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又綠金陵岸,不負春光不負卿

2020-12-18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掃碼下載「我的南京」APP,點擊「消費券申請」,即可查看「金陵鄉村踏春行」鄉村旅遊消費券領取細則

    3月20日,又到春分。

    晝夜均等,春日過半,鶯飛草長,百花盛開。「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自古而今,南京人都不負大自然的恩賜,此時則打扮入時,走出家門,到郊外,到遠方,踏青遊玩賞花的同時,也開始健身鍛鍊。

    放風箏、蕩鞦韆……這些健身項目一直流傳至今,各項民俗也在金陵城中留下印跡。跟著南京的民俗研究者,讓我們一同去看一看屬於南京人的春分物語。

    提醒一下,走出家門賞花鍛鍊,也別忘了做好防護。

    賞

    花開燕飛百鳥鳴

    賞花戴花還「吃」花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一首傳唱至今的兒歌,就是春分的最好畫面。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二十四節氣,立春為春季的開始,穀雨為春季的結束,春分恰為其半。春分後,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近幾日的南京,不僅陽光明媚,氣溫更是一路飆升。南京城中,一派暖意融融、桃紅李白迎春黃的景象。春分當日,氣溫回升之餘,南京人也可感受太陽的熱情似火,周末雖然預計有雨,卻有望刷新入春以來的氣溫最高值。

    「按照流傳至今的『七十二候』之說,春分三候為: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玄鳥至,古書解『玄鳥』為小燕子,這意思是說『春分』時節到來,小燕子南飛而至。而雷乃發聲、始電,這兩句很明白,就是春雨來時,人們聽得到雷聲,看得到閃電,乃有雷電相伴也!」一直對節氣有所研究並開設專欄的一級作家舒克告訴記者,南京這幾日的天氣倒是符合了「七十二候」之說。

    自古以來,從小寒到穀雨,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是謂「花季」。舒克表示:「春分的花季,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春分時節,百花盛開,海棠、梨花、木蘭是為春季百花之代表。」於是,在這個花開燕飛百鳥鳴的春分時節,老南京人紛紛走出家門賞花、戴花、吃花,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春分之後,南京人就將迎來「薺菜花生日」,有資料表示:薺菜花生日,婦女均摘薺花插於鬢邊,以為紀念。不僅如此,男子也會將薺菜花佩於胸前,更有「薺菜賽牡丹;女人不插無錢用,女人一插米滿倉」這一在江南流傳頗廣的民諺。「因為薺菜花能免頭暈,吃薺菜花煮雞蛋,說是可驅睡提神。」南京民俗專家陶思炎對此有專門研究,「這一尋常不過的笑話,承載著古代人們的祈願與秘密。」

    食

    摘「春菜」喝「春湯」,寓意一年健康又平安

    每一個節氣,都擁有與其物候相對應的美食。這同樣是大自然的恩賜。

    「春分這天,如果陽光好,大人們帶著孩子來到野外的河水湖畔,女人們採摘各類野生菜,謂之『春菜』。春菜的品種各地不一,南京地處南北交界之域,春之野菜非常豐富。」南京人熟悉的「七頭一腦」,又號稱「春菜八樣」,吃起來津津有味。「野菜不用多說,南京人食野菜是天下一絕。而喝『春湯』是與摘野菜相配的。如果一家人或者親朋好友們一同踏青,在臨水之野,女人們拿著小鏟子挖野菜之時,男人們則撐起魚竿釣魚。然後,把女人挖的野菜與男人釣到的魚匯集一起,就著江湖水清洗乾淨,支起鍋架,就地野炊。程序是先煮魚湯,然後加入綠色野菜,那魚湯白中透綠,十分誘人,謂之『春湯』。完成後,一個人或者大家齊聲尖叫,『春天到啦!吃春菜啦!喝春湯啦!』喊叫之後,隨即開吃……」舒克描述,一家老少,攜伴出遊準備春菜春湯,也是極有意思的。

    俗語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跟緊」。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農田。南京人春分的飲食也同樣受耕作影響。

    「黏雀子嘴就是其一。」舒克告訴記者,「春分前後開始春耕,農民播撒的種子往往被鳥雀啄食,古時農家又不忍心傷害那些鳥雀,於是就想到用黏食黏住雀子嘴的辦法,給鳥雀們餵食黏食,黏住其嘴,免得它們來破壞莊稼。久而久之形成習俗:每年春分這天,家家製作沒有包芯的糯米糕團,做好後用細竹叉扦著,一串串地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黏雀子嘴。而這天人們吃的糯米糰子之類,同時也叫『黏雀子嘴』。」無論是春菜春湯,還是黏雀子嘴,都是古往今來南京人對於一年健康平安又順利的期冀。

