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之戰」,典型的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2020-08-28 零林奇qiqi

公元前248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秦、韓、趙、魏五國的軍隊攻齊。齊湣王太過驕傲自持了,所謂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開始並未預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齊,及至發現聯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匆忙的任命觸子為將。觸子率軍渡過濟水,西進拒敵。

雙方在濟水之西展開決戰,史稱「濟西之戰」。

齊軍連年的徵戰,士氣非常的低落,而齊王卻以:挖祖墳、行殺戮的法令相威脅,更加使將士離心、鬥志消沉。所以,後續當聯軍進攻時,齊軍一觸即潰的,遭到了慘敗。觸子逃亡,不知所蹤。

齊王被迫出逃,後被楚相淖齒所殺,(真的是驕兵必敗,前期的狂妄,造就了聯軍之敵。)

樂毅攻戰了齊國的國都「臨淄」。後採取了德攻,以收取民心。申明軍紀,嚴禁擄掠,廢除了殘暴的法令和苛捐雜稅。後兵分五路,以徹底消滅齊軍,佔鄰齊國全境。僅6個月的時間,燕軍就攻克了齊國的七十餘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兩城未被攻克。

樂毅,又調整部署,即墨軍民在守軍戰死後,共推齊國宗室田單為將,堅守抗燕。後。後燕國久攻不下,樂毅改用攻心戰命燕軍撤至距兩城九裡的,並下令城中居民有出來的不加拘捕,有困難的予以幫助,以爭取齊民。如此相持三年之久,兩城依然未被攻下。此戰即所謂的「即墨保衛戰」。

田單:智謀超群,知己知彼,在國破城圍、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勢下,堅守孤城、麻痺燕軍,並且利用敵人的矛盾和弱點積極創造條件,在時機成熟時田單下令「火牛陣」進行突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終戰勝了燕軍。

「即墨之戰」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相關焦點

  • 即墨之戰的過程及影響:歷史上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
    即墨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84年至279年的戰國時代,這場戰役是由演過名將樂毅統帥攻打齊國即墨城,這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即墨之戰不僅僅持續了幾年之久,也為後來的作戰形式提供了參考,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即墨之戰的過程。
  • 即墨之戰:在齊國滅國之計,田單脫穎而出,帶即墨之民,與燕國聯軍決...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齊國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樂毅,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史記》中說「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其實不是「不期而會」,根據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聯絡,關中和江漢間的許多方國都有參與,但諸侯恐怕並無八百之多,從牧野之戰的情況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國。此時,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
  • 史上著名戰役:即墨之戰
    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守城的將軍田單,早已將決戰的步驟部署好了。果然燕軍追來,齊人又爭相逃命,許多車輛為奪路而撞斷車軸,無法行走,惟有田單的車順利地逃到了即墨。即墨大夫率眾與燕軍戰死。即墨人得知田單改造車軸、安全撤退的事,認為他足智多謀,加上又是田氏的後代,定能熟悉兵法,於是大伙兒共同推舉田單為將,堅守即墨。田單做了即墨的首領後,與部下同甘共苦,不分日夜地親自巡城,受到全城百姓的信任和擁戴。
  •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戰役
    城濮之戰(公元前632年)此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是開「兵者詭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戰。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朝覲周王,會盟諸侯,終於實現了「取威定霸」的政治、軍事目標。
  •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成就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成就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今天的文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哦。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官渡之戰裡面的烏巢燒糧戰。袁紹下令用大批兵員車輛往前線運糧,並派淳于瓊率一萬多人北上迎接運糧車隊。
  • 如何以弱勝強?看看戰過後期最傑出軍事家——樂毅的伐齊之戰!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公元前284年,樂毅見伐齊時機基本成熟,就在獲得燕昭王授權的情況下,當機立斷髮起攻齊之役。統帥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史稱五國代齊之役。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你應該知道的古代著名以少勝多戰役
    我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古人運用智慧,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考的幾個戰役。一、知識介紹(一)先秦時期1.牧野之戰由於商紂王帝辛政治上耗巨資建鹿臺、矩橋,造酒池肉林,使國庫空虛。
  • 歷史驚人的相似:牧野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牧野之戰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朝代更易過程中最大的戰役之一,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我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盡去,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滅亡商朝。
  • 淺析:即墨之戰中使用火牛陣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主要事件:即墨之戰中的火牛陣事件時間:公元前279年事件地點:即墨,今山東平度主要人物:田單事件主角:一千頭牛自古以來,平度就大力發展養牛業,牛肉品質高端,被稱為"中國肉牛之鄉"。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尊賢重士,廣納人才。
  • 【志載冀往】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井陘之戰
    【志載冀往】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井陘之戰 2018-12-05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 , 以兩萬兵力擊破十萬大軍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弱勝強誰最猛?
    在數不清的戰役中,最出名的當屬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那麼哪一場戰役最猛烈呢?官渡之戰是爆發於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之間的戰役,當時袁紹在整個北方處於絕對的優勢,而曹操一方則是其眼中釘肉中刺,袁紹一方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雙方就爆發了戰爭。
  • 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弱勝強誰最猛?
    在數不清的戰役中,最出名的當屬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那麼哪一場戰役最猛烈呢?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爆發於曹操集團和袁紹集團之間的戰役
  • 不可不知的五大經典戰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其中尤以戰場廝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無數的戰火中,有五大戰役最為經典,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眾所周知,兩軍對壘,軍隊數量佔優者通常勝算也就更大,想在不利的形勢下扭轉乾坤屬實不易。然而世事無絕對,總有一些例外會顛覆尋常的認知。
  • 以弱勝強的經典戰術——火牛陣|百家故事
    六個月之內竟連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邑,此時的齊國僅僅剩了即墨和莒兩座城池。樂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軍撤至兩城外九裡處設營築壘,欲攻心取勝,形成相持局面。即墨被圍不久,守將戰死,軍民共推田單為將。田單將計就計,誘使燕軍行暴,即墨軍民見狀,無不痛心疾首,誓與燕軍決一死戰。田單進而麻痺燕軍,又派使者詐降,讓即墨富豪持重金賄賂燕將,假稱即墨將降,惟望保全妻小。圍城已逾三年的燕軍,急欲停戰回鄉,見大功將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 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典型以少勝多的戰例,項羽的秘笈是什麼?
    引導語: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彭城之戰中以少於數倍敵人的兵力擊潰敵人,這是為什麼呢?如果項羽兵團的戰鬥案例中只有一次,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那是一種運氣,算是一種偶然現象吧。可這是非常著名的兩次戰例,尤其是巨鹿之戰,是一次具有戰略轉折性的戰役,標誌著秦王朝的軍事實力衰弱。
  • 戰國時期著名的十位將軍
    經典戰役:陰晉之戰,魏軍5萬——秦軍50萬。孫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經典戰役:桂陵之戰——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馬陵之戰——魏國由盛轉衰,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霸權。齊國則聲威大振,威服諸侯,稱霸於中原。 經典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場戰爭,交手雙方都是頂級名將
    史上最著名的三場戰役,參戰雙方全是頂級名將,交戰十分激烈,其中有兩場都是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役,另外還有一場規模空前絕後。 第一場,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發生於楚漢爭霸時期,劉邦趁著項羽在進攻齊地,率領大軍攻陷項羽的大本營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