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道工序!匠心打造百年玉竹扇

2020-12-18 深圳衛視

小小摺扇、108道工序,開則為扇、合而為一;一片翠竹、一份匠心,幾經興衰變換,依然代代相傳。本周日上午11:10,敬請關注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我們帶你走進浙江古鎮鄣吳,探秘傳承百年的摺扇製作工藝。

作為一種藝術的沉澱和文化的載體,摺扇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傳承了上千年。關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說追溯於西漢,又說起源於東晉,但無論在哪個朝代,即使是在有電扇、空調的當今世界,摺扇始終盛行不衰。

鄣吳古鎮——吳昌碩故居

鄣吳鎮位於中國著名的竹鄉浙江安吉縣,自古就是摺扇之鄉,也是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的故裡。早在明朝嘉靖年間,鄣吳摺扇就已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懷袖間。上世紀70年代,在鄣吳鎮景塢村,吳昌碩祖上吳麟進士的墓裡曾出土過一把灑金摺扇,歷經百年不腐,保存至今,可見當時工藝之精湛。

明代 灑金紙竹骨摺扇(鄣吳吳麟墓出土)

然而上個世紀,一度興旺的鄣吳竹扇卻銷聲匿跡了三十多年,一直到胡六合、張北興這代人,他們四處拜師學藝,把江南最好的制扇工藝重新帶回了鄣吳,鄣吳竹扇才再次聞名全國。2008年,鄣吳竹扇被選定為北京奧運會指定產品。如今,鄣吳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竹扇出產地,還是日本、韓國最大的竹扇供應區。

鄣吳古鎮——竹扇文化街

張北興是鄣吳鎮最老的一批制扇匠人之一。37年前,為了餬口度日,17歲的張北興進入鎮裡的大隊扇廠成為了一名制扇工人,如今,憑藉一把好手藝,他已經成為鎮裡多家制扇廠的技術顧問。

製作一把鄣吳竹扇,需要108道工序,工藝流程相當複雜。光原材料準備就有砍竹、鋸竹、破邊、衝邊、水煮、扎篾、打眼、選邊、刨皮、對號和打磨、晾曬等十幾個步驟。

選材

竹材是決定一把摺扇品質高低的關鍵元素。所謂的「貨賣一張皮」,在這一點上很適用於摺扇。安吉毛竹是製作玉竹扇的絕佳材料。玉竹扇也叫素竹摺扇,美其名曰「玉竹」,全因它的扇骨溫潤如玉、光滑細膩,色澤晶瑩。要打造一把蠟黃玉潤,光可鑑人的玉竹扇,竹皮表面當然不能存在絲毫的斑點。

晾曬完的竹材放在通風乾燥處存放十年以上。十年以後,可用的原材料,也只有百分之四五十。

造型

竹骨的造型最考驗制扇師傅的工藝水準,一根根粗糙的竹材,將被打造成什麼樣的樣式、規格,形狀全部都在於造型。

風格迥異的造型體現了制扇人的美學品味,同時也考驗著匠人的制扇技藝。刀輕刀重、刮多刮少,關係的不僅僅是手上作品的最終呈現,也是匠人多年苦練,慎終如始、不負初心的承諾。

定型

通常人們見到的摺扇裡側都會貼根竹片,行話叫「貼梁」。但是傳統的摺扇製法卻是不貼梁的,張老師製作的就是這種。每隔一段時間,張老師都會對扇骨反覆烘火定型,春夏秋冬、暑去寒來、一年之久。這樣的竹扇在經過四季不同溫度和溼度的定型之後,不論是去到乾燥的北方,還是潮溼的南方,扇骨都不會變形走樣 。

水磨

在砂紙出現之前,古法制扇裡用的打磨工具是木賊草和榆樹葉。砂紙出現以後,原本需要一天半打磨完的竹扇,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打磨結束了。然而,這麼高效便捷的打磨手法,張老師依然視若無睹,選擇的仍是傳統的樹葉打磨方式,他自有他的道理。

