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兩件善事,最容易感召災禍,別再做了!

2020-12-18 聖度文化

佛教經常勸導我們,要多行善事,多去放生,因為放生可以積累福報,很多人聽說行善可以積福,就開始急著去做布施,聽說放生可以增福增壽,就開始忙於去做放生之事,雖然這兩件事都是善行,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做了這兩件事,反而招來惡果。

聽到這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為什麼放生和行善這樣的善舉會容易造下惡業呢?看看下面這兩句話,你就明白了。

第一句話:沒有智慧的放生是殺生。

佛教提倡放生確實沒錯,但不提倡沒有智慧的放生。陷入放生誤區之人,其實並不在少數,很多人因為要為自己積累福報,而去選擇放生,但在放生時,卻沒有用智慧去選擇如何放生,而是隨便去市場上買點魚、龜之類的,找一條河就直接把他們放生到河裡了。

這樣的方式佛法是不提倡的,因為魚兒和烏龜不同於我們人類,人類或許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生存,但魚兒分淡水魚和鹹水魚,而且不同的魚類生存的環境也不同,就算同樣是淡水魚,有的魚兒就喜歡大河,有的魚兒就喜歡小溪,也有的魚兒喜歡在湖水裡遊玩,我們在放生時,一定要先了解魚兒的習性,再去把他們放到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中才行。

有些人把家裡養的巴西龜拿去放生,結果一隻巴西龜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殺死更多生命,這個後果你難道不需要承擔責任嗎?所以放生要講究用智慧去放生,我們要去救助那些生命即將受到威脅的動物,而不是盲目的想要為自己積累福報,就去到處尋找動物,做一種形式上的放生,這樣的行為不僅自欺欺人,還會給自己帶來惡報。

第二句話:沒有智慧的慈悲是愚痴。

慈悲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本性是善良的,也想去做善事,但因為自己沒有智慧,所以很容易將善事做成了惡事。比如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以及子女對父母的愚孝等,這些雖然發心是善的,但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惡果。

如果你去幫助一個惡人,去助紂為虐,這樣的善行不是慈悲,而是愚痴。行善一定要講究方法才行,不能盲目去做,行善與放生都是一個道理,要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幫助,並且還要讓對方能夠真正受益才行。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朋友每天都管你借錢,你每次都幫助他,卻不問他的錢花在了哪裡,直到有一天,那個朋友養成了很多惡習,最後甚至走上違法的道路,你這種善行其實就是惡行。

