌2~3分鐘,一定不要著急。滷水中韓。好,寫好的同學來活了,講一講這個地方為什麼會這樣,空瓶留給你們。慢慢地你會發現誰在變輕,而且他們慢慢地聚集在一起了,現在滷水已經全部加完了,如果感覺凝聚的不好就再調一點。這個時候你如果感覺餓了,可以盛出來一碗,這就是豆花了。用濾網壓住,把水撇出來,這樣行的時候就比較方便了,感覺水分不多就可以了。倒進豆腐模具裡,沒有模具的就到蒸籠裡,不平等,用紗布包住,按平整蓋上蓋送上一盆水或者任何重物,實在沒有的就自己做上去。大概2個小時左右,我喜歡勁道一點的壓了5個小時,現在已經好了,拿下來取掉蓋和邊框,掀開紗布,放個案板或者大點的盤子,給他倒扣,先晾紗布,切成你喜歡的形狀。我們的老豆腐就做好了,我壓的時間比較久,比普通老豆腐更筋道爽滑有韌性,自己做的豆腐味道更加純正,吵著吃或者調涼菜吃的都很不錯的
好了,本期的節目內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我們,感謝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