做扇面

用上等宣紙裱面,明礬和骨膠摻和,用排筆通刷,陰乾,再刷,再陰乾,三礬四套,直至生宣變熟宣。

小小摺扇、108道工序,開則為扇、合而為一;一片翠竹、一份匠心,幾經興衰變換,依然代代相傳。

本周日上午11:10,敬請關注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我們帶您走進古鎮鄣吳,探秘傳承百年的摺扇製作工藝。

相關焦點

  • 風物|手工竹扇:108道工序造就的風流之物
    竹扇非遺傳承人張北興手工竹扇:108道工序承繼傳統工藝文 |穆建聰 圖 | 漁人不知從何時,影視劇裡的英俊小生總會拿一把摺扇,一甩一扇,便是風流。十一道工序中,水煮、扎篾就是扇骨的「特殊考驗」,衝邊和選邊則是扇邊的主要工作。水煮,是把扇骨在煮稻草的沸水中浸泡一個小時。這樣煮出的扇骨日後不會被蟲蛀。之後「水煮扇骨」要在室外透風處晾乾。吸取天地之靈氣,日夜之精華,期間不能淋雨,這個步驟叫「露黃」。竹片刨皮,用來製作扇骨比起扇骨的考驗,扇邊的考驗似乎沒那麼難。
  • 蘇州「水磨玉竹扇」亮相世博 - 現代快報
    昨天,一把以「太湖石」為扇面、上好玉竹為扇骨、由蘇州制扇大師王健製成的蘇扇力作——「水磨玉竹扇」完成了最後的裝糊,送往上海。據悉,此扇將陳列在世博園「畝中山水園」的貴賓接待室,迎接來園中參觀的各國首腦和貴賓。  記者看到,這把「水磨玉竹扇」非常小巧,簡單的線條配上扇面上單色水墨畫,一切看起來都很樸素。
  • 帶你走進玉竹薄荷膏,詳細全面了解胡慶餘堂玉竹薄荷膏
    從2016年4月上市以來,玉竹薄荷膏就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同時也有很多朋友對這個產品有著不少的疑問,經常看到網絡上不少的人在進行諮詢和詢問,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玉竹薄荷膏的所有相關信息,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 雲遊通州:手工藝人108道工序重振「東方奇葩」——景泰藍
    通州八景、古塔凌雲、福壽三多葫蘆尊……如今,通州手工藝人經過108道全部手工工序,再現這一質沉、色豔、藝絕的宮廷藝術。數古歷今,中國足以承載禮之高度的國寶重器,也唯有玉、瓷、錦、劍和景泰藍這幾種,而其中又以質沉、色豔、藝絕的國寶景泰藍為尊。 同樣,景泰藍也為「燕京八絕」之首,又名琺瑯。
  • 胡慶餘堂玉竹薄荷膏的這些產品特色你get了嗎?
    胡慶餘堂玉竹薄荷膏是杭州胡慶餘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所產,是由玉竹、冰糖、蒲公英、杏仁、山楂、桔梗、烏梅、薄荷、甘草、桔紅經加工熬製而成的膏滋罐頭 。原料精選於根據中國歷代典籍以及當代藥食同源目錄所載可藥食兩用之品。其原料由胡慶餘堂道地採購生料,經由工人精製。
  • 扇裡芳華—記宜興市手工制扇藝人湯忠財
    16歲那年,湯忠財進了村裡的襄陽扇廠,開始跟著蘇州師傅學習制扇。做扇子考驗手上功夫,眼力也得跟上。然而,就在學制扇的第三年,湯忠財在制扇時不慎被三角箭戳傷了眼睛。儘管及時進行了治療,但視力還是受到了影響。「做扇骨時兩眼看到的下刀角度都不一樣了。」湯忠財說,那段時間想過放棄,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他不斷適應視覺偏差,調整下刀角度,刻苦練習、漸漸適應。23歲那年,刻苦鑽研的他被提拔為車間負責人。
  • 《匠人與匠心》:集羽成風——清涼悠悠鳥毛扇
