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水、算命:上海網際網路公司為何總被賣?

2020-12-12 虎嗅APP

本周,關於阿里巴巴將全資收購餓了麼的消息炸開了鍋,傳聞基本已坐實,只是95億美元的金額仍存疑,事實上,早在2015年,虎嗅就曾撰文稱,「阿里將餓了麼收入囊中是早晚的事」。


事情應驗了,不禁讓筆者拋出疑惑:上海的(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為何總是被賣?

 

回顧上海那些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企業,盛大、土豆、大眾點評、攜程、易迅、1號店,餓了麼,他們在曾在各自的領域獨領風騷,路徑不一,易主的命運卻出奇的一致:土豆被優酷併購,安居客被58收購,大眾點評被美團併購,易迅和1號店都賣身京東,餓了麼被阿里收購,剩下沒被賣的盛大也被騰訊入股,百度則成了攜程最大的股東。

 

這就是「命」。


中國人,喜歡從周易八卦、五行相生相剋的風水學、命理學來算其中奧妙,正所謂「一名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性格決定命運,公司也看基因,產品也得測字。


下面,筆者就假裝一回玄學大溼,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上海網際網路企業註定被賣的命。

 

一、土豆:桃運埋禍



大溼算命:石上金花,內心勞苦,貫徹始終,定可昌隆

五行生剋: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2005年,王微創立土豆,開始做「生活的導演」。土豆是國內最早的在線視頻網站,早於其競爭對手優酷成立,IPO申請也比優酷早,但在2012年被優酷收購。

 

從第一輪融資開始,王微就逐漸失去土豆。土豆上市前,土豆共融資1.6億美元,包括5輪融資1.35億美元和,2500萬美元可轉債。但王微為了拿到A輪50萬美元融資,就出讓了30%的股份,王微仿佛不知道公司控制權的重要性,從股權比例上看,土豆網上市後,創始人王微持股比例已稀釋為8.6%;根據王微持有的B股數量,其僅擁有25.4%的投票權,董事會投資方的席位也超過了創始團隊。

 

有人稱曾評價土豆創始人王微是個文藝男,喜歡風花雪月,上市前陷入離婚案引發股權爭議,葬送了土豆的上市夢,註定了老二的結局。土豆申請IPO的時間也比優酷早,但就在土豆網醞釀多年準備赴美上市之際,王微前妻楊蕾半路殺出,要求分割土豆網38%的股權,最後,王微付出700萬美元現金補償才了結了這樁離婚案。等到王微重啟IPO的時候,美國資本市場卻早已變冷。因為愛情,王微錯失了土豆做老大的機會。



土豆上市首日下跌12%,市值7.1億美元;而8個月之前上市的優酷首日大漲161%,市值超過3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兩家網站都未盈利,而日漸高漲的版權、帶寬成本和難以盈利的運營壓力,讓二者都需要尋求變革。投資人唯恐投資虧損,主導了優酷與土豆的合併,王微在這場資本包辦婚姻裡,已是沒有發言權的角色。2012年8月合併後,土豆佔新公司28.5%股份,王微持有的股權僅為2.45%,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黯然離場。「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而愛情不愧是永恆的劇情衝突。

 

到了2015年,馬雲砸56億美元現金拿下合一集團,收購完成後優土將從紐交所退市私有化。此次收購成為視頻行業的標誌事件:至此,中國視頻三巨頭——優酷土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均成BAT囊中物。

 

二、大眾點評:無為而治



大溼算命:富貴榮華,財帛豐盈,暗藏險象,德澤四方

五行生剋:水能克火,火多水幹

 

從小在上海長大的張濤是一個講究生活品位和情調的人,美國留學回國後,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的他在上海後,希望發現更多本地餐廳。聯想到在美國時曾見到的關於飯館的索引指南,2003年,張濤開始嘗試通過用戶的點評把飯館信息搬到網際網路上。從餐廳點評開始,張濤做起了大眾點評。

 

上海為大眾點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當時國內網際網路並不發達,而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網民數量相對較多。更重要的是,大眾點評針對的是本地商戶,而上海人喜歡消費,熱愛美食,這些人成為了大眾點評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大眾點評是幸運的。口碑網於2004年在杭州創立,其業務模式和大眾點評非常相似,在2006年獲得阿里巴巴投資後,口碑網展開了一系列針對大眾點評的活動,但是大眾點評用戶的高質量和高黏性幫助其抵擋住了口碑網的競爭。2008年,口碑網和雅虎中國整合成立雅虎口碑,也未能對大眾點評形成真正的挑戰。

