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還是「禮上汪來」,這種戀愛還怎麼談

2020-12-15 JS青樵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結婚對象的選擇上也是慎之又慎,光自己喜歡不行,還得有點家底。

怎麼能證明你有點家底呢,當然不是買車就是買房嘍。

這不南京的嚴先生在和孟女士熱戀時買了一輛奔馳送給孟女士開,後來因為兩人感情不合,最終分手了。

分手的時候呢,兩人籤訂了一份分手協議,協議裡說明了啊奔馳車歸孟女士所有。

可是啊,嚴先生買這輛車的時候花了差不多三十萬,據他自己所說基本上算是掏光家底了。於是嚴先生回去越想越氣,就偷偷跑前女友小區把車開回了自己家。

孟女士肯定不幹啊,你說送給我了,自己又開回去,還有沒有點肚量了。

所以最終結果兩人只能是對簿公堂了。

經過法院審理認為,孟女士應該把車輛歸還給嚴先生。理由如下:

一、嚴先生給孟女士買奔馳車的時候是以兩人結婚為目的。現在婚沒有結成,奔馳車理應返還給嚴先生。

二、在兩人籤訂分手協議之後,嚴先生曾多次找孟女士索要奔馳車,並且孟女士手寫了一張便條同意車輛過戶給嚴先生。

字不是隨便籤的,既然已經籤字同意過戶了,那麼前面的分手協議裡的規定自然是作廢了,所以啊法院一審最終判定車子歸嚴先生所有。

中華文明是講究禮尚往來的民族,禮物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涉及到人生大事的時候,彩禮,見面禮,改口費,禮金等等,充分顯示中華禮節的博大精深。

本來是一種具有美好象徵的禮節,現在卻被很多人用來衡量男方有沒有家底,禮金少了就好像以後會過苦日子一樣。

甚至不少地方已經把禮金的多少,當作自己值不值得嫁的標準。

這種建立在金錢關係上的婚姻,談何感情。

戀愛結婚本來是你情我願的事情,現在成了你有錢我就和你談,你給得起彩禮我才嫁。

你談的是人,還是錢。

對於現在的戀愛成本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戀愛的目的本來是看兩個人感情、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是否合得來,結果生生變成了一場花錢大賽。

