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二世而亡,始皇帝為何沒有提前布置,而是臨終才草草擬旨?

2020-09-23 玄玄子評史

大凡帝王,尤其是開國之君,往往注重的都是文治武功。

武功方面,像漢武帝驅除匈奴,打通西域之路,都算是武功方面的成就。相對來說,這一方面成就,算是比較容易容易達成的,幾個勝仗就能迅速達成這一項成就。

文治方面則沒有這麼簡單,很多方方面面,自上而下施行下去,都需要經年累月之功。

當然,這些事對於彪炳青史的始皇帝來說,卻都是小菜一碟。

當年紀漸長之時,秦始皇沒有好好呆在宮中,而是照常巡遊四地,最終病死沙丘。

這時候,一些秦始皇生前不敢作祟的魑魅魍魎,都跳了出來。比如中車府令趙高、權相李斯。

正是這些身份各異的人,上下勾結,導致胡亥登基,秦崩於二世。

筆者對歷史上有名的「沙丘之變」,有著一絲疑惑,為何秦始皇直到最後才囑咐後事?

作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一次次的被證明。

但是在皇位繼承上,秦始皇卻沒有任何安排,而是咬緊牙關,直到快死了,才臨時下詔,這實在令人費解。

筆者查閱了相關史料,其尉繚的評價尤其中肯。

尉繚曾說,始皇帝這個人天生異象,刻薄寡恩,在人之下就有著虎狼之心,得志就變得更加自負。

總結一下,尉繚大致的意思,秦始皇刻薄寡恩,得志則變得剛愎自用,對人不真心。

所以說,秦始皇「沙丘之變」,沒有提前安排繼承問題的原因,差不多就出來了。

筆者認為大致是可以分為兩方面原因。

其一,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變得剛愎自用。

也許秦始皇至死都會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始皇帝的屍體還沒有涼,一個足以顛覆秦朝的陰謀,就新鮮出爐了。

中車府令趙高的背叛,丞相李斯的暗中運作,昏庸的胡亥的一步險棋。

這一切的一切,完全超出了秦始皇的想像。

一個平時對自己唯唯諾諾的宦官,竟然在自己剛死之時,膽子就變得這麼大。

可笑的是,趙高的中車府令的官職,還是秦始皇看他精通律令的緣故,特意提拔的。

而丞相李斯,完全是由秦始皇一手培養起來的嫡系,他的倒戈,筆者想,如果始皇帝活過來,一定會大罵李斯誤國,實為國賊。

最可笑的是小兒子胡亥,平時遊手好閒,膽小怕事。這樣的人有朝一日能做出如此決斷,也能算個人物。

筆者想著秦始皇知道這事,不知道臉上該是有多精彩。

凡此三人,秦始皇死前,一點看不出任何不軌的事跡,秦始皇死後,開始興風作浪起來。

形象的說,一個人拿著一把刀,在你身前晃了20餘年。你總想著能一直壓制他,沒想到這人轉頭就是一刀,讓你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其二,秦始皇后半生,一直致力於長生不死,相信自己不會死。

筆者對於這樣的心態非常理解,一個富翁打拼了一輩子,臨老了就會想著好好享受,年紀越大,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

秦始皇正是這樣的心態,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夠人定勝天,能夠長生不老,因此對於死後繼位的事情,就顯得比較忌諱。

而秦始皇身邊的人,對於秦始皇忌諱的事情,也不敢違逆聖意,直言勸諫,因此這個事情就這麼,被人選擇性的遺忘了。

可笑的是,死前的秦始皇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欲要傳位給扶蘇。不想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扶蘇竟然不問緣由,被趙高的矯詔騙的傻乎乎的自盡了。

唉,都是長生害死人啊!