 

沒遇到太大的競爭,大眾點評的發展保持著較慢的節奏。2010年,大眾點評僅在6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也在這一年,帶著做大的野心,大眾點評開始從優惠券和點評模式轉型團購,沒想到接下來是讓張濤始料未及的「千團大戰」。

 

移動網際網路、團購、本身生活服務平臺,頭頂這些概念的大眾點評成為資本看看好的明星,但到2011年底,美團、拉手、窩窩團等團購網站都進入了上百個城市,而大眾點評進入的城市不足30個。這種保守的風格讓大眾點評錯過了很多機會。

 

和賭徒王興相比,張濤真是個謙謙君子。網際網路行業更適合「快打慢」抓住窗口期快速擴張,美團創立三四年,就與十年的大眾點評旗鼓相當,虎嗅文章曾呼籲大眾點評必須從「慢公司」變「狼性」,等不起了!創立12年,算上騰訊戰投,大眾點評六輪融資超過14億美元,結果居身美團之後。燒錢對峙的兩方商業模式類似,而大眾點評已經超過10年,資本也沒了耐心,最終和美團走到了一起。2015年,張濤辭掉聯席CEO,王興成為新公司CEO。

 

三、1號店:外強中乾

 



大溼算命:權威顯達,博得名利,且養柔德,功成名就

五行生剋: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2007年11月,時任戴爾中國區總裁的劉峻岭和時任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的於剛離職, 2008年7月,1號店正式上線,他倆想做一個「比超市還便宜的網上超市」。

 

1號店從出生便備受矚目,因為創始人於剛和劉峻岭都是資深的職業經理人。劉峻岭曾擔任過戴爾中國和香港區總裁和亞美亞的中國區總裁,曾被評選為2005年中國IT十大財經人物。於剛曾擔任過亞馬遜的全球供應鏈副總裁和戴爾的全球採購副總裁,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管理學院終身教授和座席教授,是運營管理學專家,中國國家級專家,中央千人計劃創業人才。

 

雖然創始人非常優秀,但1號店創立不久後,就面臨著資金難題。據說於剛和劉峻岭去上海浦西見一位VC合伙人,剛說兩句對方就失去了興趣 :「你們都是職業經理人,知道怎麼把1做到10,但不知道怎麼能把0變成。1」對于于剛的美國創業經歷,對方也毫不留情地說:「這裡是中國,不一樣。」

 

說到底,國內電商的起步,大多和亞馬遜通過圖書起家類似,先從垂直電商起步,再漸擴充品類,最終發展成為全品類電商平臺。噹噹、京東、蘇寧易購都是如此。1號店從一開始就定位「網上沃爾瑪」,一上線就開始全品類銷售,這一發展路線的難度可想而知,資金困境、採購難題、售後服務這些中國電商的普遍難題在1號店這裡放大數倍,其虧損率甚至遠高於其他經營3C、服裝的電商網站。

 

2010年,平安集團以8000萬元的代價,拿到1號店80%的股權,彼時1號店創立僅三年。一方面電商早期通過燒錢換市場份額,京東融資能力強,蘇寧易購背靠大樹,噹噹有圖書輸血,融不到錢的 1號店陷入資金困境。另一方面,這筆交易或與創始人國外職業經理人經歷有關——對公司的控制欲較低,而且電商早期往往也需要事事親為又髒又累,哪比得上職業經理人的風光。

 

平安入股之後,1號店逐漸從激進變得保守,重心放到了超市日用品,但虧損繼續。2011年5月沃爾瑪入股1號店佔股17.7%, 2012年8月份商務部批准沃爾瑪對1號店的控股增至51.3%,沃爾瑪成為了1號店最大的股東,逐漸失去控制權後,創始人於剛、劉峻岭也隨之離職,重歸職業經理人。2016年6月,京東接盤持續虧損的1號店。

 

四、易迅:苦修轉世

 



