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周強主持審委會審議並原則通過新的適用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最高法院】周強主持審委會審議並原則通過新的適用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2020-12-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媒體稱解釋新刑訴法應消除「部門利益」陰影
在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立法與司法解釋的關係格局下,司法解釋不僅僅是對法律適用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是立法工作的繼續,司法解釋具有準立法的地位與功效。當前各部門分頭制定司法解釋,實際上是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工作的繼續與延伸。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中所取得的各項成果能否完整實現,很大程度上便取決於當前正在進行的司法解釋修訂工作是否全面、準確地把握住立法原意。
-
專家解讀新刑訴法 僅規定「肉刑」不能避免刑訊
「變相肉刑」是「刑訊逼供」,「庭審不能微博直播」……最高人民法院24日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引起了各方關注。 禁止通過微博直播庭審情況 專家:與「司法公開」精神相悖 新司法解釋固定:不得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攝影,或者通過發送郵件、博客、微博客等方式傳播庭審情況,但經法院許可的新聞記者除外;旁聽人員不得發言、提問;不得實施其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
專家建言刑訴法修改明確確立無罪推定原則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的諸多規定已經在實質意義上貫徹了無罪推定原則,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條文中作出明確的規定,以便做到『實歸名至』。」刑訴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後,專家學者紛紛建議,為進一步推動無罪推定觀念生根發芽,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應當旗幟鮮明地確立無罪推定原則。
-
刑訴法修改的指導思想
刑訴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個人認為從立法層面看,刑事訴訟法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法律條文過少,過少的條文不能覆蓋刑事訴訟過程的各個環節,辦案中經常發現法無明文規定或者雖有規定但規定不明確、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的情況。刑訴法全文共225個條文,但分解到訴訟的各個階段就顯得捉襟見肘。
-
結合實踐深入研究刑訴法難點問題
□針對難點尋求對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好互動 □關注司法體制改革,研究防範錯案機制建設 □考量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證明標準的適用 □深入探討辯護制度相關問題 2014年是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開啟的第一年,也是我國修改後刑訴法實施的第二年,理論界圍繞司法體制改革與刑訴法的貫徹實施兩大主題
-
外逃貪官外,刑訴法修正草案擬擴大缺席審判適用範圍
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分組審議了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二審稿。除了外逃貪官案件外,草案二審稿擴大了缺席審判適用範圍,規定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的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也可適用於缺席審判。現行刑事訴訟法於1979年頒布實施,並於1996年和2012年進行過兩次大修。
-
刑訴法修正案:嚴格審議法條細節保障人權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楊維漢 崔清新 陳菲)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希望刑訴法草案對「非法方法」能夠進一步舉例說明,進行細化。草案規定,「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對此,張淑琴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她認為,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的物證、書證,到什麼程度算是「嚴重影響司法公正」,很難判斷。
-
李肇星: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草案
本報記者 吳江 攝本報訊 (記者楊華雲)「尊重和保障人權」已被寫入刑訴法草案。昨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發布會舉行,大會發言人李肇星介紹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新修改內容。在發布會舉行前的人大預備會議上,通過了此次會議的議程,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列入了會議議程。
-
新舊刑法及司法解釋下行賄罪如何適用法律
【分歧】 《刑法修正案(九)》(下文簡稱《刑九》)和兩高《關於辦理貪汙賄賂犯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新解釋》)相繼施行以來,就行賄罪如何遵循從舊兼從輕原則裁判罰金刑,司法實踐中存在以下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行賄行為雖發生在《刑九》施行之前,但《新解釋》提高了追訴標準,根據從舊兼從輕原則適用《刑九》和《新解釋》,對被告人應當判處罰金刑
-