    耍

    立蛋放鳶蕩鞦韆,健身鍛鍊被提上日程

    春暖花開之時,人們心境放開,遊樂玩耍鍛鍊都提上了日程,因而春分也形成了獨特的節氣遊樂民俗。

    春分立蛋當屬最出名的春分遊戲。「選擇新鮮的雞蛋,放在一個平面上,看誰能夠豎立起來而不倒。據史料記載,我們的祖先大約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在春分玩立蛋遊戲了。」舒克介紹,其實只要掌握好三個平衡點,哪一天的雞蛋都是可以立起來的。

    在南京,在春分這一日,南京人則有更普遍的遊樂——放風箏、蕩鞦韆。

    「春分前後,只要是晴朗的日子,陽光下、春風裡,空氣顯得格外新鮮,此時人們來到郊野戶外,避開都市的瓊樓玉宇,面對藍天放飛風箏,絕對是美好的享受。因此,春分時節放風箏,正是最好的時機。」舒克告訴記者,「如今,世界各地都有風箏,但我們的祖先玩得最早,從春秋時期用木料製作,到魯班改用竹篾製作,再到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後出現『紙鳶』,『鳶』本是老鷹一類大鳥,古人用此比喻放飛的風箏如同天上飛的老鷹。」

    在古人看來,放風箏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運動,春分時節,來到空曠的野外,手提風箏線,眼看風箏飛,還要跟著風箏跑,全身都在輕鬆快樂的活動中得到鍛鍊。宋代《續博物志》記載:「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以洩內熱。」

    「『張口而視』特別形象,而『洩內熱』則是醫學理念了。總之,春分時節放風箏,不僅好玩,而且有利!尤其是對於孩子,是一種敞開胸懷的鍛鍊!」另據史料記載,春分時節,南京人放風箏之處多選擇燕子磯,燕子磯曾多次被選為大型風箏比賽的場地,登磯,觀驚濤拍岸,豪氣頓生。

    蕩鞦韆也是老南京人春分時節最受歡迎的體育活動之一,有條件的人家會在家裡庭院拴上繩,系上木板,做成鞦韆。若到郊外踏青蕩鞦韆,更有一番韻味,春風吹拂,植物吐綠,在綠樹叢中起伏搖曳,宛如置身仙境中。

    韋莊《長安清明》詩中說:「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正反映了唐代鞦韆之戲的情。

    在養生專家看來,蕩鞦韆的健身效應是全身性的,「在不斷克服緊張和恐懼心情的同時,可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頭部受限的情況下,骨骼肌有節律地收縮和放鬆,有利於肌纖維體積的增大。」

    禮

    祭先賢祭祖先,南京祭壇規制被沿用

    「自古而今,每到春分時節,上至皇家朝廷,下至平民百姓,也有很多隆重的禮儀與民俗。」舒克告訴記者,在春分時節的「春祭」也叫「春社」。

    「人類自古不約而同地以各種祭祀活動來表達崇敬之心。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祭祀方式與規則。我們的祖先,是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東南西北的方式,來舉辦各類祭祀活動的。春分時節的祭祀,自然就叫『春祭』了。」舒克表示,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加上祭天祭地,日月天地,都有重大祭祀典禮。

    「所以,但凡古都京城,都會有『日壇』、『月壇』、『天壇』、『地壇』之類皇家祭祀場所,分別設在皇城的東西南北,其規制為『日東月西天南地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效仿六朝皇族,建設更大規模的祭壇,便是依此規制來設置祭壇的。

    舒克告訴記者:「再後來,朱棣奪得皇位,改都北京,又效仿其父朱元璋,按照南京祭壇的規制在北京重建。清朝時期,這些祭壇被沿用,至今仍保存完好。而南京的祭壇遭遇天災人禍,早已蕩然無存,如今僅剩下紫金山上一處『六朝祭壇』遺址。此處遺址位在古都之東,應當屬於祭日之所。」

    百姓則在春分之日開始祭祖、祭先賢,「祭祖活動是和踏青掃墓相結合的。從春分起,就開始掃墓祭祖的各項活動,直到清明結束。而祭先賢也是常有的,2017年當年春分節氣的前一日,南京朝天宮,即現在的南京市博物館內,就舉辦了春祭活動,一群大學生和小學生穿扮古典禮儀式樣的服裝,仿照古時的程序,舉行尊禮敬孔的春祭典禮。」舒克說。

    後來,春祭、春社被文人發展成藉此機會的郊遊聚會和吟詩作畫,這些場景在一些反映南京人生活的小說裡都有描述。

    此外,各地百姓還會按照自己的願望,來拜祭自己熟悉並喜愛的先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國家,春分也是年復一年的起點,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都在春分,跟中國的春節一樣,他們會在春分時慶祝一周,並走親訪友,互祝新年快樂。