大溼算命:載寶沉舟,浪裡淘金,大難嘗盡,大功有成

五行生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與於剛、劉峻岭相比,卜廣齊算「屌絲」創業者,「我從中國北方一個三流學校的三流院系畢業,學的也是一個三流專業——重型機械。」卜廣齊這樣描述自己的大學和起點。2001年4月,自學成才的卜廣齊在六個月內連跳兩次槽之後,進入Newegg工作。當時,Newegg是最初進入中國摸索電子商務模式的美國公司,卜廣齊加盟時,加上董事長才3個人。

 

2006年6月5日,看好電子商務發展前景的卜廣齊,跟朋友一道以50萬元自籌資金起家,創立了專注PC和電子消費類產品的B2C業務的易迅網,卜廣齊創業之初的想法是在數碼3C領域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專業性。

 

卜廣齊賭性可見一斑,那年京東單月銷售額已有千萬級別,易迅在同行裡是偏晚,還敢自籌50萬下場以小博大。好在卜廣齊有兩把刷子,聚焦區域化和服務特色化特色,在上海、杭州、蘇州、揚州等地自建了物流團隊,以送貨速度快在用戶群中頗有口碑,不過其他區域的消費者當時卻幾乎沒聽說過易迅。

 

從2006年成立到2009年易迅網一直沒有融資,靠創始股東的自有資本,將生意越滾越大。但有京東等比易迅背景更好銷量更大的同類平臺在前,小而美的易迅很難拿到融資,卜廣齊開始轉找戰投。2009年騰訊投資了易迅,此後,騰訊不斷加大對易迅的投入,直至 2012年完成控股。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易迅銷售額已經高達60億元,相比2011年的20億元,實現了年300%的增長率。背靠騰訊,易迅發展迅速,在深圳、上海,易迅的物流可以做到「1日3送」,即使現在來看,都是令人驚嘆的效率。2013年,易迅甚至成立了「打貓狗指揮中心」,叫板天貓、京東。

 

但隨後騰訊開始剝離電商業務。從2005年開始騰訊涉足電商很多電商平臺,一直沒能培養出新的利潤增長點。2014年3月,京東與騰訊達成合作,騰訊以2.14億美元+QQ網購+C2C拍拍網+9.9易迅股權獲得了京東IPO前的15%股份。至此,易迅、拍拍等易主京東。

 

在騰訊收購易迅之後,卜廣齊基本就退居幕後,易迅事物由騰訊集團的直接幹預較多。對於易迅而言,當初若不賣給騰訊,大概率是倒掉,卜廣齊選擇嫁入豪門,就必須接受這個結果,而且坊間傳聞被騰訊收購卜廣齊套現甚多,從個人角度,這生意是賺翻了。如今易迅網已成歷史,卜廣齊也扎進汽車電商再創業。

 

五、餓了麼:銳氣過盛



大溼算命:寒雪青松,夜鶯吟春,必遭一過,繁榮白事

五行生剋: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餓麼了終於是撐不住了。

 

2008年張旭豪在讀研期間與其同學創辦餓了麼網上餐廳,主要通過加盟餐廳的後臺管理系統和前臺網站頁面的年服務費,交易額提成,競價排名費用來盈利。從2011年至今,餓了麼拿了7輪融資,2輪戰投,總融資額約217.17億人民幣。有媒體透露,「張旭豪的個人股份可能已經只有2個點左右。」

 

早先於2016年8月前,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向餓了麼總計完成了12.5億美元的投資,阿里巴巴出資9億美元,螞蟻金服出資3.5億美元。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向餓了麼追加投資共4億美元。當時,餓了麼入駐支付寶、美團入駐微信,阿里巴巴和騰訊各自佔了外賣行業流量的半壁江山。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之後,阿里巴巴在餓了麼的持股比例約為37%。

 

在阿里騰訊新零售對壘的背景下,餓了麼被收購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對阿里來說,餓了麼的價值是完整的外賣業務鏈路,阿里不缺銀子,不缺流量,不缺技術,只缺一支覆蓋全國的外賣騎手團隊。

 

對於餓了麼而言,與美團外賣肉搏正酣,短時間不可能盈利,再加上阿里勢大,考慮資本的退出,投身阿里是最好的選擇,坊間傳聞阿里以95億美金收購餓了麼其餘63%的股份,若以此計算,餓了麼估值將達到150億美元,相對較高的估值,可能也是對背後資本的妥協,畢竟騰訊、京東和滴滴也都投資了餓了麼。

 