    近日,KK直播非遺系列直播節目《匠人與匠心》,來到浙江湖州,採訪湖州市「羽毛扇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殷根毛,從事羽毛扇製作近60年的傳承人殷根毛,在KK直播10002房間的鏡頭前,向觀眾揭開集羽成風的秘密。
  • 匠上匠:堅守匠心釀,喝過知好酒
    匠上匠酒是醬香泰鬥張氏家族第三代傳人、茅臺鎮華氏茅酒傳人、醬酒少帥張強與北京匠上匠酒業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醬香型白酒品牌。匠上匠酒出自醬香泰鬥張氏家族酒廠,採用華氏茅酒獨有的12987坤沙釀造工藝,被稱為「千古一絕」。
  • 匠心傳承 成都老人120道工序出一個桌球拍
    &nbsp&nbsp&nbsp&nbsp7月16日,成都市上池正街108號院一間車庫裡的工作檯前,一位83歲的老者和一位中年人正忙著維修一批桌球球友送來的球拍。2年前,吳偉與曹大爺一見如故,人到中年的他執意拜師,更是在距老人住家不遠的地方買下一間車庫,打造屬於師徒二人的定製桌球拍工作室。&nbsp&nbsp&nbsp&nbsp上世紀50年代,酷愛桌球的曹大爺就開始自製桌球拍,那年他才16歲。多年後他獨創的「竹纖維」和「梅花樁」兩項制拍技術更成為「中國造」球拍的一股清流。
  • 旭輝銀盛泰·瑞錦臺工序樣板間綻放!見證匠心品質,預鑑美好未來之家
    旭輝銀盛泰品牌的廣泛傳播,離不開旭輝銀盛泰始終遵循的使命「精緻生活美學家」,及對產品品質的匠心雕琢。(圖片來源於實景拍攝)近日,濟南旭輝銀盛泰·瑞錦臺工序樣板間對外展示,旭輝銀盛泰以細緻的考量及匠人態度,又一次力證對匠心品質的追求,立志成為負責任受人尊敬的高品質品牌房企。
  • 富士醇金 —— 富士山下歷經百年,匠心釀造東方口味
    百年富士山——醇金威士忌但凡飲品,口感優劣的關鍵取決於選用的水源如何。威士忌源於蓋爾語裡的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視水質為威士忌的靈魂也不為過。經過發芽、研磨、發酵、蒸餾、熟成等多道工序後加水稀釋,調配出適應大眾且不同酒精濃度含量的威士忌。
  • 起良古法造紙:108道工序製成一張「蔡侯紙」
    村裡家家戶戶用構樹皮純手工36道大工序造出的「蔡侯紙」 又稱漢麻紙,因無公害用途廣供不應求。受工業造紙衝擊等原因,千年碾砸構樹皮的聲音,在1984年戛然而止。退休前是小學校長的劉曉東,不忍看到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消失,退休後他舉債開啟另一番「奮鬥史」。7年前行,悲喜交加。
  • 懷袖雅物文人扇,如是清涼
    蘇扇又被稱作「文人扇」,幾百年來,做扇子的主要還是藝人、匠人,文人不過是提筆蘸墨,在扇面上題題詩、作作畫罷了。到了王健這,「文人扇」的名頭也算圓滿了。四十年來,他打破了傳統制扇行各自為政的藩籬,貫通百餘道制扇工序而「獨立成章」,復活了明式烏木泥金扇、明式水磨玉竹扇等失傳已久的制扇工藝,重建了蘇州文人扇清雅、朗潤的美學規範。
  • 非遺紹興丨一把扇子要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手工製作過程
    我們現在做一把黑紙扇,仍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闖過『三關』:不怕雨淋,不怕日曬,不怕褪色。」周雅定很是驕傲,從細節處不難看出,紹興王星記扇子從用料到做工,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心血。王星記的扇骨,用的都是上等的竹木,甚至紅木、檀木等,黑紙扇用的是桑紙,黏合扇骨和扇面的是黃魚肚,為的是達到「一把扇子半把傘」的防水效果。從普通工人一步步成為掌門人的周雅定對制扇工藝、材料如數家珍。
