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南斯拉夫人,為何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之間仇恨這麼大?

2020-08-29 寒江閣一道人


文|縱橫四海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歐亞非三大洲交匯的十字路口。

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不但讓這裡的民族、宗教構成多元化,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影響和幹預,還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矛盾。而這樣一種矛盾糾紛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同政權的並立。看看今天的歐洲地圖就會發現,在半島上,居然會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十餘個國家。

不過,今天看來近似於&34;的巴爾幹政治地圖,在歷史上也曾有過短暫的統一國家出現,那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建立的南斯拉夫。

&34;的普遍認同,在百年前曾暫時把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門的內哥羅、馬其頓和黑山等暫時凝聚成一個國家。這些區域在效忠於一個共同集權政府的同時,也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權與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

可是,這樣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先是德意法西斯長驅直入,用不到兩周時間就擊潰南斯拉夫國防軍,佔領全境,南斯拉夫由於外部力量的幹預而再度四分五裂。

後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兩個地區挑頭鬧獨立,又讓本就經濟不振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雪上加霜。

最終,在內憂外患折磨下,共同的&34;土崩瓦解,曾經是南斯拉夫大家庭中重要成員的克羅埃西亞人爭取到了獨立的地位,與塞爾維亞等民族平起平坐的資格。

南斯拉夫分裂後,曾作為前南斯拉夫聯邦重要組成部分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之間,仇恨卻異常之大。直到今天,在巴爾幹半島上,仍有聯合國維和部隊在當地駐紮,他們橫在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武裝人員衝突之間,試圖讓雙方握手言和,但這在短時間內似乎是無法實現的。

同屬於斯拉夫人的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人,對對方都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而不少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共同組成的家庭夾在中間,更是難做。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個&34;兄弟民族如此大的敵意呢?

答案,恐怕還得從歷史中尋找。



誠然,若追根溯源,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都是斯拉夫人支系,不過,他們的文化傳統和政治歷程之間,其實存在著不小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雙方的命運。

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克羅埃西亞人因在歷史上受中歐法蘭克王國的影響較大,多信奉天主教,而塞爾維亞人則因長期作為拜佔庭帝國的臣屬,其居民多信奉希臘正教,也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東正教。兩種宗教在教義與儀式上的區別,讓二者早在中世紀,就已經呈現出貌合神離的趨勢。

除了信仰領域,在語言上兩者雖無太大差異,但雙方所使用的文字卻極不相同。塞爾維亞人所使用的是西裡爾文,即希臘字母,克羅埃西亞人卻使用拉丁文。這又是塞族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一大區別。

文化傳統上的區別,本就在無形之中拉開了兩個民族的心靈距離,而政治上的歷程,也幾乎重塑著兩個民族的認同。

15世紀,拜佔庭帝國覆亡後,奧斯曼土耳其人長驅直入,在科索沃之戰大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族人的聯軍,今天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勒,在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蘇萊曼大帝指揮下被攻陷,從此便成為了奧斯曼帝國深入歐陸的前哨陣地。

塞族聚居區域大部被奧斯曼土耳其所徵服。一部分塞族人因戰爭衝擊,向北遷移,進入到克羅埃西亞人聚居的區域,並在經濟資源的分配上與克羅埃西亞土著居民產生了不小的糾紛。

克羅埃西亞人看到蘇丹的大軍殺奔而來,自知大禍臨頭,於是,為了避免自己變成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的臣屬,他們便向鄰近的馬扎爾人,也就是匈牙利人積極靠攏。

巧的是,當時的匈牙利人與奧地利的日耳曼人關係又很密切,或者說受到後者的控制。因此,克羅埃西亞在14、15世紀的時候,便已經同巴爾幹的斯拉夫&34;疏遠,轉而投入到中歐集團的懷抱之中。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有感於奧斯曼土耳其擴張之迅速,為減緩其推進速度,他們也同克羅埃西亞人積極接洽,利用其武裝力量來為自己做屏障。奧地利、匈牙利與克羅埃西亞的關係更進一步。

到了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慘敗而歸的時候,克羅埃西亞人,已經成為了維也納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無法輕易代替的支柱。在此後的兩百多年時間裡,匈牙利人曾因不滿奧地利的高壓統治謀求獨立,結果卻被奧地利拉攏克羅埃西亞和俄國人將其鎮壓下去。哈布斯堡家族未能想到,正是自己這種做法,讓他們在巴爾幹地區從此又多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沙皇俄國。