上海的網際網路風水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境內外上市網際網路企業數量達到102家,其中騰訊、阿里和百度公司的市值之和佔總體市值的73.9%。再加上入股關係,可以說中國網際網路已是BAT的天下。

 

張旭豪曾言「上海人不行的,上海人,想贏怕輸,喜歡守著自己的自留地,沒有搏性、沒有賭性、沒有狼性,網際網路行業就沒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餓了麼再被收購,上海網際網路公司也確實不多了。

 

關於上海網際網路的興衰,網上各路大神從很多方面都有論斷,不妨再讓本大溼開天眼,一觀上海的網際網路風水。



看上海地形,長江環繞,作為長江入海口,充沛吸收了長江逾越整個中國所帶來的風水運勢,給予上海以滋養,也帶給上海更多的風水機遇。光是長江的這一入海龍頭形態,就是大風水,足夠奠定上海的位置了。


那為何上海網際網路發展不如旁邊的杭州呢,原因和風、水流量有關,上海雖然有青龍入海之勢,流量充沛至極,卻沒法圈住化為己用。所謂風水,就是藏風聚水,再看杭州西部群山環繞,錢塘活水東入東海,順流而過,雖風水皆備,但東面平坦導致風水流失。網際網路可是流量經濟為前提,若不能聚流,那必將曇花一現吶。

 

但天時加地理讓杭州也算一處寶地,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太陽、月球、地球一線,引東海精氣向西流動,恰好錢塘江入海口狀似喇叭形,廣收精氣成錢塘江潮,杭州西面群山恰好養住,東面還有寧波為屏障,短時間聚集大量風水流量,但若不及時補充,就會逐漸流失。還有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接帝都之勢入杭州,但北段淤塞,引帝都之氣,非常人可為也。


上海的風水聚集之地在陸家嘴,黃浦江它在上海的中心位置陸家嘴打了一個灣,構成懷抱形,將陸家嘴捧在手心裡高高舉起。



上圖左邊是陸家嘴,右邊是杭州濱江區,能看到濱江的風水類似陸家嘴,玉帶環繞嗎,藏風聚水,這也是杭州網際網路從濱江崛起的原因,雖然杭州風水不穩,但此處是一聚氣之地。

 

廣州深圳也是此理,珠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僅次於長江,幾條幹流呈 8條放射狀排列的分流水道流入南海,亦集多省之氣。



珠江口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南和香港一河之隔,北有梧桐山,龍自東北而來,而西南的蛇口和水口,與大嶼山相連,加上圈內海灣重疊,島嶼齊步,猶如靈龜下凡,美不勝收藏風聚水,實乃,天意人為各佔一半的風水寶地,藏風聚水,養得廣東人傑地靈,將珠江流量之精氣聚於廣州、深圳。


但是上海比之杭州、廣州、深圳,風水更佳,因為上海是中國的門面,相當於客廳的位置。

 

從民國開始,上海就是中國最繁華,最國際化的城市。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口,隔海與九州島相望,南鄰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出色的地理位置也讓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一。

 

上海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而且官方統計,中國三分之一的頂尖科研成果來自上海。外企入華第一站,基本都是在上海開個辦事處,外企林立,國企眾多,最大的優勢是在金融方面。外企,國企,金融行業,上海那都是高端職業頂尖人才,注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網際網路公司熬夜加班,和城市氛圍不符。


所以上海是真體面,就算是北京,也有城中村和地下室。網際網路早期的創業者,不管是居民房還是咖啡館,反正有臺電腦就能幹活,也確實有一股「屌絲」氣質,那種監管邊緣野蠻生長的風格,和上海確實格格不入。

 

即使錯失網際網路機遇也沒關係,金融才是上海的標籤,現在,第一批入圍CDR名單已出爐,共有8家企業,除了BATJ這四家,還有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學。前七家企業均是中國上市網際網路公司領頭羊。網際網路巨頭若能回歸A股,上海也將迎來新的金融機遇。


手掐無名指,除上述五家公司被賣的盤點反思外,其餘內容均屬周末八卦娛樂,請勿當真。


END.


