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在世的時候,他從來沒稱呼過自己為秦始皇和始皇帝,這都是後人的稱呼,一統七國之前各國的君王都自稱為孤或者寡人,在秦始皇建立了大秦帝國之後,朕才成為了皇帝的標配自稱,在以前的君主都不是稱朕的。一般的臣子,稱呼秦始皇都是稱為陛下或者直接稱為皇帝,斷是沒有稱秦始皇、始皇帝這種彆扭的稱呼,這些稱呼都是在皇帝死後,後人給他們的諡稱,就如同唐太宗和宋太祖一樣的意思。
除此之外,跟大家普及個知識,那就是皇上的稱呼,我們經常看到電視上叫皇帝為皇上,但皇上這個詞,真正出現是在南北朝的時候,那時只限於民間對皇帝的稱呼,而臣子之間對皇帝的稱呼則是陛下或者聖上,皇上的普遍叫法是在明清之時才出現的,也是從那時候臣子才開始直稱皇帝為皇上,所以當我們看一個明清之前的電視劇的時候,如果發現有大臣或妃子稱皇帝為皇上的時候,那我們大可不必看了。
因為以這種歷史水平的編劇所寫的歷史劇不值得我們一看,就仿佛一部宋朝劇裡有一場吃的畫面,畫面裡面出現了玉米、西紅柿和紅薯,這就已經違反了歷史的正確性,純屬胡編亂造,看了誤人子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普通話是在建國之後才成為的全國官話,它的模型是北京話,在此之前每個不同的朝代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官話,若是陝西話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改變的話,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秦朝的官話就是現在的陝西話,我不了解陝西話,但是我覺得在陝西話中秦始皇和始皇帝的口音中肯和「死」、「始」是不同音的。
普通話「始」和「死」不是一個音,也不接近。方言中有同音的,比如河南話中,「始」「死」同音,都念「死」。在秦朝時代是不是一個音不好說,時間太久了。但是「始」和「死」卻是有因緣的,事物一旦有開始,就是開始走向死亡的。所不同者只在過程。秦始皇夢想大秦帝國千世萬世傳下去,不想到二世而亡。雖然秦帝國促亡,而書同文車同軌大一統的思想卻又流傳至今,還要流傳下去,看不到盡頭。
嬴政的稱謂是開始的第一個皇帝。秦朝的文字獄秦朝的焚書事實上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就已經實行過了,到了秦始皇的時候由於大臣多以古論今,李斯上書要求焚書,除了秦國史書以及農業醫藥等一些書籍能夠保留外,其他各國史書以及各家學派的書籍都要限時上交,否則就要受到處罰。焚書事件始皇帝的本意是好的,他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穩固,然而方法未免過激,給中華文明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坑儒事件其實只是處死了一些誹謗始皇帝的方士,司馬遷史記中也說的事坑術士,坑儒一說只是後來儒家學派對始皇帝的誣衊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