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難道這個習俗真的和楊貴妃有關係嗎
眾所周知,中秋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其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每逢中秋佳節,除了合家團圓,共賞明月以外,總離不開月餅這一獨特的吃食,不過,當你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可口的月餅時,你可曾想過,究竟是誰為我們帶來這如此美味的月餅呢?
儘管歷史上並沒有留下關於月餅起源的確切記述,但是,古人卻給我們後世人留下了無數個美麗的傳說,這其中,當屬被譽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與月餅的「緣分」最深。
據說,有一年農曆八月十五那天,楊貴妃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賞月,旁邊桌子上不但擺放有葡萄、西瓜、石榴等瓜果,還放了十多種各式各樣的糕餅,有甜的、鹹的,有帶餡的、不帶餡的,有方的、也有圓的。
楊貴妃拿起其中一個帶餡的餅嘗了一口,發覺口感極佳,於是大為讚賞,遂問此餅何名,誰知,在座的無一人能叫出名字,又把做餅的御廚叫來,竟然也不知其名,於是,李隆基與眾人便同聲說道:「還是貴妃娘娘起一個名字吧。」
只見楊大美女低頭先是看著手中的圓餅,再抬頭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隨口說道:「那就叫月餅吧。」大家齊聲叫好,於是乎,從此以後,便有了專為八月十五賞月時吃的「月餅」。
關於這個故事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八月十五賞月時,楊貴妃拿起一塊餅,吃了之後甚感香甜,問叫何餅,一下人說叫胡餅,貴妃問為何叫此名,下人答道:「因由胡人而做,又從胡地傳來,所以叫胡餅。」可是,李隆基和楊貴妃都覺得這名字不好聽,於是,楊貴妃就說:「以後就叫它月餅吧。」
除此以外,有一種說法認為,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據說,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以後,八月十五吃月餅就成了中國人的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月餅原本是宮廷美食,唐僖宗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覺得非常美味,聽說新科進士正在曲江開宴,於是讓御膳房用絲織品包裹月餅賞賜給進士們,此後,民間開始紛紛仿製,並且在中秋節這天食用。
而最富傳奇色彩的「月餅起源論」,無疑當屬元末起源說了,據說,元末朱元璋起 義的時候,相約在八月十五那天夜晚行動,之前把紙條夾在月餅裡相互饋贈,後來,朱元璋當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中秋節吃月餅也就成了節俗。
至於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月餅真正的起源說,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吃月餅」畢竟早已經成為中國人過中秋節時必不可少的習俗了,而且以後還會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