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2020-12-18 佛語點悟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做善事,樂善好施,用財物幫助別人。熱心做公益,修橋補路,方便行人。助印佛經和流通佛經,讓更多的人從佛法中受益,這就是護持三寶,有很大的功德。總之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做善事,不被人知道,叫陰德。不但自報,還可福澤子孫。

但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有疑惑和疑問了。既然是善事怎麼會變成惡事,這是有原因的。

第一件所謂的善事:沒有智慧的放生就是殺生。

我們都知道放生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但並不是我們到市場買點魚之類,或者一些被飼養的鳥類,像魚類就有淡水魚和海水魚之分,如果我們把海水魚放生到淡水河裡,就改變了它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不適應而死去,這就成了變相的殺生。另外一些鳥類被人飼養慣了,如果放生大森林,它們可能沒有捕食的能力會餓死。就算有捕食的能力,一些小蟲子之類的都會被它們吃掉。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就成了變相的殺生,有違放生的初衷,反而造成了惡業。

有些人在放生之前,不了解要放生的生物是何習性,把陸龜放到河裡,把淡水生物放到海裡。如此放生,還不如不放。我們在放生時,一定要先了解動物的習性,再去把他們放到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中才行。一居士提了一個兜子問師父,這兩隻龜我不想養了,今天寺裡有放生儀式嗎?我想順便放了。師父打開一看,是兩隻巴西龜。師父告訴他,如果你不想殺生造業,還是繼續飼養它們吧。居士不解,驚異於師父會這樣說。師父告訴他,巴西龜屬於外來物種。冒然放生,會吃掉水中其他生物,而淡水中又少有能克制它們繁衍的其他生物,從而影響水中生態平衡,造成更大的危害。你想放了這兩條生命,卻賠進去更多性命。放生不成,卻成殺生。相反,你若能繼續飼養,不但保護了這兩條生命,水域中其他生命也免受其害,這不比放了它們更好嗎?

所以放生時,我們要考慮所放生的動物是否能活下去,另外會不會對其他生命造成威脅。所以只有智慧的放生,才能積累福報,才能健康長壽。

第二件所謂的善事:沒有智慧的慈悲就是愚痴。

你看佛家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還有兩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話怎麼講法?如果沒有智慧的慈悲,帶來就是禍害、就是下流。如果你去幫助一個惡人,去助紂為虐,這樣的善行不是慈悲,而是愚痴。行善一定要講究方法才行,不能盲目去做,行善與放生都是一個道理,要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幫助,並且還要讓對方能夠真正受益才行。

再如同現在的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其實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就是沒有智慧的家教。父母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而子女有時對父母,只要父母吃的好穿的好,不管父母的心情怎麼樣,這不是愚孝嗎。

一個人只有慈悲,卻無智慧,這種慈悲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盲目愚痴;一個人只有智慧,卻無慈悲,這種智慧會成為自己傲慢的資本,最終只能增長無邊的邪見。所以,慈悲與智慧猶如人的雙足,缺少一個的話,在解脫的道路上就走不了多遠。