還有現在的各種節日,從1.1、2.14、3.7、3.14、520、521、6.1、6.18、7.7、10.1、11.11、12.12。

所有大大小小的節日,紀念日,生日都要送禮物,不送禮物就發紅包。只有錢袋子合格了才能跟你談戀愛。

還一天天的現在的人都特別膚淺,只知道拿錢砸。

禮尚往來已經變成了「禮上汪來」,這種行為不會增加你們的身價,只會讓人覺得你是拿錢換來的。

沒有感情的婚姻不過是一張紙,那天不開心了就再拿「¥」換一個……

相關焦點

  • 「禮尚往來」不能成為「上禮往來」
    原標題:「禮尚往來」不能成為「上禮往來」   湖北一央企職工近日向紀委和媒體自曝了單位的一份「送禮清單」,而被同事罵為「叛徒」。在中央「八項禁令」嚴風勁吹,相關部門連續發文要求堅決剎住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時,少數企業「逢節必送禮」的潛規則緣何還在大行其道。
  • "禮尚往來"莫成"禮上往來"
    然而,不少人在欣喜中夾也雜著一絲煩惱,這就是回家後的走親訪友,要付出一筆不小的人情消費,在經濟上是一種不堪的重負。有些人為此不敢回鄉,希望能遏止社會的送禮風,把春節中的人情消費壓下來。  實際上,現在的人情消費,遠不限於春節期間的「禮尚往來」,它貫徹在全年的各種活動中,遇到親友添丁增口,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入學拜師,升遷調動,新店開張,生病住院,等等,往往都要送禮,春節不過是人情消費的集中期。近些年,我國的人情消費名目越為越多,標準越來越高,動輒上千元的支出,使人們感到「吃不消」。
  • 禮尚往來,不是所有的禮都要隨!
    中國的有句古話,叫做禮尚往來!但不是所有的禮都要隨! 親戚朋友間辦喜事,大家都去湊湊熱鬧,隨個禮意思一下,不過隨禮這種事情也是講究禮尚往來的,可是,人到中年,那種純屬是無意義的社交真的沒必要再維持了。人人心裡都有一本帳,誰也不是傻子,你對我家好,我就對你家好,這是最明白不過的了。
  • 禮尚往來,你是真心,還是假意?
    禮尚往來見於《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意思就是: 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好意,應該積極做出友好的反應,不然是不合乎禮節的。禮尚往來,是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建立認同關係,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從一般關係發展到兩個人是共情搭理的關係,就可以認為是自己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幫忖就顯得很自然。
  • 把握這3點,不讓禮尚往來變成「禮上」往來
    禮尚往來是一種禮節,更是一種處世準則。但對於有些人而言,禮尚往來常常變成「禮上」往來,老A就因此而煩惱。老A與老C幾年前在一次聚會上相識,彼此留下了聯繫方式。但兩人只是泛泛的朋友,平時相互都不聯繫。老A的兒子上前年結婚,老A並沒有給老C發請柬,甚至都想不起老C這個人。
  • 禮尚往來,讓「禮」成為聯繫感情的紐帶
    禮尚往來,讓「禮」成為聯繫感情的紐帶中國人速來崇尚友情,互相送禮更是友情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禮尚往來,已經成為中國上下五千來的一個傳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而要懂得人情世故,首先必須知「禮」。所以,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知「禮」之後,即懂得進退之道、處世之略,能使你在人生奮鬥的旅途上減少嚴重的傷害,有利於你在創造美好前景時得到較多的幫助,所以說,禮雖不大,用途可大。在禮節的範疇裡,送禮就是最能表現人情的方式。
  • 禮尚往來:中國人為什麼愛送禮
    今天,再談一個離我們生活很近的話題,就是禮尚往來文化,我們為什麼愛送禮?背後的金融邏輯是什麼?我們都佩服自己的母親。而我的母親9歲時就作為童養媳,嫁到我父親家。她一直跟我和兄弟說,「嫁到你們家!」在我小時候,總讓我欽佩母親的是,她從來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是她隨時可以說出來,誰家什麼時候給我們家送了多少禮、什麼禮,也可以隨時講出我們家哪天要給誰家還送禮、誰家何時要蓋房子、娶媳婦、嫁女。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腦袋裡管理這麼複雜的帳本,但是她腦袋裡的資產負債表是清清楚楚的,因為雖然我們村很大、人口很多,那個資產負債表一定很複雜,但是,她似乎沒有因為哪家的禮沒有還而得罪人的!
  • 觀察家 | 禮尚往來,中國人為什麼愛送禮
    今天,再談一個離我們生活很近的話題,就是禮尚往來文化,我們為什麼愛送禮?背後的金融邏輯是什麼?我們都佩服自己的母親。而我的母親9歲時就作為童養媳,嫁到我父親家。她一直跟我和兄弟說,「嫁到你們家!」在我小時候,總讓我欽佩母親的是,她從來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但是她隨時可以說出來,誰家什麼時候給我們家送了多少禮、什麼禮,也可以隨時講出我們家哪天要給誰家還送禮、誰家何時要蓋房子、娶媳婦、嫁女。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腦袋裡管理這麼複雜的帳本,但是她腦袋裡的資產負債表是清清楚楚的,因為雖然我們村很大、人口很多,那個資產負債表一定很複雜,但是,她似乎沒有因為哪家的禮沒有還而得罪人的!
  • 最好的戀愛方式,莫過於「禮尚往來」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都希望遇到一個最合適,最愛自己的人,同時也希望自己是那個最幸福的人。只是,就算遇到了一個彼此相愛的人,若是不懂得去愛,去經營這份愛,兩個人也是很難走到最後,擁有一個幸福完美的結局。到了那時,我們自然會為之痛苦、遺憾和不舍,甚至還會不斷地想著,早知道我就好好地珍惜他,好好地珍惜這份愛情了。
  • 校園採訪:大學生談戀愛是否AA制,女生回答「禮尚往來」
