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有白事,村民都會自發去幫忙,現在為何有人不願意去了呢

2020-12-14 黑哥帶你看三農

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農村居民都會自覺去遵守。比如,農村居民有人過世,事主的家人吱一聲,大家都會去幫忙(不去不行嗎)?其實這種現象,是和以前的傳統習俗有關。在現今可不一定就有人會遵守了,原因下面給大家講下:

為何村裡一有白事,農村居民一定要過去幫忙

一、在以前,從有人過世,再到入葬,這是一個很繁瑣的流程,會把事主的家人累個夠嗆。從過世後的守夜、停屍、報喪、弔唁、做七、再到入葬等等,每一項都要做到。這是很耗精力的事情,通常事主家人就是再多,也是忙不過來的。這時農村居民就會自發過來幫忙,來幫忙的原因,也就以後家中自己遇上這事,人家也是會過來幫忙的。

二、古人常講,死者之大,一個人過世後,也就再也見不到他了。農村居民平常都會有相互往來,這時人走後,過來送其一程,是應該的,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哪怕你與逝者有恩怨,也是要到場的。因隨著人走之後,這些恩怨自然也就消失雲散了。農村居民過來送逝者最後一程,也是農村富有人情的一種體現。

現今這不成文的規定,還適用嗎

●以前農村的殯葬,確實是需要很多農村居民去幫忙,那時有些人家會連續做喪好幾天。不過隨著火葬,及移風易俗,現在的葬事,沒有以前那麼多程序要走了,這也給事主的家庭減壓不少。這時候的葬事,就不像以前那樣,需要很多人手來幫忙,並且現在的農村情況,也是和以前不一樣。

●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居民,都是一年在家呆著,少有人外出,平常又沒有事情可做,一遇某家有事,大家也就主動去幫忙。反觀現今的農村,在村裡留守著都只剩下老婦幼為主,青壯年都在外奔波賺錢。如果不是很親的親戚,多數的人,是不會千裡迢迢地往家中趕,只要家中有人代表也就行了,自己回家一趟花費多就不講了,工作可能都會丟掉。

●以前農村的白事,在農村居民們幫忙之後,也會簡單地張羅幾桌,來答謝村民的友好互助。因為來幫忙的人太多了,煮的菜自然也就不能少,這時也是需要很多人來搭一把手,不過現在這些事情,可以花錢請人,他們都會給你辦得好好的。有時候,人情也不是那麼好還得,因此也有些事主寧願花錢請人,也不要村民免費幫忙。

●農村居民個別收入高的人,都在城市安家了,他們更喜歡城市的殯葬習俗。像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城裡朋友的葬禮,老人在醫院剛過世,打個電話給殯儀館,再將骨灰放入公墓,做個簡單的弔唁就完事了。大家各自回家,該幹嘛就幹嘛,全程自己一點力都不用出,簡單又方便。在城市生活了,他們自然也不會,再回農村去參加,誰誰的葬禮了。

像是在前段時間,我看有人在網上問他舅舅過世,不過他與舅舅不親,也沒有印象。自己以後也沒有和舅舅家有往來的想法,所以他就不回去了,別人卻罵他不懂事。他覺得自己很冤枉,覺得他們啥就這麼不講理,自己只是想在城市安靜的生活,不回去就做錯嗎?

綜上所述,以前農村確定一遇到白事,農村居民都是自發去幫忙的。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考慮到自己將來遇到這事,也有求人的時候,並且死者為大,去送一程是應該的。不過隨著現在葬事簡辦,村民們外出的外出,在城市落戶的落戶,現在農村白事,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會有那麼多人自願回家去幫忙的。

