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方面,像漢武帝驅除匈奴,打通西域之路,都算是武功方面的成就。相對來說,這一方面成就,算是比較容易容易達成的,幾個勝仗就能迅速達成這一項成就。
文治方面則沒有這麼簡單,很多方方面面,自上而下施行下去,都需要經年累月之功。
當然,這些事對於彪炳青史的始皇帝來說,卻都是小菜一碟。
當年紀漸長之時,秦始皇沒有好好呆在宮中,而是照常巡遊四地,最終病死沙丘。
這時候,一些秦始皇生前不敢作祟的魑魅魍魎,都跳了出來。比如中車府令趙高、權相李斯。
正是這些身份各異的人,上下勾結,導致胡亥登基,秦崩於二世。
作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一次次的被證明。
但是在皇位繼承上,秦始皇卻沒有任何安排,而是咬緊牙關,直到快死了,才臨時下詔,這實在令人費解。
筆者查閱了相關史料,其尉繚的評價尤其中肯。
尉繚曾說,始皇帝這個人天生異象,刻薄寡恩,在人之下就有著虎狼之心,得志就變得更加自負。
總結一下,尉繚大致的意思,秦始皇刻薄寡恩,得志則變得剛愎自用,對人不真心。
所以說,秦始皇「沙丘之變」,沒有提前安排繼承問題的原因,差不多就出來了。
也許秦始皇至死都會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始皇帝的屍體還沒有涼,一個足以顛覆秦朝的陰謀,就新鮮出爐了。
中車府令趙高的背叛,丞相李斯的暗中運作,昏庸的胡亥的一步險棋。
這一切的一切,完全超出了秦始皇的想像。
一個平時對自己唯唯諾諾的宦官,竟然在自己剛死之時,膽子就變得這麼大。
可笑的是,趙高的中車府令的官職,還是秦始皇看他精通律令的緣故,特意提拔的。
而丞相李斯,完全是由秦始皇一手培養起來的嫡系,他的倒戈,筆者想,如果始皇帝活過來,一定會大罵李斯誤國,實為國賊。
最可笑的是小兒子胡亥,平時遊手好閒,膽小怕事。這樣的人有朝一日能做出如此決斷,也能算個人物。
筆者想著秦始皇知道這事,不知道臉上該是有多精彩。
凡此三人,秦始皇死前,一點看不出任何不軌的事跡,秦始皇死後,開始興風作浪起來。
形象的說,一個人拿著一把刀,在你身前晃了20餘年。你總想著能一直壓制他,沒想到這人轉頭就是一刀,讓你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筆者對於這樣的心態非常理解,一個富翁打拼了一輩子,臨老了就會想著好好享受,年紀越大,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
秦始皇正是這樣的心態,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夠人定勝天,能夠長生不老,因此對於死後繼位的事情,就顯得比較忌諱。
而秦始皇身邊的人,對於秦始皇忌諱的事情,也不敢違逆聖意,直言勸諫,因此這個事情就這麼,被人選擇性的遺忘了。
可笑的是,死前的秦始皇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欲要傳位給扶蘇。不想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扶蘇竟然不問緣由,被趙高的矯詔騙的傻乎乎的自盡了。
唉,都是長生害死人啊!
其實活的久煩惱就多,何必長生,活在當下就很好。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異議,歡迎留言討論!