  • 文玩摺扇中的玉竹與梅鹿
    一、玉竹摺扇首先,玉竹並不是一個竹子的品種名稱,而是毛竹楠竹。這種竹子在我國南方大多數地區都有,是我國最常見的竹子之一。用來製作扇子的原材料需要先去除表皮,經過打磨拋光後使竹子表面溫潤細膩,摸上去手感順滑如玉石一般,所以稱之為玉竹。
  • 胡慶餘堂戒欺膏:百年堅持的「採辦務真」精神
    胡慶餘堂戒欺膏:百年堅持的「採辦務真」精神2020/6/10 11:33:59 來源:法治中國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胡慶餘堂戒欺膏系杭州胡慶餘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研發的食養產品,現由杭州戒欺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簡稱戒欺本草)總承銷。
  • 《匠人與匠心》杭產三絕之杭扇 解讀百年老號王星記
    王星記扇莊,由王星齋創始於清朝光緒元年,祖輩從事制扇業,自幼學藝的王星齋20多歲已經成為制扇名匠,1875年創建王星記扇莊,他與妻子陳英製作的泥滿金鬥式花扇被選為宮廷貢品,他製作的黑紙扇,在義大利米蘭,巴拿馬和西湖萬國博覽會上屢次得獎,美名遠揚,曾作為杭州特產進貢宮廷。
  • 蘇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 相城村巷中,有一制扇人
    |這位匠人的故事,戳視頻了解更多|從1天做50把摺扇,到7天只做一把精品扇;同樣的一把扇子,同樣的謀生手段,在周雲龍手工制扇的40多年時間裡,他的生活品質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實打實地感受到了買扇子的消費者們,生活品質的飛躍提高。
  • 探訪百年蠟燭村 20道工序出不淌油紅蠟
    制蠟藝人劉啟友經過20道工序做出「不淌油」大紅蠟,備受十裡八鄉村民的喜愛。手工製作的大紅蠟。劉岱 攝劉啟友家人正在進行「蘸蠟」工序。劉岱 攝「俺家的制蠟手藝已傳了五代,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近20道工序才能製成。」劉啟友說,如果紅蠟在點燃過程中淌油,村民會覺得不吉利,而牛油做大紅蠟的最大好處,就是點燃後不「淌油」。「蘸蠟」就是將做好的燈芯掛在圓形的輪子上,一遍一遍地蘸牛油,每蘸一遍蠟燭就會增粗一圈。根據蠟燭的大小不同,「蘸蠟」一般在6到15遍,一對小蠟燭七八兩重,大的能達到一公斤多。「有時也會根據一些客戶的需求定製。」劉啟友說。
  • 河南老字號|世家明正傳承六百年「匠心之道」
    在豫東平原的土地上,有這樣一家企業,它秉承「匠心之道」,傳遞著縱跨六百餘年的美味,將中原美食的「香、精、美、雅、情、禮」揮灑的酣暢淋漓,參與並創造著舌尖上的非凡史詩。1365,六百年傳承的「匠心之道」明正牛肉,始於1365年。這個時間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當時「李氏牛肉」祖上李寨在元大都做御廚,後逢戰亂,為了宗族周全告別瓊樓寶殿,回到河南太康,同他一同歸來還有那驚世絕倫的牛肉醬滷技藝。從此,「李氏牛肉」從皇宮御用成為鴻儒白丁皆可品嘗的上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