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廈門:全力打造海洋與漁業發展新標杆
福建廈門:全力打造海洋與漁業發展新標杆2017-05-11 13:5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日報 2016年,廈門海洋經濟強市建設取得新突破 2016年,廈門市主要海洋產業實現總產值2073.49億元,同比增長10.2%。全市實現主要海洋經濟增加值543.30億元,同比增長10.5%,高於全市國民經濟增長速度2.6個百分點。成為8個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之一。海洋雙創基地第一批創業創新團隊和企業正式入駐。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智慧海洋」工程建設。
-
廣東潮州市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代漁業建設成效顯著
20年來,我市漁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水平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資料顯示,至2011年,我市的漁業產值23.29億元;漁業養殖面積13014公頃;水產品總產量由1992年的7.96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19.24萬噸,增幅達242%,漁業經濟呈現出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
福建福鼎市沙埕鎮優化產業結構助推現代海洋漁業發展
2001年,邱開初從小漁村搬到沙埕集鎮,從事漁業捕撈,從最初開50馬力的漁船單槍匹馬出海,到現在已擁有250馬力的大漁船和一個10幾人的團隊;從最初的居無定所到現在建起了新瓦房子。「這全靠沙埕的這片海和政府的補助政策啊!」
-
中國漁業:政策演變與綠色高質量發展
同時向國際市場提供大量水產品,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8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魚類以及海產品生產國與出口國。這些巨大成就也證明中國漁業發展方針政策的成功。中國漁業發展政策經歷了幾度調整,面對市場供需矛盾和資源環境壓力,最終選擇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化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
海洋生物科技成福建省漁業建設強力引擎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供圖。 福建是海洋大省,「十二五」時期,福建省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海洋強省戰略的重要基礎,海洋生物科技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次突破,科技創新已成為福建現代漁業建設的強力引擎。 福建省整合省內科研資源,加強省級合作,圍繞現代漁業發展的關鍵性和緊迫性難題,積極開展科研攻關。
-
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打造休閒漁業「嘉年華」
海峽之聲網11月9日廈門訊(記者 莊楊筱)2018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廈門休閒漁業展)9日上午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展覽面積達11000平米,設置標準展位510個,參展企業150多家,設置五大展區:休閒漁村展區、海釣遊艇展區、觀賞水族展區、海洋娛樂展區及海洋漁文化展區,全方位呈現休閒漁業與海洋娛樂產業的上下遊及配套產品。展會將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
-
廣東潮州港「海上牧場」:走出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新方向
廣東潮州港「海上牧場」:走出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新方向2015-10-12 16:15:00 水產養殖網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海水網箱養殖基地,其可持續式的發展方向得到了採風團成員的高度肯定,有專家認為,潮州港海上牧場為其他同類地區探索更多可行之路,應該大力推廣。
-
聯成遠洋漁業:打造漁業全產業鏈條 搶佔「一帶一路」海上先機
遠洋漁業發展對實施「海洋強國」和「走出去」戰略、拓展對外經濟合作領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活躍在南太平洋上、成立於2002年的深圳市聯成遠洋漁業集團,現擁有72艘金槍魚延繩釣遠洋漁船,船隊規模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作為廣東省和深圳市的「農業龍頭企業」,聯成遠洋漁業正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力求借道「絲路經濟」,闖出一條更為廣闊的海路。
-
福鼎以文化推動漁業產業轉型
原標題:福鼎以文化推動漁業產業轉型 近日,全閩樂購·第六屆中國鱸魚
-
設施漁業從無到有|六盤水市大力推進生態漁業產業發展
六盤水市漁業資源豐富,發展漁業資源良好。近年來六盤水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結合六盤水市水產資源稟賦,積極發展特色漁業、設施漁業、湖庫生態漁業以及稻漁綜合種養,生態漁業成效明顯。
-
印度開始監管其漁業,注重可持續漁業發展
在印度,其漁業幾十年來已經從小規模的捕撈轉變為日益產業化、規模化,捕獲量迅速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裡,這個行業基本上沒有受到監管,產量也有所下降,包括近年來沙丁魚捕撈意外的破壞性崩潰。最近,印度在可持續發展漁業邁出了重要一步,成立了第一個漁業部。 幾十年來,印度漁業已經從小規模手工作業轉變為日益工業化的部門。機械化船隻的廣泛採用幫助印度的捕魚量從1950年的53萬公噸增加到了2017年的383萬公噸。其中2018年印度生產了349萬噸海鮮,比2017年下降了9%。
-
權威報告丨福建鮑魚產業發展現狀和形勢分析