我們在行善或做放生時,一定要用智慧去做這件事,不能頭腦一熱盲目去做,這樣不僅不是在幫助他人,反而容易給自己招來災禍。想要獲得福報,首先要有智慧,智慧到了福報自然來。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以下這5件事,最損「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一、殺生造惡業《大智度論》裡講到: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愛殺生的人,常易感召災禍。冤有頭、債有主,因果必償。
  • 佛教:這三件善事,往往容易招來「黴運」,別再做了!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未必所有的善行都能招來善果,如果你經常做這三件善事,往往容易招來黴運,因為這三件事,看似是善行,實則是惡行。 總有一些人,因為沒有智慧,經常好心辦壞事,行善積德是一件好事,但因為有人智慧不夠,盲目去行善,最終不僅沒有積德,甚至還會損福。
  • 佛教:常行這十件善事,功德無量!
    佛教認為,我們的福報多少,完全取決於這十件事做得多與少,這十件事又叫十惡業或十善業。第一件事:貪心別太重。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個窮人最開始的願望只是要求有吃有穿就好。蛇幫助那人實現願望後,那人的貪慾就變得越來越重,後來要求要做官,蛇也幫他滿足了,可後來那人做了官還是不能滿足,便要求蛇幫他坐上宰相,當那人坐上宰相的位置時,還是不滿足,還想做皇帝。最後那條蛇終於明白了,原來人的貪心是沒有止境的,後來那條蛇一口把那個人吞掉吃了。
  • 佛教:這四件善事,會招來惡果,別再做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佛為什麼會說,做這四件善事,非但無法獲得功德,還會招來惡果呢?往下看你就明白了。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說:「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為四?」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
  • 佛教:經常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
    佛教認為凡事皆有因果,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皆有因果。無論你福報大,還是運氣差也皆有因果。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去做這四件事,就註定會黴運纏身。讓我們倒黴或遇到災禍的原因,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這四件事,這四件事是一切災禍和黴運的惡因,要想遠離災禍,一定不要去做這四件事。##第一件事:殺生。佛教認為,諸罪業中,殺業最重。佛經上說:「殺生果報,於人中得短命、多病二種果報。」
  •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做善事,樂善好施,用財物幫助別人。熱心做公益,修橋補路,方便行人。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
    「人無德則不能立」,一個人沒有陰德庇佑,是很難感召來福報好運的。《了凡四訓》裡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是為上天所庇佑,為上天所記功的。那麼何謂「陰德」?就是暗地裡偷偷行善做好事,不是為了行善而行善,而是單純的慈悲心起,利益眾生、不求回報。
  • 佛教:命好有福的人,常行這3件善事!
    命好有福的人,常行這3件善事!第一件事:說好話運氣和福報都是從嘴上漏的,很多人不知道,嘴是禍福之門,往往給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和災難。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了好事,生怕別人不知道,趕快說出來,這樣福報就漏了,行善若欲為人知,則非真善。愛說尖酸刻薄的話,就會得罪人。說話口無遮攔,禍就從口出。
  • 佛說:這三件事最損陰德,千萬不要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認為,世間有三件事最損陰德,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了,否則容易種下惡因,招來惡果。第一件事:惡念。佛教認為,世間萬法,唯心所造,一個人念頭的力量,大如須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們要想避開災禍,一定要學會善護念,不生惡念。第二件事:惡語。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四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佛教宗義再多,歸結起來不外乎「因果」二字。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所謂「命運」,其實就是個人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佛法就是因果,信佛就是信因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都如影隨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敬畏因果,不造惡業,才能遠離諸災。
  • 阿彌陀佛,這3件事別再做了,因果報應很大!
    佛所說諸法之精髓就是「因果」,「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因果即命運,一個人身上最厲害的風水不是外境,而是心念的力量。「一切唯心造」,心能感召和吸引一切福禍,就像《太上感應篇》裡寫的: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心好,命就好;心惡,命就壞。
  • 最積陰德的六件事,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
    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如果一個人經常做好事不留名,就能積累陰德。佛家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活一世,積累再多的錢財,也都是身外之物,到頭來什麼也帶不走,與其積累錢財,不如多積陰德,惠及子孫。在佛家看來,這六件事最積陰德,哪怕做過三件,也能感召好運,看看你做過幾件?
  • 佛教: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別再做了,因果報應很大!
    這句話是對那些質疑善惡因果之報之人最有力的詮釋。一個人若前世積有陰德,陰德會護佑人逢兇化吉、轉危為安。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生果。因果循環,真實不虛、絲毫不爽。一個人最大的福報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陰德厚重。與其為子孫留有錢權,不如多為他們積陰德。「陰德天佑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善神護持。
  • 佛教:遇到災禍時,默念一句話,自然轉禍為福!
    人生難免會遇到很多災禍,但我們要清楚,災禍到底是從何而來。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認為,人的災禍其實是自己招來的。什麼樣的行為,會招來災禍呢?佛法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飲酒等等行為,都會招來災禍。而其中最容易招來災禍的行為,就是殺生。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福禍是握在自己手裡,你願意做善事就能積累福報,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消耗「陰德」,從而被禍事纏身。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造的什麼業就會有什麼果,福報是求之不得的,如果心不誠,就算去寺廟上再多的香、磕再多的響頭,也不會增加福報。畢竟「神通不敵業力」,每個人的因果不虛,只能靠自己去改變。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與陽善相比,暗地裡做好事所積攢的「陰德」,福報更大。「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不作惡,就不會感召惡果。以下這5件事,折損人的「陰德」,看看你做過幾個?一、不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是世上最大的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說道: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念佛修行首先要做的便是斷除自身的惡習惡念,心生清淨,才能積攢福德。「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無緣無故生災禍,一切福禍皆由自己造作而來。
  • 損耗「陰德」的三件事,最好不要去做!
    福報和災禍,都是人為的結果,一個人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種善因,得善果,如果經常種惡因,就會感召惡果,在佛家看來,這三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不要去做,看看你有沒有做過?第一件事: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在佛教看來,是最損陰德的三件事,在佛教的基礎戒律中,殺盜淫排在前三位,殺生、偷盜和邪淫的果報極其嚴重。經常殺生,會得到十種果報,第一、冤家轉多,第二、見者不喜,第三、有情驚怖,第四、恆受苦惱,第五、常思殺業,第六、夢見憂苦,第七、臨終悔恨,第八、壽命短促,第九、心識愚昧,第十、死墮地獄。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
  • 佛教: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好的人,都是做對了這三件事
    左右一個人命運的,是自己業力和行為,要想有好的命運,就要消惡業,做善事,布施,持戒,修養自己,培養自己的福德,命好的人,都是做對了這三件事,你能做到嗎?一、深信因果,不去造惡業。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一心一念,一言一行的感召,你對生活做了什麼,生活就會還給你什麼,能夠心存善良,做好人行善事,就會感召到好的命運,如果作惡多端,惡貫滿盈,就要接受因果的懲罰,為自己帶來災禍。因果報應,真實不虛,絲毫不爽,如果生活中命運不好,就要懂得隨緣消業力,更不造新殃,生命中你的業障消得幾分,就會增加幾分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