(被俄軍殺害的匈牙利民族英雄裴多菲)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克羅埃西亞人為維也納皇室效忠也不是無條件的,他們受到匈牙利人獨立運動的衝擊,也開始思考本民族的政治權利能否進一步擴大。

可是,哈布斯堡皇室對此寸步不讓,為了消除克羅埃西亞的離心化傾向,維也納的宮廷還派貴族率軍來監視克羅埃西亞人。哈布斯堡皇室這種過河拆橋的做法,很快讓一部分克羅埃西亞人開始產生厭惡,並重新思考自己與塞爾維亞等歷史上的&34;的關係。

克羅埃西亞人的這種新萌發的政治傾向,讓哈布斯堡皇室感到恐懼,因為塞爾維亞在俄國人的協助下已經驅逐了奧斯曼土耳其的官僚與軍隊,建立了獨立的主權國家。而在哈布斯堡皇室統治下的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等地區,又分布著大量的塞族人。倘若沙皇俄國利用這種民族分布特點來慫恿自己境內塞族人謀求獨立,那自己的政權還如何維持?於是,哈布斯堡皇室在取得德意志第二帝國支持後,先於1908年將塞族聚居的波赫地區收入囊中,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再發動一場戰爭,把塞爾維亞也變成自己的地盤。

哈布斯堡皇室這種輕率的行為,不但讓塞爾維亞開始全面動員,積極抗爭,還點燃了大半個歐洲的戰火,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皇儲遇刺)

戰爭前期,塞爾維亞軍隊在沙皇俄國支持下把奧匈帝國軍隊打得丟盔棄甲,後來,由於德奧聯合保加利亞包抄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皇室便把剩餘軍事力量撤到濱海地帶作戰,並取得了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的援助。

戰火中的塞爾維亞,表面上看暫時失去了一部分國土,但卻獲得了西歐強國的支持。不僅如此,塞爾維亞高層還在1917年與克羅埃西亞等民族組成的南斯拉夫委員會聯合起來,發布了《科孚島宣言》,宣告了南斯拉夫統一國家的誕生。一戰結束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建立起來,巴爾幹半島隨之掀起了統一的浪潮。



德奧戰敗後,英法等一戰戰勝國倒也真&34;,在巴黎附近召開的一系列協約國集團分贓會議上,英法等先是逼迫奧地利將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地區交給塞爾維亞方面,後又把克羅埃西亞從匈牙利分離出去,歸給塞爾維亞皇室,最後,戰敗的保加利亞也被迫將西馬其頓讓給塞爾維亞政府。最先參戰的塞爾維亞王國,國土面積迅速膨脹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了塞爾維亞人一本萬利的投資。

但是,一部分克羅埃西亞人此時卻犯起了嘀咕,他們認為,自己過去和塞爾維亞人並肩作戰的最終目的,是要爭取到更多的自治權利,但現在,新建立的國家明顯以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政府為主導,自己的很多訴求並未得到重視。新建立的議會陷入到喋喋不休的爭吵當中,國家內部各民族的代表們始終未能取得妥協。

在會議上,克羅埃西亞的激進政黨農民黨要求更多的權力,這便惹惱了一部分塞爾維亞的極端主義分子。在1928年,他們密謀刺殺了克羅埃西亞農民黨的黨魁。

塞爾維亞國王為弭平爭端,首先下令集權於國王之手,然後又宣布在次年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藉此來緩和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人之間的不和。

不料,克羅埃西亞人中的分裂主義者因為國王未認真追究兇手責任,並不買帳,遂又在1934年於法國巴黎暗殺了正在訪問的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夫婦,新建立的南斯拉夫國家內部暗流湧動。而繼國王之後執政的攝政王保羅,根本無法駕馭複雜多變的政局。克羅埃西亞人的獨立傾向,讓南斯拉夫王國高層如履薄冰,卻無能為力。

(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

如果說此一時期南斯拉夫國家經濟持續發展,那麼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之間的爭執也許會暫時擱置起來,不至於演化出新的危機。可是,先是席捲全球的經濟大危機爆發,南斯拉夫王國財政幾度接近崩潰邊緣,後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國人的鋼鐵洪流衝垮了南斯拉夫國防軍防線,將南斯拉夫變成了自己的控制區域。無論是塞爾維亞人還是克羅埃西亞人,都變成了被奴役者。

1941年夏,隨著侵略蘇聯戰爭的爆發,德國人主力東調,巴爾幹地區的佔領當局自知兵力不足,難以輕易徵服對手,於是先把克羅埃西亞濱海地帶交給盟友義大利,後又利用克羅埃西亞境內克族人對少數民族塞爾維亞的不滿,把克羅埃西亞的極端分裂主義者武裝起來,對外稱&34;,這些極端分子夥同德軍,劫掠村鎮,屠戮塞族人。