其實活的久煩惱就多,何必長生,活在當下就很好。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異議,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如果扶蘇公子繼位,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呢?
    戰國時期秦國花費了幾代人的心血結束了六國紛爭的混亂局面,然而卻二世而亡,令人惋惜。秦始皇本來臨終前想要傳位於長子扶蘇,卻被趙高和李斯篡改聖旨,立胡亥為皇帝。結果朝政混亂,民不聊生,落得二世而亡的下場。試想如果是公子扶蘇繼位局面會不會有所不同呢?秦朝持續時間會不會長一些呢?
  • 奮六世之餘烈的秦朝為何二世而亡?若扶蘇繼位會怎樣?
    而父親始皇帝因為母親趙姬的影響,一生未曾立後,連帶儲君也從未冊立過,所謂的胡亥、李斯、趙高之流篡改遺詔,也只是太史公在秦始皇臨終前根據遣人回國料理商事而認定的。加上統六國、廢分封,置郡縣、築長城、修皇陵、北擊匈奴、封禪泰山等等功績來看,始皇帝在扶蘇幼年陪伴他的日子少得可憐,更談不上教導,扶蘇的性格養成,多為身為楚人的母親和其從楚國帶去的親近宮人所影響,再加上彼時儒家大行其道和旁觀者清,看到始皇帝親近法家的弊端,扶蘇成為了儒家眼中的仁義之君。這也就造成了和其父截然相反的性格,可以說他的這個「不類其父」要早漢戾太子劉據百年。
  • 始皇帝
    今天也來聊一聊始皇帝,為什麼叫也那,因為《樊登讀書》最新一期講得也是《始皇帝》,一個日本學者寫的書。
  • 歷史假想,如果始皇長子扶蘇繼位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
    然而,在胡亥的苛政下,六國的殘餘力量紛紛起兵,導致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秦朝,土崩瓦解。我們不經想如果扶蘇繼位,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那麼今天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導致秦朝大亂時無人真心剿滅叛亂。 3.內政 《史記》中有這麼一段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說的是「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可見扶蘇知道天下要想安定要採取懷柔政策,以安民心。
  • 秦朝二世而亡,是因為秦始皇不在,秦始皇在的期間,秦國不會亡
    如果真的當時人民都對秦始皇如此憤恨,那為什麼要到秦二世農民起義才開始?而且這個起義還打著長公子扶蘇的名義?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而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了自己的解讀。一切的評述都不應該超脫時代,超脫背景。我很奇怪許多人評述歷史,總愛說如果我們回到那個時代,但這樣的假設真的有意義嗎?首先我們沒有經歷過幾百年的戰亂時刻,我們更沒有那個時代的思想與道德準則,這樣的類比又有什麼可借鑑的?
  • 秦始皇病逝沙丘,倘若扶蘇繼位,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公元210年,秦始皇五次出巡病倒於沙丘,臨終頒下遺詔,公子扶蘇繼位,只可惜,詔書還沒有送出沙丘,便被趙高李斯同謀攔了下來,最後送到扶蘇手中的,則是一封賜死詔書。,無數血汗淚,直到秦二世上位,奢靡之風更甚,百姓忍無可忍,這才有了最初的農民起義。
  • 秦朝始皇帝十年,始皇帝為求長生不老之藥
    仁荻抬頭看了看西方天空中的一片好像鳳凰形狀的火燒雲,嘴裡喃喃的說道:「日子過的真快,我都快忘了出世之前是什麼樣子了……」 秦朝始皇帝十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授命大方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蓬萊仙山。
  • 秦朝崩潰不是因為暴政,而是另有原因
    要知道天下一統後再無大戰,通過軍功上位的機會微乎其微,而新的經濟政策又很不完善,不,應該是沒有確立,進而導致社會體制的崩潰,這才是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既然是暴政,為什麼那麼晚才被滅。秦朝崩潰不是因為暴政,而是另有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在王嗣這點,沒有選好,是導致秦朝滅亡加速的重要原因,若秦能再長一點,還會有人說它是暴政嗎?
  • 中國的始皇帝的「始」與「死」諧音,他是否忌諱過?
    一般的臣子,稱呼秦始皇都是稱為陛下或者直接稱為皇帝,斷是沒有稱秦始皇、始皇帝這種彆扭的稱呼,這些稱呼都是在皇帝死後,後人給他們的諡稱,就如同唐太宗和宋太祖一樣的意思。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普通話是在建國之後才成為的全國官話,它的模型是北京話,在此之前每個不同的朝代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官話,若是陝西話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改變的話,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秦朝的官話就是現在的陝西話,我不了解陝西話,但是我覺得在陝西話中秦始皇和始皇帝的口音中肯和「死」、「始」是不同音的。