相關焦點

  • 以前老人去世後都會去幫忙,為何現在年輕人不願去呢?有這幾點!
    過年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正月和臘月的時候,也是現在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容易去世的時間了,那麼到了這個時候,那麼很多地方都會辦白事,在以前的農村,我們都知道農村裡面的老人在去世之後,鄉裡鄉親都會去幫忙,不過在現在的農村裡面,一般有老人在去世之後,在辦白事的時候,反而現在的年輕人卻不願意去幫忙
  • 農村「空心化」之後,喜事沒人去,而白事卻都來幫忙,到底為啥呢
    現在,農村「空心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村子平時難以看到村民再有閒談的情況,以前農村不管農忙還是農閒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聊家常是非常普遍的,而現在很多農民不管男女都在努力工作,其實這也是好事,大家都為了追求更好的幸福努力工作,但是農村「空心化」問題也造成不少問題,像房子無人居住,土地拋荒越來越嚴重
  • 農村的嫁娶酒宴很少有人去,而為何白事就要大老遠的趕回去呢
    農村的嫁娶酒宴很少有人去,而為何白事就要大老遠的趕回去呢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每個家庭不可避免的都是紅白喜事,而且這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時刻,尤其是對於那些熟懂人情世故的農村人。
  • 農村辦紅事很少人幫忙,白事為何幫忙的人很多?
    提要:農村辦紅事來幫忙的人為何沒有白事的多?農村紅事不幫忙,白事有多遠都會回去幫忙,這是為何?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確實是能夠見到的,這裡包含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白事」指代喪事。現在正處於農曆臘月,農村辦喜事的最近也是特別的多,年輕人結婚、定親、相親的尤其的多。但是為何在農村會有紅事沒有白事幫忙的多的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的風氣比較淳樸厚道,村民之間有事都會相聚在一起,為何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一習俗呢?1、古訓農村中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比較多,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不過農村的喪事耗時比較長,通常需要7天左右,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回家,實在是工作繁忙,可為了不得罪主家,只能硬著頭皮請假。2、禮尚往來農村中講究「禮尚往來」,大家都會相互幫忙,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正是在互幫互助中,關係更為親近。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小編還記得,在小的時候,家裡不管是紅事也好,白事也罷,都相當注重規矩,從剛剛出生的孩子,到已經長大,甚至年老的人,都必須掌握紅白喜事的禮儀。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
  • 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
    文/玉濁清農村怪象:辦白事時人們大多會去幫忙,可辦喜事時為啥不積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會發現農村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且農村也有了漂亮的小洋樓,人們也開啟了小轎車,農民們也有了精緻的面容和華麗的衣裳,從外表上來看跟城市人毫無差異。與此同時,農村也有很多的怪相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風比較淳樸,一家有事十家幫,鄰裡之間也特別的和睦,風土人情的風味比較濃厚。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回去,其實是這和農村的習俗有著很大的關係,農村有句俗話叫「紅事叫,白事到",意思是說,如果家裡面有什麼喜事,比如娶兒媳婦嫁閨女,孩子百日宴等,像這樣的喜事都要下請帖,或者是登門告訴一聲,以表示禮節,現在有電話方便了,打電話告訴一聲也是可以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
    導讀: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該看紅白喜事,對於農村來說都是大事,基本上一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可是現在在農村,誰家結婚了,村上的鄰居很多都不願意去吃酒席,禮錢一給就走了,可是發生白事的時候,即使再忙,農村人都會參加,於是就有了「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句話的總結,可是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 在農村的一個怪現象,村裡人都願意幫做喪事,喜事卻沒人幫忙?
    農村現在發展的特別快,農村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現象,比如農村的彩禮,農村的彩禮現在真的特別高,一個媳婦怎麼也得十幾萬,要是農民出不起這個錢,那就基本娶不到媳婦了,農村的養老也是一個問題,以前農民的孩子多,老了有那麼多孩子,倒是也不發愁,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一家只有一個孩子,靠著一個孩子養,真的有點吃力,不過農村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辦白事的時候
  • 農村人辦白事時的怪現象,有人說這麼發展下去不好,你覺得呢
    關於生死之事,有很多忌諱,尤其是在農村,如果有人去世,關係的事情非常多,從去世到下葬,整個過程要持續7天左右,在這7天之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需要安排。也就是說辦白事,需要大量的人手,而這些人手一般都是同村的鄰居,或者是好朋友親戚。有些地方幫忙的,往往都是同村的鄰居而親基本上不會上手幫忙幹活。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那麼這到底是為啥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在農村裡要是有喜事的話,多數人要是有時間的話,也會去參加婚禮的,畢竟大家都想沾沾喜氣,但是有的人要是沒時間的話,也可能是去不了婚禮現場吃酒席,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就會有人讓別人給代捎過去,或者是發個紅包就行了,如果就算是沒時間去,紅包也沒發的話,也沒關係以後有時間的話就給人家補上這個份子錢也是無所謂的,畢竟這個喜事都是高興的事,也就覺得無所謂了。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農村是個沒有陌生人的地方,在這裡生活的孩子都是長輩看著從小長大的,彼此之間有忙就忙,沒忙平時大家就會聚在村口巷尾的嘮家常,說八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農村還是個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地方,特別是在農村,遇到喜事和喪事這種儀式感很強的大事時,鄉裡鄉親更是第一時間前來幫忙。
  • 農村老人口頭禪:「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蘊含了什麼道理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農村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白事不用請,紅事不請不到,這其中都有什麼講究呢?而農村流傳的一句老話就能夠簡潔明了地概括出來:「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種習俗也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那麼在這句話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講究呢?
  •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不成文的講究,有啥道理
    在農村,有兩件事是所有農民眼中的大事,那就是紅事和白事,每當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是免不了要送禮的,紅白喜事送禮的支出佔了農民份子錢的絕大部分。出了送禮之外,如果是左鄰右舍,又或者是親朋好友的話,自然是少不了要去幫忙的,這也是農村人互幫互助的一種具體體現。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在村裡辦事的時候,如果是姓趙的孩子結婚,幾乎所有姓趙的人都會去幫忙,而其他姓氏的人去也行不去也行,只需要結婚當天去吃飯就行了。由於村裡其它姓氏的人比較少,所以剩下的人就會組合在一起行事,這裡所說的行事是結婚之前幹活的那些人,要知道親戚是不用幹活的。
  • 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
    導讀:農村辦白事,新增的這幾種做法,被村民直言:純粹是「胡鬧」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季節。這個季節也被叫做隨禮的季節,每天都要忙不迭地去隨禮。紅事明顯多於其他季節,是由於傳統習慣使然,過去的農村平時大家都要忙於農田幹活,只有到了冬季的時候,相對才會閒暇一些,所以更容易找到人幫忙,大家也都有時間,加上冬季的氣溫很低,在沒有冰箱冰櫃的時代,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能夠更好地將食物多存放一些時日。而白事的增多,則是由於氣溫的驟然下降,讓一些年老體衰的老人很難適應,所以冬季的白事也明顯的多於其他的季節。
  • 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
    導讀:農村紅白喜事「怪相」,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為啥呢過去的農村,尤其是到秋季之後,紅白喜事就開始多了起來,冬季也是農閒之際,大家農田也沒有了什麼活,富裕人手比較多,這時候舉辦紅白喜事是很容易找人來幫忙的,尤其是舉辦白事,更是不用通知,大家都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場面也是熱鬧得很,但這幾年的農村舉辦紅白喜事,就有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寧肯請服務隊也不找人幫忙,這是因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