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摺扇、108道工序,開則為扇、合而為一;一片翠竹、一份匠心,幾經興衰變換,依然代代相傳。本周日上午11:10,敬請關注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我們帶你走進浙江古鎮鄣吳,探秘傳承百年的摺扇製作工藝。
作為一種藝術的沉澱和文化的載體,摺扇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傳承了上千年。關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說追溯於西漢,又說起源於東晉,但無論在哪個朝代,即使是在有電扇、空調的當今世界,摺扇始終盛行不衰。
鄣吳古鎮——吳昌碩故居
鄣吳鎮位於中國著名的竹鄉浙江安吉縣,自古就是摺扇之鄉,也是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的故裡。早在明朝嘉靖年間,鄣吳摺扇就已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懷袖間。上世紀70年代,在鄣吳鎮景塢村,吳昌碩祖上吳麟進士的墓裡曾出土過一把灑金摺扇,歷經百年不腐,保存至今,可見當時工藝之精湛。
明代 灑金紙竹骨摺扇(鄣吳吳麟墓出土)
然而上個世紀,一度興旺的鄣吳竹扇卻銷聲匿跡了三十多年,一直到胡六合、張北興這代人,他們四處拜師學藝,把江南最好的制扇工藝重新帶回了鄣吳,鄣吳竹扇才再次聞名全國。2008年,鄣吳竹扇被選定為北京奧運會指定產品。如今,鄣吳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竹扇出產地,還是日本、韓國最大的竹扇供應區。
鄣吳古鎮——竹扇文化街
張北興是鄣吳鎮最老的一批制扇匠人之一。37年前,為了餬口度日,17歲的張北興進入鎮裡的大隊扇廠成為了一名制扇工人,如今,憑藉一把好手藝,他已經成為鎮裡多家制扇廠的技術顧問。
製作一把鄣吳竹扇,需要108道工序,工藝流程相當複雜。光原材料準備就有砍竹、鋸竹、破邊、衝邊、水煮、扎篾、打眼、選邊、刨皮、對號和打磨、晾曬等十幾個步驟。
選材
竹材是決定一把摺扇品質高低的關鍵元素。所謂的「貨賣一張皮」,在這一點上很適用於摺扇。安吉毛竹是製作玉竹扇的絕佳材料。玉竹扇也叫素竹摺扇,美其名曰「玉竹」,全因它的扇骨溫潤如玉、光滑細膩,色澤晶瑩。要打造一把蠟黃玉潤,光可鑑人的玉竹扇,竹皮表面當然不能存在絲毫的斑點。
晾曬完的竹材放在通風乾燥處存放十年以上。十年以後,可用的原材料,也只有百分之四五十。
造型
竹骨的造型最考驗制扇師傅的工藝水準,一根根粗糙的竹材,將被打造成什麼樣的樣式、規格,形狀全部都在於造型。
風格迥異的造型體現了制扇人的美學品味,同時也考驗著匠人的制扇技藝。刀輕刀重、刮多刮少,關係的不僅僅是手上作品的最終呈現,也是匠人多年苦練,慎終如始、不負初心的承諾。
定型
通常人們見到的摺扇裡側都會貼根竹片,行話叫「貼梁」。但是傳統的摺扇製法卻是不貼梁的,張老師製作的就是這種。每隔一段時間,張老師都會對扇骨反覆烘火定型,春夏秋冬、暑去寒來、一年之久。這樣的竹扇在經過四季不同溫度和溼度的定型之後,不論是去到乾燥的北方,還是潮溼的南方,扇骨都不會變形走樣 。
水磨
在砂紙出現之前,古法制扇裡用的打磨工具是木賊草和榆樹葉。砂紙出現以後,原本需要一天半打磨完的竹扇,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打磨結束了。然而,這麼高效便捷的打磨手法,張老師依然視若無睹,選擇的仍是傳統的樹葉打磨方式,他自有他的道理。
做扇面
用上等宣紙裱面,明礬和骨膠摻和,用排筆通刷,陰乾,再刷,再陰乾,三礬四套,直至生宣變熟宣。
小小摺扇、108道工序,開則為扇、合而為一;一片翠竹、一份匠心,幾經興衰變換,依然代代相傳。
本周日上午11:10,敬請關注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我們帶您走進古鎮鄣吳,探秘傳承百年的摺扇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