  • 秦始皇病逝沙丘,倘若扶蘇繼位,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公元210年,秦始皇五次出巡病倒於沙丘,臨終頒下遺詔,公子扶蘇繼位,只可惜,詔書還沒有送出沙丘,便被趙高李斯同謀攔了下來,最後送到扶蘇手中的,則是一封賜死詔書。,直到秦二世上位,奢靡之風更甚,百姓忍無可忍,這才有了最初的農民起義。
  • 秦始皇一統天下自稱始皇帝,為何他沒有立一個「始皇后」?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秦朝似乎就沒有皇后,秦朝雖然有始皇帝,但是卻沒有始皇后,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對於秦代的歷史大家應該都比較了解,秦始皇統一了六個國家創立了秦國,秦始皇自己覺得自己的功勞蓋過三皇五帝,因此秦始皇號稱自己為始皇帝。
  • 《始皇帝》
    《始皇帝》秦始皇為什么姓趙?他出生的時候叫作趙正,因為他出生在趙國邯鄲這個地方,他的爸爸子楚在邯鄲做質子。
  • 扶蘇上位,秦朝不亡?萬曆首輔張居正僅用四字,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千百年來,上至文人政客,下至販夫走卒,談起二世而亡的秦朝,都會提出一項假設。假設繼承秦始皇大統的,是他的長子扶蘇,是那位人所共知的仁義君子,是否能夠挽回秦朝短命的悲劇呢?扶蘇因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種種操作,始皇帝的後宮完全不可考,子女能留下名姓的也寥寥無幾。
  • 若扶蘇沒有自殺,而是成功繼位,大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亡嗎?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王朝——秦朝。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便自稱「始皇帝」。郡縣制秦朝二世而亡然而,誰也想不到,如此強大的大秦帝國僅僅兩世就滅亡了。
  • 秦朝有了「始皇帝」,為何我們民族自稱為「漢」而不是「秦」?
    但我們知道,漢朝並不是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秦朝才是,而創建秦朝的嬴政也給自己定了個「始皇帝」的稱呼,自此之後,「皇帝」被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存在了兩千年。雖然當時秦始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功績至高無上,地位無人匹敵才這樣起的,但在我們後人看來,他確實值得這一稱號,並且也有說法是稱他為「千古一帝」。
  • 始皇帝的天下格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即秦朝。秦王自比功過三皇五帝,區區王號已經配不上自己,於是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
  • 公子扶蘇:秦始皇指定的繼承人,如扶蘇未死,秦會二世而亡嗎
    ,是關於公子扶蘇繼位的事,但是這份遺詔最終並沒有送出去。但是,由於扶蘇不太喜歡他爹的政治風格,經常勸諫始皇帝,所以始皇帝也一直沒能真正下決心封他為太子,而是一直派他出去歷練,冊封太子一事也一直拖著,結果拖久了,就拖出麻煩來了。
  • 細數秦朝滅亡的真相,胡亥說到底也只能算是個背鍋的
    世人皆知,始皇帝嬴政踏八荒,掃六合,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中華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功蓋千古,故而自稱始皇帝,本想著大秦江山能千秋萬世的傳承下去,殊不知秦帝國二世而亡,辜負了始皇帝的英雄氣概。然世人皆以為秦之所以二世而亡,皆因胡亥殺世子扶蘇取而代之,即得帝位卻又不思進取,不理朝政,寧做昏庸之主而亡了大秦,卻不知胡亥只做了三年皇帝,皇位還沒坐穩就被趙高逼得自殺了。
  • 秦刻石——始皇帝「到此一遊」的遺蹟,銘刻著秦朝的無數文治武功
    這個命題太大,恕我才疏學才一時半會說不明白,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一樣東西——秦刻石。 秦刻石就是始皇帝出巡各地時,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秦刻石若是排除掉歷史和文獻等價值,其實與後人「到此一遊」之類的塗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秦帝國的江山僅維持了15年便「二世而亡」,始皇帝做錯了什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他第五次巡行全國的路上,前無古人的始皇帝就這樣不情願地離開了人間。令始皇始料未及的是,他苦心經營的、希望傳至「二世三世至於萬世」的嬴姓江山,在他死後的第四個年頭便壽終正寢、「二世而亡」了,這不能不說是嬴政的悲劇。作為第一位統一帝國的設計師、改革家和建設者,秦始皇究竟給後人留下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