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兩句

2020-10-04 燕說歷史

《雜詠一百首·劉備》:「華容蘆荻裡,一炬可無遺。嘆息劉玄德,平生見事遲。」

三國時期,我國湧現出了很多英姿颯爽的英雄豪傑。他們為國家的繁榮安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國家的安定似乎並不僅僅由這些將士決定,也離不開他們背後運籌帷幄的「智囊團」。因此,三國時期同樣的各大軍師也同樣赫赫有名。他們中最為出名的大約就是標題中那兩位「臥龍」與「鳳雛」了。其實,他們二人就是諸葛亮與龐統。而這二人都是水鏡先生給劉備物色的軍師。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劉備的形象一直是比較老實本分的。然而其實真正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男人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乖巧」,反而一直在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直到他憑藉劉璋對自己的信任,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益州,他精於算計的本性才暴露無遺。因此我們似乎可以說:劉備是一個極其道貌岸然的人。然而,這樣一個攻於心計又有貴人相助的人,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一起認識一下這兩位謀士。諸葛亮的大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本是琅琊陽都生人,年少時跟隨叔父去往荊州遊歷,隨後就隱居於此。在隱居的時間裡,諸葛亮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讀書上。就這樣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度日,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才結束隱居生活。

「鳳雛」龐統雖然不如諸葛亮有名,但他也是三國時期的一代傳奇。司馬徽言:南洲士子無人可與龐統比肩。龐統出生於公元一七九年,為荊州襄陽人士,略長諸葛亮兩歲。據說,龐統幼年時期為人比較老實木訥,並沒有表現出什麼超出同齡人的智慧。然而水鏡先生卻一下就發現了龐統這個英才。再加上司馬徽的讚賞,龐統的名號也逐漸被眾人熟知,成為了和諸葛亮齊名的那位「鳳雛」。隨後,他更是和諸葛亮一起做了軍師中郎將,成為了劉備的智囊團之一。

公元212年,劉備同劉璋決裂,龐統為劉備獻計三條,得到了賞識。可惜的是,就在他率軍攻打圍雒縣時,不幸被箭射中後不治身亡,年僅36歲。龐統死後,萬分悲痛的劉備將他埋葬在了落鳳坡,追封關內侯。劉備也就此失去了一個得力幫手。

很多人可能會想,是否是因為龐統的死才導致了劉備的失敗?如果龐統沒有年紀輕輕就喪命,劉備勢力的結局是否會截然不同?其實不然。畢竟詩中的「臥龍」——諸葛亮依舊在世,而能夠得到「臥龍」與「鳳雛」中的一位就可以統一天下。要知道,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說完,它的後半句也十分關鍵。那就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名為劉巴,是劉備軍中的財政大臣。他在劉備軍中軍需吃緊的時候為劉備獻上了很多妙計,解決了很多問題。而「孝直」則是劉備手下一個十分擅長謀略的謀士,頗得諸葛亮賞識。可惜的是,這位謀士只活到了四十五歲就離世了。也即是從此開始,蜀國的氣勢大不如前,逐漸走起了下坡路。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成敗從來就不是由某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決定的。真正能掌握一個國家命運的,其實是由眾多能人志士組建起來的團隊。這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發揮著別人替代不了的作用,對國家的興亡產生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只是一個加分項,劉備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沒有重視整個團隊的協作能力。因此,想要做大事,在任何時候都容不得半點疏忽大意。特別是在團隊中,每個人的角色與任務都起著決定命運的作用!

