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載冀往】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蒙金戰爭
【志載冀往】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蒙金戰爭 2018-12-13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劉秀攻邯鄲之戰
【志載冀往】劉秀攻邯鄲之戰 2018-12-06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曹操北定中原的鄴城之戰
【志載冀往】曹操北定中原的鄴城之戰 2018-12-07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靖難之役的關鍵戰役——白溝河之戰
【志載冀往】靖難之役的關鍵戰役——白溝河之戰 2018-12-13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契丹滅後晉之戰
【志載冀往】契丹滅後晉之戰 2018-12-11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一)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一) 2018-12-21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名人輩出的範陽在哪?
【志載冀往】名人輩出的範陽在哪? 範陽位置圖範陽的歷史沿革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初設範正陽縣,因在範水之北而得名,轄區在今定興縣境內,治所在故城(今定興縣固城鎮)。
-
昆陽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劉秀用隕石砸碎了新朝
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今河南省葉縣),故稱為昆陽之戰。
-
【志載冀往】五行八作(之三)——泥瓦匠
【志載冀往】五行八作(之三)——泥瓦匠 2018-11-25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叔侄大戰為皇位 靖難之役殃百姓
【志載冀往】叔侄大戰為皇位 靖難之役殃百姓 2018-12-13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蔚:著名「背水之戰」的「水」,即今河北井陘微水鎮的綿河
著名「背水之戰」的「水」,即今河北井陘微水鎮的綿河李蔚漢朝在井陘口置關,扼晉冀交通咽喉,為天下九塞之一,兵家所必爭。史稱:其"重地也,東扼滹水燕趙疆焉。其西南萬峰插天,羊腸一線。而遠通秦晉,誠東西之咽喉,而往來之衝要也。
-
鄗代之戰 果敢戰區學習的古代以少勝多著名戰例
趙國自長平之戰敗於秦國之後,國力大大削弱。此後,不僅受到秦國軍隊的屢次進犯,而且其他諸侯國亦想乘機侵趙獲利。十五年,燕國丞相慄腹以給趙王祝壽為名,出使趙國,刺探趙國虛實。回國後向燕王建議,趙國青壯年在長平之戰均被秦將白起坑殺,國內儘是孤兒寡婦,無力再戰,乘此良機攻趙必勝。燕國名將樂毅之子樂間認為趙國連年同秦作戰,百姓熟悉軍事,若興兵攻趙,燕軍一定會敗,堅決反對出兵。燕王喜不聽樂間勸告,決意發兵攻趙國。他派慄腹為將,領兵60萬,戰車2000乘,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
-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史記》中說「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其實不是「不期而會」,根據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聯絡,關中和江漢間的許多方國都有參與,但諸侯恐怕並無八百之多,從牧野之戰的情況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國。此時,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
-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七)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七) 2018-12-22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百萬之兵,井陘之戰以少勝多,楚漢之爭漢趙之戰
井陘之戰是公元前204年漢軍與趙軍之間的一場交戰,這場戰役由漢軍主帥韓信主導,在井陘口一帶與趙軍交戰,漢軍用三萬兵力,打敗了趙軍二十萬兵力,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十三)
【志載冀往】河北著名古建築知多少(十三) 2018-12-23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濰水之戰,雙方勢均力敵,並不是以少勝多的戰例
前言:關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濰水之戰,一直被認為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後來有人提出了:濰水之戰並不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從此,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爭議。史學界展開了熱烈地討論。這樣的研討,對於中國古代戰爭史正確定位有著積極的意義。筆者經過查閱有關資料,也認為:濰水之戰是勢均力敵的戰役,而不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
難能可貴,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以少勝多,痛擊日寇的著名戰例
然而即使在如此慘烈的戰爭局勢下,也不乏我軍以少勝多的戰例,甚至是中國軍人在傷亡人數上大大少於日軍的戰役,這到底是哪場戰役呢?二,仁安羌大捷,仁安羌大捷,又稱仁安羌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緬甸戰役中的一場戰鬥,仁安羌之戰,中國軍隊投入了800餘兵力,卻戰勝了4000餘日軍,並且還是在正面戰場強行擊潰,拯救了被圍困的英軍近7000人,是中國入緬遠徵軍113團在團長劉放吾指揮下以少勝多首次在境外取得的勝利,當時到達的兵力大約只有1121人。實際上作戰的人數僅僅800人。
-
【志載冀往】燕國北疆第一郡——上谷郡
【志載冀往】燕國北疆第一郡——上谷郡 2018-12-04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載冀往】廊坊名特食品和特色小吃
【志載冀往】廊坊名特食品和特色小吃 2018-11-23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