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是啥意思?

2020-12-20 羊王

農村很多文化都是歷史的象徵,包括農村的老物件、農村的風俗、農村的俗語等等這些都 是以前農村生活的一些參考,雖然沒有什麼那些名人名句書畫有價值,但是農村的這些文 化也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農村的俗語就是通俗又易懂的語言,這些語言包羅萬象,花鳥魚 蟲、做人的道理、封建迷信、甚至房屋建設等等一般所有的事物都會涉及到,現在很多人 接觸了新的文化,並且新文化更直接的讓人去理解,很多俗語也慢慢被淡忘,現在也很少 人再回總結俗語。

在俗語中體現人情世故的也有,「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句話可能從表 面上看只是親情之間的關係,可是這外甥頭和舅家牛什麼意思真的不好理解,這句話其中 的含義肯定是想講述這外甥和舅舅之間關係,至於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外甥頭,舅家牛」

外甥和舅舅的關係如果說近那是存在血緣關係,如果說遠那兩個人不同姓,一般作為母親 娘家的舅舅來說也是比較重要長輩,這當舅的自然也就不喜愛自己的外甥,很多農村也叫 老娘舅,這舅舅本身就是母親最親近的人,一旦兩家中有什麼事情一般都是這當舅舅會出 面,像外甥結婚,舅舅會在外婆那邊主導一些事情通知一些親戚,所以這當舅和外甥之間 的關係一般都比較親近。

在農村,小孩子抵抗力不強,尤其一些大人可能喜歡摸孩子的頭表示喜歡,但是大人受傷 不衛生可能影響孩子,農村老輩人都說這叫「生賴」,就是摸了就不長個了身體比較弱, 就是是可能被傳染一些疾病,但是唯獨這當舅舅列外,這舅舅摸孩子頭一方面是表示喜歡 ,一方面是一種寓意,這當然算不上什麼迷信只是一種祝願。

農村家家戶戶有牛不是什麼稀罕事,這牛都是用來代替勞動力在農田耕作也有拉車的,所 以以前農民都比較愛護自己的更牛,一般情況下這牛是不能隨意借人的,因為一個考慮自 己家裡還要用一個是擔心出現什麼問題,再有寓意也不好,但是唯有外甥借牛是不會拒絕 ,除了這深層的關係,從長幼文化上講,長輩的東西將來都是孩子,本身就是自家人,所 以也不會擔心把牛借出去外甥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但是即便牛不歸還,也不會有什麼怨 言,因為這親情是最重要的。

「叔嫂房,不同問」

中國是一個比較注重傳統文化的國家,尤其在禮義廉恥方面做得非常好,所謂男女有別, 這叔嫂之間關係一般也是微妙的,小叔子不能進嫂子的房這是歷來的古訓,兩個沒有血緣 關係的兩個人又是親屬,在平時言談舉止之上都要十分注意,農村不像城市,很多人農閒 時候那些喜歡「扯老婆舌」,會評價村裡其他人的所作所為,如果叔嫂有什麼誤會那可能 就是村裡的話柄。

這家庭倫理的角度去看,這親戚或者親屬之間的相處之道還是有講究的,在農村這樣的事 情也時常發生產生一些誤會,在農村很多兒子都會和父母同住在一個院子裡,其實很多事 情不方便確實存在,所以現在很多人去城市買房有的也是因為同在一個屋簷下許多尷尬的 事情。

現在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看事情看的都比較現實,以前是外甥和舅舅必須親,現在 在去看,這外甥和舅舅鬧矛盾的多的是,更談不上借頭給外甥了,現在很多農民都外出打 工,並且很多人都想辦法申請宅基地自己單住,很多人去城市買房也是有個獨立空間,這 樣就會避免很多尷尬的事情發生,也避免外界說一些鮮花,其實這句話真的是人情冷暖, 「外甥頭,舅家牛;叔嫂房,不同問」這個話含義就是要注意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 做,再有很多事情都是老輩人傳下來的是所以大家應該是追尋。

