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蒙合作結碩果,文物展覽促交流~這裡有你不容錯過的「契丹style」!

2020-12-21 騰訊網

6月16日上午10時,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雲」開幕式,展覽同時向觀眾免費開放。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鄭東波在開幕式上致辭,內蒙古博物院專業講解員對展覽進行線上導賞。

粵蒙合作結碩果,文物展覽促交流

廣東和內蒙古分別位於南海之濱和祖國北疆,均擁有別具特色的豐富文物資源,在我國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東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發現了秦漢以來的眾多海絲遺蹟和遺物,「南海I號」沉船及其18萬餘件出水文物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

內蒙古自治區幅員遼闊,是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地帶,具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徵。這裡曾孕育和培養出許多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族就是其中的一個傑出代表。契丹族建立的大遼王朝,不但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草原絲綢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汪一洋廳長指出,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指示要求,兩地在文化和旅遊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在「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結合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別遴選「大海道——『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展覽和「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進行交流合作,可謂匠心獨具、意義深遠。

此次文物交流展覽,是繼2019年「春雨工程」——廣東文化和旅遊志願者內蒙古行文化交流活動後,兩地精誠合作結出的又一重要碩果。廣東和內蒙古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互補性強,具有廣闊的合作發展前景。衷心希望通過這次文物展覽交流合作,兩地有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互動,合力推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增強文化自信,進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鄭東波廳長表示,此次內蒙古赴廣東組織舉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展品人文薈萃、蔚為大觀,完整地再現了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鮮活形態,充分展示了契丹遼文化的氣勢恢宏。

希望通過這些文物精品的展覽展示,可以讓我們更深遠地認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跨越時空在祖國南疆聆聽豐富燦爛多姿多彩的「內蒙古文化故事」,為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地各族群眾交往交融提供載體、架設橋梁。

歡迎廣東的同仁和全國的朋友們到「北疆風景線 亮麗內蒙古」做客,在無垠的草原放飛心靈,在文物古蹟中感悟文化,在民族味道中體味風情,感受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強大生命力。

穿越千年,感受大遼帝國的草原文明

展覽共展出吐爾基山遼墓、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溝貴妃墓、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

文物類別多樣,包括金銀器、銅鐵器、陶瓷器、漆木器、絲織品以及瑪瑙、琥珀等多種質地。文物級別高,珍貴文物達116件/套,其中一級文物76件/套,陳國公主面具、駙馬琥珀瓔珞、雙鳳戲珠紋鎏金捍腰、鎏金高士圖銀杯、彩繪貼金七佛木雕法舍利塔等重量級文物皆悉數到場。文物級別之高,種類之豐富,為近年來同類展覽之少見。

展覽分為以下三大部分:

1

草原帝國

通過雞冠壺、馬具、捺缽用具等,重點展示契丹民族轉徙隨時、朔漠穹廬以及馬背民族的遊牧文化特色,同時展現遼頗具特色的四時捺缽和五京的政治制度。

2

幽幽文明

通過服飾類文物、文房用具、佛教文物以及著名遼墓出土文物等,展示遼在服飾配飾、文化娛樂、佛教信仰和厚葬習俗等方面的豐富內涵。

3

多元兼容

通過陶瓷茶具、金銀器、玻璃器等,展示宋遼交往,尤其是澶淵之盟後文化互通的歷史,以及遼在草原絲路上留下的深刻印跡。展覽充分利用數量豐富的遼代壁畫營造形象生動的展廳氛圍,同時輔助展示和說明文物,可收「圖像和文物互證」之效。展覽有效運用三維技術進行重點文物的輔助互動展示,並結合動畫、紀錄片等多媒體手段生動詮釋有關主題。

線上互動玩法多,指尖感受「契丹印象」

在宣傳推廣方面,本次展覽通過《愛粵讀》小報、中小學版學習紙、微信導賞、互動小程序、專家講座等進行內容拓展。利用相關網絡平臺,推出「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專題版塊,內容涵蓋展覽簡介、展覽精品、文博講座、互動遊戲、虛擬展廳、學習資料包、互動留言等,觀眾可通過線上互動全面地了解展覽內容。

另外展覽期間,廣東省博物館還會推出「當氈帳遇上騎樓」「變廢為寶——契丹文物模仿大賽」等線上互動教育活動,觀眾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對展覽有更全面的了解。

無論是文物之華美,還是內涵之豐富,不論是實地遊覽,抑或是線上欣賞,來一趟穿越千年的「契丹印象」之旅,感受大遼帝國的草原文明,生成你心目中的「契丹印象」!