刑訴法修改 權力與權利的博弈
其時各項工作剛剛開始撥亂反正,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局限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修改刑事訴訟法逐步提到了日程上來。」 1996年3月17日,《刑事訴訟法》首次修訂,內容從164條增加至225條,正式取消了收容審查制度,確立了不經法院判決不得定罪即「無罪推定」的原則。
-
周愛國:新刑訴法實施後檢律關係檢視與重構路徑探析
在維護法制統一和法律權威的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和律師通過觀點交鋒,運用法律思維演繹法律適用過程,承擔著保障人權、推進法治進程的共同使命。當前,探索新型檢律關係建構,是適應新刑訴法實施後律師辯護權擴張對對檢察機關執法辦案新要求、新挑戰,推進執法辦案工作模式轉型發展與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
-
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
1.罪刑法定原則實踐貫徹的不足高銘暄認為主要表現是:一是兜底條款與口袋罪的泛化;二是法定犯時代刑事違法性的司法認定出現將一般行政違法作為犯罪處理的現象;三是空白罪狀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認定,往往突破罪刑法定原則的邊界;四是擴張解釋與類推解釋的混同;五是對從舊兼從輕原則的一味適用,導致個別案件出現量刑畸輕。劉豔紅教授認為,罪刑法定原則遭遇了中國困境。
-
中政法劉玫教授刑訴法考——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第二章)
別忘記點讚收藏哦 第二章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第一節 概述適用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兩審終審制、審判公開、人民陪審——審判制度18年修正案增加:認罪認罰從寬原則 >刑訴法特有的原則是重點第二節 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職權原則】第3條第1款規定: 1、公安部門(廣義):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2、檢察院:檢察、批准逮捕
-
刑訴法時隔15年大修 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並重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通過。刑訴法首次引入了特別程序,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訴訟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特定範圍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以及暴力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難點】 多部門協調增立法難度上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刑訴法修改納入五年立法規劃,但最終未能實現修法。
-
2010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刑法適用範圍
在共犯場合,共同犯罪行為有一部分發生在本國領域或者共同犯罪結果有一部分發生在本國領域內,就認為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 第四、屬地原則之運用有一個具有實質性的例外,即第11條的規定(對有外交特權或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而不適用我國刑法); 2、屬人原則(第7條) 這裡的「人」即指本國公民(不包括單位),是針對我國公民在國外犯罪的情形
-
刑訴法完成第三次修改 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在昨天(26日)下午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這是我國再一次對刑事訴訟法作出修改。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有關方面負責人就本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刑訴法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
最高法:理解和適用《新民訴證據司法解釋》的8個法律要點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後民事訴訟法貫徹實施小組的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對於2012年修改後民事訴訟法中有關證據制度內容的司法解釋,只作原則性規定,操作性規定由新的民事證據司法解釋完成。
-
點擊今日第746期:臺灣刑訴法14年16改-搜狐新聞
當事人權利隨刑訴法修訂迅速擴大 ——14年16改,臺灣刑訴法一步一個腳印 因而,近些年來臺灣刑訴法的歷次修訂,都是在擺脫職權主義制度的某些局限而逐漸吸納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制度合理因素的方向上行進。作為為大陸法系之一的臺灣刑事訴訟法,勇於剖析自己法律傳統中對當事人不足夠有利的制度,勇於將原有公權力中的一部分讓渡給私人主體,勇於為實現定罪的嚴謹和嚴密化而給當事人更多、更切實的權利,已經足以說明了這部刑訴法充盈著強大的理性含量和豐滿的人文思想,值得我們深入研討和嚴肅思考。
-
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適用解釋
但刑法的解釋不同於民法解釋,必須受到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尤其是司法解釋和法律適用解釋,不得僭越立法者的職能。從法律解釋主體和效力的角度看,法律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法律適用解釋和學理解釋。儲槐植教授首次提出了刑法適用解釋概念。[3]筆者以為,所謂法律適用解釋,是指審理案件的法官在法律適用中為確定應適用的法律規範及其具體內容、取得大前提而對法律規範中含義模糊或有歧義的內容進行的闡明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