相關焦點

  • 老農常說:「外甥頭,舅家牛」,這句話是要表達什麼含義?
    農村俗語是我國農村廣泛流傳的一種文化現象,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農時常向後輩人講起的經典老話,幾乎是包含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種類也比較繁多。過去的老農雖然沒有特別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卻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勞作經驗,而這些俗語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 農村有句俗話:「舅舅家的頭,外甥家的牛」,是啥意思?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其中,農村的俗語是一代又一代的農人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精華,每句都有不同的道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只在老一輩的人中流傳,年輕人對俗語不再重視,這就真的很遺憾。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這是啥意思?
    為此,在農村地區也流傳著許多俗語,比如「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是說即便不要萬貫家財,房屋也要向南,這是考慮到天氣原因。當然了,關於房屋建造的俗語不再少數,比如「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僅僅從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是說我們的門前有墳地或者房子後方有水,就會出現家敗人散子不歸的現象。
  • 農村有句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話是啥意思呢?
    而俗語這東西雖然往往被人們稱「俗」,但其實它們一點也不「俗」,不論是從句式的優美程度以及對仗工整程度方面,亦或是不少俗語本身所凝練出來的誨人道理,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精」,也不為過之。好了,說了這麼多,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農村俗語是「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句農村老話兒給人的第一感覺常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啥又是「大口、小口」呢?為什麼會「家敗人財散」呢?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感覺呢?那麼帶著這些疑問,接下來筆者就為你講解一下,賣弄一下剛剛學來的知識!嘿嘿。
  • 「新娘進了房,媒人扔過牆」你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說做人的,有的俗語是說天氣的,有的俗語是說婚姻的等等,俗語的涉及範圍非常的廣泛,那麼有很多不了解俗語的人,就會問了這些俗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農村俗語是非常悠久的,這些農村俗語,都是我們的前輩們,通過身邊人後者身邊發生的事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吸引人,但是裡面卻藏著很多的大道理,這些俗語都是一輩一輩慢慢傳下來的,這些俗語要是沒什麼用的話,也不可能流傳到今天,你們說對嗎?
  • 農村俗語「堂屋有量不生災,正房寬敞出貴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說道農村俗語可能大家都能耳熟能詳,並且這些俗語都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俗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並且這些俗語簡單易懂,俗語包羅萬象,有的說天氣也有的說農事,更有的說這農村怎麼去建設房屋,在村裡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老輩人將關於俗語的事情,因為很多俗語都是有淵源的,聽起來其中的細節確實很有意思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簡單明了,它們不像中國的詩歌那樣高大上,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些詩歌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意境,需要有人來引導我們去體會,農村的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些大白話,這裡俗語中有描述農作為生長的比如「 谷出水來澆,麥出火來燒」也有描述人際關係的「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
  • 俗語: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啥意思?親情的冷漠!
    農村人坐在一塊聊天的時候會經常說一些俗語,很多俗語貼近我們生活,又總結了老人的經驗。很多俗語言簡意賅,短短一句話道出人生,品出人心,意義深遠。小的時候不懂人情世故,理解起來會很困難,長大了會漸漸知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 農村有句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啥意思?有...
    農村有句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聽著這幾句話,心裡就發涼! 可是,兄弟的孩子~侄子女,與姐妹的孩子~外甥之間的關係,還是不同的! 外甥,外甥,那其實就是一個外人!侄子女還是本家,家族裡面有什麼活動,還是要一起出席和參加的。外甥就不一樣了,如果姐妹不在了,那就更沒有來往的理由啦!所以才有姐去門檻斷這句話。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很多人可能會不解,這裡面只說了豬和牛,並沒有說生肖啊,為啥就扯到生肖去了?這個其實是個半截話,並沒有說完,完整的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和老俗話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誇張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或指導生產,或指引迷津,農村老俗話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需要的人身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下面一起來看看: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幹事的時候都是有規律的,否則就會亂套。而這句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自然也是農村木匠做家具的尺寸,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呢,李子的四哥是一位木匠,我們聽他是怎麼說的。四哥現在經營一家木匠鋪,由於這幾年的門窗安裝都是鋁合金的天下了,由於轉行不及時,所以四哥的生意基本上以打棺材和高檔木門家具為主。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那時文化水平落後的古代,我們的先人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人生哲理,都通過各樣各樣的農村俗語的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流傳到我們80-90後這一代的時候,大家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破人也亡」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的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積蓄,房子還是庇護家人的場所,也正是因為房子對於農民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房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抬轎房,家破人也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啥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老人常說:「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啥意思?農村是一個人傑地靈前物產豐富的地方,同時還賦予著大自然的天然風光,總能夠洗別人的心靈,人們也常說靈感來自於生活,也許農村就是靈感來源於最多的地方,在農村也到處都是大自然饋贈的東西。其實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植物的存在,總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甚至能夠讓人體會到人情冷暖,這也是在喧譁的城市無法感受到的。
  • 農村俗語:親戚盼望親戚有,一家盼望一家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社會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過去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知道作用,現在雖然是社會發展進步了,但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