(「烏斯塔莎」在殘忍迫害反對者)

而在塞爾維亞和波赫等地區,納粹德國佔領當局又利用佔據多數的塞爾維亞人來鉗制克羅埃西亞人和當地穆斯林,塞爾維亞的民族沙文主義者,則被稱為&34;。

納粹德國的推波助瀾,讓塞族人和克族人結下的仇恨越來越深,雙方陷入無休止的殘殺,到處都是關押塞族或克族反抗者的集中營。

後來,德意法西斯在東線潰敗,無力壓制南斯拉夫的抵抗運動,於是,在美蘇英等盟軍支持下,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狄托率領遊擊隊先後擊敗了烏斯塔莎與切特尼克分子,解放了被他們用來迫害人犯的集中營。

狄托深知這段歷史對於未來的國家重建不會有好處,所以為了給塞族和克族之間的對立情緒降溫,又推平了集中營,並下令不得修建任何紀念建築,一度四分五裂的南斯拉夫,又在狄托的協調下重新凝聚起來,在南共領導下,南斯拉夫聯邦誕生了。



為了安撫兩個受盡磨難的民族的不安情緒,狄托雖為克羅埃西亞農民家庭出身,但在對待塞族人上也是一碗水平端,給予對方足夠的自治權利,甚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把中央集權調整為&34;與&34;,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等聯邦成員國,都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在貝爾格勒的決策層裡,相互制衡。

當然,對於克羅埃西亞的分離主義者,狄托毫不手軟,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克族部分武裝分子試圖叛亂,結果被狄托派人民軍進行毫不留情的鎮壓,在他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在冷戰格局中,成為了巴爾幹半島強大的統一國家。

(狄托:想搞分裂?沒那麼容易!)

但是,狄托再能幹,再有威望,終究也抵不住自然規律,在他病逝僅僅十年後,東歐國家政權更迭,外部形勢的變化、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和中央權力分配等問題交織在一起,讓克羅埃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之間,又對立起來。

1990年,南共在派系爭鬥中瓦解,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早已經不滿足於自治現狀,趁勢退出聯邦,宣布獨立,並與當地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發生衝突。

塞爾維亞對克羅埃西亞等做法感到不滿,也暗中慫恿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人鬧事。在這場新的對峙中,西歐國家普遍偏向克羅埃西亞一方,甚至出動海空軍幹預塞爾維亞方面在科索沃地區和阿爾巴尼亞民族的衝突,巴爾幹不再平靜。

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兩個民族,也在和睦共處四十多年後,又回到了二戰中&34;的緊張狀態。統一的南斯拉夫從此成為歷史。

如今的巴爾幹半島上,克羅埃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對立,&34;和&34;等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組織名稱,也因雙方的矛盾而復活。兩個斯拉夫民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和解呢?


參考文獻: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彭樹智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史蒂芬·克利索德主編《南斯拉夫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加)葉禮庭《血緣與歸屬》,中央編譯出版社