參考資料:

《雜詠一百首·劉備》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劉備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徐庶入曹營之前,告訴劉備諸葛亮有大才,如果可以請到他出山,將會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後來劉備三顧茅廬打動了諸葛亮,二人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先賢傳》載:「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由於水鏡先生司馬徽避世隱居,所以「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就成了世間數一數二的謀臣。
  •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我們讀三國,都對這一句話非常感興趣,「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這在文中是荊州隱士司馬徽對劉備說的。劉備聽後像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立馬找到這兩人,然後一統天下。皇天不負有心人,劉備通過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諸葛亮,又在赤壁之戰後得到了鳳雛龐統,按理說臥龍鳳雛都得了,下一步該一統天下。可不想,龐統死於落鳳坡,自己也在攻打東吳時死亡,獨剩臥龍獨木難支,六出祁山隕落五丈原,為後世留下無盡的遺憾。那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卻沒得天下呢?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卻還是敗了?他忘了後面兩句
    而當年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也就是曹劉孫三人身後,各自都跟隨著一幫名士。這一段歷史便流傳百年,後元末明初時期的小說家羅貫中對這一段歷史進行了藝術性的加工。在史料的基礎上做戲劇性的改變,最終成就了如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而在這本書之中。最為出名的名士便是諸葛亮了,他便是水鏡先生口中「臥龍鳳雛」之中的「臥龍」。
  •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不提司馬懿?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不提司馬懿?雖然後來魏蜀吳成三國鼎立局面,但是劉備的起步其實是比曹操和孫權晚的,孫權和曹操名聲大噪的時候劉備還是只一個無名小輩,劉備在遇見司馬徽的時候曹操已經將北方統一了,而劉備還在躲避蔡瑁的追殺,在逃跑途中被司馬徽讓牧童引劉備去找他的,一番對話之後,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劉備還是敗了?水鏡先生還有下半句
    漢室已經名存實亡,而當今天下唯一一個還心系漢室的人便只有劉備了,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心繫祖業自然理所當然。可惜有心報國,卻沒有實力蕩平這亂世,後來劉備流落荊州,水鏡先生向他推向了兩位年輕的謀士,一位名叫諸葛亮綽號臥龍,一位名叫龐統綽號鳳雛。
  • 臥龍,鳳雛兩人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2個都得了,最後還是敗了?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和龐統的評價,這個評價可謂是至高無上,也是兩位頂尖謀士的實力體現。可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劉備同時擁有臥龍和鳳雛,但最後也只要三分天下,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劉備為何失敗,只因他忘了後兩句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曾經給劉備留下了兩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這是為了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寓意著諸葛亮就是應該得到這一人,所以勸誡劉備應該重用諸葛亮。劉備也因此聽了這個舉薦,請來了諸葛亮,雖然後來劉備稱為了漢中王,但是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因為他並沒有像預言中說的那樣統一了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得倆卻還敗了?他忽略了後一句
    但正依附劉表的劉備一心想建功立業,他相信司馬徽是位名副其實的奇士,於是也去拜訪了司馬徽,態度懇切,司馬徽便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在此之前,名士徐庶也向劉備舉薦過諸葛亮,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對三國感興趣的朋友,想必都聽過「臥龍鳳雛」這二人,在當時,人們一直傳言,這臥龍和鳳雛你只得其一,那麼便可以安整個天下。因此,在當時,很多人對於臥龍鳳雛都是趨之若鶩的,想盡辦法想要得到這兩個人才。最後,劉備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將這二人收入了門下為己用,但偏偏有一點令大家覺得好奇,明明說這臥龍鳳雛得其一就可安天下,那麼,為何劉備在二者兼得的情況下,最後依舊是失敗了。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後面其實還有一句,預示著劉備必亡
    相信大家都聽過水鏡先生司馬徽預言的這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可以得天下,這個「臥龍」便是諸葛亮,這個「鳳雅」則是龐統。劉備自稱中山晉王后其實勢力並不大,要不是有關羽和張飛等名將的輔佐,恐怕三國裡也沒有他的位置。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蜀國還是滅亡,下半句揭開真相