展覽時間

展覽於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展出,將展至2020年10月25日。

參觀須知

廣東省博物館目前實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請提前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實名預約入館門票。在預約時間段內,憑本人身份證(實體原件)、藍色或綠色「粵康碼」或「穗康碼」,佩戴口罩,經體溫檢測合格後進館。

素材來源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相關焦點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開啟雲展覽模式
    6月16日,「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雲」開幕式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展覽和「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進行交流合作,可謂匠心獨具、意義深遠。此次文物交流展覽,是繼2019年「春雨工程」——廣東文化和旅遊志願者內蒙古行文化交流活動後,兩地精誠合作結出的又一重要碩果。展覽共展出吐爾基山遼墓、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溝貴妃墓、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等出土的金銀器、銅鐵器、陶瓷器、漆木器、絲織品以及瑪瑙、琥珀等文物128件/套。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省博開展
    大洋網訊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16日起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展期至10月25日。承辦方結合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別遴選「大海道——『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展覽和「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的文物進行此次文化交流。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今日在省博開展
    承辦方結合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別遴選「大海道——『南海I號』沉船與南宋海貿」展覽和「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的文物進行此次文化交流。 廣東省博物館目前仍實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需提前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實名預約入館門票,憑身份證(實體原件)、藍色或綠色「粵康碼」或「穗康碼」,佩戴口罩,經體溫檢測合格後進館。
  • 「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雲」開幕
    中國網6月22日訊 6月16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雲」開幕式,內蒙古博物院專業講解員對展覽進行線上導賞,展覽同時向觀眾免費開放。
  • 中意交流結碩果 義大利將助力成都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中意交流結碩果義大利將助力成都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義大利是本屆西博會的主賓國,一系列中意交流活動在西博會上緊鑼密鼓地進行,繼9月19日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坎皮佛萊格瑞考古公園與中國四川省文物局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後
  • 合作辦學再結碩果!鹽城市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團南校區掛牌
    合作辦學再結碩果!我區充分發揮鹽城中學品牌輻射和示範引領作用,與市教育局再次合作,努力把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團南校區打造成為辦學理念先進、管理水平一流、教學質量優異的標杆校、窗口校,推動鹽南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將於6月16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開放...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將於6月16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開放,展覽位於博物館三樓書畫廳,展期將至10月25日。
  •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辦專場招聘 促兩地人才交流
    央廣網珠海4月16日消息(記者 郭翔宇 通訊員 王進萍)為推動本澳人才把握區域合作的發展機遇,促進粵澳兩地人才交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本月15日舉行澳門專場招聘會,提供多個人才崗位,吸引約50人應徵,其中澳門人約15人。
  • 中俄合作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結碩果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俄雙方要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擴大能源、農業、科技創新、金融等領域合作,推動重點項目穩步實施,加強前沿科學技術共同研發,利用好今明兩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契機,調動兩國更多地方積極性,開展更加廣泛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中俄兩國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金融投資、高科技與裝備製造、電子商務、毗鄰地區發展對接等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 新疆博物館除了小河公主外,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文物