美國時代生活編輯部著《第三帝國系列:徵服巴爾幹》,海南出版社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同是南斯拉夫人,為何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之間仇恨這麼大?
    "南斯拉夫人"的普遍認同,在百年前曾暫時把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門的內哥羅、馬其頓和黑山等暫時凝聚成一個國家。這些區域在效忠於一個共同集權政府的同時,也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權與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可是,這樣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先是德意法西斯長驅直入,用不到兩周時間就擊潰南斯拉夫國防軍,佔領全境,南斯拉夫由於外部力量的幹預而再度四分五裂。
  • 同是南斯拉夫人,為何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仇恨這麼大?
    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既相互影響,盤根錯節,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巴爾幹的局勢又好像一直處在一個衝突的臨界點,如果稍微有人推動,就將會有激烈的矛盾爆發。
  • 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的恩怨情仇,同是南斯拉夫人,卻為何水火不容
    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既相互影響,盤根錯節,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巴爾幹的局勢又好像一直處在一個衝突的臨界點,如果稍微有人推動,就將會有激烈的矛盾爆發。
  • 屬同一人種,長時間同為一國,為何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水火不容
    二戰之後,世界兩大陣營又將這裡變為對峙冷戰的前沿陣地。南斯拉夫人最初在今天桑賈克地區的新帕爾扎爾附近聚居。15世紀時,奧斯曼帝國擴張侵略時,被迫北遷至哈布斯堡王朝邊疆地區。隨著奧哈邊疆的變遷,塞族人多居住在奧斯曼土耳其境內,而克羅埃西亞人則歸於哈布斯堡王朝轄地。
  • 譚傑:感受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的仇恨
    那時,新獨立的克羅埃西亞馬上組隊參加了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歐洲區籃球預賽,順利取得了參賽資格,並在奧運會決賽中給「夢一隊」製造了最大的威脅。  1991年起,謀求從南斯拉夫獨立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波赫都先後與南斯拉夫(這個解體的國家在2002年獲得世錦賽冠軍時的名字還是南斯拉夫,到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就改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後來黑山也獨立出去,現在他們叫塞爾維亞)開戰,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的仇恨也因此一直延續到今天。  至於那種仇恨有多深,不身臨其境很難感受。
  • 克羅埃西亞為什麼這麼橫?
    而多瑙河大盆地還要分為前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而南斯拉夫人擁有的土地位於四方交戰之所,本身的平原面積又不算大,永遠無法積累屬於自己的物質基礎,變成了交戰的棋盤。而這些爭奪,直接導致了南斯拉夫人的分裂。這不是克羅埃西亞人第一次公開對塞爾維亞人表示不滿了。就在一戰時,雖然南斯拉夫人成功從奧匈帝國那裡獲得了獨立,但克羅埃西亞人仍然覺得在被塞爾維亞人奴役,於是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軍政府。二戰期間,克羅埃西亞人又輕易地被納粹德國煽動,成立了名為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傀儡政府,參與了德國人對塞爾維亞的入侵。
  • 跟南斯拉夫人比就是大號喵~
    可是不要被這裡秀麗的湖光山色欺騙了,這是一塊被血和火浸透了的土地,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往事,只要上溯三十年,就都是淚,更別說五十年、一百年。巴爾幹的歷史特別適合對國人進行和諧教育,讓我們深刻理解,人類是這麼容易相互嫌棄,甚至仇恨。讓我們跟隨美國著名地緣學家卡普蘭,直接和這裡的人民面對面,聽聽他們理解的歷史。
  • 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世紀恩怨
    同一時間,克羅埃西亞與歐盟籤署了入盟協議。克羅埃西亞在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過程中遠遠走在了塞爾維亞的前面。一、軍事邊疆公元七世紀,斯拉夫人大規模湧入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是南斯拉夫的兩大民族。塞爾維亞的人口和土地最多,克羅埃西亞則僅次於塞爾維亞。兩大民族圍繞著南斯拉夫的領導權和民族利益,展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明爭暗鬥。
  • 同為塞爾維亞自治省,伏伊伏丁那為何不像科索沃那樣鬧獨立?
    這個曾經被稱為「巴爾幹之虎」的國家轟然倒塌,廢墟中獨立出了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南聯盟(黑山與塞爾維亞合併組成)五個國家。 而作為前南斯拉夫主體國家的塞爾維亞更是被進一步分割,1999年爆發科索沃戰爭,在北約的支持下塞爾維亞部隊被迫退出科索沃,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的一個「高度自治」省,實際上完全是國中之國。
  • 俄羅斯力挺塞爾維亞,兩國關係為何如此密切?
    塞爾維亞為何與俄羅斯關係這麼鐵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一、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後裔,兩國在民族上存在親近關係。歷史上斯拉夫人經過不斷發展,分成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三個分支,其中俄羅斯屬於東斯拉夫人,而塞爾維亞屬於南斯拉夫人。這種民族上的共源性,使兩國存在天然的親近感,有利於兩國之間的交往和合作。第二、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信奉東正教,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 讓塞爾維亞淪為內陸國,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其中,北部的南斯拉夫人從10世紀開始受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的影響,形成了今天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南部的南斯拉夫人則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成為了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的祖先。北方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皈依了天主教。南部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信仰東正教。公元9世紀,部分南斯拉夫人在亞得裡亞海沿岸建立起「杜利亞王國」,也就是今天黑山的雛形。