相關焦點

  • 風水、算命湧入網際網路
    一些網站還做起了賣各種風水闢邪物、吉祥物的電子商務,甚至有網站開闢了網上掃墓業務。如果你打開手機,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者在安卓電子市場,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算命資料,風水、算命軟體。算命、風水,這一古老神秘的行當,當網際網路出現後也在迫不及待尋找它的商業生存空間。
  • 算命和風水:被網際網路改變的「生意」
    如果你打開手機,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者在安卓電子市場,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算命資料,風水、算命軟體。算命、風水,這一古老神秘的行當,當網際網路出現後也在迫不及待尋找它的商業生存空間。另一種「心理安慰」江西贛州的吉祥風水網,號稱是中國最大的網上周易購物商城。
  • 算命生意經:網際網路半仙簡史
    有不如意之處,找大師算卦問卜,解八字風水,似乎總能找到點緣由,從而疏通命運,逢兇化吉。就像韓劇《請回答1988》裡,老母親為了讓成績很爛的女兒考上大學,專門去廟裡求取了大師的「神言」,硬逼著女兒改名。如今一切皆可「網際網路+」的時代,曾經行走江湖「知天命」的神人們,也不再局限在廟宇和街邊擺攤,堂而皇之做起算命的生意來。
  • 算命先生公然開公司看風水(圖)
    昨日,記者接到陳先生的投訴後調查發現,海口正悄然冒出另類「投資顧問公司」,其利用合法證照,打著「研究應用《易經》」的幌子,宣傳偽科學,搞「算命、風水」,從事封建迷信活動。  消費者反映:算命先生開公司公然宣傳風水  陳先生說,他日前在文明東一家酒店的大堂裡等候朋友,無意間看到大堂旁邊存放著各種旅遊宣傳資料的木架上,擺放著好幾份海南××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宣傳資料。
  • 網際網路時代,算命先生闖出新「錢途」
    這場關於「網際網路滑鐵盧」的討論似乎變成了神棍局自身的滑鐵盧。焦慮的2015年神棍局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在它萌芽的2015年,國內的算命先生們迎來了一波創業融資潮。根據創業邦不完全統計,2015年之後,10家左右的算命公司相繼獲得融資,全部在A輪之前。神棍局即是其中之一。
  • 揭秘網際網路算命賺錢真相:0成本轉運靈符賣三四百,沒人給差評
    於是,算命這個古老的職業,就在需求和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爆發了。 佔星、八字、紫微鬥數、塔羅牌等等「大師」紛紛利用網際網路,出來擺攤。 星座是其中傳播門檻最低,最不容易觸紅線的一類,所以星座公司也較多。
  • 寫字樓裡出現算命公司 風水先生做起大生意(圖)
    記者算了算,黃大仙廟附近一條不起眼的百花路,就聚集了11間算命看風水的固定檔口,街邊還有幾個算卦的走鬼檔,儼然是「算命一條街」。各位算命先生裝扮各異,有僧人、有道士,還有「四不像」。  記者信步進入一間名叫東×的檔口,裡面除幾張桌椅外沒有什麼擺設。
  • 視頻平臺的花式算命,已經成了網際網路佔卜的新潮流
    而來視頻網站算命的網友們,似乎並不關心手段,但凡標題裡有「運勢」「戀愛」「事業」等關鍵字眼,總有人會想點進去看看,看完後繼續點擊下一個,直到找到理想答案為止。「網際網路算命」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視頻時代,卻迎來了跨越式的進化。
  • 算命先生「敲鐘」——新加坡風水公司上市之路
    (何仔/圖)作為大股東的「彭大師」通過期權激勵來吸引其他風水師,並且對風水公司進行了標準化改造,開出了十幾家連鎖店。可是如果想把新加坡的那套模式照搬到中國來顯然不太可能,一場迂迴的中國擴張戰役剛剛開始。能想像嗎?測風水的公司也要上市了。
  • 花錢算命、看風水,為什麼不好好起名?
    有些人很熱衷於算命,今天找這個大師看,明天找那個大師看,看到哪個師傅給別人分析得準,便心生佩服。然後,開始向師傅問東問西:「大師,我這命能當官嗎?」「我以後能賺錢嗎?」「我是適合經商還是從政呢?」「大師你看我今年找得到女朋友嗎?」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喋喋不休。
  • 精神病院、夜店、足浴、算命……居然都是上市公司
    更多內容請看「股市直播室」       記得小時候看《正大綜藝》(額,好像暴露年齡了……),它們有句口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自從財能君踏入股海後,總覺得這句話在股市也同樣適用。
