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2021-02-13 史墨史

中國在古代的時候創造出了很多十分有趣的成語,而每個成語的後面都有著一段故事呢。「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給予人們的啟示很大,常常用來對別人的「譏諷」。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下一句,下一句才應該成為整句話的精髓。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呢?

「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話的來歷,話說這是一個叫做張三的男人,他一直有一個攢錢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攢到三百兩白銀。可是這麼多錢哪是那麼容易攢到的呢?要知道,這麼一個數值算是一筆巨資,換到現今社會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但是憑藉張三的勤勞,每天早出晚歸的辛勤勞作,終於有一天他真的攢了這麼多錢,他滿心歡喜地盯著自己的寶貝銀子,開始想著怎麼把它們存起來。

「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張三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自家的屋子後面的一片空地。他準備把銀子埋在這裡面,卻又開始害怕銀子被偷!很有意思的是,張三又想出了一個自以為萬全之策的主意,他把一個牌子插在埋銀子的地方,牌子上面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張三這樣做明顯暴露了銀子的位置,這等於告訴別人牌子下面埋著銀子,這麼一來,他的銀子自然會被別人給偷走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本來故事到這裡已經足夠讓人們笑話了,但是到後來的故事更是讓人們忍俊不禁。而這就要提到下半句了,話說張三埋好銀子後,卻被隔壁的王二給發現了,於是他果斷地把銀子給偷走了。但是這個時候,王二開始害怕了,他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被張三給發現。思來想去,王二決定立在這個牌子旁邊再立一個牌子,牌子上面寫著「隔壁王二不曾偷」!

「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我們認真品味字裡行間,這兩句話對應的恰到好處,張三的行為明明多此一舉,得不償失,王二還不引以為戒,犯了同樣的錯誤,實在愚蠢,他們兩個明顯的暴露了各自的想法。而我們再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王二沒有壞心思去偷張三的銀子,他再這麼寫下來後半句,便是在告訴張三自己的「正人君子」行為。其實說到頭還是因為錢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三百兩,哪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呢?有了錢的存在,人們便會失去對事物的判斷,往往會喪失理智,到頭來反而是一場空的!