    當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社會了,現在大家都追求自由戀愛,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在大學裡談個戀愛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大學裡課程都比較少,小情侶們獨處的時間也比較多,吃飯逛街都會膩在一起。因此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很多小情侶都會因為誰付錢的事情上鬧很多毛病。
  • 「這個戀愛到底怎麼談?我累了。」我可以錯還不行嗎?哈哈哈
    「這個戀愛到底怎麼談?我累了。」我可以錯還不行嗎?哈哈哈01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有講究,跟女朋友之間相處就更有講究。如果男生們一不小心說錯了什麼,那可能就會遭遇女朋友的連環追問。這個時候不管你承認自己錯了還是不承認,都沒有什麼好果子吃。所以很多男同胞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懷疑,這個戀愛到底該怎麼談?從這一點上來說,男同胞們的確很難。如果是我,我就讓女朋友說到底是錯了還是對了,我都可以。02很多情侶在相處的時候,都經常會給對方取一些親密的小外號,比如說「寶寶」之類的。
  • 「禮尚往來」需正本清源
    春節將至,正是合家團圓的幸福時刻,也是禮尚往來的重要節點。但越是重要節日,黨員幹部們越應保持警惕,繃緊紀律這根弦。如果庸俗化理解「禮尚往來」,失去了思想上的廉潔底線,結果只能是腐化墮落。正如日前媒體刊載的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書中所剖析:「享受多了,眼界高了,因而對逢年過節收紅包當作正常的禮尚往來,金錢的貪慾隨之就見諸行動。」
  • 禮尚往來:一隻烤乳豬的社會關係學
    這其中隱藏著「禮尚往來」的終極奧義。 從古至今,我們都把「禮尚往來」著用於人際關係。當今社會,像陽虎一樣送禮的人數不勝數,同樣他們都得到了回報。 人際關係就是社會關係,凡是關係學,其中一定是心理學的巧妙運用。 我們都有這種心理:不想欠人錢、欠人情。
  • 禮尚往來不同地域的禮贈理念
    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筆者常在國內買一些民樂或民歌CD送西方人,價格不貴,一般一盤CD在20元人民幣左右,但很受歡迎。同樣,在你宴請西方人時,也不要指望對方能送多麼貴重的禮物,可能性最大的是本國產的葡萄酒,或其他一些價格不貴但頗有紀念意義的小工藝品。
  • 禮尚往來|李明生
    禮尚往來 李明生 結婚上禮是一種禮俗越是親戚越是有規矩 七大姑八大姨多少年還是一元二元上拜禮 街坊鄰居好友閨密也上一份賀禮 如果不是行賄受賄也應可以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丟棄 他是紐帶聯繫著人們的友誼 隨著生活的改善
  • 從賈府與親友的往來態度,淺析「禮尚往來」的古今變化
    《紅樓夢》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古代人們如何處理人情世故,又是怎麼通過執行「禮節」來維持或增進親友之間關係的。書裡面的賈家號稱詩書禮儀的大家族,自然在禮節上具有可參照的價值。但,這種「禮」的應用,隨著時代的前進,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生活中,留有它們的影子,也剔除了一些不適合的東西。
  • 讓「禮尚往來」回歸本來
    ●惟有時刻以「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為警戒,既發揚傳統禮儀之道,又堅守紀律規矩底線,才能真正讓「禮尚往來」回歸本來面貌,讓其變得清新而又親切。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美譽。禮尚往來,原本是表達人與人相互之間感情的重要方式,然而當下有時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之下,其原意被人為扭曲。「禮」的情感內涵被稀釋、文化意味被消解,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狹隘變味的「送禮」文化,歪風大行其道,成為了滋生腐敗的溫床。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送禮」。自古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 農村正在消失的,處好鄰裡關係的這些禮尚往來,你還記得麼?
    這一是城市文化決定了鄰裡關係的這種情形;二是因為城市鄰居之間各自工作生活中交集重疊少所致。可農村就一樣了,傳統村落中的村民是祖輩對門四戶,同住一個村莊,同走一條街,同吃一井水,包括農田和通向農田的鄉間道路等等這些幾乎都是同村人共有資產,因此就構成了農村的鄰裡關係。
  • 你認同人與人交往,重在禮尚往來嗎?
    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禮尚往來不僅只表現在禮物禮貌禮儀上,禮尚往來更要表達的是相互尊重,發自內心的真情表達。禮尚往來不僅僅是物質的來往,更要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升華到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友誼關係,也讓禮尚往來表達了精神層面最高的友情互愛互助境界。
  •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未來十年是中國生物製藥的黃金十年
    在8月18日的百濟神州蘇州產業化基地探訪及研發進展介紹分享會上,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究和亞太臨床開發負責人汪來博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將近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