  • 不要經常去算命及看風水
    你們一定要知道:身體不舒服也不用算命,不用問來問去,好好地念《藥師八如來》佛號就是了。事業不順利好好念《二十一度母禮讚經》、再加上《吉祥天母禮讚經》和《單堅護法讚頌文》就可以了,事業不順利就是這樣的,你自己學佛了以後你自己就有方法了。你遇到了本命年,好好念《緣起贊》就可以了,不用去算命。
  • 網際網路玄學,在線算命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上面的案例源於我在陌生人社交產品調研《從陌生人社交路徑,思考陌生人社交產品》中的一次真實訪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代90後陌生人社交過程中的一種典型縮影,當下年輕人談戀愛看星座和過去結婚看八字一樣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從篤信星座的90後,到給伺服器開光的網際網路人,從《我是個算命先生》到火熱的盜墓、風水等玄學氣息濃厚的影視IP,再到社科院開設周易預測學博士學位授權點。
  • 風水算命與風水命理師
    以個人的經驗看,準確度在3-8成,並且從古至今,這套算法模型的準確度在不斷降低。 因為人的行為和主觀意識越來複雜,變化越來越大,古人活動範圍小,極少離開自己的出生地,很多人一輩子沒離開過鄉鎮,相對變數就小,現代人活動範圍及廣,今天在上海,明天可能就在北京,甚至到南半球了。
  • 潘石屹大戰神棍局:風水先生重生後算命一次要價1萬
    這事要從自媒體「神棍局」此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北京望京SOHO風水大局,網際網路「滑鐵盧」?》的文章說起,該文章稱北京望京地區所在的風水大忌,並指望京SOHO所在位置「煞氣嚴重」布局「衝八字」。 18日,SOHO中國發表聲明稱,針對此文,SOHO中國已正式起訴自媒體「神棍局」侵權。此案已於昨日正式開庭。
  • 中國每四人就有一個相信算命!都21世紀了,為何算命會越來越火?
    但事實上,現在的算命已經不只是一門手藝,而成了一門產業。據統計,從2000年開始,我國算命相關公司開始不斷增加,2000年當年就新增了611家,之後增速越來越快,2019年達到了3673家,而現在和風水相關的企業更是多達四萬家。不僅如此,這些公司中還有一部分完成了上市。
  • 在線算命,「舶來玄學」拯救東方大師
    在豆瓣裡搜索「佔卜」、「算命」,命中的帖子超過6萬個,和算命有關的小組大大小小有400多個,人最多的組達到38萬人,尤其很多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更是極篤信風水之說。更出人意料的是,2012年,新加坡某風水公司在倫敦上市;近幾年,日本算命網站appallas發展迅速,據悉,早在2008年,該網站的付費註冊用戶月度同比增長21%。然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不可否認,玄學這樁生意,無論在商業領域還是人倫階層,一直都被視為難登大雅之臺的典範。
  • 迷信的韓國人,算命成產業,看風水要申遺
    在韓國,算命是一個大產業,大約有2萬億韓元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口達30萬。在首爾的鐘路街、東大門、大學路,都有算命一條街,一個個檔口寫著「奇門遁甲、四柱、手相、面相、擇業、擇偶、起名」等等。 算命服務甚至面向外國遊客,在一些景區用多種語言招徠客戶。
  • 披著網際網路外衣的「算命生意」誰來監管?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八字、生肖、掌紋、面相都能看;事業、姻緣、財運、健康全能測。遇到問題別害怕,大師幫你轉運」……曾經,在很多地方的牆上、電線桿兒上都能看到貼著類似測算的小廣告。
  • 「大師」網絡算命看風水 忽悠錢財終被抓
    自命大師、微博微信樹名、通過電話、網絡冒充風水指導師、風水師傅開光轉運產品及以交友販賣茶葉為名實施詐騙的團夥,在湖北鄂州公安機關的協助下,2018年4月,該團夥被廣東警方一窩端。2018年初,王某因購置新房要裝修,便想找個風水師看看風水,於是通過朋友介紹稱,網上有一位「自命大師」算命、看風水非常有名,據說曾是少林寺的得道高僧。王某聽後非常確幸,盤算著買新房通過風水師調風水以改變以前的黴運,於是聯繫到「自命大師」。「大師」得知王某的需求後,指出其新家房屋結構靈氣不通、進門鞋櫃烏煙瘴氣,長期居住將來必有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