    說到《三國》之中的知名謀士,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了,而諸葛亮也就是臥龍。當初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當時的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蜀國最後還是滅亡了。原來劉備還有下半句話沒有聽完!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劉備二人皆得卻未得天下
    三國時期,世有臥龍鳳雛得二人,當世奇才。人說二人得一人能得天下,為何劉備二人具得卻寸土不增。或為世人誇大其詞。今人於孔明,鳳雛皆被演義所誤。三國演義對龐統術之甚少,只言其才與孔明伯仲之間。或為其過於早亡,出世並未施展多少報復。
  • 三國最厲害的四大謀士:鬼才,臥龍,冢虎,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
    三國最厲害的四大謀士:鬼才,臥龍,冢虎,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人才輩出,有像關羽、趙雲、張飛等能徵善戰的英雄,也有諸葛亮、荀彧、司馬懿等智謀出眾的謀臣。袁紹雖愛才而不懂得用才,做事猶猶豫豫不夠果斷,於是他找藉口離開了袁紹。後來在荀彧的介紹下,他才投靠了曹操。郭嘉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非常的了解曹操,也深得曹操的喜歡,郭嘉跟曹操的關係非常的好,曹操經常外出都帶著郭嘉,兩人經常共乘著一輛車。可惜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要不然他倒是可以與諸葛亮鬥一鬥。
  • 臥龍鳳雛得一就能安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會敗?其實後面還有句話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在民間流傳著「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臥龍就是在隆中耕種的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劉備先後得到了臥龍和鳳雛,但最終也沒能得到天下。臥龍鳳雛得一就能安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會敗?其實後面還有句話。
  • 龐統諸葛亮得一人可得天下,龐統死後,劉備與臥龍為何沒一統三國
    在古代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說「鳳雛臥龍得一人可得天下。」鳳雛是龐統臥龍是諸葛亮,但是不論是按照三國演義來看還是按照三國志來看,劉備將這兩個人都得到了,也沒有得到天下,可能是智者多了引起了相反的反應,所以在鳳雛和臥龍同為劉備帳中謀士的時候,劉備沒有得到天下。但是後來鳳雛死了。
  • 龍鳳虎麟四人,得一人可得天下,為啥蜀漢得其三還是敗了?
    在我國三國時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只要能夠得到一人,就能夠平定天下。事實上除了臥龍與鳳雛這兩人之外,還有兩人與之齊名,就是冢虎司馬懿和幼麟姜維。在這四人當中,蜀漢先後擁有其中的三位,只有司馬懿是屬於曹操陣營,那麼為啥蜀漢得其三還是敗了?
  • 龍鳳虎麟四人,得一人可得天下,為啥蜀漢得其三還是敗了?
    在我國三國時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只要能夠得到一人,就能夠平定天下。事實上除了臥龍與鳳雛這兩人之外,還有兩人與之齊名,就是冢虎司馬懿和幼麟姜維。在這四人當中,蜀漢先後擁有其中的三位,只有司馬懿是屬於曹操陣營,那麼為啥蜀漢得其三還是敗了?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啥孫權讓龐統滾蛋了?只因一致命缺陷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也是每個中國人都非常了解一個作品,裡面很多人物都是耳熟能詳的,比如諸葛亮、周瑜、曹操、關羽、劉備、孫權等等,這些人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演繹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關羽的忠義、呂布的武力、諸葛亮的計謀都是當世第一等。
  • 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何劉備二者皆得卻只能三分天下?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但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還是勢力最小的一個。鳳雛龐統意外死亡不說,諸葛亮可是跟著劉備了一輩子。但為何沒有幫劉備一統天下呢?諸葛亮雖然有大智慧,並且他的很多事跡我們都知道,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神跡,但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諸葛亮的確很厲害,但還沒有到那種地步。諸葛亮為何一直都不能統一三國,還是要從他制定的隆中對分析。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劉備得二為什麼還失敗了?
    可令人奇怪的是,司馬徽出門時竟然仰天大笑說:「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惜哉!」說完後,飄然而去,劉備嘆曰:「真隱居賢士也。」這是司馬徽在小說中的二次出場,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能掐會算的世外高人形象。於是,他的這兩句經典臺詞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