    遊

    春日郊遊相沿成俗,南京人不負好春光

    春分之後,春遊的習俗在南京綿延不絕。《南京民俗志》也記載,東晉時期的春遊非常熱鬧有趣,上至豪門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會來到九曲清溪,十裡秦淮之濱,取水沐浴,蕩滌心胸,追逐嬉鬧。踏青的人群中,還有皇帝。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就曾在春分之後的三月三來到青溪、秦淮河畔,與戲水沐浴的百姓同樂。

    「『春牛首,秋棲霞』,是對南京人郊遊習俗的概括。」陶思炎曾經對南京人的郊遊專門寫文,「熙遊名勝構成了南京人的遊樂風俗。」春日除了牛首山,雨花臺也很熱鬧。《正德江寧縣誌》載:「攜酒遊山,城南雨花臺最盛,謂之踏青,每日遊人晚歸如蟻。」

    陶思炎認為:「《南京民俗志》中也有記載,南京人的郊遊活動早已相沿成俗,成為觀察南京人生活的特殊窗口。」而今時今日的南京人,郊遊的選擇則更加豐富多彩,多種線路的鄉村旅遊總有一種能讓市民中意的。

    為進一步激活我市經濟活力,加快提振消費信心,我市日前開展了以「放心出門,安心消費」為主題的「六請」系列活動。其中的一場重頭戲就是請「寧」郊遊,1300萬的「金陵鄉村踏春行」鄉村旅遊消費券這幾日在網上發放,市民顯示出了旺盛的春遊需求與消費熱情。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其中鄉村旅遊直通車消費券每日上線後便迅速被市民搶光,3月19日鄉村旅遊直通車消費券發券總數860張,同時最多17632人在線「搶」券,3天累計發放2580張,總訪問人數過百萬,其中671位市民立刻電話預約了出遊線路;而每日1000張的民宿消費券也頗具吸引力,最高搶票人數25361人,累計訪問量35萬次。春分當日,開往春天的鄉村旅遊直通車就將正式發車,帶著市民趁著踏春嘗鮮。

    春分春一半,鳥語帶花香。大地換了裝,山川一片春。春分解意,南京人從來不負這大好春光。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相關焦點