圖1 福建各地鮑養殖分布情況福建鮑養殖業的逐漸壯大,也帶動了養殖器材、海藻養殖、配合飼料、鮑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促進了沿海漁村經濟和社會發展2007年「南日鮑」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2年獲「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入選首批「福建十大漁業品牌」。五、技術支撐情況(一)種苗繁育技術近年來,良種作為鮑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在國家貝類產業體系中得到支持。2005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培育出「大連1號」皺紋盤鮑;2010年,廈門大學培育出「東優1號」雜色鮑,2014年培育出「西盤鮑」。
-
廈門小嶝島:昔日傳統漁村如今華麗轉身
福建省廈門市小嶝休閒漁村是國內較早發展休閒漁業的企業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之一,還是2009年廈門市鄉村旅遊發展示範點、2010年廈門市島外十佳休閒農莊、2010年福建省「水鄉漁村」、福建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2011年全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2011年福建鄉村旅遊四星級經營單位
-
「與智者同行,與趨勢同行」,2020第二屆中國智慧漁業發展論壇在...
加快構建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力推廣「設施漁業+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示範推廣一批符合水產綠色健康發展要求的技術模式,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技術、裝備相對落後2、產品供給結構矛盾突出3、產地環境不優4、水產養殖模式不合理5、漁藥殘留問題6、監管體系不完善7、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方式粗獷,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非常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水域環境汙染依然嚴重,過度捕撈長期存在,漁業資源日益衰退。8、水資源問題是水產養殖業的主要問題,水資源問題導致了水源問題更加突出。
-
福建全力打造海峽藍色經濟——福建海洋事業發展紀實
201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3680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長19.7%,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5.6%,海洋經濟已成為福建經濟的主要增長極。全省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8.3∶43.4∶48.3,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與倉儲、濱海旅遊、船舶修造、海洋建築五大主導海洋產業增加值達1327.5億元,佔全省海洋經濟總量的83%。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劉惠 圖這是挪威捕魚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和革新之後呈現的新面貌。挪威海岸線長逾10.1萬公裡,水產養殖業和捕撈業發達,是世界第二大海產品出口國。近四十年來,該國漁業走出了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問題泛濫的困境,發展成為了全球海洋經濟的樣板之一。「我們很高興挪威政府給本國海洋經濟打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品牌。」
-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典型
大水面生態漁業不僅為解決「吃魚難」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而且在建設水域生態文明、保障優質水產品供給、推動產業融合、促進漁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加強科普宣傳,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中國水產」微信公眾號將於近期連載刊登有關省(區、市)發展大水面漁業典型案例集錦,敬請關注。
-
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緊鑼密鼓
(市海洋漁業局供圖)福州將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海上福州」戰略,堅持產業融合綠色發展,加快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
-
生態食材評定專家走進賀蘭縣,考察賀蘭生態漁業產業
劉新泉表示,現代綠色循環漁業產業園(漁業公園)採用現代園區建設理念開展項目建設,重點發展生態種植、循環養殖,適當發展休閒觀光產業,構建產業間循環產業鏈環和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培育、做大、做強現代綠色循環農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和農民參與的模式,引導全社會的力量參與產業園區的建設,扶持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富裕一方百姓。
-
巴基斯坦漁業及冷水魚產業概況
近來引進了兩種生長快的草魚和白鰱,並用先進的混養系統進行養殖,經濟價值良好,得到了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喜愛。內陸漁業由省政府漁業部門管理,主要提供監管、苗種、推廣服務,收集基本數據並通過散發手冊、宣傳冊及安排研討會等方式來促進漁業發展。養殖魚產品往往通過中間商在養殖場塘口出售,或在收穫後將魚用冰塊打包運輸到附近農產品市場銷售。買主主要是公眾、零售商、批發商、加工廠或出口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