相關焦點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更值得回味,卻很少人知道
    文/歷史人物趣事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更值得回味,卻很少人知道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留給人民的更是許多精髓。而其中有的很多民間故事更是誕生了許多有趣的成語或者俗語。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此地無銀三百兩」。
  • 「此地無銀三百兩」,它的下一句更有趣,只不過大家不經常提!
    自古以來,在我們中國的五千年歷史上,流傳下來了非常多的成語典故,有激勵鼓勵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有教人做事的方法和態度,也有藉此引以為戒的,還有使人明智的等等。這些典故不僅僅是能夠娛樂大家,更重要的是更夠讓大家從中明白它的寓意和道理。而這些典故往往都會形成一個成語來形容。
  • 名句「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更有意思,只是大家不知道!
    名句「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更有意思,只是大家不知道!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每一句話都隱藏著種種深意,如果細思極恐的話就會發現。就比如說有些欲蓋彌彰的行為,用一種行為去掩蓋另一種行為,這完全是一種多餘的做法,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既然是成語,那就一定有典故,這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本表現形式。但是這個成語卻非常有意思,想必第一次聽說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由於年代久遠,其出處已經不可考究了,但是在民間卻廣泛流傳至今,由此可以看出其思想境界一定有觸動到每個人的地方。
  • 老話「此地無銀三百兩」大家耳熟能詳,下一句卻少有人知
    有些時候我們只知道詩詞或者俗語的上半句,對其是非常的熟悉,但是卻不知道下一句,或是只知道下一句,上一句寫的什麼卻鮮為人知。比如唐代詩人曹松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上一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也是精華所在,再比如清代黃景仁的「百無一用是書生」,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卻道盡了辛酸。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常常被忽略,你也許想不到
    歇後語便是這麼多文化中的一種,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後語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很少出現在文字記載中。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一句話簡直明了,就是說這兒沒有白銀。這句話還和一個小故事有關。從前,有一個叫張三的人,很辛苦的積攢三百兩銀子,心裡非常高興。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
    讓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薰陶下自己,今天就由小編和大家說說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首先這上半句「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背後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在歷史上有一個叫張三的人,擁有三百兩銀子,可以說是非常土豪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張三一直都擔心將這麼多銀子放在家中會不安全,於是思來想去,終於想到將銀子藏在土中就沒人會知道了。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卻「羞於啟齒」
    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學方面更是有著很大成就,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在語言上有著很多的表達形式,還有一種經典的語言表達方式,就是俗語。提到俗語可能大家多少都知道幾句。俗語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凝聚了很多的精華,道出了很多的道理,因為文字都有很多種意思,所以這些字組合成俗語也會被理解為很多種意思。而且每個俗語都有它的來歷,包含了很多的故事。俗話說:「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說想要掩蓋秘密,但是卻是自己揭露出來了,是笨蛋的行徑。「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句話我們用的很多,但是卻不清楚它的下一句是什麼?
  • 人人都懂「此地無銀三百兩」,但下一句是啥?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一句諺語真的很有名,也幾乎是大家都會使用,有時候還用它來噹噹好朋友。可是它有下一句「隔壁王二不曾偷」,可是這一句就很多人不清楚了。倘若要你接下一句話,你接得出來嗎?先談談「此地無銀三百兩」吧!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比喻:有人想要隱瞞、掩蓋事實,卻反而致使事情的真相被暴露了出來。那麼,它原來是出自怎麼樣的一個民間故事呢?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一個人名字叫做張三,這個張三他好不容易積攢了三百兩銀子,有了這些積蓄令他十分欣喜。只是,張三存了銀子卻又產生了憂慮。
  • 你只知「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更有意思,只是大家不常提
    你只知「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更有意思,只是大家不常提人類雖然很機智聰明,但是誰能沒有做錯事的時候呢?大家有沒有什麼時候做了一些傻事,不想讓別人知道,想隱藏住這個事,但是卻因為自己過分的想隱藏反而露出更多的馬腳,多做了一些無用的事。
  •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後面還有一句,簡直是自作聰明!
    有句諺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句意思是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以前,有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終於攢夠了三百兩銀子,心裡很高興。但是總怕別人偷了,就尋找到一個大大箱子,將辛苦掙得三百兩銀子牢牢鎖到了箱中,然後又挖了一個大坑,把這一大箱銀兩埋在屋後地下。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所以說多了解俗語文化,會讓人受益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後面還有一句話,點名了這句話的主旨,是什麼呢,下面來看一下。上小學的時候,這句俗語就曾出現在課本上,但那時候也並不了解是什麼意思,就算是長大之後也沒有找機會去了解具體的來源。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更有意思,但很多人不知道
    「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但卻更有意思在中國古代有不少有意思的諺語,他們是古人智慧的寶庫,只有經受得住時間的考核,這些諺語才能被保留下來,成為後世人行事的依據。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話並不是那麼的悅耳,但是細細聆聽總不至於壞到哪裡去。
  • 「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闡述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
    導讀:「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有下一句,闡述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雖然說人類說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但有時候人類也會犯錯誤。相信這個成語,很多人都聽過,並且也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基本上我們國家的每個成語後面都有一個典故,而這個成語也是有的。據說古代有一個人名字叫做張三,他攢了一輩子的錢,終於攢了300兩白銀。那個時候是沒有銀行存在的,而銀子就在家裡面放著也不怎麼安全,所以張三想了個辦法,去屋後地下把銀子埋在那裡。
  • 「此地無銀三百兩」誰都知道,但它的下一句你知道嗎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句歇後語,可以說是人盡皆知,在電視劇中生活中故事中都有人說著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比喻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但這其中還有著下一句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兩句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歇後語,才完整的表達出其中的意思,還完美的闡述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後面還有一句,譏笑之餘也應該自省!
    我國在時間的長河中已經度過數千年,慢慢積累下了豐厚的文化,不同領域甚至可以成為各自的文化體系,俗語正是其中之一。俗語經常出現在人們日常的交流對話中,一句俗語有的時候甚至比千言萬語更有表現效果,也更加令人感受深刻。
  •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卻不願提起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卻「羞於啟齒」時間的齒輪在不斷轉動,很多東西都在傳承的過程中流失,而文化卻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的積澱。比如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文,幽默詼諧的俗語,高深莫測的甲骨文,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短小精悍的諺語。
  • 一課譯詞:此地無銀三百兩
    [Photo/pexels]「此地無銀三百兩」,字面意思是「No 300 taels of silver buried here」,比喻一個人想要把事情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 案例分析,怎麼解讀此地無銀三百兩
    案例分析,怎麼解讀此地無銀三百兩.mp304:28來自李江濤生活中有一個成語叫此地無印三百兩。個此地無銀三百兩意思就是這裡沒有銀子三百兩。有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立了個小牌子,上面寫了一行字,此地無銀300兩。其實下面還有一句話叫隔壁阿二不曾偷。意思就是隔壁阿二,偷了別人300兩銀子,他不知道放在哪裡,就找了個地方,還挖了一個坑,把銀子埋進去了,又怕這個銀子埋到一個地方,自己忘了。就在那立了個牌子,說此地無銀300倆,隔壁阿二不曾偷。
  •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人們卻都「羞於啟齒」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人們卻都「羞於啟齒」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典型的文化類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它。我認為它有很多好處,成語一般都是比較短,而且言簡意賅,很容易表達我們的想法,不僅是平時說話,它也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用途廣泛。成語是我們交流時表達某種想法的一個方式,它包含著許多內容,許多成語有多重意思,如果用不好可是會鬧笑話的。
  • 也說「此地無銀三百兩」(散文)
    在中國,甚至全世界使用漢字區域內的人,幾乎都知道一句成語:「此地無銀三百兩」。而且,還能說出一個豐滿而又精彩的故事。很多年以前,有個叫張三的人,非常害怕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三百兩銀子被別人偷了去。無奈之下,就在自己住的屋子裡挖了一個坑,將銀子埋了進去。如此,還是不放心,便寫了張紙條子:「此地無銀三百兩」。堂而皇之的,貼在了坑邊的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