所以,首先要學會智慧的放生,再就是照顧好父母和師長的生活。如果自己念佛,多勸自己的父母念佛,實為大孝。勸身邊的人念佛,因為念佛是成佛的捷徑,往生到西方淨土是做菩薩的,並且一生成佛的,會渡很多眾生,你的功德無量,福報無盡。印光大師說過多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本身自己念佛就是大福報的人,所以遇到念佛法門要珍惜,能一生解脫生死六道輪迴之苦,一生成佛,絕不放在來生,來生是個未知數,能不能再做人很難說。能不能遇到佛法,尤其是念佛法門更難說,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就是具足信願持名念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三件善事,往往容易招來「黴運」,別再做了!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未必所有的善行都能招來善果,如果你經常做這三件善事,往往容易招來黴運,因為這三件事,看似是善行,實則是惡行。 總有一些人,因為沒有智慧,經常好心辦壞事,行善積德是一件好事,但因為有人智慧不夠,盲目去行善,最終不僅沒有積德,甚至還會損福。
  • 佛教:這兩件善事,最容易感召災禍,別再做了!
    佛教經常勸導我們,要多行善事,多去放生,因為放生可以積累福報,很多人聽說行善可以積福,就開始急著去做布施,聽說放生可以增福增壽,就開始忙於去做放生之事,雖然這兩件事都是善行,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做了這兩件事,反而招來惡果。
  • 佛教:這四件善事,會招來惡果,別再做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佛為什麼會說,做這四件善事,非但無法獲得功德,還會招來惡果呢?往下看你就明白了。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說:「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為四?」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佛教認為凡事皆有因果,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皆有因果。無論你福報大,還是運氣差也皆有因果。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讓我們倒黴或遇到災禍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這四件事,這四件事是一切災禍和黴運的惡因,要想遠離災禍,一定不要去做這四件事。##第一件事:殺生。佛教認為,諸罪業中,殺業最重。佛經上說:「殺生果報,於人中得短命、多病二種果報。」
  • 佛教:常行這十件善事,功德無量!
    佛教認為,我們的福報多少,完全取決於這十件事做得多與少,這十件事又叫十惡業或十善業。第一件事:貪心別太重。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從前有一個窮人救了一條蛇的命,那條蛇為了報答那人的救命之恩,就讓那人說出自己的願望,然後幫他把願望實現。那個窮人最開始的願望只是要求有吃有穿就好。蛇幫助那人實現願望後,那人的貪慾就變得越來越重,後來要求要做官,蛇也幫他滿足了,可後來那人做了官還是不能滿足,便要求蛇幫他坐上宰相,當那人坐上宰相的位置時,還是不滿足,還想做皇帝。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這四件事,會損耗功德福報,希望你一件也不要做!
    很多人多年努力去積累福報,卻未必就一定能積福成功,但如果一朝不慎去毀壞起來,卻是搓搓有餘,甚至有很多人辛辛苦苦行善多年,卻因為一兩件事,而將福報損耗殆盡。這四件事,是損耗福報功德最嚴重的,希望你一件都不要去做,不然辛辛苦苦積德的功德福報,怕是瞬間就會被損耗掉。第一件事:發嗔恨心。
  • 佛教:這三件事,最損自己的福報,千萬不要去做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每個人的吉兇禍福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善惡行為的因果,善惡到頭終有報,有些事你做了就要承擔自己的因果,能夠去惡向善,人生就會有好的福報,胡作非為就會有不好的果報,這三件事,最損自己的福報,千萬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佛教:命好有福的人,常行這3件善事!
    佛教不是宿命論,也不提倡算命,因為人的命運在自己的手裡,在自己的所作所為和起心動念裡。我們現在所承受的,就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果;我們將來所擁有的,也來自於我們當下的「因」。命運的謎底是什麼,就在謎面。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招惡果。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行善做好事,如果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和讚譽,這種行善雖有福德,但功德未必很大,若是德行與事實不符,則必有災殃。但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陰功」就會很大,會被善神天佑。
  • 佛教:大多數人常忽略的三件善事
    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我們經常說行善積德許多人到處做好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做到了嗎?佛說:福報深厚之人,大都愛行三件善事,很多人忽略了。佛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助別人不求回報,好的事情不斷去做,未來有一天你意想不到的好運都會隨之而來,很多事情條件成熟的時候一切才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至於鮮花與掌聲,金錢與名利,都是這極致幸福之後的水到渠成。如果你所做的善事,是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夠有所回報,那麼,你所做的善事就是有條件的。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許多人都理解錯了,做對了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
    佛教講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導人們斷惡修善。《易經》有句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規勸人們積德行善。可見,無論佛法還是世間法,但凡正法都是引導人們去惡向善的。書中講到曾經有幾位讀書人拜訪中峰禪師,並問道:「佛教說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如今某人行善,子孫卻不興旺;某人作惡,家道卻很興盛。是不是佛說的話不可靠呢?」中峰禪師答道:「凡夫之人,情慮不清淨,正眼未開啟,把善當成惡,把惡當作善,是常有的事。
  • 「善事做盡,禍事來臨」:這四種善良,是惡善,做了,禍事就來了
    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做人,善良一點,厚道一點,是有好處的。做人善良厚道,我們的福氣,就會慢慢地來到了。相反,「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要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要懂得守住我們做人的底線,我們才能避免自己的人生誤入歧途啊。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的時候,當一個人行善不當的時候,卻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禍患,我們一定要懂得避免。
  • 最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會累積大功德!
    所以大家儘量要多積陰德,下面這四件事最積陰德,一定要多去做,哪怕你經常做一件事,也會功德無量。 第一件事:多結善緣。 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與人結下惡緣,廣結善緣其實就是在積累福報,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人與人會相遇,也是因為有因緣的和合。 如果你經常結惡緣,就會經常遇到使你倒黴的人和事,就會經常損耗自己的福報。
  • 佛教中最積德的3件事,向善之人一定要多做,會有回報的!
    和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確實表現的比較友愛,而且還能積德。佛教中有3件事非常積德,向善之人一定要多做,會有回報的。那麼這3件事,指的是哪三件事呢?一、切勿殺生佛家不殺生,所謂不殺生指的就是不殺有情眾生,也就是「有靈魂、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因此佛家子弟都是吃素的,在他們眼中,除了植物之外,其他生物都是有情眾生。
  • 命好的人,都喜歡做這五件善事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命好的人,是多行善事,多得善報。善報越多,命越好。當一個人可以堅持做到「日行一善」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會記得你的好,以後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甚至改變你的命運。凡事都有因果,當你羨慕別人命好的時候,反思一下,自己做了哪些善事,又做了哪些惡事,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 佛教:最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世間之事,皆有陰陽之分?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行善一定要不求回報,佛法認為,這十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第一、廣結善緣。廣結善緣就是要與人為善,凡事都要學會推己及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加給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要多結善緣,就能積累陰德。
  • 佛教:這4件事,佛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的智慧,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第一件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定業不可轉「定業」是指我們平時所講的「因果」,自己種什麼因,日後便會有什麼樣的果報,因緣具足時,果報還自己承受。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 善有善報,十件最積陰德的事,陰德會福澤子孫,你做了件
    善有善報,十件最積陰德的事,陰德會福澤子孫,你做了件。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好事善事被人知道,叫陽德,不被認知道叫陰德。
  • 佛教:人到五十,這2件事別再做了,有損福報!
    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第一件事:違背因果的事情,不要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