  • 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個民族的漫長糾葛
    克羅埃西亞:夾在西方與東方之間南斯拉夫在20世紀90年代的內戰,首先要追溯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個民族漫長的糾葛。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原本是一個民族,斯拉夫民族。為應對周期性的反叛,哈布斯堡王朝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用大規模處決的方式抑制騷動,甚至為了煽動克羅埃西亞人對塞爾維亞人的仇恨,奸詐地給予生活在克羅埃西亞的塞族人某些特權。儘管現代的克羅埃西亞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是他們的祖先卻曾憧憬建立一個獨立於奧匈帝國的、與塞爾維亞人聯合的「南部斯拉夫」聯盟。
  • 南斯拉夫解體與克羅埃西亞崛起
    當地的主體民族是克羅埃西亞人,他們屬於南斯拉夫人,但地理位置靠近中西歐,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克羅埃西亞地區被分給了以義大利羅馬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因此,與巴爾幹半島東部的其他南斯拉夫兄弟相比,克羅埃西亞人很早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特別是沿海的達爾馬提亞,歷史上更曾被跨海而來的義大利人直接控制,與義大利同屬於一個國家,而克羅埃西亞人與義大利人之間甚至早就不乏彼此通婚和混血。
  • 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塞爾維亞一夜之間變成了歐洲為數不多的內陸國家。其中,北部的南斯拉夫人從10世紀開始受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的影響,形成了今天的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南部的南斯拉夫人則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成為了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的祖先。
  • 克羅埃西亞輸球,痛失冠軍後,塞爾維亞人為何非常高興?
    當最後一聲結束音響起後,呼出的是勝利隊的喜悅,和支持他們球隊的粉絲的狂呼應,全球各個屏幕面前的興奮,當然了有高興也就有悲傷的,輸掉比賽的隊伍內心低沉,壓球的人的憤怒,但是勝利呼聲總是比失敗的怨聲大。當克羅埃西亞打進了足球最後的比賽,它是一匹黑馬,衝進了如此的名次,眾多的球迷都希望他能獲的今年的世界盃,但是還是止步於此,但是有些人看到他們輸是特別的高興,那就是塞爾維亞人,為什麼他們這麼高興呢?
  • 塞爾維亞:曾是稱霸東南歐的強國
    在遷徙的過程中,斯拉夫人分化為三個部分,其中南斯拉夫人來到了巴爾幹半島,並在此定居。如今,巴爾幹地區的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都屬於南斯拉夫人的後裔。▲斯拉夫人分布示意圖當時的巴爾幹半島屬於拜佔庭帝國的領土,在信仰東正教的拜佔庭影響下,來到巴爾幹的斯拉夫人也改信了東正教。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其主要流行在東南歐地區。
  • 南斯拉夫解體的背後,塞爾維亞如今需要向中國求援
    塞爾維亞,自古就是南斯拉夫人生活的土地。帝國主義崛起後,民族主義就變質了,列強們開始用「民族主義」分化民族,乃至使民族之間互相對立、大打出手。>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最不對付。二戰爆發後,克羅埃西亞第一個反水,很快就和德國人眉來眼去,並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和烏克蘭如出一轍。而塞爾維亞遊擊隊,經常襲擾德軍和克羅埃西亞偽軍。每一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偉人,克羅埃西亞出了狄托。
  •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和斯拉夫語族
    隨著南斯拉夫的分裂,塞爾維亞跟克羅埃西亞各自恢復了自己語言的名稱。今天,不論塞爾維亞還是克羅埃西亞,兩國的官方和民間都不承認有「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或「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語」的存在。他們認為塞爾維亞語跟克羅埃西亞語是兩種非常相似但又互相獨立的語言。所以在塞爾維亞,這種語言被稱做塞爾維亞語(Српскијезик),而在克羅埃西亞則被稱做克羅埃西亞語(Hrvatskijezik)。
  • 為何很多南斯拉夫人開始懷念狄托?
    越來越多的南斯拉夫人開始懷念狄托,這是為什麼呢?懷念南斯拉夫的榮光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沒能抵擋住德軍的進攻,短短10天就投降了。和法國一樣,投降後的南斯拉夫一直在戰鬥,帶領他們戰鬥的就是狄托。可以說,在二戰中,狄托的功勞非常大。戰後,狄托沒有一味的和其他東歐國家看齊,而是領導南斯拉夫加強了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他十分重視這些,並將其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抓。事實證明,狄托的想法還是很正確的,南斯拉夫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 歐洲孤島:國家統一與撕裂背後,塞爾維亞血淚與未來
    南斯拉夫人所居巴爾幹半島多山地交通不便,遂分散何處的南斯拉夫人甚少聯絡,形成許多分支,各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宗教,再也不是大一統的南斯拉夫民族,也形成了許多小國。更何況巴爾幹半島北靠歐洲大陸,其餘三面環海,位於亞非歐三洲接壤的十字路口,是兵家必爭之地,歐洲列強輪番侵入,塞爾維亞先後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奧匈帝國手中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