  • 勸君珍惜年少時,不負春光不負卿
    不努力的同時卻幻想著流年笑擲,未來可期。迷迷茫茫,恍恍惚惚。一晃到了這個年齡,才明白:來日並不方長,後會可能無期!我還有許多該完成的事情,我也還有許多未了結的心願,在等著我去完成,去了結。許多人在這個年齡段都已經是結婚生子,培育著下一代的同時,我卻還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哪裡?即使是我抓緊時間去尋覓,去追趕,也已經是趕不上別人的步伐。你浪費了的光陰,是需要一定的代價去償還的。對於這一點,我深表不疑!人,就像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結合體。很多東西,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許多事情,總是在錯過後才知道後悔。
  • 最美人間四月天,木斯特不負春光不負卿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還是南懷瑾的「等閒若得東風顧,不負春光不負卿」。人間四月,世上每件事物都在掙脫冬日的陰霾努力綻放最美的樣貌,訴說著一種春之美好、自然之大愛!低調暗沉的牆壁設計,散發著高雅的氣息,一陣陣清涼沁入心脾,搭配輕奢簡約的茶几、金屬的線條、定製的木質天花線條整個空間華而不奢,陽光透過落地窗射進,明媚而溫暖,如同置身四月的春天,歲月靜好。
  • 今日春分,不負春光不負己!關於春分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那你知道在春分時節,我們中國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且聽子曰一一道來吧!習俗一:吃春菜中國有個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雖然聽名字就像是春天獨有的蔬菜,但恰恰不是這樣的,春菜一般為五種:香椿芽、菠菜、豆芽、春筍、韭菜,在春分前後吃它們,你會感覺更加新鮮清甜。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共幾集 不負如來不負卿每周幾更新?
    【導讀】:電視劇《不負如來不負卿》即將開播,那麼,這部電視劇一共有多少集?不負如來不負卿每周幾更新?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周更新幾集?不負如來不負卿電視劇開播時間介紹。不負如來不負卿電視劇一共多少集據悉,電視劇《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共40集。
  • 疫情散去來這裡,不負春光不負卿!
    疫情即將散去 想必大家都憋著一股想出去耍的勁兒 約三兩好友、或攜父母妻兒 享受春天、不負春光
  • 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不負如來,卻負了她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是六世達賴,也就是五世達賴轉世。1683年,五世達賴在布達拉宮圓寂,後來他的弟子們到處尋找他的轉世童子。達賴在當時是藏區的領導人,為了不引起周邊勢力的侵犯,五世達賴的弟子們並不敢將五世達賴去世的消息傳出去。所以五世達賴去世了,他的轉世童子也找到了,但是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沒有幾個人知道。到了1696年,康熙才知道原來五世達賴早已經去世十三年了,在清朝的逼迫下,六世達賴只好被迎回布達拉宮。
  • 《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開機 騰訊視頻獨家播放
    《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開機《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主演是誰?故事情節是什麼?《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看點《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看點有哪些?《不負如來不負卿》網劇製作方採用全新人陣容,劇中全是小鮮肉和小花朵,相信會讓觀眾眼前一亮,養眼的時代要來了!
  •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很喜歡的幾句詩,是這麼寫的:「一盞青燈伴古佛,半為修行半入魔,從此青燈伴古佛,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幾句詩在我看來,是非常唯美的。表達了古代詩人的孤獨,孤寂,與對愛情與事物執著追求和期盼。但是,還有一句,叫做「寧負如來不負卿」,很多人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其實在筆者看來,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就是寧可辜負如來,也不有負於「你」,其中,這個「卿」指的就是你,也就是「愛人」、「朋友」,「兄弟」的意思。但,大多數情況,所表達的還是愛人。
  • 春分|陌上花開 不負韶華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北方民謠《九九歌》從冬至開始,掰著指頭數到了第九十天,春分便到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秋繁露》記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顧名思義,一是指從立春到立夏的三個月,恰好從中平分了這三月春季;二是指白日和夜晚時間等長,各為12小時。 「春分」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古代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禮制。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
  • 不負如來不負卿?
    by埃萊娜·費蘭特不負如來不負卿?五十年代的美國,物質高速發達,戰時並沒有收到什麼影響的紐約,旋即經濟再次繁榮。聯合國總部以及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使紐約超越巴黎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不過,這對男人女人的生活似乎影響不大。
  • 二月二,不負春光,抬頭前進
    二月二,不負春光,抬頭前進 今天是2020年2月24日,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曆「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西藏最著名的一位詩人,雖然倉央嘉措才活了短短二十四歲,但是他的詩卻被人們廣為流傳,不但在西藏有很大的影響力,還被翻譯成上百種文字流傳於國內外。在倉央嘉措的詩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是那首「不負如來不負卿」。
  • 清明:不負春光 不忘故人
    的春景圖浮現眼前,讓人急於出門踏青春遊,不負春光,不負韶華。也有一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情悽悽、淚蒙蒙,清明不忘故人情滿載心頭!清明踏青,不負春光,不負韶華。帶著孩子外出遊玩,置身於大自然去踏青,真是滿面春風,心曠神怡,樂此不疲。
  •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詩13首詩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 「不負如來不負卿」雪域高原上的「情詩」僧人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歷史上有一個和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極像的人。這兩個人同處於康熙時期,他們都嚮往自由,浪費多情,卻一個被束縛在布達拉宮裡,一個不得不圍著皇帝轉。除此之外,出身紅教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卻不得不守黃教的清規戒律。現實的不如意,讓倉央嘉措變得越來越叛逆。在晚上的時候他會化名巖桑旺布進出拉薩的各大酒家,夜不歸宿。在詩裡,痛苦的倉央嘉措曾發出詰問: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 打卡未央 | 不負春光,帶著詩意去春遊 —— 漢城湖畔
    這個春天,和小央一起走上街頭,打卡春天,打卡未央執手共漫花枝下,不負春光不負卿。依陰陽變化而言清明之後,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稱為夬卦夬卦上兌下乾,五陽一陰,去之不難
  • 《西遊記女兒國》:難能可貴「不負如來不負卿」
    師父唐僧的愛情「若有來生,我會愛你到老,這輩子我不負如來,下輩子我不負卿。」尋找一顆星以為唐僧動情的點點滴滴瞬間是《西遊記女兒國》最溫暖的看點。《西遊記》電影電視劇拍了無數個版本,孫悟空是個打妖精的能手,豬八戒是個風流漢到處留情、沙和尚是個忠心傻大個,唐僧是個只懂念佛不懂情的鐵石心腸之人……但我知道唐僧因為懷有「愛眾人之心」而不能愛一己之私。
  • 不負如來不負卿 《醉逍遙》感人故事
    識卿之初,你說自己遊戲世界已經圓了天星夢,唯有缺憾手足十。在陪伴我的日子,你忍受一群被遊戲左右玩傻的瘋子們諸多的抹黑苦痛。但既然再執卿手,卿不負我,怎可負卿。於是,在我知道你渴望一場婚禮時,我們舉辦了一場婚禮,我竭盡所能。於是,每次上號刷關係,也成了我每日的堅持,你的夢隨著我的堅持,也成了我的夢。
  • 又是一年開學季 不負韶華不負卿
    又是一年開學季 不負韶華不負卿 2019-08-28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評論】待到金榜題名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評論】待到金榜題名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2020-07-24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