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做善事,樂善好施,用財物幫助別人。熱心做公益,修橋補路,方便行人。助印佛經和流通佛經,讓更多的人從佛法中受益,這就是護持三寶,有很大的功德。總之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做善事,不被人知道,叫陰德。不但自報,還可福澤子孫。
但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有疑惑和疑問了。既然是善事怎麼會變成惡事,這是有原因的。
第一件所謂的善事:沒有智慧的放生就是殺生。
我們都知道放生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但並不是我們到市場買點魚之類,或者一些被飼養的鳥類,像魚類就有淡水魚和海水魚之分,如果我們把海水魚放生到淡水河裡,就改變了它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不適應而死去,這就成了變相的殺生。另外一些鳥類被人飼養慣了,如果放生大森林,它們可能沒有捕食的能力會餓死。就算有捕食的能力,一些小蟲子之類的都會被它們吃掉。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就成了變相的殺生,有違放生的初衷,反而造成了惡業。
有些人在放生之前,不了解要放生的生物是何習性,把陸龜放到河裡,把淡水生物放到海裡。如此放生,還不如不放。我們在放生時,一定要先了解動物的習性,再去把他們放到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中才行。一居士提了一個兜子問師父,這兩隻龜我不想養了,今天寺裡有放生儀式嗎?我想順便放了。師父打開一看,是兩隻巴西龜。師父告訴他,如果你不想殺生造業,還是繼續飼養它們吧。居士不解,驚異於師父會這樣說。師父告訴他,巴西龜屬於外來物種。冒然放生,會吃掉水中其他生物,而淡水中又少有能克制它們繁衍的其他生物,從而影響水中生態平衡,造成更大的危害。你想放了這兩條生命,卻賠進去更多性命。放生不成,卻成殺生。相反,你若能繼續飼養,不但保護了這兩條生命,水域中其他生命也免受其害,這不比放了它們更好嗎?
所以放生時,我們要考慮所放生的動物是否能活下去,另外會不會對其他生命造成威脅。所以只有智慧的放生,才能積累福報,才能健康長壽。
第二件所謂的善事:沒有智慧的慈悲就是愚痴。
你看佛家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還有兩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話怎麼講法?如果沒有智慧的慈悲,帶來就是禍害、就是下流。如果你去幫助一個惡人,去助紂為虐,這樣的善行不是慈悲,而是愚痴。行善一定要講究方法才行,不能盲目去做,行善與放生都是一個道理,要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幫助,並且還要讓對方能夠真正受益才行。
再如同現在的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其實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就是沒有智慧的家教。父母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而子女有時對父母,只要父母吃的好穿的好,不管父母的心情怎麼樣,這不是愚孝嗎。
一個人只有慈悲,卻無智慧,這種慈悲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盲目愚痴;一個人只有智慧,卻無慈悲,這種智慧會成為自己傲慢的資本,最終只能增長無邊的邪見。所以,慈悲與智慧猶如人的雙足,缺少一個的話,在解脫的道路上就走不了多遠。
所以,首先要學會智慧的放生,再就是照顧好父母和師長的生活。如果自己念佛,多勸自己的父母念佛,實為大孝。勸身邊的人念佛,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往生到西方淨土是做菩薩的,並且一生成佛的,會渡很多眾生,你的功德無量,福報無盡。印光大師說過多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本身自己念佛就是大福報的人,所以遇到念佛法門要珍惜,能一生解脫生死六道輪迴之苦,一生成佛,絕不放在來生,來生是個未知數,能不能再做人很難說。能不能遇到佛法,尤其是念佛法門更難說,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就是具足信願持名念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