    博物館現在對外開放的展覽有:《找回西域昨日輝煌——新疆歷史文物陳列》、《新疆民族風情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逝而不朽驚天下——新疆古代乾屍展覽》、《歷史的豐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覽》兩個中型展覽。與很多博物館一樣,這裡展示的基本都是歷朝歷代,不同時期的新疆人類學和文明歷史,通過一些實物、圖片、沙盤、模型等展示新疆自古就是維繫著中原地區與西方國家的商貿及民間交流的紐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多民族聚居和多種宗教流行的區域。同時,又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樞紐,世界文明的交融薈萃處。
  • 你不容錯過的東方市景點!
    你不容錯過的東方市景點!這裡四季宜人,有著眾多歷史遺蹟。在這裡,你可以通過觸摸那遺留下來的城垣,感受歷史的震撼。來到海南東方市,有哪些是你不容錯過的景點呢?付龍園遺址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甕,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
  • 【展覽現場】「中國武漢—韓國大田書畫交流大展」在武漢美術館...
    嘉賓合影5月29日,「中國武漢—韓國大田書畫交流大展」在武漢美術館隆重開幕。自2006年結好以來,兩市攜手走過了十二載友誼之路,合作之花競相綻放,收穫了累累碩果。特別是去年9月在大田首次舉辦書畫交流展,為增進兩市人文相融、民心相通架起新的橋梁。
  • 鐵騎帝國 契丹索跡:鬼方分享遼寧省博物館遼代文物
    編者按:1、你不可能每次重要的展覽,都能在場觀摩,所以展覽的分享是一種交流的需要;2、就算你到場參觀,一般而言,每人每次都無法在大博物館一次看完所有展品,所以分享就是一種交流的必要;3、就算一般的博物館,由於每個人對展品的側重都不相同,每人對同一件展品的理解與聚焦點也各自不同。
  • 「契丹王朝」閃耀大同市博物館 呈現遼代發展風貌
    7月27日,由大同市博物館主辦,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博物院、赤峰市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協辦的「契丹王朝——大遼五京精品文物展」,在大同市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展出12家博物館143件(套)精美文物,從「熠熠佛都」「煌煌北國」「曜曜異彩」三個單元,全面呈現了遼代社會發展風貌。
  • 贛湘合作試驗區結碩果 上慄產業園(長沙)投洽會籤約項目11個
    贛湘合作試驗區結碩果 上慄產業園(長沙)投洽會籤約項目11個 華聲在線12月2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文)贛湘產業互補,區域攜手共進。在今天舉行的贛湘合作試驗區上慄產業園(長沙)投資洽談會上,上慄縣共籤訂新型工業項目11個,總投資33億元。 「上慄是江西的『西大門』,也是萍鄉的『北大門』,與我省瀏陽市接壤,與醴陵市相連,是最具湘情的贛地。」
  • 契丹耶律祖源——蒙和烏蘇的傳奇
    有一個張姓的蒙古人,便選中了蒙和烏蘇這片土地,再次聚寨立村,安家落戶,牧馬放羊,繁衍子孫後代,張洪就是姓張的後代。山洞究竟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契丹祖源  生態淨土,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山脈末端的平泉市蒙和烏蘇園區,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自距離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僅21公裡,這裡遼河源頭、九龍蟠楊、王爺馬場、森林浴場、遼代古墓曾經的飛騎追獵如今翠綠如滴,空氣清醒,天然氧吧,無汙染的原生環境確、釀酒原料糧食綠色,水源純淨。
  • 大遼契丹——中國內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在蒙古國開展
    昨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大遼契丹——中國內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情況。   內蒙古文物局局長陳永志在會上表示,「大遼契丹——中國內蒙古遼代文物精品展」於6月27日在蒙古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立足於中國內蒙古地區豐富的遼代考古學研究成果,精選出文物精品70餘件套(450餘件),展覽將持續至9月6日。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亮相廣東
    近日,由內蒙古赴廣東組織舉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雲」開幕。此次是遼代精品文物首次在廣東集中亮相。本次展覽共展出吐爾基山遼墓、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小王力溝貴妃墓、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等出土的文物精品128件套。分為「草原帝國」「幽幽文明」「多元兼容」三個部分。再現了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鮮活形態,充分展示了契丹遼文化的氣勢恢宏。文物級別之高,種類之豐富,為近年來同類展覽之少見。
  • 臨夏州積石山縣文學創作喜結碩果
    臨夏州積石山縣文學創作喜結碩果 20-12-09 10:19
  • 訊飛智能學習機618大促火熱來襲,多重鉅惠不容錯過
    訊飛智能學習機618大促火熱來襲,多重鉅惠不容錯過 2020-06-17 10:54:45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